積木時代彭少新:服務小微金融市場,技術能力和金融能力同樣重要

點擊上方[互金觀察站]關注

我在這等你

5月22日,由愛分析主辦的金融科技高峰論壇在京舉行,作為新金融行業的典型代表,積木時代CEO彭少新受邀出席了此次會議,並參與了“金融科技的內涵與外延”為主題的圓桌論壇環節,就下沉市場上金融科技如何助力小微信貸服務的發展發表了自己觀點。彭少新表示,服務小微金融市場,技術能力和金融能力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積木時代彭少新:服務小微金融市場,技術能力和金融能力同樣重要

積木時代CEO彭少新

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作為我國經濟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末,我國小微企業法人約2800萬,個體工商戶約6200萬,中小微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佔全部市場主體的90%以上,貢獻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50%以上的稅收和80%以上城鎮就業崗位,為小微企業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務,是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的應有之義。

小微金融服務是一片有待挖掘的巨大藍海,但同時也充滿了挑戰,特別是三四線城鎮及農村的下沉市場。由於客戶分散,且缺乏有效抵押物、財務賬目信息不健全、標準化數據少,甚至多數人都還是徵信白戶。由此導致了開發、風控、運營的成本高,且此類用戶在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既有的風險評估體系裡屬於高風險客群,很難被覆蓋。

積木時代彭少新:服務小微金融市場,技術能力和金融能力同樣重要

圓桌主題“金融科技的內涵與外延”

“下沉市場的小微金融服務,既要考驗技術,也要考驗員工的金融能力”,彭少新在與嘉賓交流時表示,“我們面對的很多客戶都是農村裡面的種植養殖戶,他們沒有徵信,很多甚至連智能手機都用的不熟練,也很少用銀行卡。近年來,金融科技帶來的技術進步,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降低了服務成本,提高了效率,但下沉的小微金融服務不能完全依靠線上技術,相當一部分還需要靠我們的一線員工去實地完成,特別是對於徵信白戶信用數據的收集,需要信貸員親自上門,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是考驗員工的金融能力”。

而人+技術的協同運用,正是積木時代能堅持深耕下沉小微金融市場的祕訣。

針對小微金融市場非標化的信貸需求,積木時代借鑑了德國的IPC風控模式,保留了實地盡調和交叉驗證的環節,由信貸員上門面對面獲取風控數據。同時由於下沉市場上,客戶較為分散,還有地域、風土人情的差異,所以風控技術也需要因地制宜的靈活運用。

積木時代收集的風控信息主要分為兩類:軟信息和財務信息,分別用以判斷客戶的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其中,軟信息包括家庭環境、人品口碑等,是風控的重要依據。面對不同的客戶類型,信貸員在收集軟硬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樣,小微企業客戶更注重看財務信息,而面對農村種植養殖客戶,軟信息的重要性有時甚至超過了財務信息,對於農民還款穩定性預測起著關鍵作用。“地域特性上,我們南北客群就有很大的差異,北方客戶整體性格更加豪放爽朗,軟信息也更好獲取,去村子裡一問,大概就能問出個十之八九;而南方客戶則相對委婉,軟信息的收集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對信貸員的能力要求很高,信貸員需要根據不同的地域環境和客戶性格,靈活的運用風控技術”。

提到小微金融領域爆發需要的催化劑,彭少新表示,健全小微企業社會信用體系,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改善互聯網在三四線城鎮及農村地區的應用條件、建立多層次的小微風險分擔機制等等,都是在未來的實踐中,需要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共同努力來逐步完善的,“服務於三四線城市和廣大農村地區,我們發現查詢徵信,尤其央行徵信,是很大的困難,我們特別期待未來相關部門在這方面的基礎設施投放上,會增加的更多,能提高我們的潛在客戶的金融意識,另外也方便他們瞭解自身的徵信情況。”

經過4年多時間的深耕,積木時代已經在全國19個省市成立了50多家資產端門店,累計服務信貸規模超過30億元,超過4萬小微和三農個體通過積木時代的推薦獲得了撮合融資,解決了資金週轉的問題。

與此同時,愛分析在會議現場還發布了《中國小微金融創新趨勢報告》和《中國金融科技領域創新企業50強榜單》,積木時代作為服務小微金融的典型案例分別入選了報告和榜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