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知識】毛澤東詩詞中的河:氣魄雄偉 充滿革命豪情

【黨史知識】毛澤東詩詞中的河:氣魄雄偉 充滿革命豪情

毛澤東一生共創作了100多首詩詞,作為一個無產階級政治家、思想家和革命領袖,他的詩詞同他的革命理論一樣,與風雲激盪的歷史現實緊密結合,是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個重要法寶,展現出中國革命和建設波瀾壯闊的宏偉畫卷。誠如古人所說:“詩有史,詞亦有史,庶乎自樹一幟矣。”

毛澤東詩詞中寫到河的詩詞為數不是很多,而在這不多的閃光詩章中又無一是直接明寫一條河的。細覽品味僅有的幾首寫河詩詞,也是或以間接隱喻、或以側面暗示的藝術手法來表現。但這幾首詩詞都表達出了詩人深藏於內心的闊大胸襟,展現出了他的人民情懷、國家情懷、天下情懷。那種運筆呼來、收筆遣去的神韻,令人讀來每有紙上神遊的震撼。

先看毛澤東間接隱喻寫的兩首河的詩詞。

一首詩是寫於1935年10月的《念奴嬌·崑崙》,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由通渭向六盤山進軍途中所寫。詞中有“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這裡的一個“河”字,是指黃河,而江是指長江。整句是說黃河長江都發源於崑崙山脈,到了夏天,崑崙各脈的冰雪融化,每使江河水量大增,溢出河岸,氾濫成災,於人為害,人或許為魚鱉所食。後來毛澤東將這首詞發表在剛剛創刊的《詩刊》1957年的1月號上。作為一個政治家,在那個風雲激盪的年代發表這首詞作,其中蘊含著深刻寓意,寄託了毛澤東深刻的思想。詩中以莽莽崑崙山象徵祖國,從崑崙山的冬日寫到夏日,先寫崑崙山給長江黃河輸送的水源給人民帶來的生存之源,後又寫洪水氾濫給人民帶來的災禍,進而又發問這千秋功過是非,究竟待後人如何評說?莽莽崑崙、大江大河,太平世界、環球涼熱都構成了詩詞的宏大氣象,也正因如此,雖詩中僅此“江河橫溢”一句提及黃河,但是意象博大壯觀,舍之便不能出其雄渾之氣也。

另一首詩是毛澤東詩詞中最著名、且影響最大的《沁園春·雪》。詞中有“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之句。這裡的“大河”,是毛澤東沿用古代以河為黃河的專稱,通稱大河。這裡用來泛指黃河的上下游。在那個冰天雪地的寒冷季節,河水已經結冰,頓時失去了滔滔滾滾之勢,加上開篇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將北國的嚴寒之烈寫到了極致。以北國江山的多嬌,為後面“無數英雄競折腰”和“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作了厚重的鋪墊。

這兩處“河”字,均是以隱喻筆法出現在詩詞中的,雖僅一個字,卻在整首詩詞中別具隻眼,似一個激越的鼓點,一個跳蕩的音符,一個嘹亮的號角。

再看毛澤東側寫、暗寫的兩首河的詩詞。

一首寫於1935年10月紅軍長征途中的《七律·長征》,其中有一句“大渡橋橫鐵索寒”,字面上雖是寫的大渡河,實則是側寫大渡河上的一座瀘定橋。

瀘定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縣城,橫跨大渡河上,是四川通往西藏的一座重要橋樑,也是紅軍長征到達陝北的必經之路。橋面由九條碗口粗的鐵鏈構成,上面鋪著一層厚厚的木板,兩面各有同樣粗的兩條鐵索鏈作為欄杆,共用十三根鐵索組成。橋頭的碑上鐫刻著“瀘定橋邊萬重山,高峰入雲千里長”。橋下的大渡河怒濤奔騰,白浪滔天,地勢十分險要。

1935年5月下旬,紅軍長征到達大渡河岸,在戰士們的掩護下,一支小突擊隊英勇奮戰,先行強渡大渡河安順場渡口取得了勝利,為部隊的前行打開了通道。詩句中一個“寒”字極有分量,一是寫出了裸露的鐵索,雙手接觸時有一種寒冷的感覺;二是寫出了英勇的紅軍戰士手攀鐵索前行的形象,橋下是滾滾的萬丈怒濤,橋的對面是敵人密集如雨的機槍掃射,戰士們卻毫不畏懼,迎著槍林彈雨,冒著戰火硝煙,勇敢地衝上去,使凶惡的敵人魂飛魄散,這是何等驚心動魄的場景。

另一首詩寫於20多年後的1958年,即《七律二首·送瘟神》。這首詩中出現過兩處“河”字,其一詩中有“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其二詩中有“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前者中的“一千河”,毛澤東在1958年10月25日致周世釗(時任湖南省副省長)信中說:“坐地日行八萬裡,……是有數據的。……銀河一河也,河則無限,‘一千’言其多而已。我們人類只是‘巡’在一條河中,‘看’則可以無數。”其二詩中的“三河”原是指黃河、淮河、洛河,是古代典籍所稱謂,毛澤東是以此來概括全國的大小河流水域。

兩處“河”字,用得豪邁、壯觀。一是展示詩人豐富的想象力;二是體現詩人高度的概括力,整首詩歌頌了廣大勞動人民在新中國成立後揮汗如雨、戰天鬥地、擼起袖子改造祖國山河的壯舉。看出毛澤東對新中國建設初期所取得勝利的欣喜之情,是毛澤東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的由衷體現。

毛澤東在寫就這兩首詩的7月1日曾說:“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說:餘江縣基本消滅血吸蟲,十二省、市滅疫大有希望。我寫了兩首宣傳詩,略等於近來的招貼畫,聊為一臂之力。”同日,毛澤東還致信胡喬木說:“睡不著覺,寫了兩首宣傳詩,為滅血吸蟲而作。請你同《人民日報》文藝組同志商量一下,看可用否?如有修改,請告訴我。如可以用,請在明天或後天《人民日報》上發表,不使冷氣。滅血吸蟲是一場惡戰。詩中坐地、巡天、紅雨、三河之類,可能有些人看不懂,可以不要理他。過一會,或須作點解釋。”

後來《七律二首·送瘟神》沒有在兩三天後發表,而是在三個月後才見諸報端。推遲的原因不是別的,而是他自己反覆修改所致。真可謂“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一詩千改始心安。這種精神對於今人的詩詞創作,當可引以汲取營養。

毛澤東寫河的幾首詩,同他所寫的其他詩詞一樣,景象壯闊、氣魄雄偉、意蘊弘深、詩興如燃、筆馳如風,譽滿海內外,家傳而戶誦,藝術性極高,充滿革命豪情,影響之深,無與倫比。讀之,如飲陳釀,若品佳茗,心曠神怡,回味無窮。在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流逝之後,依然能夠強勁地撥動和激盪著人民的心絃,體現著偉大和不朽的魅力。

來源:黨建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