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博覽】從毛澤東詩詞感悟共產黨人初心'

""【黨史博覽】從毛澤東詩詞感悟共產黨人初心

毛澤東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初心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天然地聯繫在一起的。

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高度濃縮和藝術載體。“腹有詩書氣自華”,毛澤東詩詞深刻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和思想境界,揭示了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初心,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化精品。

深厚的愛國情懷

毛澤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深深熱愛的祖國和人民。支撐他的最強大的精神力量,當屬蓄積於胸中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毛澤東吟詠祖國河山的詩作中,這種愛國情懷錶現得既直接又生動。“踏遍青山人未老”“我自欲為江海客”,他既樂山又樂水。毛澤東筆下的山,儀態萬千、瑰偉雄奇。會昌山“顛連直接東溟”,崑崙山“橫空出世”,廬山“一山飛峙大江邊”,井岡山“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毛澤東筆下的水,神奇曼妙、變幻無窮。他沉醉於“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清純與活力,震撼於“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的靜穆與凝重。他欣賞“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的自然雅趣,讚美“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的煙波浩渺,嚮往“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氣壯山河的詩句,使人對偉大祖國油然而生敬意,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深感自豪。

深沉的憂患意識

毛澤東始終憂慮著國家的命運、革命的前途和人民的福祉,憂患意識是毛澤東砥礪前行、不懈奮鬥的不竭動力。

居危思危的憂患意識。1935年2月寫的《憶秦娥·婁山關》,是毛澤東在長征途中的第一首作品。遵義會議扭轉了毛澤東的人生境遇,攻打婁山關獲勝,但這兩件事還不足以迅速扭轉紅軍的危局,仍然處於危在旦夕的險境。這首作品顯得極其沉鬱凝重,因為毛澤東深知“萬里長征,千迴百折,順利少於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鬱的”。

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1949年4月,毛澤東寫了《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在為南京解放這一重大喜訊歡欣鼓舞的同時,毛澤東深知中國革命任重道遠,發出了“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號召。正因為有了這種“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才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橫空出世和長治久安。

勇敢的責任擔當

勇於擔當,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價值追求。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中國共產黨是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

在長征途中,毛澤東寫了《十六字令三首》,其三寫道:“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山,猶如一把鋒利無比的長劍刺破青天,然而自身卻完好無損。一旦天塌下來,山會一柱擎天。天地之間山為峰,山高人為峰。當國家出現危亡,人民出現危難的時候,共產黨人總是挺身而出,迎難而上,是民族的脊樑,是國家的棟樑,是人民的靠山。

執著的理想信念

毛澤東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堅貞不屈的共產黨人。中國革命面臨的總體形勢是敵強我弱,毛澤東性格剛毅,百折不撓,充滿必勝的信心。

在毛澤東詩詞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席捲江西直搗湘和鄂”等詩句中,都有一個字“直”。這些詩句所描繪的具體軍事行動不同,但這個“直”字,卻具有共同的意味。那就是為了實現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初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勇往直前”“矢志不移”。

博大的天下情懷

毛澤東不僅關注中國的前途,也關注世界的未來;他不僅關心中國人民的疾苦,也關心世界人民的悲歡。

毛澤東世界大同的社會理想在《念奴嬌·崑崙》一詞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毛澤東自注:“崑崙:主題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不是別的。”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毛澤東把大同思想發展到一個嶄新階段,表達了徹底消滅帝國主義,實現大同太平世界的堅定決心。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1963年8月1日,毛澤東為身居鬧市、一塵不染的“南京路上好八連”寫詩《雜言詩·八連頌》。這是毛澤東唯一一次為一個連隊專門賦詩:好八連,天下傳;為什麼?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毛澤東對人民軍隊如何在和平時期永遠保持革命本色提出了明確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說,毛澤東也為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永不變色指明瞭具體方向。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