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感受偉大的英雄氣息與民族氣概


江者,水也。

毛澤東一生戎馬倥傯,為中國革命,運籌帷幄,迎硝煙,戰烽火,走江跨河,臨湖赴海,足跡遍佈大江南北。

毛澤東第一次見識到的江水是長沙的湘江,江水寬闊、清澈、寧靜,緩緩地流向前方。成就他遠離故鄉的是他的表兄王季範。那時13歲的毛澤東停止了在私塾的學業,在家中幫助父親務農。熱愛讀書的毛澤東非常想繼續求學。是他的表兄王季範,在毛澤東人生的關鍵時刻,引領方向,做通了毛澤東父親的工作,使少年毛澤東得以繼續求學,走出相對閉塞的韶山沖,走向一個廣闊燦爛的世界。

1911年王季範領著少年毛澤東來到長沙求學,直到1923年,毛澤東在長沙讀書和從事革命活動長達十多年之久。在第一師範讀書時,常和同學蔡和森、何叔衡、陳章甫等登臨嶽麓山、橘子洲頭遊覽,暢遊湘江,縱論人生國事,尋求革命真理。組織發起了“新民學會”、組織湖南學生聯合會、創辦了《湘江評論》,再後來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領導長沙工人的罷工,促成了湖南全省總工會的成立。長沙是毛澤東初期革命的中心,他對這片土地有著濃厚的情感。

1925年毛澤東重返長沙,重遊當年學生時代的舊地,聽湘水汩汩的波流逶迤,看嶽麓山層層盡染的楓葉,不禁回憶起在長沙求學的生活和社會活動,想起其間中國發生的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五卅慘案風雲際會,慷慨之餘,欣然寫下了《沁園春·長沙》這首詞: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全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悠悠流水,不捨晝夜,流出了歲月,流出了人文歷史。在激昂的詞句中,展現出青年毛澤東凌雲壯志、磅礴氣概和遠大抱負;洋溢著青年毛澤東特有的精神風采。

這首詞最早見之於蕭三《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一書,後經毛澤東親自審定,正式發表於1957年創刊的《詩刊》上。這是毛澤東最早借吟詠江水直抒胸襟的一首詩詞。且傳誦最廣,引用最多,氣魄最闊,影響最大。

這以後,毛澤東走出長沙,引領著中國革命到更加廣闊的天地叱吒風雲,指點江山,縱橫馳騁。毛澤東詩詞中所提及寫到的江水,伴隨著他的足跡也頻頻迭出。

寫汀江:“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清平樂·蔣桂戰爭);寫贛江:“此去何行?贛江風雪迷漫處”(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紅軍長征時,面對金沙江的急浪險風,毛澤東揮毫笑談:“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在這些江水中,毛澤東非常鍾情於寫長江。在《菩薩蠻·黃鶴樓》中有“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之句;在《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有“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之句;在《七律·登廬山》中有“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在寫長江的詩詞中,毛澤東傾力最大的是1956年所寫的《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感受偉大的英雄氣息與民族氣概


江者,水也。

毛澤東一生戎馬倥傯,為中國革命,運籌帷幄,迎硝煙,戰烽火,走江跨河,臨湖赴海,足跡遍佈大江南北。

毛澤東第一次見識到的江水是長沙的湘江,江水寬闊、清澈、寧靜,緩緩地流向前方。成就他遠離故鄉的是他的表兄王季範。那時13歲的毛澤東停止了在私塾的學業,在家中幫助父親務農。熱愛讀書的毛澤東非常想繼續求學。是他的表兄王季範,在毛澤東人生的關鍵時刻,引領方向,做通了毛澤東父親的工作,使少年毛澤東得以繼續求學,走出相對閉塞的韶山沖,走向一個廣闊燦爛的世界。

1911年王季範領著少年毛澤東來到長沙求學,直到1923年,毛澤東在長沙讀書和從事革命活動長達十多年之久。在第一師範讀書時,常和同學蔡和森、何叔衡、陳章甫等登臨嶽麓山、橘子洲頭遊覽,暢遊湘江,縱論人生國事,尋求革命真理。組織發起了“新民學會”、組織湖南學生聯合會、創辦了《湘江評論》,再後來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領導長沙工人的罷工,促成了湖南全省總工會的成立。長沙是毛澤東初期革命的中心,他對這片土地有著濃厚的情感。

1925年毛澤東重返長沙,重遊當年學生時代的舊地,聽湘水汩汩的波流逶迤,看嶽麓山層層盡染的楓葉,不禁回憶起在長沙求學的生活和社會活動,想起其間中國發生的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五卅慘案風雲際會,慷慨之餘,欣然寫下了《沁園春·長沙》這首詞: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全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悠悠流水,不捨晝夜,流出了歲月,流出了人文歷史。在激昂的詞句中,展現出青年毛澤東凌雲壯志、磅礴氣概和遠大抱負;洋溢著青年毛澤東特有的精神風采。

這首詞最早見之於蕭三《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一書,後經毛澤東親自審定,正式發表於1957年創刊的《詩刊》上。這是毛澤東最早借吟詠江水直抒胸襟的一首詩詞。且傳誦最廣,引用最多,氣魄最闊,影響最大。

這以後,毛澤東走出長沙,引領著中國革命到更加廣闊的天地叱吒風雲,指點江山,縱橫馳騁。毛澤東詩詞中所提及寫到的江水,伴隨著他的足跡也頻頻迭出。

寫汀江:“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清平樂·蔣桂戰爭);寫贛江:“此去何行?贛江風雪迷漫處”(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紅軍長征時,面對金沙江的急浪險風,毛澤東揮毫笑談:“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在這些江水中,毛澤東非常鍾情於寫長江。在《菩薩蠻·黃鶴樓》中有“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之句;在《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有“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之句;在《七律·登廬山》中有“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在寫長江的詩詞中,毛澤東傾力最大的是1956年所寫的《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感受偉大的英雄氣息與民族氣概


這首詞是毛澤東在1956年巡視南方,視察長江大橋施工,並於6月1日、3日、4日三次暢遊長江時寫下的。表達了毛澤東對中國人民建設祖國和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體現出毛澤東對未來美好景象的展望。

起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詩人用典手法高超,對仗工穩,表明了詩人的行蹤,也說明了游泳的地點。這裡“才”和“又”,也形象地傳達出作者風塵僕僕巡視各地的興奮而又輕快的心情。接著筆勢一轉,寫到游泳,“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充分地把游泳的特定環境描寫了出來,把空前壯舉和豪邁意志表達了出來。萬里江天,上下映襯,橫渡縱目,情景交融,詩人藐視天塹的氣度,何其恢宏而開闊。第三句“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直抒游泳時的強烈感受,補寫一筆大江景象,引出一個新奇的比喻,在動靜兩種環境的強烈對比中,酣暢地表達了在中流擊浪的壯志豪情。前兩句寫游泳時的鎮定和從容,後一句則寫獲得“自由”後的欣喜。“今日得寬餘”是上闋的感情基調,由此引出了上闋的結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毛澤東以《論語·子罕》篇中的成句,直接把中流搏擊風浪同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聯繫起來。這首詞既有對時光流逝的慨嘆,又有對崢嶸歲月的懷念;既有對歷史的追溯,又有對自然規律的探究;既有對生命的感悟,又有對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隻爭朝夕、催人奮進的號角。

詞的下闋描寫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長江的偉大變革。“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風”作首字,承接上闕意脈,矚目兩岸景色,一“動”一“靜”,相映成趣。充分表現了今天中國人民建設祖國、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對未來景象的展望。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橋建設展開,寫正在付諸實施的部分宏圖,不僅寫出了大橋興建的飛快速度和即將見到的大橋凌空的雄偉形象,而且寫出了“一橋飛架南北”“高峽出平湖”的歷史意義。

全詞凌雲健筆,意趣縱橫,畫中有畫,詩中有詩,震古爍今,譜寫了一曲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頌歌。這首詞手稿本中原題《長江》,1957年交《詩刊》發表時改為《游泳》。

江水伴著毛澤東一生的革命生涯,或詠之,或頌之,或歌之,借其點睛之筆,窺見毛澤東一生的政治抱負和他那氣魄宏大的胸襟;領略他每臨歷史風雲,那種雍容不迫、審時度勢、指揮若定的偉人風采。今天,呼吸、重讀毛澤東這幾首詠江水的詩詞,感受從詩詞中所體現出的英雄氣息與民族氣概,更是彌足珍貴的。

(來源:一代偉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