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前期軍事生涯的幾處妙筆

毛澤東前期軍事生涯的幾處妙筆

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享譽中外的卓越軍事家,他堅定不移地堅持唯物史觀,堅信戰爭之偉力和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他善於總結古今中外的軍事鬥爭經驗,博採百家之長卻不拘泥於書本上的教條。他制定的人民軍隊的一系列軍事原則突出一個“變”字,強調法無定法,要由變求通,以變制勝,而且善於將這些富於創新的軍事思想運用於人民戰爭火熱的現實鬥爭中,練就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軍事指揮藝術。他率領人民及其革命軍隊,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使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創造了中外軍事史上的奇蹟,這裡介紹的是毛澤東前期軍事生涯中取得的一些輝煌成就。

妙計智擒潰兵

軍事謀略判斷準確

毛澤東軍事生涯的第一次顯露,是在1917年的11月,護法戰爭仍在進行,三湘大地成了軍閥們激烈廝殺的戰場,北洋軍從湖南衡寶一線沿鐵路線向北撤退,駐守長沙的北洋軍閥傅良佐被桂系軍閥譚浩明趕走了。傅良佐逃走了,可譚浩明的主力部隊尚未趕到,長沙城裡一時間沒有了任何駐軍,這種情況反倒很不正常,長沙城裡的居民一日數驚,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情況。位於長沙南郊且又與粵漢鐵路相鄰的湖南第一師範,是北洋軍閥退兵的必經之地。這時的北洋軍閥有一個特點:雖然拒敵不足,但擾民有餘。這可真是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為了防止本校師生受到劫掠,湖南第一師範校方決定,將全校師生疏散到長沙城東暫避災禍。身為湖南第一師範學校學友會總務的毛澤東,聽到這一消息後,向校領導提出,可以讓正在接受軍訓的學生自願軍負責守衛學校,校方同意了毛澤東的建議,指派軍訓的學生把守住校門口及周圍地區。北洋軍閥一些零散的潰兵途經校門口時,都不敢妄自闖入。18日,一支3000多人的北洋軍閥潰兵到來了,因不知長沙的虛實,他們只是在第一師範以南的猴子石一帶徘徊。

隱蔽在一旁的毛澤東,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了潰軍的癥結所在。他認為,這些北洋軍閥的潰軍在此逗留不進,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長沙城裡的虛實。於是,他把400多個軍訓的學生自願軍分成3隊,讓他們手拿木槍,分佈在猴子石周圍的幾個山頭上;同時,與附近的幾個警察分所達成了默契,決定由他們鳴槍並吶喊,學生自願軍則大放鞭炮。這樣,就造成了對北洋軍閥潰軍包圍的聲勢。

經過毛澤東這樣造勢,本來就驚慌失措的潰軍以為,長沙城裡果然壁壘森嚴,不敢冒進。就在這時,毛澤東又採取了進一步措施,他讓湖南第一師範的兩個同學用桂林話高喊:“傅良佐早跑了,南軍(桂軍)已經進城了,你們趕快投降吧!”隨後,毛澤東又派人去和潰軍交涉,把北洋軍閥這3000多潰軍帶到湖南第一師範的前坪上,他們竟然全部繳械投降了。第二天,毛澤東又與湖南商會協商,決定由商會出錢,對這一些潰軍進行了遣散,至此,長沙城避免了一場劫難。

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在兩軍交鋒的戰場上擔任指揮員,而且不損一兵一卒就打了勝仗。全校師生高度讚揚毛澤東的軍事謀略,他的同班同學鄒蘊真問他:“萬一當時敗軍開槍還擊,豈不十分危險了?”毛澤東解釋說:“敗軍若有意劫城,當夜就會發起攻擊;他們沒有攻城,必是疲憊膽虛,不敢經過長沙北歸,只得在此困守,所以我知道對他們一呼,他們必從,當時的情勢使之然也。”可見,毛澤東的軍事謀劃是建立在對北洋軍閥潰軍心理正確分析和判斷基礎上的,長沙城裡的民眾得益於他超人的智慧。

毛澤東前期軍事生涯的幾處妙筆

從實踐中學習

初掌帥印即見成效

1927年10月下旬,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餘部上了井岡山。那裡位於羅霄山脈中段,山高林密,地勢險要。初到井岡山,工農革命軍只有數百人,毛澤東率領部隊先打了一個小勝仗,接著就打了兩個大敗仗,部隊最少時僅剩下幾十個人。

毛澤東處處留意同敵人打仗的方法。經過深入群眾和艱苦的戰場考察,他了解到從前井岡山有個“山大王”叫朱孔陽,小名叫朱聾子,他在井岡山當了幾十年“山大王”,官府一直捉不住他,不是因為他有特別的能耐,而在於他對付官兵有一套辦法,他利用井岡山的險要地形,跟官府的軍隊滿山打轉,使得官軍對他們毫無辦法。朱孔陽認為,在井岡山不需要會打仗,只要會打圈就行,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跑不贏就鑽,鑽不贏就化(化裝成老百姓)。

這件事給了毛澤東很大的啟發,再看看現實,井岡山上的工農革命軍非常弱小,除了原武漢警衛團的人馬還有點戰鬥力外,其他的部分就很難說了。譚震林說,敵人上來兩個團,我們就打不贏,我們的活動只能限制在井岡山的周圍打轉,我們當然也打了茶陵,打了遂川,也佔領過寧岡,就是不敢走得更遠。可見,在工農革命軍如此弱小的情況下,如何對付敵人就成了毛澤東領導的紅軍面臨的最為緊迫的問題,毛澤東從朱聾子的做法中、從殘酷的現實戰爭實踐中,總結出了對敵人的戰法。

經過艱苦的轉戰,到了1927年年底,毛澤東對井岡山地區的作戰有了新的認識,他說,現在敵強我弱,打圈是個好經驗,不過,朱聾子的打圈只是為了保存自己,不是為了消滅敵人,擴大根據地,我們改他一句,既要會打圈,又要會打仗。打圈是為了避實擊虛,強敵來了,先領他轉幾個圈子,等他暈頭轉向、暴露出弱點後就抓準他狠打,打得乾淨利落,打得要有收穫,既要消滅敵人,又要繳獲武器。毛澤東特別強調這樣做的目的:賺錢就來,蝕本不幹,這就是我們的戰術。很明顯,毛澤東這時的軍事思想,既有借鑑井岡山地區歷史經驗的成分,又結合軍事實踐活動做了重大發展。

1928年1月,江西國民黨軍第27師對井岡山發起第一次“進剿”,毛澤東在遂川主持召開遂川、萬安兩縣縣委聯席會議,討論退兵之策,毛澤東在這次會議上將“打圈子”的戰術進一步深化,基本上概括出遊擊戰的作戰原則:“堅壁清野,敵來我退,敵走我追,敵駐我擾,敵少我攻。”在隨後的戰鬥中,毛澤東將這20個字化作具體的作戰行動,指揮部隊避實擊虛,奔襲寧岡新城,連續粉碎了江西國民黨軍的“進剿”。

國民黨江西反動當局對井岡山地區革命形勢的發展感到震驚,嚴令駐吉安的國民黨第9軍第27師在10日內肅清萬安、寧岡、遂川等地的暴動。1月18日,敵軍第27師命令第80團全部和79團的1個營由吉安進入泰和,對萬安起義軍進行“進剿”,接著,敵第27師又以第79團另1個營經永新推進到寧岡縣新縣城,在當地靖衛團的配合下,企圖對井岡山工農革命軍實施“進剿”。

毛澤東得知敵第27師開始“進剿”的消息後,於2月4日率領工農革命軍第1團由遂川返回井岡山,進行反“進剿”準備。新城,位於寧岡的東部,東北兩面靠山,西南兩面環水,經北部的老七溪嶺和東北部的新七溪嶺可直抵永新縣。敵人佔領新城,等於堵住了工農革命軍北出的大門,如果不拔除這個障礙,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就無法建立,更談不上日後的發展了。

進佔新城的江西國民黨軍共1個營,約300人,營部率1個連駐在北街縣政府所在地,1個連駐在南街天主教堂,1個連駐在南門外的選鋒書院,在新縣城裡,還有寧岡縣靖衛團100多人,這些敵人以為,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主力遠在遂川,不足以構成現實的威脅,因此,他們每天清晨在南門外出操,疏於防範。

經過對寧岡新縣城敵人的縝密偵察,毛澤東決定乘新城的敵軍兵力不大,態勢孤立又毫無戒備的有利戰機,集中兵力攻殲該敵。毛澤東對新城的地形熟記在胸,又利用這裡每天清晨有霧的特點,決定趁晨霧時分,採取襲擊和圍三缺一相結合的戰法,於運動中殲滅敵人。

2月18日清晨,駐選鋒書院的敵軍照常操練,對潛伏在書院前的工農革命軍毫無察覺,他們把槍架在一起,開始重複隊列中的一些基本動作。突然,埋伏在附近的工農革命軍第1營突擊分隊猛烈開火,當即殺傷敵軍1個排。殘敵受到了強烈的驚嚇,丟下槍械倉皇逃進數十米遠的南門,緊閉城門,驚魂未消。工農革命軍第1營突擊分隊跟蹤追擊,但為南門外水塘所阻,無法繼續展開進攻。

就在這時,第3營和特務連同時對東門和北門發起進攻。但東門外有護城河,敵人以猛烈火力封鎖護城河上的小橋,第3營的突擊分隊進攻受阻,第3營營長伍中豪重新佈置戰鬥,工農革命軍指戰員用猛烈的火力壓制住了城樓上的敵軍,掩護突擊分隊衝過了護城橋,並且火燒了東門,工農革命軍也由此湧入城內。敵人的東門被突破,全線動搖了,紛紛轉向西門突圍。工農革命軍第1團第1、第3營和特務連沿街追出西門,正好與埋伏在上、下曲石村的第2團一起夾擊敵人,將潰敵消滅在西門外的水田裡。這一仗,全殲敵79團一個營和寧岡縣靖衛團,俘虜敵人約300人。

寧岡新城的戰鬥獲得了全勝,是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初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這表明,初掌帥印的毛澤東已經開始在戰爭實踐中創造出嶄新的軍事思想並繼續豐富發展。

圳下突然遇險

臨危不亂機智應對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4軍主力從井岡山下來,卻被敵人輪番追擊。紅軍初入國民黨統治區作戰,連戰失利,到了圳下,這是贛南尋烏縣一個四面環山的小村莊。紅4軍主力自大餘失敗以後,一直被敵劉士毅部窮追不捨。這天晚上,疲憊不堪的紅軍指戰員到了圳下就宿營了,毛澤東和紅4軍軍部指揮機關人員住在文昌廟。狡猾的敵人就在距圳下僅5裡的地方也駐下來了,可是,紅4軍軍部並沒有確切地掌握這一重要敵情。

國民黨軍劉士毅部得知紅軍主力就在附近後,第二天天剛破曉,便藉著晨曦的微光,緊急行軍,朝毛澤東和紅4軍指揮機關偷偷地襲擊過來。

說來也巧,這天快要天亮的時候,賀子珍就早早地醒來了,不經意中,她隱隱約約地聽到了軍號的聲音,雖然她並沒有立即意識到這是敵人的集合號,但心裡還是產生了疑惑:沒有接到部隊首長要提前出發的命令,怎麼就吹起了集合號呢?她趕忙起來吃早飯,她的這些動作,使毛澤東也醒來了,提早做好了準備。毛澤東和賀子珍正待出發,忽然聽到槍聲大作,賀子珍下意識地說:“有緊急情況!”便立刻跑出了屋子,毛澤東也飛快地跑出了屋子,他邊走邊問:“什麼情況,怎麼沒有接到報告?”就在這時,他們聽到大路上傳來嘈雜的腳步聲,緊接著,擔任後衛任務的紅軍28團的指戰員擁擠著,向軍部駐地跑來,軍部這時才接到報告說,敵劉士毅部正在包圍圳下村,並且同我28團接上了火。為了阻止部隊潰散,毛澤東站在村中間小河上的橋頭,阻止住了紅軍部隊的潰亂,他命令31團立即投入戰鬥,全力阻擊敵人。

由於敵眾我寡,敵人已經完成了對我軍的包圍,併發起了全線攻擊,紅4軍軍部指揮機關被敵人分割成了幾塊,情況萬分危急,無奈中,只好各自為戰,尋找突破口,突出敵人的重圍。毛澤東和賀子珍率領軍指揮機關衝出了危險區。朱德率領5名戰士從敵人的重圍中突了出來,可敵人仍窮追不捨。朱德心生一計,吩咐跟隨他的幾個戰士分成兩路跑,他自己帶領一個警衛員,終於擺脫了敵人。陳毅跑出來時,身上披著一件大衣,不料被追上來的敵人一把抓住了大衣的領子,陳毅急中生智,順勢把大衣往後一拋,正好罩住了這個敵人的腦袋,陳毅則乘機脫身,跑了出去。圳下遇險,充分顯示了毛澤東等紅4軍領導同志臨危不亂的定力和高超機智的處置能力。

關注戰場變化

積極防禦良策破敵

1928年4月28日(農曆三月初九),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軍等部在井岡山勝利會師,根據中共湘南特委決定,兩軍會師後,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毛澤東任前委書記,朱德任軍長。井岡山會師,壯大了革命武裝力量,對鞏固擴大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推動革命形勢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6月,江西軍閥以5個團的兵力向井岡山根據地發起第4次“進剿”。毛澤東、朱德迅速應對,這是井岡山會師以來紅4軍第一次進行大規模聯合作戰,紅軍能夠直接參加作戰的只有4個團,數千人兵力;槍也很少,一些戰士只好用紅纓槍作為消滅敵人的武器。顯然,不管在數量上還是在武器裝備上,紅軍都居於劣勢。毛澤東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同敵人硬拼,必然陷入被動,為了爭取戰場的主動權,毛澤東、朱德要求部隊首先向敵人示弱,“敵進我退”,讓紅軍主動撤出永新縣城,退到根據地中心區寧岡,同時認真做好打擊敵人的準備。

敵人佔領永新縣城後,留下兩個團防守,以3個團分兩路繼續向寧岡進犯,當敵人進到龍源口、白口地域時,兵力已經非常分散且麻痺疲勞。毛澤東、朱德認為戰機已到,決定實行“敵疲我打”,以一部分兵力佔領有利地形,頑強阻擊敵左路1個團的進攻,而以精銳部隊向敵右路的先頭部隊發起進攻,並迅速從敵人的右翼攻擊敵人的主力。接著,毛澤東、朱德率領部隊實施“敵退我追”,指揮紅4軍收復永新縣城,並積極地向外擴大根據地。此役,紅4軍殲滅敵人1個團,擊潰敵人兩個團,繳槍8000餘支,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展到包括寧岡、永新、蓮花3個縣的全境和遂川、酃縣、吉安、安福4個縣各一部的大片區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

1931年6月,蔣介石親自指揮30萬大軍,聘請英國、日本、德國軍事顧問隨軍策劃,對中央蘇區發起第3次“圍剿”,他發誓要在3個月內肅清紅軍,“如不成功則成仁;如不獲勝,自刎首級”。國民黨反動軍隊行動迅速,很快就深入到蘇區的腹地。毛澤東、朱德命令緊急收攏正分散在贛南、閩西廣大地區開展群眾工作的紅軍部隊,迅速向蘇區中部地區集中。紅1方面軍各路部隊繞道千里,在半個月的時間裡回師集中於興國地區,待機破敵。

蔣介石發現紅軍主力的行蹤後,指揮部隊從四面八方撲向興國地區。毛澤東、朱德決定採取“避敵主力,打其虛弱”的方針,命令紅軍主力祕密北進,首先奪取富田、新安,然後由西向東橫掃敵人的後方交通線,迫使敵人主力回頭,乘其疲勞“打其可打者”。然而就在這時,情況發生了變化:紅1方面軍主力剛剛北上,國民黨軍主力兩個師便搶先一步到達富田。如果堅持原定計劃,就會造成與敵人精銳硬拼的局面,而且極有可能陷入敵人重圍。毛澤東、朱德立即下令改變計劃,率領紅軍主力悄然返回高興圩地區,繼續待機。

各路敵軍已經迫近,紅軍主力被圍困在一個方圓只有數十里的狹小地帶,形勢異常嚴峻。毛澤東、朱德命令部隊,要以走求主動,以走求戰機,要力爭在運動中殲滅敵人,指揮紅軍主力穿越山區,從兩路敵軍之間約20公里的間隙中悄然跳出包圍圈。之後,毛澤東、朱德等又採取超常措施,突然對實力較弱的國民黨第3路進擊部隊發起攻擊,殲滅其1個旅又1個營,隨後,迅速撤離戰場,奔向良村,繼續對可打之敵發起攻擊,又殲滅敵人1個師大部。

良村戰鬥以後,毛澤東、朱德本想乘勝攻佔龍岡,卻發現敵人已經在龍岡憑險固守,錯過了最佳殲敵時機。毛澤東再次改變決定:以一部分兵力佯攻龍岡,自己則率領主力繼續東進,在大雨中突然對黃陂發起進攻,殲滅敵人4個團。紅軍3戰3捷,大殺了國民黨軍的威風。蔣介石惱羞成怒,命令各路部隊迅速東進,以實施“密集大包圍”的戰術向紅軍猛撲過來,並下令“以東固為中心,縱橫25裡,一律平毀,格殺無餘”。

紅軍再次陷入蔣介石部署重兵的包圍之中,毛澤東再次施展“走”的戰術,以紅12軍偽裝成主力牽著國民黨軍主力向東北方向走去,自己則率領兩萬主力紅軍向西祕密急行軍,從兩支國民黨軍約10公里的間隙裡跳出了包圍圈,悄然回到了興國東北的白石、楓邊地區隱蔽休整。

國民黨軍各部隊跟在紅12軍後面翻山越嶺,整整被動地被拖著轉了半個月,方才發現紅軍主力在興國,只好掉頭西進。這時,毛澤東率領的紅軍主力已經完成休整,士氣高昂,早已在毛澤東的指揮下一走了之。國民黨軍又撲了空,不知紅軍主力去向,國民黨軍部隊油鹽告絕,糧草短缺,人困馬乏,再也無力對紅軍進行追擊了,只好草草收兵。

毛澤東等待的就是這樣的機會,他見敵人已經極度睏乏,士氣衰落,立即指揮紅軍主力展開追擊作戰,連打3個勝仗,大量殲滅了國民黨軍,徹底粉碎了敵人的第3次“圍剿”。蔣介石曾經誇口說,要在3個月內肅清中央蘇區紅軍,3個月到了,在中央蘇區,被肅清的不是紅軍,而是深入蘇區的國民黨軍,蔣介石自食其言,氣急敗壞地回到了南京。

北上還是南下

鬥智鬥勇堅持正確路線

在葉劍英送來密件前的一個小時,具有敏銳洞察力的彭德懷跑來向毛澤東報告情況:在北進途中,他發現張國燾有野心。因此,當紅3軍團跨越草地到達我國巴西地區時,為了防止突發事變,彭德懷採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增派兵力保護毛澤東同志;二是親自編寫紅3軍團與紅1軍團聯絡的電臺密碼本,以隨時保持與紅1軍團的聯繫;三是及時地向毛澤東報告張國燾、陳昌浩的動向。這些報告和密電使毛澤東感到不安,他開始考慮脫身之計了。

晚上,他來到前敵指揮部,找到正在踱步的陳昌浩,主動地走過去問他:“昌浩同志,看來國燾南下的態度堅決,你看怎麼辦?”沒等陳昌浩回答,毛澤東又接著說:“在南邊建立根據地的條件不具備,堅持南下是要碰硬的。”陳昌浩態度突然緊張且僵硬起來,回答道:“北進不一定在事實上就能成功,南下也不一定就失敗,你的話有道理,張主席的話也未必沒有道理,我看還是南下為上策。”

陳昌浩態度強硬,決意要南下,毛澤東也已經打定主意:要趕緊脫身,走為上策。他平靜地對陳昌浩說:“既然要變北進為南下,書記處得開個會統一下思想,做些準備。恩來和稼祥都在3軍團養病,那我和洛甫、博古馬上去3軍團司令部,同恩來、稼祥商量一下。”這樣,毛澤東給了陳昌浩這麼一個印象,他是要去討論南下的措施,陳昌浩見毛澤東的語氣、態度變得溫和了,好像他真的同意南下了,也就打消了疑慮,笑著對毛澤東點頭說:“好,你去吧!”

陳昌浩無論如何沒有想到,這竟是毛澤東的金蟬脫殼之計。陳昌浩也沒有注意,紅1方面軍在右路軍中只有1軍團和3軍團,1軍團遠在俄界,3軍團在距離松潘20裡外的巴西地區,毛澤東身邊的部隊比較少,他根本沒有察覺到,毛澤東這一回離去意義非同尋常。

毛澤東同洛甫、博古等飛速趕到紅3軍團司令部,擺脫了被扣為人質的危險。在紅3軍團司令部,根據他的要求,立即召開了軍事會議。毛澤東說:“沒辦法了,連一點回轉的希望都沒有,怎麼辦呢?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我們趕快走,走晚了,張國燾就要強迫我們服從他的意志嘍!”大家同意毛澤東的意見,會議決定,紅1、3軍團和軍委縱隊一部、紅軍大學等,組成“抗日陝甘支隊”,北上甘陝。

會議結束後,最危險的任務落到了葉劍英和楊尚昆身上,他們必須離開指揮部,要帶上1方面軍的指戰員一起走,還不能引起陳昌浩等人的懷疑。毛澤東還交代給葉劍英等人另外一項任務:要把指揮部牆上那張軍用地圖帶走,地圖是從胡宗南軍隊那裡繳獲的,上面有川陝地形及國民黨沿途軍隊的部署情況,非常重要,葉劍英略施小計,就把地圖搞到手了,夾在自己的行李裡。楊尚昆對陳昌浩說,讓自己的工作班子和政治部的人去“籌糧”,以度過饑荒。這樣,楊尚昆也帶領著機關人員離開駐地,出發了。

深夜兩點鐘,葉劍英和楊尚昆順利地走出了巴西地區。突然,葉劍英說:“糟了,我沒有拿出來行李,那張地圖還在行李捲裡呢。”葉劍英的警衛員說:“參謀長,我去拿!”說著跑回了指揮部,不多時,這位警衛員就揹著行李出來了。

天亮時分,葉劍英、楊尚昆等在紅3軍團司令部與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會合了。出於安全考慮,作了軍事上的部署和認真的準備,決定以紅3軍團在山上警戒,紅3軍團又以紅10團為後衛。根據彭德懷的建議,為了及時處理可能出現的情況,毛澤東和彭德懷隨紅10團一同北進。

就在這時,陳昌浩、徐向前接到了指揮部參謀人員的報告,說,葉劍英不見了,指揮部的軍用地圖也不翼而飛了,陳昌浩、徐向前十分驚恐,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情況。緊接著,他們兩人又接到一個電話:“1方面軍連夜出走,還放了警戒哨,打還是不打?”徐向前沉思片刻,堅定地說:“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叫他們聽指揮,無論如何不能打!”徐向前為保衛黨中央的安全,為1、4方面軍的團結立了大功。

但陳昌浩還是派了紅4方面軍的副參謀長李特,帶了一個學生團和指揮部的一部分人騎馬追上了彭德懷和毛澤東,毛澤東嚴肅地望著正騎著馬的李特,李特對著毛澤東身後的部隊大喊:“不要跟機會主義者北上,南下吃大米去。”

毛澤東十分鎮定,耐心地說服李特和他身後的學員們:“北上的方針,是黨中央早就決定的,這個張國燾在會議上也是舉過手的,想南下的請便,想北上的也請便,絕不強迫。不過,我還是要奉勸你們,南下要碰硬,是沒有出路的,我相信,一年以後,你們會回來的。”李特見此情景,只好對學員們說:“走,我們回去!”

就這樣,不想北上的南下了,想繼續北上的人出發了。毛澤東和1方面軍將士又堅定地踏上了北上抗日之路。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