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在川傳播馬克思主義,這裡被命名為四川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立志報國,留洋日本尋救國之路;興辦報紙,最早在四川傳播馬克思主義;投身革命,37歲不幸遇難犧牲。江油武都人王右木用他短暫的一生,將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火種播遍了巴山蜀水,奠定了四川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基礎,開闢了四川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壯闊道路。

王右木烈士(1887年--1924年),又名丕昌、燧,四川江油縣(今四川省江油市)武都鎮人。為尋求真理,他東渡日本;受-、李大釗等人委託,他在成都創辦了“馬克思主義讀書會”,成立了四川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和第一個共產黨組織;1924年他到廣州參加黨的會議後,返川途中遇難,是四川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最早在川傳播馬克思主義,這裡被命名為四川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王右木烈士(1887--1924)

1887年,王右木出生,父親是晚清秀才。家裡三兄弟,老大王初齡,王榮昌(王成國的祖父),王佑木是老三。到王佑木那一代時,他們的家境開始敗落。

1914年,在大哥的幫助下,王佑木通過自己的努力從成都高等師範學堂畢業,考到日本公派留學。在日本他結識了李大釗,參加了李大釗創辦的“神州學會”,

1917年,他開始正式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想。1918年回國,次年受聘任成都高等師範學堂學監,積極投身“五四”運動。

1918年回國後,他拒絕大哥王初齡讓他參加省議員的競選建議,堅決革命信心。1919年端午節後,王佑木帶著妻子兒女,揣著250個銀圓步行前往成都,開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0年創辦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刊物《新四川旬刊》。

1922年2月,主持創辦進步報刊《人聲》,任社長、主筆。10月,組建成都社會主義青年團地方執行委員會。1923年5月,創立成都勞工聯合會。7月1日,在成都改組舊有的《四川民權大同盟》,組成新的機構,被選為文書股主任,成立中國共產黨成都支部,直屬中央領導。同年冬,中共中央正式命名為中共成都支部書記。1924年,與社會主義青年團員秦正樹創辦《甲子日報》,擔任總。後赴廣州參加中共中央重要會議,在返川途中,於貴州土城被當地反動勢力殺害時,年僅37歲。1952年9月18日,毛澤東主席親筆為王右木烈士家屬簽發了“光榮紀念證”證書。

為紀念王右木烈士,1987年11月,王右木紀念館開始建設,該館於1991年6月開館。位於江油市武都鎮東、涪江西岸,與竇圌山隔江相望,佔地5500多平方米。系仿古建築,館內有紀念堂、陳列室、重簷六角亭、水竹居、桂花園等。

紀念館主要陳列有:用大理石鑄成3米高的王右木烈士塑像;王右木親筆致惲代英、致存承統的信;共青團成都地方執行委員會給團中央的報告;關於四川黨組織的活動情況。

最早在川傳播馬克思主義,這裡被命名為四川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王右木革命事蹟陳列室

1923年5月5日、5月18日兩次致函黨中央提出“武裝工農”和武裝鬥爭方案的信函。王右木創辦的《人聲》報和創《人聲》報的有關文函,跟王右木烈士工作過的老同志回憶錄;省、市黨史部門研究王右木有關資料、文章、書籍。中央、省、市領導楊成武,張愛萍、楊汝岱、陳野平、曾德林、王懷安、韓天石、賀敬之、鄭伯克、張黎群、鄭科揚、吳雪等給王右木烈士紀念館的題詞及楹聯和著名作家沙汀的題詞。

最早在川傳播馬克思主義,這裡被命名為四川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工作室內場景還原

長期以來,王右木的事蹟廣為人知,學界對王右木的研究成果也層出不窮,王右木的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江油人。據王右木紀念館副館長文繼興介紹,重新整修後的紀念館將以王右木為中心,進而發展成四川馬克思主義革命教育基地。“早在1995年,王右木紀念館就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四川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修整後內容更加豐富。

最早在川傳播馬克思主義,這裡被命名為四川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紀念館內景

2018年9月13日,王右木紀念園“四川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命名授牌儀式在江油市武都鎮王右木紀念園右木廣場舉行。王右木短暫的一生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