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無法確知的真相背後,是永恆不變的人性

喜歡短篇小說的人大多都知道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

在短暫的一生中,他寫了148篇短篇小說,而《羅生門》,就是芥川龍之介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

羅生門:無法確知的真相背後,是永恆不變的人性

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取材新穎,情結新奇、詭異。本書精選了芥川龍之介28篇短篇小說,完整涵蓋其才華橫溢的前期、古今並陳的中期和痛切告白的晚期代表作。

1950年,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以《羅生門》為名拍攝的電影,正是根據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竹林中》的故事改編而成,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懷疑和絕望。

羅生門:無法確知的真相背後,是永恆不變的人性

兩位優秀的讀者:荷聲晴空,今天她們將和讀者聊一聊閱讀本書的一些感悟,希望對廣大讀者能有所幫助。

01“羅生門”是什麼意思?

晴空:“羅生門”一詞,在日語中含有“位於人間與地獄之間的城門”的意思。

真相應該只有一個,但對真相的敘述,卻永遠有不同版本在更迭中,人們已經習慣於把這個現象稱之為“羅生門”——無法確知的真相。

動漫《名偵探柯南》說:“真相只有一個”,而在芥川筆下的真相併不是唯一。

荷聲:小說中的羅生門是一個汙穢所在——因年久失修,日益荒蕪,成了狐狸、盜賊的棲息地,那裡還棄置了許多無人認領的屍體。

芥川在小說中用羅生門作為故事的背景,寓意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羅生門,人人心中都住著一個魔鬼。只不過,絕大多數人會小心地守護這扇門,不讓這個魔鬼釋放出來。

羅生門:無法確知的真相背後,是永恆不變的人性

02為什麼對《竹林中》評價會這麼高?又為何如此值得讓人細細品味?

晴空:《竹林中》寫了7個人的證詞,他們都做出了有利於自己的描述。可見從來沒有真相,只有描述事實的角度。

一件事情,有的人替換掉了部分的真相,有的人故意隱去部分的真相,有的人選擇了有利於自己的描述方式,這背後是人性。

芥川在1922年發表的《竹林中》小說,則引出了另一個倫理問題:撒謊本身是否就是人性的一部分?人是否就在撒謊的“羅生門”下棲息的?

荷聲:《竹林中》仍然是在探索人性,也有對人生真相難以把握的惶恐。據說,這一篇小說是在芥川訪問中國後寫的。

當時滿目瘡痍的中國,毀滅了芥川從中國古典文學中培養起來的對中國的好感,使得他的懷疑主義加深,因此創作了這篇沒有真相的小說。

羅生門:無法確知的真相背後,是永恆不變的人性

03《竹林中》揭示的本質是什麼?

晴空:《竹林中》主要揭露人性本惡,揭露人的自私,為滿足自己的慾望可以不擇手段的陰暗面。

羅生門:無法確知的真相背後,是永恆不變的人性

不管是強盜、武士、武士的妻子或樵夫,都是軟弱的人類,他們為了掩蓋自己的弱點,就編造了天大的謊言。他們認為,謊言愈大,愈有人相信。

荷聲我認為《竹林中》揭示的本質是作者對人生的懷疑和對人性的絕望。

04《羅生門》中描繪的利己主義的人性,對當今現實有什麼啟示?

荷聲:重慶公交車墜橋事故,15人葬生江底。

此事的真相在朋友圈引起熱議,大家一致提出:他們爭吵這麼久,車上的乘客為什麼竟然無一人出面制止?

不想管閒事,明哲卻不保身這也算是當今人們內心的“羅生門”吧,世界上很難有完全無辜的責任!

羅生門:無法確知的真相背後,是永恆不變的人性

晴空:故事《羅生門》取材於《今昔物語》,與原著相比,更加深刻地分析了文章所表達的利己主義思想,以及登場人物陷入困境時,人性在利己主義下的善惡轉化的複雜性。

05作者寫《黃粱夢》,有什麼寓意?

荷聲:這是一個真正的短篇小說,僅一千多字。

故事講述了盧生病危時,夢見道士呂翁讓他看淡人生,讓他感覺生命之毫無意義,誘惑他“冷卻對人生的執著與炙熱”。

羅生門:無法確知的真相背後,是永恆不變的人性

芥川用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人總是戀生的,儘管活在世上受盡磨難,但僅有的一點愉悅,也足以讓人留戀於世。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美好不過一二。但為了這一、二,我們也應當好好地活一回。

晴空:我曾聽過這樣一句對聯:紅樓夢、黃粱夢、南柯一夢皆成空。

《黃粱夢》是芥川在25歲時寫的,他青年時期覺得人生充滿愁苦,抱有厭世的消極態度。

這種消極厭世的態度和對人生價值地積極探索,正是芥川的矛盾心理。

06《山藥粥》的故事中,為什麼主人公五品在願望實現後,反而感到失落?

荷聲:當五品終於可以飽餐一頓山藥粥時,反而沒有了胃口,因為他永遠失去了對生命的寄託和期待,體味到了難言的空虛。

但我認為還有一個原因:願望的實現是在富家公子帶著侮辱的玩笑中實現的,是別人的施捨。

我們知道,如果行善之人帶著侮蔑,受善之人必定會有受辱的感覺,所以,面對盆滿缽滿的山藥粥,五品會覺得倒胃口。

晴空:馬雲說:“你做的事情越多,擔當越多,麻煩越多。一個月掙一兩百萬的人那是相當高興的,但是一個月掙一二十億的人其實是很難受的,因為這個錢已經不是你的了,你沒法花了,拿回來以後你又得去做事情。”

《山藥粥》透露出:曾經稀缺的事或物變得充盈時,擁有這些事或物的人對它的態度就會發生轉變。人只會關注自己缺少的東西,因為稀奇所以珍貴,因為不稀奇所以習以為常。

07芥川的《河童》和中國的《桃花源記》有什麼區別?

荷聲:這兩個故事描寫的都是遊客誤入虛無境地的經歷。

只不過《河童》是作者芥川對現實感到絕望,想在童話裡去找一方淨土,無奈童話世界也是現世的翻版,因而更加絕望。

羅生門:無法確知的真相背後,是永恆不變的人性

而中國的《桃花源記》,作者陶淵明描寫的是一個與現世完全不同的境地,這裡是陶淵明一生所追尋的理想世界。

同樣對現實不滿,但陶淵明在心靈裡,還有一方淨土可以支撐,他始終在等待為國效力的機會。

晴空:《河童》算是芥川龍之介絕望的遺世之作,芥川用河童國的光怪陸離來折射社會等多方面的問題。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寫的世外桃源激起後人的遐想,虛構一個與現實黑暗世界相對立的社會。

陶淵明沒有藉助玄談遊仙去求解脫,而是以現實的態度去面對人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