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與曹丕后妃叔嫂戀,催生文學巔峰之作《洛神賦》

《洛神賦》與《洛神賦圖》為寫作與繪畫的藝術雙峰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耀)秋菊,華茂春鬆。髣髴(fǎng fú)兮若輕雲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這是三國曹魏文學家曹植的千古名篇《洛神賦》的佳句,描繪了神祕飄渺曼妙絕倫的神女風姿,和與其若即若離愛而不得的悵惘情愫。工整華麗的文句、汪洋浪漫的想象,令人讀來馨香滿口、思緒飛揚。

東晉大畫家顧愷之讀後,也深受感染情難自已,欣然命筆畫下了《洛神賦圖》,將文字形象落實在絹布上,成為我國藝術史上第一幅選材自文學作品的畫作。遺憾的是,因年代久遠真跡早已失傳,現在傳世的都是唐宋年間後人臨摹的仿製品。不過呢,即便是摹本,也都是國內外博物館珍藏的國寶級文物。

曹植與曹丕后妃叔嫂戀,催生文學巔峰之作《洛神賦》

洛神賦圖局部

經查,迄今存世的《洛神賦圖》摹本有七種,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兩件(清摹本和宋摹本)、遼寧省博物館藏宋摹本、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摹本、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摹本、倫敦英國博物館藏宋摹本,還有一個在日本。

那一場思而不得的情事

陰天,傍晚,車窗外,

為愛有一個人在等待。

向左,向右,向前看,

愛要拐幾個彎才來……

話說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用孫燕姿的歌曲場景來描述《洛神賦》的創作背景,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曹植與曹丕后妃叔嫂戀,催生文學巔峰之作《洛神賦》

曹植就是曹操的三子曹子建,大文學家。翩翩貴族少年,才華橫溢器宇軒昂,深得曹操的鐘愛器重。但隨著曹操的逝世,其命運也發生逆轉。兄長曹丕繼位後,曹植飽受猜忌與防範,甚至橫遭擠兌與排斥。

相傳的《七步詩》:“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其處境的真實寫照。他的封邑在京城之外,遠離政治權力中心,周邊也遍設“監國使者”,令其空有一番政治抱負而難以施展,聰慧過人的曹植之苦悶可想而知。

還有一宗,曹氏父子與袁紹爭戰期間,曾從袁府掠得一美豔少婦甄氏。少年曹植雖也留情於甄氏,但真愛總是彷徨的甚至是怯懦的。就在曹植寤寐思服輾轉繾綣間,曹丕搶了先霸佔了她。魏王曹操內心已將曹丕視為接班人,自然也就在這些無關大礙的“小事”上,遂了他的願,順水推舟地做主將甄氏配給曹丕。

政治失意,感情也失意,《洛神賦》一文的由來就與此有關。

多年後,曹植進京覲見魏文帝曹丕,驚聞甄妃已死,大驚失色五內俱焚。曹丕為了刺激曹植,還拿出甄妃遺物金縷玉帶枕給他看,曹植睹物思人當場淚如雨下,種種失態無法掩飾。原來失寵的甄妃一直落落寡歡,曹丕聽信宮鬥讒言將其賜死。

當晚,甄妃之子曹睿(即後來的魏明帝),宴請叔叔曹植。有感於叔叔的深情,乾脆將玉枕直接送給了他。這個故事記錄在《昭明文選》卷十九《洛神賦》之《紀》中。

此情可待成追憶,白雲千載空悠悠。

回到自己封地屬國後,思念與悲傷成河,曹植徹夜難眠,遂仿造宋玉名篇《神女賦》,寫下了浪漫主義的千古佳作《感甄賦》。當然,這種叔嫂情氾濫流傳終究不雅,後經魏明帝手將篇名改為《洛神賦》。

洛神賦與圖到底描繪的啥

蒹葭(jiān jiā)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sù 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話說當年歸途中,曹植車隊經過洛水之濱人疲馬倦,遂下令停車駐蹕休息打尖。抑鬱恍惚中,正是黃昏時分,《詩經 蒹葭》的意境湧上心頭……甄夫人與傳說中的水神幻化為一體,衣袂飄然,凌波而至,含情脈脈,欲走還留。

洛神,又名宓妃(fú ),相傳是伏羲氏之女,八千年前的遠古神話了。她迷戀洛河風光而留戀於洛水之畔,不想反溺水而亡,永遠地留在了洛水懷抱,成為洛河之神。

曹植悲劇一生的鬱郁不得志,讓顧愷之因《洛神賦》產生了情感共鳴;而《洛神賦》中“人神情未了”的美麗與哀愁,給顧愷之創作《洛神賦圖》以靈感。顧愷之所畫《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橫 572.8cm,縱27.1cm。由連貫故事情節組成類似連環畫的長卷,分為三個部分,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的悲情故事,可惜無緣得見。

曹植與曹丕后妃叔嫂戀,催生文學巔峰之作《洛神賦》

遼寧博物館藏摹本

而在稍微清晰的清代摹本中,可以看到:面對玉立洛水之中的洛神,曹植心馳神往傾慕不已,遂解玉佩相贈以表心跡。而隨從們則呆若木雞不明所以。結合原作文本可以瞭解,洛神手指潛淵為期以相應和,而曹植擔心受騙遲疑矛盾。畫作對這一瞬間的描繪,形象而生動地表現出曹植初遇洛神的驚喜之情。

向下看,第二幅描繪洛神離去時的陣容,雲車,洛神乘六龍所駕雲車遠去,眾神仙也來湊趣相迎,鯨航環伺。場面生動熱鬧,反襯離別的悽苦無奈。曹植被隨從扶持目送頻頻回望的洛神,情意纏綿如醉如痴,共同歡娛熱情奔放。終歸還是人神殊途,洛神漸行漸遠。端的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語)。

最後一幅描繪了“斯人獨憔悴”的情景。表現曹植無法剋制對洛神的追憶與思念,乘輕舟溯流而上追趕雲車。無奈人神相隔,倩影不再,芳蹤難覓。在洛水邊彳亍到天明,流連忘返黯然神傷。直到隨從們驅車上路,曹植仍然不斷回頭張望的無限悵惘之情。

洛神故事的悽美,入詩入畫,情景交融。如果單純在博物館欣賞畫作,是看不出所以然的,徒留嘆息感慨文物價值而已。如果結合原作文本,想象空間愈發深遠,則會心馳沈蕩,感受到藝術境界的巔峰之美。

曹植與曹丕后妃叔嫂戀,催生文學巔峰之作《洛神賦》

藝術總是想通的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此是唐代最善於書寫“感傷”的詩人李商隱的《無題二首》之一。

第一句是起興,借景抒情;第二句是比喻,以金蟾能燒香、玉虎能汲水反襯情人思而不得;第三句開始用典了,上半句是賈姑娘掀簾偷看美少男小鮮肉韓掾,下半句是宓妃留玉枕給才郎魏王。宓妃即洛神,魏王指曹植。很明顯這個典故來自《洛神賦》了。

第四句就是點題了,中心思想是,沒事兒別春心蕩漾像花兒那樣搖曳生姿顧盼發情,要曉得一寸相思一寸灰哎!

文學即人學,都來自於生活,及生活折射的內心感受。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皆自負王佐之才,但時運不濟身世飄零反以文采著世。後世認同曹植才華與藝術成就,欣賞其作品皆是出於人性的相通和藝術的相通罷了。

現實夢碎,只有在幻境人神相戀才能自由圓滿。這樣曲折悽美的愛情故事,最是為文藝所樂道,梅蘭芳大師就有一出名作《洛神賦》,也系其代表作之一。相信經過發掘,洛神賦故事倒是很好的電視劇題材呢。

曹植與曹丕后妃叔嫂戀,催生文學巔峰之作《洛神賦》

梅蘭芳飾演洛神

史載,《洛神賦》的原型宓妃即甄妃,系三國時期傾國美女,風華絕代。乃至坊間有傳曹操攻打袁紹就是為了甄妃,笑談罷了。其父甄逸乃上蔡縣令,東漢時期屬中山國,也就是河北省一帶了。她家境優裕,通文能詩。三歲喪父,成年後嫁一方諸侯袁紹之子。原系貴族婦女,一生優渥無虞。奈何袁紹敗績,被掠入曹魏王府,成為其父子追逐對象。當然最後被曹丕捷足先登,納而為妃,生有一子曹睿,失寵後被讒言害死。

其子曹睿,繼承了祖父與父親的雄才基因,橫槊賦詩,文韜武略。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後人輯有其散文二卷、樂府詩十餘首。母后被賜死後,他能否成為王儲作為一宗懸案,也面對著後宮干預和朋黨之爭。他委屈求全,曲意逢迎當年害死母后的賊人。多疑且狠辣的曹丕聽信讒言一度也很冷落他。

據野史《魏末傳》所載,一次狩獵中,曹丕射殺鹿母,又令曹睿射殺子鹿。睿不從,說:“您已殺了母鹿,我怎忍心再殺它孩子呢。”說完痛哭不已,周圍侍從無不為之動容。也打動了曹丕動了舐犢之心,遂放下了弓箭。此後父子關係緩和,經過一系列鬥智鬥勇的周旋,曹睿最終確立為太子。

遺憾的是,魏明帝曹睿登基後一度很有作為,奈何後來耽於享樂,於36歲上亡故。

再說回曹植。

在曹丕的政治高壓下,曹植一生都不得志,流放漂泊的際遇,落寞無聊的情懷,寄情於詩文,含蓄深情地表達自己的自由浪漫思想,先於曹丕而終,享年40歲(192年--232年)。其墓在山東東阿魚山西麓,故有“東阿王”之稱。他曾被封陳王,死後諡號“思”,故又稱“陳思王”。他政治抱負不得施展,但在文學領域頗有建樹,留下作品百餘篇,大多為五言詩,收錄在《陳思王集》裡,成為“建安文學”的代表性人物。後人有“天下才有一石(dan),曹子建獨有八斗”之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