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

說起曹植曹子建,很多朋友都能說出許多典故,比如才高八斗啦、七步詩啦,可能還有跟甄姬之間的八卦段子。當然了,段子我們在這裡不討論,而大家從小耳熟能詳的《七步詩》,也不是正史《三國志》所載,它最早記錄於南朝時成書的《世說新語》,其作者究竟是不是曹植,也存在很大的疑問。在可靠的曹植作品中,表達感情最為細膩的莫過於《洛神賦》,這篇賦文的寫作時間也基本上是曹植一生的轉折點。

"

說起曹植曹子建,很多朋友都能說出許多典故,比如才高八斗啦、七步詩啦,可能還有跟甄姬之間的八卦段子。當然了,段子我們在這裡不討論,而大家從小耳熟能詳的《七步詩》,也不是正史《三國志》所載,它最早記錄於南朝時成書的《世說新語》,其作者究竟是不是曹植,也存在很大的疑問。在可靠的曹植作品中,表達感情最為細膩的莫過於《洛神賦》,這篇賦文的寫作時間也基本上是曹植一生的轉折點。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的第一句是“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黃初是曹丕代漢建魏後所確立的年號,黃初三年很好記,公元222年。兩年前,還是建安二十五年,那時魏王曹操病逝於洛陽。在奪嗣鬥爭中勝利的曹丕繼位,為魏王,緊接著曹丕逼迫東漢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禪位,正式由魏王變成了魏帝。這時候,臨淄侯曹植做了一件很不合適的事情,他居然穿著孝服哭漢朝,弄得曹丕心裡很不爽

"

說起曹植曹子建,很多朋友都能說出許多典故,比如才高八斗啦、七步詩啦,可能還有跟甄姬之間的八卦段子。當然了,段子我們在這裡不討論,而大家從小耳熟能詳的《七步詩》,也不是正史《三國志》所載,它最早記錄於南朝時成書的《世說新語》,其作者究竟是不是曹植,也存在很大的疑問。在可靠的曹植作品中,表達感情最為細膩的莫過於《洛神賦》,這篇賦文的寫作時間也基本上是曹植一生的轉折點。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的第一句是“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黃初是曹丕代漢建魏後所確立的年號,黃初三年很好記,公元222年。兩年前,還是建安二十五年,那時魏王曹操病逝於洛陽。在奪嗣鬥爭中勝利的曹丕繼位,為魏王,緊接著曹丕逼迫東漢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禪位,正式由魏王變成了魏帝。這時候,臨淄侯曹植做了一件很不合適的事情,他居然穿著孝服哭漢朝,弄得曹丕心裡很不爽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本來,曹操還在的時候,大家就看出來要變天了,反對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以漢臣自居的荀彧一直反對,再比如漢獻帝的皇后、曹操的女兒曹節,也在兄長曹丕索要璽印時對其怒罵。但這些都不打緊,曹丕最在意的是曹植的態度。 為什麼呢?曹魏代漢是大勢所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事。曹操自比周文王,把“幹壞事”的機會留給下一代,即便繼位的是曹植,他也會做出相同的選擇——他若真的效忠漢朝,提刀把老曹家全砍了就是最大的貢獻,再不濟還可以抹脖子,當初何必去奪嗣對不對? 所以說,曹植的這場哭中,多少包含著不甘與對曹丕的不滿,那麼曹丕又怎麼能高興呢?

"

說起曹植曹子建,很多朋友都能說出許多典故,比如才高八斗啦、七步詩啦,可能還有跟甄姬之間的八卦段子。當然了,段子我們在這裡不討論,而大家從小耳熟能詳的《七步詩》,也不是正史《三國志》所載,它最早記錄於南朝時成書的《世說新語》,其作者究竟是不是曹植,也存在很大的疑問。在可靠的曹植作品中,表達感情最為細膩的莫過於《洛神賦》,這篇賦文的寫作時間也基本上是曹植一生的轉折點。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的第一句是“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黃初是曹丕代漢建魏後所確立的年號,黃初三年很好記,公元222年。兩年前,還是建安二十五年,那時魏王曹操病逝於洛陽。在奪嗣鬥爭中勝利的曹丕繼位,為魏王,緊接著曹丕逼迫東漢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禪位,正式由魏王變成了魏帝。這時候,臨淄侯曹植做了一件很不合適的事情,他居然穿著孝服哭漢朝,弄得曹丕心裡很不爽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本來,曹操還在的時候,大家就看出來要變天了,反對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以漢臣自居的荀彧一直反對,再比如漢獻帝的皇后、曹操的女兒曹節,也在兄長曹丕索要璽印時對其怒罵。但這些都不打緊,曹丕最在意的是曹植的態度。 為什麼呢?曹魏代漢是大勢所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事。曹操自比周文王,把“幹壞事”的機會留給下一代,即便繼位的是曹植,他也會做出相同的選擇——他若真的效忠漢朝,提刀把老曹家全砍了就是最大的貢獻,再不濟還可以抹脖子,當初何必去奪嗣對不對? 所以說,曹植的這場哭中,多少包含著不甘與對曹丕的不滿,那麼曹丕又怎麼能高興呢?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不過,由於老母親卞太后的護持,曹丕也不敢真的對曹植下手,只是改換他的封地,改到了山東鄄(juàn)城。黃初三年,大概是念及輿論,也可能多少還有點兄弟之情,曹丕提升了曹植的待遇,把他由侯改為鄄城王,增加了封戶,所以曹植需要到洛陽去謝恩,完事兒返回鄄城,這也就是《洛神賦》開頭所說的了。

"

說起曹植曹子建,很多朋友都能說出許多典故,比如才高八斗啦、七步詩啦,可能還有跟甄姬之間的八卦段子。當然了,段子我們在這裡不討論,而大家從小耳熟能詳的《七步詩》,也不是正史《三國志》所載,它最早記錄於南朝時成書的《世說新語》,其作者究竟是不是曹植,也存在很大的疑問。在可靠的曹植作品中,表達感情最為細膩的莫過於《洛神賦》,這篇賦文的寫作時間也基本上是曹植一生的轉折點。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的第一句是“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黃初是曹丕代漢建魏後所確立的年號,黃初三年很好記,公元222年。兩年前,還是建安二十五年,那時魏王曹操病逝於洛陽。在奪嗣鬥爭中勝利的曹丕繼位,為魏王,緊接著曹丕逼迫東漢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禪位,正式由魏王變成了魏帝。這時候,臨淄侯曹植做了一件很不合適的事情,他居然穿著孝服哭漢朝,弄得曹丕心裡很不爽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本來,曹操還在的時候,大家就看出來要變天了,反對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以漢臣自居的荀彧一直反對,再比如漢獻帝的皇后、曹操的女兒曹節,也在兄長曹丕索要璽印時對其怒罵。但這些都不打緊,曹丕最在意的是曹植的態度。 為什麼呢?曹魏代漢是大勢所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事。曹操自比周文王,把“幹壞事”的機會留給下一代,即便繼位的是曹植,他也會做出相同的選擇——他若真的效忠漢朝,提刀把老曹家全砍了就是最大的貢獻,再不濟還可以抹脖子,當初何必去奪嗣對不對? 所以說,曹植的這場哭中,多少包含著不甘與對曹丕的不滿,那麼曹丕又怎麼能高興呢?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不過,由於老母親卞太后的護持,曹丕也不敢真的對曹植下手,只是改換他的封地,改到了山東鄄(juàn)城。黃初三年,大概是念及輿論,也可能多少還有點兄弟之情,曹丕提升了曹植的待遇,把他由侯改為鄄城王,增加了封戶,所以曹植需要到洛陽去謝恩,完事兒返回鄄城,這也就是《洛神賦》開頭所說的了。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圖》局部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也還算是一個不完美但是也還可以接受的結局了。可惜,曹植並沒有這麼幸運。到了黃初四年,他又被改封為雍丘王。不斷更換封地,也是一種防範的措施,避免他培養自己的地方勢力。整體來看,曹丕活著的時候,非常防備曹植,但是也沒有真的迫害他。曹丕沒活多久,三年後就去世了,兒子曹睿即位,是為魏明帝。

按說吧,經歷了這些之後,曹植的政治智慧應該有所提升,知道該以韜光養晦為主。可是,他還是很天真很單純,以為這個皇帝侄子對自己沒有偏見。所以,曹植多次上書,請求朝廷任用自己,好疆場效力,討平吳蜀。曹睿看了這些估計嚇一跳:天吶!這個討厭的叔叔居然還想帶兵。曹丕、曹睿父子倆生怕曹植冷不丁來場奪門之變,怎可能給他兵權?而曹植請求帶兵,恰好碰到了曹睿的痛點。所以,曹睿使出了老爹的辦法,繼續給曹植換封地,先改到東阿,又改到。曹魏時期,為了防止諸侯王造反,給諸侯國配備的官吏都是庸人,士兵也多為老弱病殘,多的才不過200人,而對待曹植更是苛刻,全部減半。

"

說起曹植曹子建,很多朋友都能說出許多典故,比如才高八斗啦、七步詩啦,可能還有跟甄姬之間的八卦段子。當然了,段子我們在這裡不討論,而大家從小耳熟能詳的《七步詩》,也不是正史《三國志》所載,它最早記錄於南朝時成書的《世說新語》,其作者究竟是不是曹植,也存在很大的疑問。在可靠的曹植作品中,表達感情最為細膩的莫過於《洛神賦》,這篇賦文的寫作時間也基本上是曹植一生的轉折點。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的第一句是“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黃初是曹丕代漢建魏後所確立的年號,黃初三年很好記,公元222年。兩年前,還是建安二十五年,那時魏王曹操病逝於洛陽。在奪嗣鬥爭中勝利的曹丕繼位,為魏王,緊接著曹丕逼迫東漢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禪位,正式由魏王變成了魏帝。這時候,臨淄侯曹植做了一件很不合適的事情,他居然穿著孝服哭漢朝,弄得曹丕心裡很不爽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本來,曹操還在的時候,大家就看出來要變天了,反對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以漢臣自居的荀彧一直反對,再比如漢獻帝的皇后、曹操的女兒曹節,也在兄長曹丕索要璽印時對其怒罵。但這些都不打緊,曹丕最在意的是曹植的態度。 為什麼呢?曹魏代漢是大勢所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事。曹操自比周文王,把“幹壞事”的機會留給下一代,即便繼位的是曹植,他也會做出相同的選擇——他若真的效忠漢朝,提刀把老曹家全砍了就是最大的貢獻,再不濟還可以抹脖子,當初何必去奪嗣對不對? 所以說,曹植的這場哭中,多少包含著不甘與對曹丕的不滿,那麼曹丕又怎麼能高興呢?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不過,由於老母親卞太后的護持,曹丕也不敢真的對曹植下手,只是改換他的封地,改到了山東鄄(juàn)城。黃初三年,大概是念及輿論,也可能多少還有點兄弟之情,曹丕提升了曹植的待遇,把他由侯改為鄄城王,增加了封戶,所以曹植需要到洛陽去謝恩,完事兒返回鄄城,這也就是《洛神賦》開頭所說的了。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圖》局部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也還算是一個不完美但是也還可以接受的結局了。可惜,曹植並沒有這麼幸運。到了黃初四年,他又被改封為雍丘王。不斷更換封地,也是一種防範的措施,避免他培養自己的地方勢力。整體來看,曹丕活著的時候,非常防備曹植,但是也沒有真的迫害他。曹丕沒活多久,三年後就去世了,兒子曹睿即位,是為魏明帝。

按說吧,經歷了這些之後,曹植的政治智慧應該有所提升,知道該以韜光養晦為主。可是,他還是很天真很單純,以為這個皇帝侄子對自己沒有偏見。所以,曹植多次上書,請求朝廷任用自己,好疆場效力,討平吳蜀。曹睿看了這些估計嚇一跳:天吶!這個討厭的叔叔居然還想帶兵。曹丕、曹睿父子倆生怕曹植冷不丁來場奪門之變,怎可能給他兵權?而曹植請求帶兵,恰好碰到了曹睿的痛點。所以,曹睿使出了老爹的辦法,繼續給曹植換封地,先改到東阿,又改到。曹魏時期,為了防止諸侯王造反,給諸侯國配備的官吏都是庸人,士兵也多為老弱病殘,多的才不過200人,而對待曹植更是苛刻,全部減半。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曹植終於醒悟了,也不再請求帶兵了,甚至把當年曹操賜給自己的幾套鎧甲也還給朝廷,最後在鬱悶、失落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病逝於陳,年僅41歲。這一年,是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2年)。


1951年,平原省省委書記在今天的山東東阿魚山視察時,發現一個小男孩玩一柄古劍,劍上還有“曹子建”銘文。可能很多人對平原省這個詞很陌生,這是一個已經裁撤的行政區劃,曾經轄新鄉、安陽、湖西、菏澤、聊城、濮陽。當地一直流傳魚山埋葬曹植的說法,所以當時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就對魚山西麓的一座古墓開展了發掘,結果發現,這還真是曹植墓!

"

說起曹植曹子建,很多朋友都能說出許多典故,比如才高八斗啦、七步詩啦,可能還有跟甄姬之間的八卦段子。當然了,段子我們在這裡不討論,而大家從小耳熟能詳的《七步詩》,也不是正史《三國志》所載,它最早記錄於南朝時成書的《世說新語》,其作者究竟是不是曹植,也存在很大的疑問。在可靠的曹植作品中,表達感情最為細膩的莫過於《洛神賦》,這篇賦文的寫作時間也基本上是曹植一生的轉折點。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的第一句是“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黃初是曹丕代漢建魏後所確立的年號,黃初三年很好記,公元222年。兩年前,還是建安二十五年,那時魏王曹操病逝於洛陽。在奪嗣鬥爭中勝利的曹丕繼位,為魏王,緊接著曹丕逼迫東漢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禪位,正式由魏王變成了魏帝。這時候,臨淄侯曹植做了一件很不合適的事情,他居然穿著孝服哭漢朝,弄得曹丕心裡很不爽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本來,曹操還在的時候,大家就看出來要變天了,反對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以漢臣自居的荀彧一直反對,再比如漢獻帝的皇后、曹操的女兒曹節,也在兄長曹丕索要璽印時對其怒罵。但這些都不打緊,曹丕最在意的是曹植的態度。 為什麼呢?曹魏代漢是大勢所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事。曹操自比周文王,把“幹壞事”的機會留給下一代,即便繼位的是曹植,他也會做出相同的選擇——他若真的效忠漢朝,提刀把老曹家全砍了就是最大的貢獻,再不濟還可以抹脖子,當初何必去奪嗣對不對? 所以說,曹植的這場哭中,多少包含著不甘與對曹丕的不滿,那麼曹丕又怎麼能高興呢?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不過,由於老母親卞太后的護持,曹丕也不敢真的對曹植下手,只是改換他的封地,改到了山東鄄(juàn)城。黃初三年,大概是念及輿論,也可能多少還有點兄弟之情,曹丕提升了曹植的待遇,把他由侯改為鄄城王,增加了封戶,所以曹植需要到洛陽去謝恩,完事兒返回鄄城,這也就是《洛神賦》開頭所說的了。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圖》局部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也還算是一個不完美但是也還可以接受的結局了。可惜,曹植並沒有這麼幸運。到了黃初四年,他又被改封為雍丘王。不斷更換封地,也是一種防範的措施,避免他培養自己的地方勢力。整體來看,曹丕活著的時候,非常防備曹植,但是也沒有真的迫害他。曹丕沒活多久,三年後就去世了,兒子曹睿即位,是為魏明帝。

按說吧,經歷了這些之後,曹植的政治智慧應該有所提升,知道該以韜光養晦為主。可是,他還是很天真很單純,以為這個皇帝侄子對自己沒有偏見。所以,曹植多次上書,請求朝廷任用自己,好疆場效力,討平吳蜀。曹睿看了這些估計嚇一跳:天吶!這個討厭的叔叔居然還想帶兵。曹丕、曹睿父子倆生怕曹植冷不丁來場奪門之變,怎可能給他兵權?而曹植請求帶兵,恰好碰到了曹睿的痛點。所以,曹睿使出了老爹的辦法,繼續給曹植換封地,先改到東阿,又改到。曹魏時期,為了防止諸侯王造反,給諸侯國配備的官吏都是庸人,士兵也多為老弱病殘,多的才不過200人,而對待曹植更是苛刻,全部減半。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曹植終於醒悟了,也不再請求帶兵了,甚至把當年曹操賜給自己的幾套鎧甲也還給朝廷,最後在鬱悶、失落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病逝於陳,年僅41歲。這一年,是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2年)。


1951年,平原省省委書記在今天的山東東阿魚山視察時,發現一個小男孩玩一柄古劍,劍上還有“曹子建”銘文。可能很多人對平原省這個詞很陌生,這是一個已經裁撤的行政區劃,曾經轄新鄉、安陽、湖西、菏澤、聊城、濮陽。當地一直流傳魚山埋葬曹植的說法,所以當時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就對魚山西麓的一座古墓開展了發掘,結果發現,這還真是曹植墓!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

說起曹植曹子建,很多朋友都能說出許多典故,比如才高八斗啦、七步詩啦,可能還有跟甄姬之間的八卦段子。當然了,段子我們在這裡不討論,而大家從小耳熟能詳的《七步詩》,也不是正史《三國志》所載,它最早記錄於南朝時成書的《世說新語》,其作者究竟是不是曹植,也存在很大的疑問。在可靠的曹植作品中,表達感情最為細膩的莫過於《洛神賦》,這篇賦文的寫作時間也基本上是曹植一生的轉折點。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的第一句是“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黃初是曹丕代漢建魏後所確立的年號,黃初三年很好記,公元222年。兩年前,還是建安二十五年,那時魏王曹操病逝於洛陽。在奪嗣鬥爭中勝利的曹丕繼位,為魏王,緊接著曹丕逼迫東漢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禪位,正式由魏王變成了魏帝。這時候,臨淄侯曹植做了一件很不合適的事情,他居然穿著孝服哭漢朝,弄得曹丕心裡很不爽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本來,曹操還在的時候,大家就看出來要變天了,反對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以漢臣自居的荀彧一直反對,再比如漢獻帝的皇后、曹操的女兒曹節,也在兄長曹丕索要璽印時對其怒罵。但這些都不打緊,曹丕最在意的是曹植的態度。 為什麼呢?曹魏代漢是大勢所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事。曹操自比周文王,把“幹壞事”的機會留給下一代,即便繼位的是曹植,他也會做出相同的選擇——他若真的效忠漢朝,提刀把老曹家全砍了就是最大的貢獻,再不濟還可以抹脖子,當初何必去奪嗣對不對? 所以說,曹植的這場哭中,多少包含著不甘與對曹丕的不滿,那麼曹丕又怎麼能高興呢?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不過,由於老母親卞太后的護持,曹丕也不敢真的對曹植下手,只是改換他的封地,改到了山東鄄(juàn)城。黃初三年,大概是念及輿論,也可能多少還有點兄弟之情,曹丕提升了曹植的待遇,把他由侯改為鄄城王,增加了封戶,所以曹植需要到洛陽去謝恩,完事兒返回鄄城,這也就是《洛神賦》開頭所說的了。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圖》局部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也還算是一個不完美但是也還可以接受的結局了。可惜,曹植並沒有這麼幸運。到了黃初四年,他又被改封為雍丘王。不斷更換封地,也是一種防範的措施,避免他培養自己的地方勢力。整體來看,曹丕活著的時候,非常防備曹植,但是也沒有真的迫害他。曹丕沒活多久,三年後就去世了,兒子曹睿即位,是為魏明帝。

按說吧,經歷了這些之後,曹植的政治智慧應該有所提升,知道該以韜光養晦為主。可是,他還是很天真很單純,以為這個皇帝侄子對自己沒有偏見。所以,曹植多次上書,請求朝廷任用自己,好疆場效力,討平吳蜀。曹睿看了這些估計嚇一跳:天吶!這個討厭的叔叔居然還想帶兵。曹丕、曹睿父子倆生怕曹植冷不丁來場奪門之變,怎可能給他兵權?而曹植請求帶兵,恰好碰到了曹睿的痛點。所以,曹睿使出了老爹的辦法,繼續給曹植換封地,先改到東阿,又改到。曹魏時期,為了防止諸侯王造反,給諸侯國配備的官吏都是庸人,士兵也多為老弱病殘,多的才不過200人,而對待曹植更是苛刻,全部減半。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曹植終於醒悟了,也不再請求帶兵了,甚至把當年曹操賜給自己的幾套鎧甲也還給朝廷,最後在鬱悶、失落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病逝於陳,年僅41歲。這一年,是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2年)。


1951年,平原省省委書記在今天的山東東阿魚山視察時,發現一個小男孩玩一柄古劍,劍上還有“曹子建”銘文。可能很多人對平原省這個詞很陌生,這是一個已經裁撤的行政區劃,曾經轄新鄉、安陽、湖西、菏澤、聊城、濮陽。當地一直流傳魚山埋葬曹植的說法,所以當時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就對魚山西麓的一座古墓開展了發掘,結果發現,這還真是曹植墓!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曹植墓墓室及墓磚銘文拓片

曹植墓的墓室以磚砌成,墓中的磚上刻有銘文,考古學家將其釋讀為:

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戌朔十五日丙午兗州刺史侯□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畢陳王陵各賜休二百日別督郎中王□(納)主者司徒從掾位張順

銘文交代了時間和墓主人,分別是太和七年,陳王。參考墓葬隨葬品的時代以及文獻可知,這位陳王正是曹植。史書記載,太和六年曹植病逝,本來就地葬於。但是他生前很喜歡東阿魚山,想死後埋葬在那裡,因此他的兒子曹志對進乃父之遺骸行了遷葬,這也就是為何曹植最終埋骨魚山之原因。

曹植身後仍然屢遭坎坷。當地長期流傳一個說法:“破開曹子建,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單八縣”,讓很多人以為曹植墓裡都是寶貝。1951年考古發掘時,發現曹植墓已經被盜掘過,而墓中根本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充滿金銀珠寶,大多為粗糙的陶器,符合曹魏時期的薄葬特徵。

"

說起曹植曹子建,很多朋友都能說出許多典故,比如才高八斗啦、七步詩啦,可能還有跟甄姬之間的八卦段子。當然了,段子我們在這裡不討論,而大家從小耳熟能詳的《七步詩》,也不是正史《三國志》所載,它最早記錄於南朝時成書的《世說新語》,其作者究竟是不是曹植,也存在很大的疑問。在可靠的曹植作品中,表達感情最為細膩的莫過於《洛神賦》,這篇賦文的寫作時間也基本上是曹植一生的轉折點。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的第一句是“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黃初是曹丕代漢建魏後所確立的年號,黃初三年很好記,公元222年。兩年前,還是建安二十五年,那時魏王曹操病逝於洛陽。在奪嗣鬥爭中勝利的曹丕繼位,為魏王,緊接著曹丕逼迫東漢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禪位,正式由魏王變成了魏帝。這時候,臨淄侯曹植做了一件很不合適的事情,他居然穿著孝服哭漢朝,弄得曹丕心裡很不爽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本來,曹操還在的時候,大家就看出來要變天了,反對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以漢臣自居的荀彧一直反對,再比如漢獻帝的皇后、曹操的女兒曹節,也在兄長曹丕索要璽印時對其怒罵。但這些都不打緊,曹丕最在意的是曹植的態度。 為什麼呢?曹魏代漢是大勢所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事。曹操自比周文王,把“幹壞事”的機會留給下一代,即便繼位的是曹植,他也會做出相同的選擇——他若真的效忠漢朝,提刀把老曹家全砍了就是最大的貢獻,再不濟還可以抹脖子,當初何必去奪嗣對不對? 所以說,曹植的這場哭中,多少包含著不甘與對曹丕的不滿,那麼曹丕又怎麼能高興呢?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不過,由於老母親卞太后的護持,曹丕也不敢真的對曹植下手,只是改換他的封地,改到了山東鄄(juàn)城。黃初三年,大概是念及輿論,也可能多少還有點兄弟之情,曹丕提升了曹植的待遇,把他由侯改為鄄城王,增加了封戶,所以曹植需要到洛陽去謝恩,完事兒返回鄄城,這也就是《洛神賦》開頭所說的了。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圖》局部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也還算是一個不完美但是也還可以接受的結局了。可惜,曹植並沒有這麼幸運。到了黃初四年,他又被改封為雍丘王。不斷更換封地,也是一種防範的措施,避免他培養自己的地方勢力。整體來看,曹丕活著的時候,非常防備曹植,但是也沒有真的迫害他。曹丕沒活多久,三年後就去世了,兒子曹睿即位,是為魏明帝。

按說吧,經歷了這些之後,曹植的政治智慧應該有所提升,知道該以韜光養晦為主。可是,他還是很天真很單純,以為這個皇帝侄子對自己沒有偏見。所以,曹植多次上書,請求朝廷任用自己,好疆場效力,討平吳蜀。曹睿看了這些估計嚇一跳:天吶!這個討厭的叔叔居然還想帶兵。曹丕、曹睿父子倆生怕曹植冷不丁來場奪門之變,怎可能給他兵權?而曹植請求帶兵,恰好碰到了曹睿的痛點。所以,曹睿使出了老爹的辦法,繼續給曹植換封地,先改到東阿,又改到。曹魏時期,為了防止諸侯王造反,給諸侯國配備的官吏都是庸人,士兵也多為老弱病殘,多的才不過200人,而對待曹植更是苛刻,全部減半。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曹植終於醒悟了,也不再請求帶兵了,甚至把當年曹操賜給自己的幾套鎧甲也還給朝廷,最後在鬱悶、失落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病逝於陳,年僅41歲。這一年,是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2年)。


1951年,平原省省委書記在今天的山東東阿魚山視察時,發現一個小男孩玩一柄古劍,劍上還有“曹子建”銘文。可能很多人對平原省這個詞很陌生,這是一個已經裁撤的行政區劃,曾經轄新鄉、安陽、湖西、菏澤、聊城、濮陽。當地一直流傳魚山埋葬曹植的說法,所以當時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就對魚山西麓的一座古墓開展了發掘,結果發現,這還真是曹植墓!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曹植墓墓室及墓磚銘文拓片

曹植墓的墓室以磚砌成,墓中的磚上刻有銘文,考古學家將其釋讀為:

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戌朔十五日丙午兗州刺史侯□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畢陳王陵各賜休二百日別督郎中王□(納)主者司徒從掾位張順

銘文交代了時間和墓主人,分別是太和七年,陳王。參考墓葬隨葬品的時代以及文獻可知,這位陳王正是曹植。史書記載,太和六年曹植病逝,本來就地葬於。但是他生前很喜歡東阿魚山,想死後埋葬在那裡,因此他的兒子曹志對進乃父之遺骸行了遷葬,這也就是為何曹植最終埋骨魚山之原因。

曹植身後仍然屢遭坎坷。當地長期流傳一個說法:“破開曹子建,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單八縣”,讓很多人以為曹植墓裡都是寶貝。1951年考古發掘時,發現曹植墓已經被盜掘過,而墓中根本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充滿金銀珠寶,大多為粗糙的陶器,符合曹魏時期的薄葬特徵。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曹植墓出土部分陶器

說起曹植的遺骨,更是一樁痛心事。50年代初,新中國考古事業才剛剛重新恢復,地方工作者的水平還很有限,所以曹植墓的考古工作不夠細緻,也沒有留下清晰的照片。當時在曹植墓裡還找到了28節骨骼,應當是曹植或者一起合葬的夫人的遺骸。出土後,這些珍貴的遺骨被轉交到平原省省會新鄉,熟料竟從此遺失,至今下落不明!這是本不應該發生的失誤,其損失無法彌補。

"

說起曹植曹子建,很多朋友都能說出許多典故,比如才高八斗啦、七步詩啦,可能還有跟甄姬之間的八卦段子。當然了,段子我們在這裡不討論,而大家從小耳熟能詳的《七步詩》,也不是正史《三國志》所載,它最早記錄於南朝時成書的《世說新語》,其作者究竟是不是曹植,也存在很大的疑問。在可靠的曹植作品中,表達感情最為細膩的莫過於《洛神賦》,這篇賦文的寫作時間也基本上是曹植一生的轉折點。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的第一句是“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黃初是曹丕代漢建魏後所確立的年號,黃初三年很好記,公元222年。兩年前,還是建安二十五年,那時魏王曹操病逝於洛陽。在奪嗣鬥爭中勝利的曹丕繼位,為魏王,緊接著曹丕逼迫東漢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禪位,正式由魏王變成了魏帝。這時候,臨淄侯曹植做了一件很不合適的事情,他居然穿著孝服哭漢朝,弄得曹丕心裡很不爽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本來,曹操還在的時候,大家就看出來要變天了,反對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以漢臣自居的荀彧一直反對,再比如漢獻帝的皇后、曹操的女兒曹節,也在兄長曹丕索要璽印時對其怒罵。但這些都不打緊,曹丕最在意的是曹植的態度。 為什麼呢?曹魏代漢是大勢所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事。曹操自比周文王,把“幹壞事”的機會留給下一代,即便繼位的是曹植,他也會做出相同的選擇——他若真的效忠漢朝,提刀把老曹家全砍了就是最大的貢獻,再不濟還可以抹脖子,當初何必去奪嗣對不對? 所以說,曹植的這場哭中,多少包含著不甘與對曹丕的不滿,那麼曹丕又怎麼能高興呢?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不過,由於老母親卞太后的護持,曹丕也不敢真的對曹植下手,只是改換他的封地,改到了山東鄄(juàn)城。黃初三年,大概是念及輿論,也可能多少還有點兄弟之情,曹丕提升了曹植的待遇,把他由侯改為鄄城王,增加了封戶,所以曹植需要到洛陽去謝恩,完事兒返回鄄城,這也就是《洛神賦》開頭所說的了。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圖》局部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也還算是一個不完美但是也還可以接受的結局了。可惜,曹植並沒有這麼幸運。到了黃初四年,他又被改封為雍丘王。不斷更換封地,也是一種防範的措施,避免他培養自己的地方勢力。整體來看,曹丕活著的時候,非常防備曹植,但是也沒有真的迫害他。曹丕沒活多久,三年後就去世了,兒子曹睿即位,是為魏明帝。

按說吧,經歷了這些之後,曹植的政治智慧應該有所提升,知道該以韜光養晦為主。可是,他還是很天真很單純,以為這個皇帝侄子對自己沒有偏見。所以,曹植多次上書,請求朝廷任用自己,好疆場效力,討平吳蜀。曹睿看了這些估計嚇一跳:天吶!這個討厭的叔叔居然還想帶兵。曹丕、曹睿父子倆生怕曹植冷不丁來場奪門之變,怎可能給他兵權?而曹植請求帶兵,恰好碰到了曹睿的痛點。所以,曹睿使出了老爹的辦法,繼續給曹植換封地,先改到東阿,又改到。曹魏時期,為了防止諸侯王造反,給諸侯國配備的官吏都是庸人,士兵也多為老弱病殘,多的才不過200人,而對待曹植更是苛刻,全部減半。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曹植終於醒悟了,也不再請求帶兵了,甚至把當年曹操賜給自己的幾套鎧甲也還給朝廷,最後在鬱悶、失落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病逝於陳,年僅41歲。這一年,是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2年)。


1951年,平原省省委書記在今天的山東東阿魚山視察時,發現一個小男孩玩一柄古劍,劍上還有“曹子建”銘文。可能很多人對平原省這個詞很陌生,這是一個已經裁撤的行政區劃,曾經轄新鄉、安陽、湖西、菏澤、聊城、濮陽。當地一直流傳魚山埋葬曹植的說法,所以當時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就對魚山西麓的一座古墓開展了發掘,結果發現,這還真是曹植墓!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曹植墓墓室及墓磚銘文拓片

曹植墓的墓室以磚砌成,墓中的磚上刻有銘文,考古學家將其釋讀為:

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戌朔十五日丙午兗州刺史侯□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畢陳王陵各賜休二百日別督郎中王□(納)主者司徒從掾位張順

銘文交代了時間和墓主人,分別是太和七年,陳王。參考墓葬隨葬品的時代以及文獻可知,這位陳王正是曹植。史書記載,太和六年曹植病逝,本來就地葬於。但是他生前很喜歡東阿魚山,想死後埋葬在那裡,因此他的兒子曹志對進乃父之遺骸行了遷葬,這也就是為何曹植最終埋骨魚山之原因。

曹植身後仍然屢遭坎坷。當地長期流傳一個說法:“破開曹子建,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單八縣”,讓很多人以為曹植墓裡都是寶貝。1951年考古發掘時,發現曹植墓已經被盜掘過,而墓中根本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充滿金銀珠寶,大多為粗糙的陶器,符合曹魏時期的薄葬特徵。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曹植墓出土部分陶器

說起曹植的遺骨,更是一樁痛心事。50年代初,新中國考古事業才剛剛重新恢復,地方工作者的水平還很有限,所以曹植墓的考古工作不夠細緻,也沒有留下清晰的照片。當時在曹植墓裡還找到了28節骨骼,應當是曹植或者一起合葬的夫人的遺骸。出土後,這些珍貴的遺骨被轉交到平原省省會新鄉,熟料竟從此遺失,至今下落不明!這是本不應該發生的失誤,其損失無法彌補。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今天的曹植墓保護碑


黃初四年,也就是寫《洛神賦》的後一年,曹植又去了一趟京城,同去的還有曹彰(即黃鬚兒)、曹彪兩位兄弟。不想,身體強壯的曹彰竟暴斃於洛陽,曹丕的嫌疑很大。返回時,只有曹植和曹彪,在路上還被官員監督隔離,不能同住。

"

說起曹植曹子建,很多朋友都能說出許多典故,比如才高八斗啦、七步詩啦,可能還有跟甄姬之間的八卦段子。當然了,段子我們在這裡不討論,而大家從小耳熟能詳的《七步詩》,也不是正史《三國志》所載,它最早記錄於南朝時成書的《世說新語》,其作者究竟是不是曹植,也存在很大的疑問。在可靠的曹植作品中,表達感情最為細膩的莫過於《洛神賦》,這篇賦文的寫作時間也基本上是曹植一生的轉折點。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的第一句是“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黃初是曹丕代漢建魏後所確立的年號,黃初三年很好記,公元222年。兩年前,還是建安二十五年,那時魏王曹操病逝於洛陽。在奪嗣鬥爭中勝利的曹丕繼位,為魏王,緊接著曹丕逼迫東漢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禪位,正式由魏王變成了魏帝。這時候,臨淄侯曹植做了一件很不合適的事情,他居然穿著孝服哭漢朝,弄得曹丕心裡很不爽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本來,曹操還在的時候,大家就看出來要變天了,反對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以漢臣自居的荀彧一直反對,再比如漢獻帝的皇后、曹操的女兒曹節,也在兄長曹丕索要璽印時對其怒罵。但這些都不打緊,曹丕最在意的是曹植的態度。 為什麼呢?曹魏代漢是大勢所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事。曹操自比周文王,把“幹壞事”的機會留給下一代,即便繼位的是曹植,他也會做出相同的選擇——他若真的效忠漢朝,提刀把老曹家全砍了就是最大的貢獻,再不濟還可以抹脖子,當初何必去奪嗣對不對? 所以說,曹植的這場哭中,多少包含著不甘與對曹丕的不滿,那麼曹丕又怎麼能高興呢?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不過,由於老母親卞太后的護持,曹丕也不敢真的對曹植下手,只是改換他的封地,改到了山東鄄(juàn)城。黃初三年,大概是念及輿論,也可能多少還有點兄弟之情,曹丕提升了曹植的待遇,把他由侯改為鄄城王,增加了封戶,所以曹植需要到洛陽去謝恩,完事兒返回鄄城,這也就是《洛神賦》開頭所說的了。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圖》局部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也還算是一個不完美但是也還可以接受的結局了。可惜,曹植並沒有這麼幸運。到了黃初四年,他又被改封為雍丘王。不斷更換封地,也是一種防範的措施,避免他培養自己的地方勢力。整體來看,曹丕活著的時候,非常防備曹植,但是也沒有真的迫害他。曹丕沒活多久,三年後就去世了,兒子曹睿即位,是為魏明帝。

按說吧,經歷了這些之後,曹植的政治智慧應該有所提升,知道該以韜光養晦為主。可是,他還是很天真很單純,以為這個皇帝侄子對自己沒有偏見。所以,曹植多次上書,請求朝廷任用自己,好疆場效力,討平吳蜀。曹睿看了這些估計嚇一跳:天吶!這個討厭的叔叔居然還想帶兵。曹丕、曹睿父子倆生怕曹植冷不丁來場奪門之變,怎可能給他兵權?而曹植請求帶兵,恰好碰到了曹睿的痛點。所以,曹睿使出了老爹的辦法,繼續給曹植換封地,先改到東阿,又改到。曹魏時期,為了防止諸侯王造反,給諸侯國配備的官吏都是庸人,士兵也多為老弱病殘,多的才不過200人,而對待曹植更是苛刻,全部減半。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曹植終於醒悟了,也不再請求帶兵了,甚至把當年曹操賜給自己的幾套鎧甲也還給朝廷,最後在鬱悶、失落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病逝於陳,年僅41歲。這一年,是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2年)。


1951年,平原省省委書記在今天的山東東阿魚山視察時,發現一個小男孩玩一柄古劍,劍上還有“曹子建”銘文。可能很多人對平原省這個詞很陌生,這是一個已經裁撤的行政區劃,曾經轄新鄉、安陽、湖西、菏澤、聊城、濮陽。當地一直流傳魚山埋葬曹植的說法,所以當時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就對魚山西麓的一座古墓開展了發掘,結果發現,這還真是曹植墓!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曹植墓墓室及墓磚銘文拓片

曹植墓的墓室以磚砌成,墓中的磚上刻有銘文,考古學家將其釋讀為:

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戌朔十五日丙午兗州刺史侯□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畢陳王陵各賜休二百日別督郎中王□(納)主者司徒從掾位張順

銘文交代了時間和墓主人,分別是太和七年,陳王。參考墓葬隨葬品的時代以及文獻可知,這位陳王正是曹植。史書記載,太和六年曹植病逝,本來就地葬於。但是他生前很喜歡東阿魚山,想死後埋葬在那裡,因此他的兒子曹志對進乃父之遺骸行了遷葬,這也就是為何曹植最終埋骨魚山之原因。

曹植身後仍然屢遭坎坷。當地長期流傳一個說法:“破開曹子建,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單八縣”,讓很多人以為曹植墓裡都是寶貝。1951年考古發掘時,發現曹植墓已經被盜掘過,而墓中根本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充滿金銀珠寶,大多為粗糙的陶器,符合曹魏時期的薄葬特徵。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曹植墓出土部分陶器

說起曹植的遺骨,更是一樁痛心事。50年代初,新中國考古事業才剛剛重新恢復,地方工作者的水平還很有限,所以曹植墓的考古工作不夠細緻,也沒有留下清晰的照片。當時在曹植墓裡還找到了28節骨骼,應當是曹植或者一起合葬的夫人的遺骸。出土後,這些珍貴的遺骨被轉交到平原省省會新鄉,熟料竟從此遺失,至今下落不明!這是本不應該發生的失誤,其損失無法彌補。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今天的曹植墓保護碑


黃初四年,也就是寫《洛神賦》的後一年,曹植又去了一趟京城,同去的還有曹彰(即黃鬚兒)、曹彪兩位兄弟。不想,身體強壯的曹彰竟暴斃於洛陽,曹丕的嫌疑很大。返回時,只有曹植和曹彪,在路上還被官員監督隔離,不能同住。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影視劇中的曹彰形象

無奈之下,曹植寫了一首詩送別曹彪,即著名的《贈白馬王彪》,裡面有這麼幾句:

太息將何為?天命與我違。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

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

存者忽復過,亡沒身自衰。

千載之後,讀之猶生寒意。

"

說起曹植曹子建,很多朋友都能說出許多典故,比如才高八斗啦、七步詩啦,可能還有跟甄姬之間的八卦段子。當然了,段子我們在這裡不討論,而大家從小耳熟能詳的《七步詩》,也不是正史《三國志》所載,它最早記錄於南朝時成書的《世說新語》,其作者究竟是不是曹植,也存在很大的疑問。在可靠的曹植作品中,表達感情最為細膩的莫過於《洛神賦》,這篇賦文的寫作時間也基本上是曹植一生的轉折點。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的第一句是“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黃初是曹丕代漢建魏後所確立的年號,黃初三年很好記,公元222年。兩年前,還是建安二十五年,那時魏王曹操病逝於洛陽。在奪嗣鬥爭中勝利的曹丕繼位,為魏王,緊接著曹丕逼迫東漢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禪位,正式由魏王變成了魏帝。這時候,臨淄侯曹植做了一件很不合適的事情,他居然穿著孝服哭漢朝,弄得曹丕心裡很不爽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本來,曹操還在的時候,大家就看出來要變天了,反對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以漢臣自居的荀彧一直反對,再比如漢獻帝的皇后、曹操的女兒曹節,也在兄長曹丕索要璽印時對其怒罵。但這些都不打緊,曹丕最在意的是曹植的態度。 為什麼呢?曹魏代漢是大勢所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事。曹操自比周文王,把“幹壞事”的機會留給下一代,即便繼位的是曹植,他也會做出相同的選擇——他若真的效忠漢朝,提刀把老曹家全砍了就是最大的貢獻,再不濟還可以抹脖子,當初何必去奪嗣對不對? 所以說,曹植的這場哭中,多少包含著不甘與對曹丕的不滿,那麼曹丕又怎麼能高興呢?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不過,由於老母親卞太后的護持,曹丕也不敢真的對曹植下手,只是改換他的封地,改到了山東鄄(juàn)城。黃初三年,大概是念及輿論,也可能多少還有點兄弟之情,曹丕提升了曹植的待遇,把他由侯改為鄄城王,增加了封戶,所以曹植需要到洛陽去謝恩,完事兒返回鄄城,這也就是《洛神賦》開頭所說的了。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圖》局部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也還算是一個不完美但是也還可以接受的結局了。可惜,曹植並沒有這麼幸運。到了黃初四年,他又被改封為雍丘王。不斷更換封地,也是一種防範的措施,避免他培養自己的地方勢力。整體來看,曹丕活著的時候,非常防備曹植,但是也沒有真的迫害他。曹丕沒活多久,三年後就去世了,兒子曹睿即位,是為魏明帝。

按說吧,經歷了這些之後,曹植的政治智慧應該有所提升,知道該以韜光養晦為主。可是,他還是很天真很單純,以為這個皇帝侄子對自己沒有偏見。所以,曹植多次上書,請求朝廷任用自己,好疆場效力,討平吳蜀。曹睿看了這些估計嚇一跳:天吶!這個討厭的叔叔居然還想帶兵。曹丕、曹睿父子倆生怕曹植冷不丁來場奪門之變,怎可能給他兵權?而曹植請求帶兵,恰好碰到了曹睿的痛點。所以,曹睿使出了老爹的辦法,繼續給曹植換封地,先改到東阿,又改到。曹魏時期,為了防止諸侯王造反,給諸侯國配備的官吏都是庸人,士兵也多為老弱病殘,多的才不過200人,而對待曹植更是苛刻,全部減半。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曹植終於醒悟了,也不再請求帶兵了,甚至把當年曹操賜給自己的幾套鎧甲也還給朝廷,最後在鬱悶、失落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病逝於陳,年僅41歲。這一年,是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2年)。


1951年,平原省省委書記在今天的山東東阿魚山視察時,發現一個小男孩玩一柄古劍,劍上還有“曹子建”銘文。可能很多人對平原省這個詞很陌生,這是一個已經裁撤的行政區劃,曾經轄新鄉、安陽、湖西、菏澤、聊城、濮陽。當地一直流傳魚山埋葬曹植的說法,所以當時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就對魚山西麓的一座古墓開展了發掘,結果發現,這還真是曹植墓!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曹植墓墓室及墓磚銘文拓片

曹植墓的墓室以磚砌成,墓中的磚上刻有銘文,考古學家將其釋讀為:

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戌朔十五日丙午兗州刺史侯□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畢陳王陵各賜休二百日別督郎中王□(納)主者司徒從掾位張順

銘文交代了時間和墓主人,分別是太和七年,陳王。參考墓葬隨葬品的時代以及文獻可知,這位陳王正是曹植。史書記載,太和六年曹植病逝,本來就地葬於。但是他生前很喜歡東阿魚山,想死後埋葬在那裡,因此他的兒子曹志對進乃父之遺骸行了遷葬,這也就是為何曹植最終埋骨魚山之原因。

曹植身後仍然屢遭坎坷。當地長期流傳一個說法:“破開曹子建,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單八縣”,讓很多人以為曹植墓裡都是寶貝。1951年考古發掘時,發現曹植墓已經被盜掘過,而墓中根本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充滿金銀珠寶,大多為粗糙的陶器,符合曹魏時期的薄葬特徵。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曹植墓出土部分陶器

說起曹植的遺骨,更是一樁痛心事。50年代初,新中國考古事業才剛剛重新恢復,地方工作者的水平還很有限,所以曹植墓的考古工作不夠細緻,也沒有留下清晰的照片。當時在曹植墓裡還找到了28節骨骼,應當是曹植或者一起合葬的夫人的遺骸。出土後,這些珍貴的遺骨被轉交到平原省省會新鄉,熟料竟從此遺失,至今下落不明!這是本不應該發生的失誤,其損失無法彌補。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今天的曹植墓保護碑


黃初四年,也就是寫《洛神賦》的後一年,曹植又去了一趟京城,同去的還有曹彰(即黃鬚兒)、曹彪兩位兄弟。不想,身體強壯的曹彰竟暴斃於洛陽,曹丕的嫌疑很大。返回時,只有曹植和曹彪,在路上還被官員監督隔離,不能同住。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影視劇中的曹彰形象

無奈之下,曹植寫了一首詩送別曹彪,即著名的《贈白馬王彪》,裡面有這麼幾句:

太息將何為?天命與我違。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

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

存者忽復過,亡沒身自衰。

千載之後,讀之猶生寒意。

《洛神賦》後曹植的悽慘命運:生時存身不易,死後屍骨難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