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間成立針對中國的“當前危險委員會”'

"

編者按

"

編者按

美國民間成立針對中國的“當前危險委員會”

近期,國內高度警惕一個名為“當前危險委員會:中國”的組織。該組織2019年3月25日成立,自稱“完全獨立和無黨派”,但有明確的政治議程和目標,即,渲染中國威脅論,影響選民進而影響未來政府。該委員會多數成員擁有豐富的政府、軍隊任職履歷,領導層與特朗普現班底存在一定聯繫,包括特朗普競選總統時的早期支持者,也有以散佈過激言論著稱的智庫創始人。雖然該委員會在美國國內媒體上曝光率不太高,風評以“不可信”為主,但先天的軍政聯繫和背景導致其言論不可避免地影響著華盛頓政治圈。

成立意圖

向美國公民和決策者渲染中國威脅,主要是中國“加快軍事建設及對美實施信息戰和政治戰、網絡戰、經濟戰”帶來的威脅,希望以所謂“事實”影響選民,推動未來當選官員採取一切可能手段,保護美國經濟利益與公民安全。該委員會將中國與蘇聯相提並論,指稱中國是美國當前面臨的存在主義和意識形態威脅,需要匯聚國家安全、人權、宗教等各領域專家,以集體的智慧和能量加以對抗

主要觀點

(1)中國長期尋求全球霸權,當前尤甚。

(2)中國視美國為實現目標的唯一真正障礙。

(3)中國長期利用不對稱的金融、經濟、網絡、信息、政治戰等削弱美國。

(4)通過組合利用各種硬件、戰略性海外港口機場和基地、戰略性礦產和其他資源壟斷、航天及其相關能力、掠奪性投融資、現代化的核力量、國家和非國家代理、基於網絡行動和電磁脈衝的新作戰方式,中國也日益具備了向全球投送力量的能力。

(5)中國很快將成為美國的超級大國競爭對手。

(6)中國近期已成功通過多種手段破壞和顛覆西方民主社會,包括:控制和利用海外留學生、教授、科研人員等僑民;實施影響西方媒體和學術界的行動;利用在中國投資或與中國存在商業往來的企業及個人。

(7)中國竊取美國普通公民的個人信息,以顛覆他們的觀念和行為。

(8)美國必須動員一切國家權力工具予對抗來自中國的威脅。

(9)戰勝中國需要首先了解中國。

(10)只要中國共產黨執政,中美之間就沒有共存的可能,委員會更樂見中國實現和平演變。

(11)委員會將致力於使美國的決策者和人民瞭解中國威脅,並建議和支持政府為打敗中國而進行必要的政策修正。

人員組成

"

編者按

美國民間成立針對中國的“當前危險委員會”

近期,國內高度警惕一個名為“當前危險委員會:中國”的組織。該組織2019年3月25日成立,自稱“完全獨立和無黨派”,但有明確的政治議程和目標,即,渲染中國威脅論,影響選民進而影響未來政府。該委員會多數成員擁有豐富的政府、軍隊任職履歷,領導層與特朗普現班底存在一定聯繫,包括特朗普競選總統時的早期支持者,也有以散佈過激言論著稱的智庫創始人。雖然該委員會在美國國內媒體上曝光率不太高,風評以“不可信”為主,但先天的軍政聯繫和背景導致其言論不可避免地影響著華盛頓政治圈。

成立意圖

向美國公民和決策者渲染中國威脅,主要是中國“加快軍事建設及對美實施信息戰和政治戰、網絡戰、經濟戰”帶來的威脅,希望以所謂“事實”影響選民,推動未來當選官員採取一切可能手段,保護美國經濟利益與公民安全。該委員會將中國與蘇聯相提並論,指稱中國是美國當前面臨的存在主義和意識形態威脅,需要匯聚國家安全、人權、宗教等各領域專家,以集體的智慧和能量加以對抗

主要觀點

(1)中國長期尋求全球霸權,當前尤甚。

(2)中國視美國為實現目標的唯一真正障礙。

(3)中國長期利用不對稱的金融、經濟、網絡、信息、政治戰等削弱美國。

(4)通過組合利用各種硬件、戰略性海外港口機場和基地、戰略性礦產和其他資源壟斷、航天及其相關能力、掠奪性投融資、現代化的核力量、國家和非國家代理、基於網絡行動和電磁脈衝的新作戰方式,中國也日益具備了向全球投送力量的能力。

(5)中國很快將成為美國的超級大國競爭對手。

(6)中國近期已成功通過多種手段破壞和顛覆西方民主社會,包括:控制和利用海外留學生、教授、科研人員等僑民;實施影響西方媒體和學術界的行動;利用在中國投資或與中國存在商業往來的企業及個人。

(7)中國竊取美國普通公民的個人信息,以顛覆他們的觀念和行為。

(8)美國必須動員一切國家權力工具予對抗來自中國的威脅。

(9)戰勝中國需要首先了解中國。

(10)只要中國共產黨執政,中美之間就沒有共存的可能,委員會更樂見中國實現和平演變。

(11)委員會將致力於使美國的決策者和人民瞭解中國威脅,並建議和支持政府為打敗中國而進行必要的政策修正。

人員組成

美國民間成立針對中國的“當前危險委員會”

委員會目前共有52名成員。從來源上看,一半以上成員曾在美國白宮及政府各部門、軍方、國會任職,以國防部及軍隊前官員最多,佔到委員會成員總數的四分之一強,國務院、中情局、白宮前官員佔比次之,這其中不少官員曾跨軍政界任職。這些前軍政官員中很多人級別較高,比如前教育部部長、前中情局局長、前助理國防部長、前助理國務卿、前空軍代理部長、前太平洋司令部情報與信息戰主任等;從專業領域看,這些成員主要來源於情報、戰略及外交政策領域,也包括智庫專家、大學學者、律師和企業家,甚至還包括幾名中國異見人士。

與特朗普政府關係

主席布萊恩·肯尼迪是保守派智庫克萊蒙特研究所前主席,該研究所雖然名不見經傳,但卻在特朗普還是總統候選人時就已成為其早期支持者。副主席弗蘭克·加夫尼是聲名狼藉的“反穆斯林陰謀論者”,曾擔任里根政府核力量與軍控政策助理國防部長幫辦,但卻被排除在美蘇軍控談判之外;曾被提名為里根政府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但代理該職位7個月即被罷免;後來創建極右翼智庫安全政策中心,至今仍是該智庫執行主席,不過,該智庫主要活動聚焦於暴露所謂的聖戰主義威脅,其很多說法已被廣泛斥為“不可信”,比如宣揚美國與穆斯林兄弟會之間的聯繫等。2017年以來,多名與安全政策中心存在聯繫的人員陸續加入了特朗普政府,比如凱莉安妮·康韋2017年出任總統顧問、查爾斯·卡普曼2019年出任副國家安全顧問。創始人之一史蒂夫·班農曾擔任特朗普首席戰略顧問7個月,辭職後因接受圖書採訪發表了有關特朗普團隊的不當言論,被特朗普否認關係。不過,班農被美國《時代》週刊形容為是特朗普勝選背後的“偉大操控者”。

主要活動

委員會成立不足4個月,已舉行至少6場“威脅簡報”活動,每次活動均已會議形式圍繞一箇中國威脅主題展開,邀請所謂高端人士出席併發言。其中,4月25日、5月2日、6月28日活動渲染“中國對美超限戰”;5月7日、6月6日活動的主題是5G競爭,渲染中國謀求“全球數字霸權”;6月3日活動特意選在我敏感日期前夕舉行,渲染人權問題。此外,該委員會的官網基本上可以看作中國威脅論的意見集散地,日常主要收集美國政府官員、國會議員負評中國發展的言論、智庫和媒體的相關報告報道,以及中美當前摩擦進展等。

歷史背景

據稱,美國不同時期冠以“當前危險委員會”之名的組織在20世紀50年代、70年代及本世紀初共出現過3次,前兩次針對蘇聯,第三次針對伊斯蘭恐怖主義。第二次啟動的“當前危險委員會”對美國政壇影響很大。1981 年上臺的里根內閣,起用過33 名“當前危險委員會”的成員,分別擔任國務卿、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駐聯合國大使等,里根本人1979 年也加入了那次啟動的“當前危險委員會”。

初步認識

“當前危險委員會”歷史上基本上扮演著集中反映主流利益集團外交政策傾向的角色。“當前危險委員會:中國”則直接將矛頭對準中國,反映出美國民意對中國威脅的強烈擔憂。雖然該委員會從性質上看只是一個言論偏激的民間組織,但其成立釋放出中美競爭乃至對峙深化的危險信號。委員會右翼極端言論對媒體和民眾的持續洗腦,以及對政府決策的不斷影響,可能推動主流意識形態向排華方向持續偏轉。

來源 :美國當前危險委員會網站/圖片來自互聯網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 王璐菲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綜合分析

戰略與規劃

科技管理

國防創新

軍民融合

人工智能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絡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聲速

無人系統

精確打擊

防空反導

新概念武器

基礎科學

技術

先進動力

與能源

先進材料

與製造

生物與醫學

戰例與演習

試驗鑑定

"

編者按

美國民間成立針對中國的“當前危險委員會”

近期,國內高度警惕一個名為“當前危險委員會:中國”的組織。該組織2019年3月25日成立,自稱“完全獨立和無黨派”,但有明確的政治議程和目標,即,渲染中國威脅論,影響選民進而影響未來政府。該委員會多數成員擁有豐富的政府、軍隊任職履歷,領導層與特朗普現班底存在一定聯繫,包括特朗普競選總統時的早期支持者,也有以散佈過激言論著稱的智庫創始人。雖然該委員會在美國國內媒體上曝光率不太高,風評以“不可信”為主,但先天的軍政聯繫和背景導致其言論不可避免地影響著華盛頓政治圈。

成立意圖

向美國公民和決策者渲染中國威脅,主要是中國“加快軍事建設及對美實施信息戰和政治戰、網絡戰、經濟戰”帶來的威脅,希望以所謂“事實”影響選民,推動未來當選官員採取一切可能手段,保護美國經濟利益與公民安全。該委員會將中國與蘇聯相提並論,指稱中國是美國當前面臨的存在主義和意識形態威脅,需要匯聚國家安全、人權、宗教等各領域專家,以集體的智慧和能量加以對抗

主要觀點

(1)中國長期尋求全球霸權,當前尤甚。

(2)中國視美國為實現目標的唯一真正障礙。

(3)中國長期利用不對稱的金融、經濟、網絡、信息、政治戰等削弱美國。

(4)通過組合利用各種硬件、戰略性海外港口機場和基地、戰略性礦產和其他資源壟斷、航天及其相關能力、掠奪性投融資、現代化的核力量、國家和非國家代理、基於網絡行動和電磁脈衝的新作戰方式,中國也日益具備了向全球投送力量的能力。

(5)中國很快將成為美國的超級大國競爭對手。

(6)中國近期已成功通過多種手段破壞和顛覆西方民主社會,包括:控制和利用海外留學生、教授、科研人員等僑民;實施影響西方媒體和學術界的行動;利用在中國投資或與中國存在商業往來的企業及個人。

(7)中國竊取美國普通公民的個人信息,以顛覆他們的觀念和行為。

(8)美國必須動員一切國家權力工具予對抗來自中國的威脅。

(9)戰勝中國需要首先了解中國。

(10)只要中國共產黨執政,中美之間就沒有共存的可能,委員會更樂見中國實現和平演變。

(11)委員會將致力於使美國的決策者和人民瞭解中國威脅,並建議和支持政府為打敗中國而進行必要的政策修正。

人員組成

美國民間成立針對中國的“當前危險委員會”

委員會目前共有52名成員。從來源上看,一半以上成員曾在美國白宮及政府各部門、軍方、國會任職,以國防部及軍隊前官員最多,佔到委員會成員總數的四分之一強,國務院、中情局、白宮前官員佔比次之,這其中不少官員曾跨軍政界任職。這些前軍政官員中很多人級別較高,比如前教育部部長、前中情局局長、前助理國防部長、前助理國務卿、前空軍代理部長、前太平洋司令部情報與信息戰主任等;從專業領域看,這些成員主要來源於情報、戰略及外交政策領域,也包括智庫專家、大學學者、律師和企業家,甚至還包括幾名中國異見人士。

與特朗普政府關係

主席布萊恩·肯尼迪是保守派智庫克萊蒙特研究所前主席,該研究所雖然名不見經傳,但卻在特朗普還是總統候選人時就已成為其早期支持者。副主席弗蘭克·加夫尼是聲名狼藉的“反穆斯林陰謀論者”,曾擔任里根政府核力量與軍控政策助理國防部長幫辦,但卻被排除在美蘇軍控談判之外;曾被提名為里根政府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但代理該職位7個月即被罷免;後來創建極右翼智庫安全政策中心,至今仍是該智庫執行主席,不過,該智庫主要活動聚焦於暴露所謂的聖戰主義威脅,其很多說法已被廣泛斥為“不可信”,比如宣揚美國與穆斯林兄弟會之間的聯繫等。2017年以來,多名與安全政策中心存在聯繫的人員陸續加入了特朗普政府,比如凱莉安妮·康韋2017年出任總統顧問、查爾斯·卡普曼2019年出任副國家安全顧問。創始人之一史蒂夫·班農曾擔任特朗普首席戰略顧問7個月,辭職後因接受圖書採訪發表了有關特朗普團隊的不當言論,被特朗普否認關係。不過,班農被美國《時代》週刊形容為是特朗普勝選背後的“偉大操控者”。

主要活動

委員會成立不足4個月,已舉行至少6場“威脅簡報”活動,每次活動均已會議形式圍繞一箇中國威脅主題展開,邀請所謂高端人士出席併發言。其中,4月25日、5月2日、6月28日活動渲染“中國對美超限戰”;5月7日、6月6日活動的主題是5G競爭,渲染中國謀求“全球數字霸權”;6月3日活動特意選在我敏感日期前夕舉行,渲染人權問題。此外,該委員會的官網基本上可以看作中國威脅論的意見集散地,日常主要收集美國政府官員、國會議員負評中國發展的言論、智庫和媒體的相關報告報道,以及中美當前摩擦進展等。

歷史背景

據稱,美國不同時期冠以“當前危險委員會”之名的組織在20世紀50年代、70年代及本世紀初共出現過3次,前兩次針對蘇聯,第三次針對伊斯蘭恐怖主義。第二次啟動的“當前危險委員會”對美國政壇影響很大。1981 年上臺的里根內閣,起用過33 名“當前危險委員會”的成員,分別擔任國務卿、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駐聯合國大使等,里根本人1979 年也加入了那次啟動的“當前危險委員會”。

初步認識

“當前危險委員會”歷史上基本上扮演著集中反映主流利益集團外交政策傾向的角色。“當前危險委員會:中國”則直接將矛頭對準中國,反映出美國民意對中國威脅的強烈擔憂。雖然該委員會從性質上看只是一個言論偏激的民間組織,但其成立釋放出中美競爭乃至對峙深化的危險信號。委員會右翼極端言論對媒體和民眾的持續洗腦,以及對政府決策的不斷影響,可能推動主流意識形態向排華方向持續偏轉。

來源 :美國當前危險委員會網站/圖片來自互聯網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 王璐菲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綜合分析

戰略與規劃

科技管理

國防創新

軍民融合

人工智能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絡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聲速

無人系統

精確打擊

防空反導

新概念武器

基礎科學

技術

先進動力

與能源

先進材料

與製造

生物與醫學

戰例與演習

試驗鑑定

美國民間成立針對中國的“當前危險委員會”

關注全球國防科技發展重大動向 分享國防科技信息優質產品和資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