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守”:守口如瓶,守身如玉,守心如鏡

論語 美文 國學傳揚 2018-12-15

古人說:“處世不分輕重,非丈夫也。”

做人有分寸感,處世權衡輕重,做事知進知退,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

中國人一直很講究一個“度”,也就是常說的“過猶不及”,多了少了都不好,一直都好也不好,見好就收才是好。

這個“度”,其實就是分寸感,不容易把握,也耐人尋味。

做人做到恰如其分,做事做到恰到好處,是最高境界。

做人有分寸感的人,才能在與他人的相處中把握好每個“度”,更好地維持身邊的人際關係。

有分寸感的人,說話不卑不亢,舉止得體,善解人意,懂得取捨,追求互利共贏,在人生的每一個重要時刻都能運籌帷幄。

做人可以不聰明,但真的要有分寸感,具體來說就是“三守”:守口如瓶,守身如玉,守心如鏡。

人生“三守”:守口如瓶,守身如玉,守心如鏡

圖片丨@空谷尋芳 攝

守口如瓶

守口如瓶,就是不該說的話,一個字也不能說,為己為人。

傳說,曾經有個遠方的小國家,首次派使者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中國皇帝高興壞了。

使者說道:“這三個金人,哪一個最有價值?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猜到!”

皇帝請來珠寶匠檢查金人,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看不出哪一個最有價值。

讓外國使者笑話堂堂中國沒有大智慧的人?還好,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大臣胸有成竹地拿著三根稻草,分別插入三個金人的一側耳朵裡。

第一個金人的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

老大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表示贊同。

第三個金人之所以最有價值,是因為它象徵著“守口如瓶”,從它耳朵裡進去的東西,都落在肚子裡,最後爛在肚子裡也不向外說。

人生“三守”:守口如瓶,守身如玉,守心如鏡

圖片源於網絡

守身如玉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玉石,是高貴和純潔的象徵。

自古以來,人的美好品德常與玉的溫潤光潔品質聯繫在一起。

古人認為玉有“五德”,與君子“仁、義、智、勇、潔”的美德相對應。

玉的光芒閃耀於內,而不是形之於外。

相應地,君子有雍容自若的神采,豁達瀟灑的性格,為人無大悲大喜,無偏執張狂,處事不露鋒芒,不事張揚,生命的狀態達到了一種成熟的圓潤。

《論語》:“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看上去端莊穩重,與他交流覺得他溫和有禮,聽他說話覺得他的態度嚴肅認真。

這是一個人節操品行上的分寸感,既不讓人感覺冷漠疏遠,也不讓人感覺可以戲弄侮辱,坦誠待人,彬彬有禮。

人生“三守”:守口如瓶,守身如玉,守心如鏡

圖片丨@空谷尋芳 攝

守心如鏡

禪師對眾人說:“鏡子有三個優點,你們是做不到的。”

大家請禪師詳細解釋一下。

禪師說道:“鏡子可以映出物的像,過後卻不留影,你們能做到事來則應、事過即忘嗎?鏡子反映真實,不分貴賤;你們能做到面對乞丐與國王同樣恭敬嗎?鏡子反映紅綠,自不變色;你們能做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嗎?”

鏡子是用來照出物體影像的,但是如果鏡面蒙上了一層灰塵,那麼所照出來的影像就會模糊。

人心如一面鏡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因塵世懵懂、浮塵所染而面目全非。

守心如鏡,人的心念意境,如能時常保持開朗清明,則展現於周圍的環境,都是美而善的。

守心如鏡,雖然外在景物不斷轉變,鏡面卻不會轉動,這就是通常說的“境轉而心不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