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鐘'

"
  • 大本鐘
"
  • 大本鐘
世界三大鐘

即威斯敏斯特鐘塔,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築之一,倫敦的標誌性建築。英國國會會議廳附屬的鐘樓的大報時鐘,2012年6月,英國宣佈把倫敦著 名地標“大本鐘”的鐘樓改名為“伊麗莎白塔”。

伊麗莎白塔是坐落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的一座鐘樓,是倫敦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鐘樓高95米,鍾直徑7米,重13.5噸。每15分鐘響一次,敲響威斯敏斯特鐘聲。

伊麗莎白塔於1858年4月10日建成,是英國最大的鐘。塔有320英尺高(約合97.5米),分針有14英尺長(約合4.27米),伊麗莎白塔用人工發條,國會開會期間,鐘面會發出光芒,每隔一小時報時一次。每年的夏季與冬季時間轉換時會把鐘停止,進行零件的修補、交換、鐘的調音等。

2017年8月14日,英國國會下議院決定對伊麗莎白塔進行維修,維修時間長達4年,預計到2021年伊麗0莎白塔才能再度“發聲”。

伊麗莎白塔是由奧古斯塔斯·普金設計,並由愛德華·登特及他的兒子弗雷德裡克建造的。伊麗莎白塔在1859年被安裝在鐘樓上。伊麗莎白塔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同時朝向四個方向的時鐘。每個鐘面的底座上刻著拉丁文的題詞,“上帝啊,請保佑我們的女王維多利亞一世的安全。”

鍾重13.5噸,鐘盤直徑7米,時針和分針長度分別為2.75米和4.27米,鐘擺重305公斤。塔樓的名稱來自安置在裡面的巨鍾——大本鐘。“大本鐘”從塔底到塔頂共有393級臺階。

  • 上海海關大樓大鐘
"
  • 大本鐘
世界三大鐘

即威斯敏斯特鐘塔,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築之一,倫敦的標誌性建築。英國國會會議廳附屬的鐘樓的大報時鐘,2012年6月,英國宣佈把倫敦著 名地標“大本鐘”的鐘樓改名為“伊麗莎白塔”。

伊麗莎白塔是坐落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的一座鐘樓,是倫敦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鐘樓高95米,鍾直徑7米,重13.5噸。每15分鐘響一次,敲響威斯敏斯特鐘聲。

伊麗莎白塔於1858年4月10日建成,是英國最大的鐘。塔有320英尺高(約合97.5米),分針有14英尺長(約合4.27米),伊麗莎白塔用人工發條,國會開會期間,鐘面會發出光芒,每隔一小時報時一次。每年的夏季與冬季時間轉換時會把鐘停止,進行零件的修補、交換、鐘的調音等。

2017年8月14日,英國國會下議院決定對伊麗莎白塔進行維修,維修時間長達4年,預計到2021年伊麗0莎白塔才能再度“發聲”。

伊麗莎白塔是由奧古斯塔斯·普金設計,並由愛德華·登特及他的兒子弗雷德裡克建造的。伊麗莎白塔在1859年被安裝在鐘樓上。伊麗莎白塔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同時朝向四個方向的時鐘。每個鐘面的底座上刻著拉丁文的題詞,“上帝啊,請保佑我們的女王維多利亞一世的安全。”

鍾重13.5噸,鐘盤直徑7米,時針和分針長度分別為2.75米和4.27米,鐘擺重305公斤。塔樓的名稱來自安置在裡面的巨鍾——大本鐘。“大本鐘”從塔底到塔頂共有393級臺階。

  • 上海海關大樓大鐘
世界三大鐘

上海海關大樓最著名的是它高聳的鐘樓和大鐘。海關大樓安裝大鐘起步於19世紀下半葉,1893年竣工的教堂式江海北關大樓上安裝了一座海關大鐘。 從19世紀開始,海關學習西方國家海關以天數計算船舶噸稅辦法,超過夜裡12點鐘就另加1天,由於進出口船舶來自世界各地,船舶自備時鐘誤差很大,經常引起爭議,為了統一報時,皆以海關鐘樓敲點為準,1893年建成的江海關大樓已安裝大鐘,此後建成的粵海關、潮海關、江漢關等大樓也都安裝大鐘。1925年江海關投資430萬兩白銀建造新大樓時,稅務司和海關監督決心重造一隻全國最大、世界聞名的大鐘。兩年後,海關大鐘與大樓同時建成。

海關大鐘由英國Whitchurch公司設計製造,總造價為5000多兩白銀,1927年製成,同年8月從倫敦運到上海,原包裝木箱連同大鐘共重6.25噸,把6噸多重的大木箱吊到72米多高的鐘樓時,外灘馬路行人都停步觀望之吊裝奇景。1928年元旦敲響第一聲,逢刻“奏威斯敏斯特樂曲”。這座大鐘樓,亞洲名列第一,世界名列第三。 海關大樓頂部為逐級收攏的四面鐘樓,每日準確、悠揚的報時鐘聲使之與南側原匯豐銀行大樓一起成為當時年代外灘建築群的核心建築之一。

鍾路分機芯房、銅鐘座、旗杆臺三層。機芯房是大鐘的心臟部分,成百上千個齒輪互相咬合,直徑超過12mm的鋼絲繩代替了普通鐘錶中精細的鋼絲。鋼絲繩下面連著三個巨大的鐘擺,一個敲正點,一個負責走時,另一個負責報刻,最大的一個鐘擺重達1噸多。四周四個鐘面,每面都用100多塊0.3-1米的乳白色鋼化玻璃拼成。

根據資料顯示,這種玻璃是特製的,當時只有德國等極少數國家才能研製(現今我們中國也能製造這種玻璃了)。每個鐘面的直徑為5.4米,裝有自動開關的電燈72盞,晚上通體明亮,碩大的數字在幾裡外也清晰可見。鐘面上的紫銅分針長3.17米,重49公斤;紫銅時針長2.3米,重37.5公斤。鐘的發條用0.01米粗的鋼絲組絞,長156米。每週開鐘上發條3次,每次要4人操作1小時左右才能完成(現已改為電動)。機器房的樓上有1口大鐘、4口小鐘,每隔15分鐘,4口小鐘就響起叮咚叮鐺之聲,每隔1小時,1個135公斤重的大銅錘便敲擊幾噸的大鐘,發出雄壯的聲響,持續10秒左右。

斯巴斯基鐘塔


"
  • 大本鐘
世界三大鐘

即威斯敏斯特鐘塔,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築之一,倫敦的標誌性建築。英國國會會議廳附屬的鐘樓的大報時鐘,2012年6月,英國宣佈把倫敦著 名地標“大本鐘”的鐘樓改名為“伊麗莎白塔”。

伊麗莎白塔是坐落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的一座鐘樓,是倫敦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鐘樓高95米,鍾直徑7米,重13.5噸。每15分鐘響一次,敲響威斯敏斯特鐘聲。

伊麗莎白塔於1858年4月10日建成,是英國最大的鐘。塔有320英尺高(約合97.5米),分針有14英尺長(約合4.27米),伊麗莎白塔用人工發條,國會開會期間,鐘面會發出光芒,每隔一小時報時一次。每年的夏季與冬季時間轉換時會把鐘停止,進行零件的修補、交換、鐘的調音等。

2017年8月14日,英國國會下議院決定對伊麗莎白塔進行維修,維修時間長達4年,預計到2021年伊麗0莎白塔才能再度“發聲”。

伊麗莎白塔是由奧古斯塔斯·普金設計,並由愛德華·登特及他的兒子弗雷德裡克建造的。伊麗莎白塔在1859年被安裝在鐘樓上。伊麗莎白塔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同時朝向四個方向的時鐘。每個鐘面的底座上刻著拉丁文的題詞,“上帝啊,請保佑我們的女王維多利亞一世的安全。”

鍾重13.5噸,鐘盤直徑7米,時針和分針長度分別為2.75米和4.27米,鐘擺重305公斤。塔樓的名稱來自安置在裡面的巨鍾——大本鐘。“大本鐘”從塔底到塔頂共有393級臺階。

  • 上海海關大樓大鐘
世界三大鐘

上海海關大樓最著名的是它高聳的鐘樓和大鐘。海關大樓安裝大鐘起步於19世紀下半葉,1893年竣工的教堂式江海北關大樓上安裝了一座海關大鐘。 從19世紀開始,海關學習西方國家海關以天數計算船舶噸稅辦法,超過夜裡12點鐘就另加1天,由於進出口船舶來自世界各地,船舶自備時鐘誤差很大,經常引起爭議,為了統一報時,皆以海關鐘樓敲點為準,1893年建成的江海關大樓已安裝大鐘,此後建成的粵海關、潮海關、江漢關等大樓也都安裝大鐘。1925年江海關投資430萬兩白銀建造新大樓時,稅務司和海關監督決心重造一隻全國最大、世界聞名的大鐘。兩年後,海關大鐘與大樓同時建成。

海關大鐘由英國Whitchurch公司設計製造,總造價為5000多兩白銀,1927年製成,同年8月從倫敦運到上海,原包裝木箱連同大鐘共重6.25噸,把6噸多重的大木箱吊到72米多高的鐘樓時,外灘馬路行人都停步觀望之吊裝奇景。1928年元旦敲響第一聲,逢刻“奏威斯敏斯特樂曲”。這座大鐘樓,亞洲名列第一,世界名列第三。 海關大樓頂部為逐級收攏的四面鐘樓,每日準確、悠揚的報時鐘聲使之與南側原匯豐銀行大樓一起成為當時年代外灘建築群的核心建築之一。

鍾路分機芯房、銅鐘座、旗杆臺三層。機芯房是大鐘的心臟部分,成百上千個齒輪互相咬合,直徑超過12mm的鋼絲繩代替了普通鐘錶中精細的鋼絲。鋼絲繩下面連著三個巨大的鐘擺,一個敲正點,一個負責走時,另一個負責報刻,最大的一個鐘擺重達1噸多。四周四個鐘面,每面都用100多塊0.3-1米的乳白色鋼化玻璃拼成。

根據資料顯示,這種玻璃是特製的,當時只有德國等極少數國家才能研製(現今我們中國也能製造這種玻璃了)。每個鐘面的直徑為5.4米,裝有自動開關的電燈72盞,晚上通體明亮,碩大的數字在幾裡外也清晰可見。鐘面上的紫銅分針長3.17米,重49公斤;紫銅時針長2.3米,重37.5公斤。鐘的發條用0.01米粗的鋼絲組絞,長156米。每週開鐘上發條3次,每次要4人操作1小時左右才能完成(現已改為電動)。機器房的樓上有1口大鐘、4口小鐘,每隔15分鐘,4口小鐘就響起叮咚叮鐺之聲,每隔1小時,1個135公斤重的大銅錘便敲擊幾噸的大鐘,發出雄壯的聲響,持續10秒左右。

斯巴斯基鐘塔


世界三大鐘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克裡姆林宮的主塔和通連紅場的正門。位於列寧陵墓後側、紅場南端。原作防禦之用。1491年建為炮樓。十六世紀安裝第一個時鐘。1628年上部改建為多層天幕式結構,安裝新時鐘。每15分鐘鳴鐘一次。莫斯科廣播電臺以該鐘報時。1937年在塔頂上安裝了紅星。該建築常被認作莫斯科城的標誌。原作防禦之用。1491年建為炮樓。十六世紀安裝第一個時鐘。1628年上部改建為多層天幕式結構,安裝新時鐘。每15分鐘鳴鐘一次。莫斯科廣播電臺以該鐘報時。1937年在塔頂上安裝了紅星。該建築常被認作莫斯科城的標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