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傳奇」劉亞樓兵團—第十四兵團傳奇

陸軍 劉亞樓 莫文驊 抗日戰爭 空軍 景德鎮南河公安 2018-12-09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來源:(原創)黨史博採


「兵團傳奇」劉亞樓兵團—第十四兵團傳奇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兵團是我軍兵團方陣中建制存在時間最短的一個,才3個月,兵團部就奉命改建空軍領導機關。更為特殊的是,這個兵團所屬的3個軍歷經滄桑,竟都完整保留到現在。可謂天上地下,各建奇功。

兵團組建

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發佈《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對於野戰軍下轄兵團,給東北的次序是第12至17兵團。當時遼瀋戰役接近尾聲,平津戰役即將展開,東北我軍戰事繁忙,無暇整編,當時僅有已編好的第1、2兵團(無建制隸屬部隊)在1948年12月改番號為第12、13兵團,其餘兵團尚未編成。

1949年1月底平津戰役結束後,東北我軍自2月起開始休整。此間除2月下旬蕭勁光帶12兵團部和第40軍、43軍等部奉命先遣南下外,其餘各軍仍佈置在平、津地區休整。為之後南下作戰需要和落實中央統一部隊番號的規定,林彪、羅榮桓開始考慮四野的12個軍(第38軍至第49軍)如何編組為4個兵團及各兵團領導班子配備。

1949年4月上旬,四野大軍開始陸續南下進軍。5月1日,各部南下途中,北平第四野戰軍命令(戰字第34號):“成立4個兵團部(原有12、13兵團部,新成立14、15兵團部),每個兵團轄3個軍,兵團一級之主要幹部配備予以公佈。”其中,第14兵團下轄第39、41、42軍(6月21日,正式劃入14兵團建制),任命劉亞樓為司令員,莫文驊為政治委員,黃永勝為第一副司令員,劉震為第二副司令員(兼39軍軍長),吳法憲為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5月4日,又發佈戰字第39號命令:決以熱河整訓司令部為基礎,組成14兵團指揮機構。這個熱河整訓司令部是1948年11月剛成立的,基礎薄弱,缺少幹部,又分出了供給、警衛一部分給了15兵團。

「兵團傳奇」劉亞樓兵團—第十四兵團傳奇


◆第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

14兵團番號有了,指揮關係也明確了,只是指揮中樞——兵團部還很不健全。但這並不影響兵團司令員劉亞樓的雄心壯志,作為全軍各野戰軍裡最優秀的參謀長之一,劉亞樓名震天下,一封封電報裡的“林、羅、劉”早就說明了他的地位和影響。劉亞樓是福建武平人,紅軍時期曾擔任過紅1師師長。抗戰早期,赴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抗戰勝利時隨蘇聯紅軍回國,給林彪當參謀長,為組建適應戰爭需要的高效率的司令部作出了重要貢獻。東北三年解放戰爭中,他積極協助林彪、羅榮桓等總部首長部署和指揮了多次重大戰役。劉亞樓思維敏捷、辦事果斷、能參善謀,一生風雲際會、瀟灑幹練、鋒芒畢露,是我軍一位有獨立性格、有較強能力、有突出貢獻的高級將領,深受中央領導和四野首長的信任。林彪曾稱讚:“你一個劉亞樓頂我三個參謀長!”現在,他也十分渴望從總部到一線部隊帶兵打仗,在向中南進軍解放全中國的征程中建功立業。此前,他奉命統一指揮5個縱隊22個師34萬人發起天津戰役,僅用29個小時就全殲天津守敵13萬餘人,足見其組織大兵團作戰的能力。

和他搭檔的兵團政委是莫文驊,廣西南寧人,百色起義紅7軍出身,紅軍時期任過紅8軍團宣傳部長,抗戰時期任過八路軍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擔任主力4縱的政委。莫文驊長期從事軍隊政治工作,具有出色的領導才能和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

「兵團傳奇」劉亞樓兵團—第十四兵團傳奇


◆第14兵團政委莫文驊。

至於劉亞樓的兩個副手:黃永勝和劉震,也是大名鼎鼎,戰功赫赫,他們能打善建,聞戰則喜,分別從45軍軍長和39軍軍長的位置上提拔起來。1955年授銜,14兵團領導幹部中,產生了劉亞樓、黃永勝、劉震3名上將,莫文驊、吳法憲、吳克華、吳瑞林等10名中將,少將則更多。

14兵團麾下的3個軍,各有來頭,都非一般。39軍軍長劉震(兼)、政委吳信泉,下轄第115、116、117、152師。該軍前身是紅15軍團、八路軍344旅、新四軍第3師、東野2縱,歷史較老,戰鬥力有基礎,攻擊力強,各部隊均善於野戰,為東北部隊中之主力軍。所屬116師是東北部隊中之頭等主力師,最有朝氣,突擊力最強,戰鬥經驗豐富,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41軍軍長吳克華、政委歐陽文,下轄第121、122、123、154師。該軍前身是抗戰時期膠東八路軍組成的山東解放軍第6師和第5師一部到東北發展起來的東野4縱,部隊作戰決心很頑強,不怕傷亡不叫苦,執行命令堅決,善於打陣地戰,也能打運動戰,在防禦戰鬥中有頑強的戰鬥力。特別是塔山阻擊戰鬥,享譽軍內,為東北部隊中之主力軍。所屬121師,戰鬥作風猛,動作快,能打運動戰,有突擊精神,為東北部隊中之頭等主力師。42軍軍長吳瑞林、政委劉興元,下轄第124、125、126、155師。該軍前身是1948年3月由遼東軍區3個獨立師組建成立的東野5縱,這是各戰略區野戰縱隊中唯一的“5縱”,部隊戰鬥歷史短,無紅軍基礎,八路軍成分亦少,但有朝氣,遊擊經驗豐富,能完成上級賦予的戰鬥任務。

在這3個軍中,39軍和41軍都是主力軍,原來東野的12個縱隊中也只有5個(即1、2、3、4、6縱)是主力,一下子給了倆,可見林彪對劉亞樓的厚愛。即使是戰鬥力有一定差距的42軍,也剛剛打下了安陽,這可是四野戰史上最後一場攻堅戰,對該軍鍛鍊不小。一想到這,劉亞樓充滿了自信,這個剛組建的14兵團還是大有作為的。

浴血殷都

1949年3月時,河南省大部分地區已解放,僅餘豫北安陽(守敵1.4萬人)和新鄉(守敵2萬人)。這兩座城是平漢鐵路必經之地,特別是安陽,還是豫北的政治經濟中心,其守軍由當地慣匪、逃亡地主、特務散兵等組成,成分複雜,政治上極為反動,戰術上狡猾多詐,凶狠頑固。其城防比較堅固,築有200多個暗堡和500多個據點,各點之間以露天交通壕連貫,壕內築有暗堡,火力組織甚為嚴密。

之前,四野南下先遣兵團經過安陽時,本想打掉它,但因重任在身,從旁邊繞了過去。而今,四野主力部隊70萬人即將從平津地區分三路南下,豈能容忍仍被國民黨軍盤踞的安陽、新鄉這兩塊絆腳石擋在大軍前進的路上!

1949年3月27日,42軍軍長吳瑞林、政委劉興元在北平參加四野前委會議,接受了中央軍委命其攻打安陽,掩護主力部隊南下的任務。四野首長強調,地頭蛇、父子兵和慣匪最難打,部隊一定要紮實做好攻堅準備。42軍成軍較晚,以前也參加過攻打鞍山、遼陽、營口等攻堅戰鬥,具有一定的攻堅作戰經驗。但在攻堅能力上與主力部隊相比還有一些差距。

4月1日,42軍部隊從河北涿縣出發,14日進至冀南磁縣、成安一帶待命,此地距安陽還有60公里。軍長吳瑞林同4位師長研究確定了“大包圍、小突擊”的作戰方案,決定採取遠距離奔襲作戰的戰術,防敵突圍,爭取將安陽外圍之敵殲滅一部或大部。4月16日15時,各師開始行動。125、126、155師都順利完成了任務,形成了對安陽的合圍,但124師負責的對安陽城西北面的包圍中,371團攻打廣益紗廠、高樓莊等處之敵時,因輕敵不講戰術偵察,盲目前進,遭敵反擊致使部隊混亂,損失200餘人。

4月18日起,42軍以“四面攻擊、各個殲敵、逐步壓縮、逼近城牆”的作戰方針,為攻城作戰掃清障礙,控制有利陣地。124師未吸取教訓,再次攻擊廣益紗廠、高樓莊仍未成功,又傷亡數百人,嚴重影響了作戰進程,軍首長大為惱火,令其暫時停止外圍作戰,深刻檢討。至4月22日,第42軍官兵在密集的炮火掩護下,猛烈攻擊,快速推進,安陽外圍據點基本被奪取,各師逼近城牆和四關。27日,42軍再接再厲,向四關發起進攻,徹底肅清外圍之敵。124師371團第三次攻打高樓莊,終於克敵。安陽城東、西、北關全部為我控制,圍城部隊全線逼近護城河。

從4月28日起,42軍各師、團一方面對守敵發起政治攻勢,一方面集中人力、工具,在有組織的火力掩護下,晝夜不停地進行較大規模的土工作業,並準備各種炮彈1.5萬發,各種槍彈80萬發,黃色炸藥10噸,各種工具4萬多件。

124師和125師各加強一個炮兵團,擔任主攻,由城西面並肩突破;126師擔任助攻,由北門附近突破;155師及友軍部隊佈於東關至南關地區擔任佯攻,伺機登城並堵擊突圍之敵。

5月5日18時,部隊集中炮火開始轟擊,城上城下硝煙瀰漫、一片火海。突擊隊在火力掩護下,跨過護城河展開清除城外火力戰鬥,為工兵爆破、突擊隊登城掃清障礙。125師進攻非常有章法,至午夜將400公斤炸藥裝填進城牆根下構築的藥室。而124師此時又犯了麻痺輕敵的錯誤,該師因集中掌握了較多的火炮(60餘門),以為靠火炮就可打開口子,不需要麻煩而危險的炸藥爆破,於是就猛烈轟擊城牆,發起強攻,遭敵猛烈反擊,遲遲不能完成埋設炸藥任務。

「兵團傳奇」劉亞樓兵團—第十四兵團傳奇


◆安陽戰役時我軍炮兵準備射擊。

打開殷都大門的是126師,5月6日凌晨2時,該師就已運送了1250公斤炸藥,因突擊隊距離城牆根太近,炸藥量太大,恐傷及自己,於是42軍又命該師撤回一些,在15名官兵搬運炸藥時,一名戰士不慎將炸藥碰響。只聽震天撼地一聲巨響,隨著沖天的滾滾濃煙,城牆被撕開一個上寬23米,下寬9米,斜坡為55度的大豁口。15名勇士的生命和鮮血,打開了殷都古城的大門,此時是5月6日5時15分。突擊隊376團2營4連聞爆炸聲一躍而起,吶喊著向大豁口撲去。搶佔突破口後,猛烈地向兩翼發展,用衝鋒槍、手榴彈等粉碎了守軍的瘋狂反撲,一舉攻入城內。

吳瑞林見突破口已被炸開,立即發出了總攻的信號。霎時間,安陽城內、外炮聲隆隆,火光閃閃,殺聲震天。125師於5時45分經爆破突入城內,124師也於6時入城。安陽守軍全面潰亂,解放軍乘勝展開縱深戰鬥,經兩個多小時激戰,5月6日8時,全殲了城內守軍。

安陽被攻破,震撼了新鄉,守敵已無力孤軍奮戰,遂宣佈投降並接受和平改編。從此,整個華北徹底解放,拔除了國民黨軍在華北的孤立據點,打通了平漢鐵路,掃除了四野南下進軍的兩大障礙。

南下華中

1949年4月中、下旬,41軍和39軍分從北平和大興地區出發南下,一路紅旗招展,歌聲嘹亮,蜿蜒數十里,浩浩蕩蕩。此時,劉亞樓和莫文驊正在天津著手組建14兵團部。5月上旬,劉亞樓因處理原東北野戰軍司令部的一些移交工作和為14兵團部“招兵買馬”暫留北平,莫文驊和吳法憲帶領兵團機關從天津出發,沿平漢鐵路向南進軍,追攆已進至豫南的39軍和進至豫北的41軍、42軍。

6月初,42軍過黃河後奉命留在河南,軍部及125、126、155師進到豫西和豫東南地區剿匪,124師則因安陽戰役損失較大,教訓深刻,在洛陽整訓。39軍和41軍均已到達漢水北岸之雲夢、安陸、應山一帶集結待命,莫文驊帶兵團部也趕了上來。

7月初,四野發起宜沙戰役和湘贛戰役,14兵團部帶41軍從漢口渡江進入武漢,41軍向南繼續前進,沿粵漢鐵路追擊敵人。39軍向西追擊,於7月底抵達沙市,前衛115師渡過長江,進至石門、澧縣。8月5日,向南的41軍進抵長沙以北的金井地區。

馬上要與白崇禧集團展開決戰了,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還沒有南下,他在北平幹什麼呢?其實劉亞樓也很著急,這麼好的機會怎麼能錯過,但由於遼瀋、平津兩次大決戰的過度勞累緊張,肝病復發,劉亞樓未及南下就被送到蘇聯去休養。他不會想到,回國後他再不能統領虎狼之師橫掃中南,而是有了一個新的崗位,可謂壯志另酬。

組建空軍領導機關

1949年初,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中共中央作出了“在不要很久的時期內是能夠有把握地取得全國政權”的判斷,同時認為今後最大的軍事行動就是解放臺灣,而渡海作戰的關鍵在於空軍和海軍。於是,在1949年1月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明確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們應當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及一支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成立人民空軍提到了中共中央的重要議事日程。

1949年3月,中共中央領導同志聽取東北老航校情況彙報後,決定先組建軍委航空局,各軍區組建航空處,為正式建立空軍創造條件,由常乾坤任航空局局長,王弼任政委。當時,有兩位老總對空軍這個新建軍種很感興趣,都爭著表示想當空軍司令,毛澤東笑而不語。知人善任的毛澤東從將星閃耀的我軍將領中篩選出了第四野戰軍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除了看中劉亞樓集指揮、謀略、行政於一身的全才外,毛澤東深知組建空軍離不開蘇聯“老大哥”幫忙。而劉亞樓曾經留學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俄語說的不錯,衛國戰爭時期還在蘇軍幹到少校,而且,他還兼任過“東北老航校”的校長,對航空有所瞭解。

為加快組建空軍的步伐,7月10日,毛澤東寫信給周恩來:“我們必須準備攻臺灣的條件,除陸軍外,主要靠內應及空軍,二者有一,即可成功,二者俱全,則把握更大。我空軍要壓倒敵人空軍短期內(例如一年)是不可能的,但似可考慮選派三四百人去遠方學習6個月至8個月,同時購買飛機100架左右,連同現有的空軍,組成一個攻擊部隊,掩護渡海,準備明年夏季奪取臺灣。”周恩來即著手主持建立空軍的各項實際工作。11日,他召見剛從蘇聯休養回來待命的劉亞樓,就建立空軍問題進行交談,並責成他提出空軍主要領導幹部人選和領率機關組成的建議。接到這個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後,劉亞樓立即與軍委航空局常乾坤、王弼等同志研究,迅速擬定了方案,建議空軍領率機關由第四野戰軍14兵團機關加上軍委航空局的人員組成,同時提出了一些領導幹部人選的建議。

7月26日,中央軍委致電四野及華中局,提出:“決設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人選以劉亞樓任司令員最合適”,“空軍司令部即調14兵團司令部(司政供衛)再加入空軍人員組成”,“13、14兵團可合為一個兵團,黃永勝調任13兵團副司令員,即由該兵團指揮5個軍進入廣西作戰”。8月1日,軍委又電令催促:“請即令其開來北平待編。”遵照軍委電示,四野於8月5日發佈戰字第75號命令:“著14兵團直屬隊全部機構調歸軍委,成立空軍司令部。”隨即,四野指定14兵團司令部參謀處處長何廷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王平水,帶領兵團機關及直屬隊2515人於8月19日由武漢乘火車抵達北平南苑。10月下旬,14兵團部與軍委航空局合署辦公,兵團番號自然取消。

在14兵團部北上之前,劉亞樓奉命於8月1日啟程赴莫斯科商談蘇聯幫助新中國建立空軍的問題,兩個月後與蘇方簽訂了援建空軍協議書,包括購買飛機、油料、派遣專家等,10月16日返回北京。與此同時,國內各軍區、各野戰軍也開始選調飛行學員、機械學員和軍政幹部,作為建立空軍之骨幹。此後,又從陸軍抽調大批部隊改建為空軍各兵種部隊。

「兵團傳奇」劉亞樓兵團—第十四兵團傳奇


◆劉亞樓向毛澤東彙報空軍工作。

1949年10月25日,中央軍委正式任命第四野戰軍第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為空軍司令員,第13兵團政治委員蕭華為空軍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戰軍第17軍軍長王秉璋為空軍參謀長。

11月3日,軍委作戰部就空軍的名稱和級別問題向毛澤東報告,提出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和“中國人民空軍司令部”兩個方案,毛澤東看後圈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暫定按兵團一級刻發關防。11月9日,聶榮臻代總長向毛澤東報告,空軍領率機關正式成立的條件已經具備。

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宣佈成立。從此,空軍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軍種。後來,中央軍委將1949年11月11日確定為空軍的成立日。

空軍司令部成立後,立即著手建立空軍機關各大部。首先以原14兵團司令部為基礎加上原航空局的幹部及東北老航校的一部分幹部,組成空軍參謀部(後稱司令部)、訓練部、工程部,原14兵團政治部組成空軍政治部。由於14兵團無全兵團性質的後勤機構,中央軍委11月23日電令四野後勤第6分部撥歸空軍建制,改稱空軍後勤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在蘇聯的幫助下,在抗美援朝和國土防空作戰中成長壯大,經過60餘年的不懈努力,現在已發展成一支擁有多兵種、多機種的現代化戰略性軍種,具備空天一體、立體攻防的作戰條件,是保衛祖國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強大武裝力量。劉亞樓和他的14兵團部作為第一代建設者,功不可沒!

因14兵團部北上改建空軍領導機關,1949年8月,原屬3個軍的隸屬關係也隨之變化,39軍、41軍分別撥歸13兵團、12兵團建制,42軍調給四野總部直轄。兵團領導人調給13兵團:莫文驊轉任13兵團政委(原政委蕭華一直未到職),黃永勝、劉震、吳法憲也分別任13兵團副司令員和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39軍調給13兵團後,先後參加了衡寶戰役和廣西戰役,主要執行西路大迂迴任務,一直打到中越邊境的鎮南關,共殲敵3.4萬餘人,為徹底解決敵白崇禧集團做出了重要貢獻。1950年初北上中原,執行戰略機動任務。當年7月編入東北邊防軍,10月首批入朝參戰,1953年4月開始回國,進駐遼寧。抗美援朝戰爭中,39軍與美軍首戰雲山、突破臨津江、大戰橫城,又參加臨津江兩岸陣地防禦、西海岸反登陸準備,作戰千餘次,共殲敵4萬餘人。1962年6月,該軍遠程機動,參加東南沿海緊急戰備行動。1982年底受領合成集團軍編組試點任務,1985年9月,整編為陸軍機械化集團軍。

41軍在12兵團指揮下,亦參加了衡寶戰役和廣西戰役,執行正面突擊任務。1950年2月改歸15兵團建制,從廣西容縣調到廣東淡水、高要等地剿匪,並解放了南澳、南鵬等島嶼。1951年初,移駐粵東保衛海防,多次粉碎了蔣軍企圖反攻騷擾大陸的企圖。1969年調防廣西,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1985年整編為廣州軍區陸軍第41集團軍。

留河南的42軍,軍部及125、126師繼續在原地區剿匪,124師和155師奉命參加鄂西戰役,爾後在二野指揮下進入川東作戰。1950年2月,42軍轉隸東北軍區,調駐黑龍江齊齊哈爾從事農業生產,準備集體轉業。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時,因該軍是當時東北地區唯一的戰鬥機動部隊,成為了志願軍首批入朝參戰部隊之一,扭轉了被裁撤的命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該軍先後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1年夏秋季陣地防禦戰役和1952年春夏季鞏固陣地作戰,共殲敵3萬餘人。1952年11月回國後,42軍調至華南,在全軍首批進行了蘇式裝備的改裝試點。1979年參加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1985年與廣州軍區第55軍合編為陸軍第42集團軍。


「兵團傳奇」劉亞樓兵團—第十四兵團傳奇


文章來源:黨史博採,版權歸作者所有。

聲明:如有侵權,造謠,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