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

米格-29戰鬥機是前蘇聯時代研製的最後一款輕型前線戰鬥機,該機1970年代由著名的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1977年10月6日首飛,1983年年初時正式量產並裝備蘇軍部隊,主要用於替換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由於其定位是"前線戰鬥機",因此在技術應用方面和蘇聯用於國土防空的蘇-27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也為米格-29日後的坎坷道路埋下了伏筆。

"

米格-29戰鬥機是前蘇聯時代研製的最後一款輕型前線戰鬥機,該機1970年代由著名的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1977年10月6日首飛,1983年年初時正式量產並裝備蘇軍部隊,主要用於替換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由於其定位是"前線戰鬥機",因此在技術應用方面和蘇聯用於國土防空的蘇-27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也為米格-29日後的坎坷道路埋下了伏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首先,蘇軍根據二戰時期得到的經驗堅信:在大兵團作戰中,前線戰鬥機就是"炮灰"。因為在二戰中蘇軍的戰鬥機平均出動6個架次就會被擊落或者擊傷。因此對於蘇軍而言,"前線戰鬥機"就和T-72坦克一樣,是一種"一次性"裝備,根本不指望這種武器能夠反覆使用很多次。所以,蘇軍對於米格-29的要求是簡單、實用、廉價、便於大規模生產並且能夠適應野戰機場的需要。這套戰術理論放在當時的蘇軍內部是沒問題的。因為在冷戰時期,東西方都以對方為最大敵手,所以雙方都準備了天量的軍事裝備,以便應付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

米格-29戰鬥機是前蘇聯時代研製的最後一款輕型前線戰鬥機,該機1970年代由著名的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1977年10月6日首飛,1983年年初時正式量產並裝備蘇軍部隊,主要用於替換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由於其定位是"前線戰鬥機",因此在技術應用方面和蘇聯用於國土防空的蘇-27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也為米格-29日後的坎坷道路埋下了伏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首先,蘇軍根據二戰時期得到的經驗堅信:在大兵團作戰中,前線戰鬥機就是"炮灰"。因為在二戰中蘇軍的戰鬥機平均出動6個架次就會被擊落或者擊傷。因此對於蘇軍而言,"前線戰鬥機"就和T-72坦克一樣,是一種"一次性"裝備,根本不指望這種武器能夠反覆使用很多次。所以,蘇軍對於米格-29的要求是簡單、實用、廉價、便於大規模生產並且能夠適應野戰機場的需要。這套戰術理論放在當時的蘇軍內部是沒問題的。因為在冷戰時期,東西方都以對方為最大敵手,所以雙方都準備了天量的軍事裝備,以便應付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但是,蘇軍忽略了一點:由於核武器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存在,世界強國之間火拼的戰爭幾乎絕跡,而單純為爭奪意識形態發動戰爭也不可能。所以設想中類似於二戰那種規模和性質的世界大戰始終沒有爆發,而地區性的衝突卻綿綿不絕。這種作戰環境是蘇聯一直沒有意識到的。在這種低強度但時間漫長的局部衝突中,為"世界大戰"打造的一次性武器顯然就顯得不那麼靠譜了。

"

米格-29戰鬥機是前蘇聯時代研製的最後一款輕型前線戰鬥機,該機1970年代由著名的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1977年10月6日首飛,1983年年初時正式量產並裝備蘇軍部隊,主要用於替換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由於其定位是"前線戰鬥機",因此在技術應用方面和蘇聯用於國土防空的蘇-27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也為米格-29日後的坎坷道路埋下了伏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首先,蘇軍根據二戰時期得到的經驗堅信:在大兵團作戰中,前線戰鬥機就是"炮灰"。因為在二戰中蘇軍的戰鬥機平均出動6個架次就會被擊落或者擊傷。因此對於蘇軍而言,"前線戰鬥機"就和T-72坦克一樣,是一種"一次性"裝備,根本不指望這種武器能夠反覆使用很多次。所以,蘇軍對於米格-29的要求是簡單、實用、廉價、便於大規模生產並且能夠適應野戰機場的需要。這套戰術理論放在當時的蘇軍內部是沒問題的。因為在冷戰時期,東西方都以對方為最大敵手,所以雙方都準備了天量的軍事裝備,以便應付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但是,蘇軍忽略了一點:由於核武器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存在,世界強國之間火拼的戰爭幾乎絕跡,而單純為爭奪意識形態發動戰爭也不可能。所以設想中類似於二戰那種規模和性質的世界大戰始終沒有爆發,而地區性的衝突卻綿綿不絕。這種作戰環境是蘇聯一直沒有意識到的。在這種低強度但時間漫長的局部衝突中,為"世界大戰"打造的一次性武器顯然就顯得不那麼靠譜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作為一款前線戰鬥機,米格-29具備極為強大的空優性能。該機採用中央升力體加翼身融合技術設計氣動外形,從而使整個飛機的升力要明顯大於西方同時代戰鬥機,這為米格-29的高機動性提供了必要條件。而且米格-29裝備的RD-33型發動機在今天看來雖然性能不佳,但是在1980年代確實稱得上性能優越,該發動機最大軍用推力5040千克力,而最大加力推力可達8300千克力,按照幹質量比計算,發動機推重比為7.87,在當時看來堪稱是優秀的發動機。而且最重要的是,和蘇聯其他戰鬥機一樣,米格-29也設計有專門的補氧裝置,從而可以大幅提升發動機的工作效率。

"

米格-29戰鬥機是前蘇聯時代研製的最後一款輕型前線戰鬥機,該機1970年代由著名的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1977年10月6日首飛,1983年年初時正式量產並裝備蘇軍部隊,主要用於替換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由於其定位是"前線戰鬥機",因此在技術應用方面和蘇聯用於國土防空的蘇-27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也為米格-29日後的坎坷道路埋下了伏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首先,蘇軍根據二戰時期得到的經驗堅信:在大兵團作戰中,前線戰鬥機就是"炮灰"。因為在二戰中蘇軍的戰鬥機平均出動6個架次就會被擊落或者擊傷。因此對於蘇軍而言,"前線戰鬥機"就和T-72坦克一樣,是一種"一次性"裝備,根本不指望這種武器能夠反覆使用很多次。所以,蘇軍對於米格-29的要求是簡單、實用、廉價、便於大規模生產並且能夠適應野戰機場的需要。這套戰術理論放在當時的蘇軍內部是沒問題的。因為在冷戰時期,東西方都以對方為最大敵手,所以雙方都準備了天量的軍事裝備,以便應付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但是,蘇軍忽略了一點:由於核武器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存在,世界強國之間火拼的戰爭幾乎絕跡,而單純為爭奪意識形態發動戰爭也不可能。所以設想中類似於二戰那種規模和性質的世界大戰始終沒有爆發,而地區性的衝突卻綿綿不絕。這種作戰環境是蘇聯一直沒有意識到的。在這種低強度但時間漫長的局部衝突中,為"世界大戰"打造的一次性武器顯然就顯得不那麼靠譜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作為一款前線戰鬥機,米格-29具備極為強大的空優性能。該機採用中央升力體加翼身融合技術設計氣動外形,從而使整個飛機的升力要明顯大於西方同時代戰鬥機,這為米格-29的高機動性提供了必要條件。而且米格-29裝備的RD-33型發動機在今天看來雖然性能不佳,但是在1980年代確實稱得上性能優越,該發動機最大軍用推力5040千克力,而最大加力推力可達8300千克力,按照幹質量比計算,發動機推重比為7.87,在當時看來堪稱是優秀的發動機。而且最重要的是,和蘇聯其他戰鬥機一樣,米格-29也設計有專門的補氧裝置,從而可以大幅提升發動機的工作效率。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米格-29不僅發動機性能優越,而且還是三代機中首次裝備前視紅外搜索裝置(ISRT)的戰鬥機。依靠這套裝置,米格-29即使不打開雷達,也可以獲得對前方約40千米範圍內目標的有效偵測能力。ISRT在1980年代的全球範圍內無疑是相當優越的系統,今天,幾乎所有的三代半和四代戰鬥機都裝備有這種系統,在當年,依靠這套系統再加上第一代頭盔瞄準具,米格-29在和西方同期戰鬥機對抗時無疑佔據極大優勢。在1989年兩德統一後,美軍曾經派出F-16戰鬥機,和前東德空軍裝備的米格-29戰鬥機進行自由對抗,在對抗中美軍發現儘管F-16戰鬥機基本上最終都能鎖定米格-29,但是在F-16鎖定米格-29之前,米格飛機依靠ISRT和頭瞄的配合,總是能先於F-16獲得至少一次發射導彈的機會。

"

米格-29戰鬥機是前蘇聯時代研製的最後一款輕型前線戰鬥機,該機1970年代由著名的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1977年10月6日首飛,1983年年初時正式量產並裝備蘇軍部隊,主要用於替換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由於其定位是"前線戰鬥機",因此在技術應用方面和蘇聯用於國土防空的蘇-27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也為米格-29日後的坎坷道路埋下了伏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首先,蘇軍根據二戰時期得到的經驗堅信:在大兵團作戰中,前線戰鬥機就是"炮灰"。因為在二戰中蘇軍的戰鬥機平均出動6個架次就會被擊落或者擊傷。因此對於蘇軍而言,"前線戰鬥機"就和T-72坦克一樣,是一種"一次性"裝備,根本不指望這種武器能夠反覆使用很多次。所以,蘇軍對於米格-29的要求是簡單、實用、廉價、便於大規模生產並且能夠適應野戰機場的需要。這套戰術理論放在當時的蘇軍內部是沒問題的。因為在冷戰時期,東西方都以對方為最大敵手,所以雙方都準備了天量的軍事裝備,以便應付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但是,蘇軍忽略了一點:由於核武器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存在,世界強國之間火拼的戰爭幾乎絕跡,而單純為爭奪意識形態發動戰爭也不可能。所以設想中類似於二戰那種規模和性質的世界大戰始終沒有爆發,而地區性的衝突卻綿綿不絕。這種作戰環境是蘇聯一直沒有意識到的。在這種低強度但時間漫長的局部衝突中,為"世界大戰"打造的一次性武器顯然就顯得不那麼靠譜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作為一款前線戰鬥機,米格-29具備極為強大的空優性能。該機採用中央升力體加翼身融合技術設計氣動外形,從而使整個飛機的升力要明顯大於西方同時代戰鬥機,這為米格-29的高機動性提供了必要條件。而且米格-29裝備的RD-33型發動機在今天看來雖然性能不佳,但是在1980年代確實稱得上性能優越,該發動機最大軍用推力5040千克力,而最大加力推力可達8300千克力,按照幹質量比計算,發動機推重比為7.87,在當時看來堪稱是優秀的發動機。而且最重要的是,和蘇聯其他戰鬥機一樣,米格-29也設計有專門的補氧裝置,從而可以大幅提升發動機的工作效率。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米格-29不僅發動機性能優越,而且還是三代機中首次裝備前視紅外搜索裝置(ISRT)的戰鬥機。依靠這套裝置,米格-29即使不打開雷達,也可以獲得對前方約40千米範圍內目標的有效偵測能力。ISRT在1980年代的全球範圍內無疑是相當優越的系統,今天,幾乎所有的三代半和四代戰鬥機都裝備有這種系統,在當年,依靠這套系統再加上第一代頭盔瞄準具,米格-29在和西方同期戰鬥機對抗時無疑佔據極大優勢。在1989年兩德統一後,美軍曾經派出F-16戰鬥機,和前東德空軍裝備的米格-29戰鬥機進行自由對抗,在對抗中美軍發現儘管F-16戰鬥機基本上最終都能鎖定米格-29,但是在F-16鎖定米格-29之前,米格飛機依靠ISRT和頭瞄的配合,總是能先於F-16獲得至少一次發射導彈的機會。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這是因為米格-29通常是依靠ISRT來鎖定F-16戰鬥機。傳統戰鬥機如果使用雷達鎖定目標,由於雷達會發射電磁波,所以被鎖定戰鬥機的雷達告警裝置會發出警報;但是使用紅外瞄準裝置鎖定目標的話,由於ISRT是被動接收紅外線的,因此不發出任何信號,所以即使被鎖定,對手也根本發現不了。美軍對於米格-29的評價可以說是比較客觀和中肯的,而且就對抗的結果來看,如果是實戰的話,米格-29顯然對於F-16有著相當大的優勢。但是,在1980年代堪稱先進的米格-29怎麼就這樣一步步走下神壇,以至於在後來的歷次局部衝突中全面落敗呢?

"

米格-29戰鬥機是前蘇聯時代研製的最後一款輕型前線戰鬥機,該機1970年代由著名的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1977年10月6日首飛,1983年年初時正式量產並裝備蘇軍部隊,主要用於替換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由於其定位是"前線戰鬥機",因此在技術應用方面和蘇聯用於國土防空的蘇-27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也為米格-29日後的坎坷道路埋下了伏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首先,蘇軍根據二戰時期得到的經驗堅信:在大兵團作戰中,前線戰鬥機就是"炮灰"。因為在二戰中蘇軍的戰鬥機平均出動6個架次就會被擊落或者擊傷。因此對於蘇軍而言,"前線戰鬥機"就和T-72坦克一樣,是一種"一次性"裝備,根本不指望這種武器能夠反覆使用很多次。所以,蘇軍對於米格-29的要求是簡單、實用、廉價、便於大規模生產並且能夠適應野戰機場的需要。這套戰術理論放在當時的蘇軍內部是沒問題的。因為在冷戰時期,東西方都以對方為最大敵手,所以雙方都準備了天量的軍事裝備,以便應付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但是,蘇軍忽略了一點:由於核武器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存在,世界強國之間火拼的戰爭幾乎絕跡,而單純為爭奪意識形態發動戰爭也不可能。所以設想中類似於二戰那種規模和性質的世界大戰始終沒有爆發,而地區性的衝突卻綿綿不絕。這種作戰環境是蘇聯一直沒有意識到的。在這種低強度但時間漫長的局部衝突中,為"世界大戰"打造的一次性武器顯然就顯得不那麼靠譜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作為一款前線戰鬥機,米格-29具備極為強大的空優性能。該機採用中央升力體加翼身融合技術設計氣動外形,從而使整個飛機的升力要明顯大於西方同時代戰鬥機,這為米格-29的高機動性提供了必要條件。而且米格-29裝備的RD-33型發動機在今天看來雖然性能不佳,但是在1980年代確實稱得上性能優越,該發動機最大軍用推力5040千克力,而最大加力推力可達8300千克力,按照幹質量比計算,發動機推重比為7.87,在當時看來堪稱是優秀的發動機。而且最重要的是,和蘇聯其他戰鬥機一樣,米格-29也設計有專門的補氧裝置,從而可以大幅提升發動機的工作效率。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米格-29不僅發動機性能優越,而且還是三代機中首次裝備前視紅外搜索裝置(ISRT)的戰鬥機。依靠這套裝置,米格-29即使不打開雷達,也可以獲得對前方約40千米範圍內目標的有效偵測能力。ISRT在1980年代的全球範圍內無疑是相當優越的系統,今天,幾乎所有的三代半和四代戰鬥機都裝備有這種系統,在當年,依靠這套系統再加上第一代頭盔瞄準具,米格-29在和西方同期戰鬥機對抗時無疑佔據極大優勢。在1989年兩德統一後,美軍曾經派出F-16戰鬥機,和前東德空軍裝備的米格-29戰鬥機進行自由對抗,在對抗中美軍發現儘管F-16戰鬥機基本上最終都能鎖定米格-29,但是在F-16鎖定米格-29之前,米格飛機依靠ISRT和頭瞄的配合,總是能先於F-16獲得至少一次發射導彈的機會。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這是因為米格-29通常是依靠ISRT來鎖定F-16戰鬥機。傳統戰鬥機如果使用雷達鎖定目標,由於雷達會發射電磁波,所以被鎖定戰鬥機的雷達告警裝置會發出警報;但是使用紅外瞄準裝置鎖定目標的話,由於ISRT是被動接收紅外線的,因此不發出任何信號,所以即使被鎖定,對手也根本發現不了。美軍對於米格-29的評價可以說是比較客觀和中肯的,而且就對抗的結果來看,如果是實戰的話,米格-29顯然對於F-16有著相當大的優勢。但是,在1980年代堪稱先進的米格-29怎麼就這樣一步步走下神壇,以至於在後來的歷次局部衝突中全面落敗呢?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這就要談到蘇軍對於米格-29的定位和蘇聯空軍的作戰體系了。由於對米格-29的定位是"前線戰鬥機",所以米格-29格鬥性能非常優越,但是機體和發動機的壽命卻短到令人髮指。根據俄羅斯方面公開的資料稱,米格-29戰鬥機的機體壽命通常只有3000~4000小時,僅相當於同期生產的美製F-16戰鬥機的一半左右。而RD-33發動機更只有美製F-110型發動機壽命的四分之一。所以,儘管米格-29戰鬥機單機價格相對低廉,但是在一架F-16的使用週期內,米格-29至少需要2架飛機、8臺發動機,這樣比較起來,米格-29的價格可就不是一般的昂貴了。

"

米格-29戰鬥機是前蘇聯時代研製的最後一款輕型前線戰鬥機,該機1970年代由著名的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1977年10月6日首飛,1983年年初時正式量產並裝備蘇軍部隊,主要用於替換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由於其定位是"前線戰鬥機",因此在技術應用方面和蘇聯用於國土防空的蘇-27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也為米格-29日後的坎坷道路埋下了伏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首先,蘇軍根據二戰時期得到的經驗堅信:在大兵團作戰中,前線戰鬥機就是"炮灰"。因為在二戰中蘇軍的戰鬥機平均出動6個架次就會被擊落或者擊傷。因此對於蘇軍而言,"前線戰鬥機"就和T-72坦克一樣,是一種"一次性"裝備,根本不指望這種武器能夠反覆使用很多次。所以,蘇軍對於米格-29的要求是簡單、實用、廉價、便於大規模生產並且能夠適應野戰機場的需要。這套戰術理論放在當時的蘇軍內部是沒問題的。因為在冷戰時期,東西方都以對方為最大敵手,所以雙方都準備了天量的軍事裝備,以便應付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但是,蘇軍忽略了一點:由於核武器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存在,世界強國之間火拼的戰爭幾乎絕跡,而單純為爭奪意識形態發動戰爭也不可能。所以設想中類似於二戰那種規模和性質的世界大戰始終沒有爆發,而地區性的衝突卻綿綿不絕。這種作戰環境是蘇聯一直沒有意識到的。在這種低強度但時間漫長的局部衝突中,為"世界大戰"打造的一次性武器顯然就顯得不那麼靠譜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作為一款前線戰鬥機,米格-29具備極為強大的空優性能。該機採用中央升力體加翼身融合技術設計氣動外形,從而使整個飛機的升力要明顯大於西方同時代戰鬥機,這為米格-29的高機動性提供了必要條件。而且米格-29裝備的RD-33型發動機在今天看來雖然性能不佳,但是在1980年代確實稱得上性能優越,該發動機最大軍用推力5040千克力,而最大加力推力可達8300千克力,按照幹質量比計算,發動機推重比為7.87,在當時看來堪稱是優秀的發動機。而且最重要的是,和蘇聯其他戰鬥機一樣,米格-29也設計有專門的補氧裝置,從而可以大幅提升發動機的工作效率。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米格-29不僅發動機性能優越,而且還是三代機中首次裝備前視紅外搜索裝置(ISRT)的戰鬥機。依靠這套裝置,米格-29即使不打開雷達,也可以獲得對前方約40千米範圍內目標的有效偵測能力。ISRT在1980年代的全球範圍內無疑是相當優越的系統,今天,幾乎所有的三代半和四代戰鬥機都裝備有這種系統,在當年,依靠這套系統再加上第一代頭盔瞄準具,米格-29在和西方同期戰鬥機對抗時無疑佔據極大優勢。在1989年兩德統一後,美軍曾經派出F-16戰鬥機,和前東德空軍裝備的米格-29戰鬥機進行自由對抗,在對抗中美軍發現儘管F-16戰鬥機基本上最終都能鎖定米格-29,但是在F-16鎖定米格-29之前,米格飛機依靠ISRT和頭瞄的配合,總是能先於F-16獲得至少一次發射導彈的機會。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這是因為米格-29通常是依靠ISRT來鎖定F-16戰鬥機。傳統戰鬥機如果使用雷達鎖定目標,由於雷達會發射電磁波,所以被鎖定戰鬥機的雷達告警裝置會發出警報;但是使用紅外瞄準裝置鎖定目標的話,由於ISRT是被動接收紅外線的,因此不發出任何信號,所以即使被鎖定,對手也根本發現不了。美軍對於米格-29的評價可以說是比較客觀和中肯的,而且就對抗的結果來看,如果是實戰的話,米格-29顯然對於F-16有著相當大的優勢。但是,在1980年代堪稱先進的米格-29怎麼就這樣一步步走下神壇,以至於在後來的歷次局部衝突中全面落敗呢?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這就要談到蘇軍對於米格-29的定位和蘇聯空軍的作戰體系了。由於對米格-29的定位是"前線戰鬥機",所以米格-29格鬥性能非常優越,但是機體和發動機的壽命卻短到令人髮指。根據俄羅斯方面公開的資料稱,米格-29戰鬥機的機體壽命通常只有3000~4000小時,僅相當於同期生產的美製F-16戰鬥機的一半左右。而RD-33發動機更只有美製F-110型發動機壽命的四分之一。所以,儘管米格-29戰鬥機單機價格相對低廉,但是在一架F-16的使用週期內,米格-29至少需要2架飛機、8臺發動機,這樣比較起來,米格-29的價格可就不是一般的昂貴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不僅如此,米格-29作為和蘇-27搭配的低端戰鬥機,其並沒有使用先進的電傳操縱系統,而還是使用了傳統的機械操縱系統,這也導致了米格-29戰鬥機在反應速度方面要弱於F-16等戰鬥機,只是依靠著ISRT等裝置的加持,才能夠具備搶先發射空空導彈的能力。在空空導彈一擊未中的情況下,米格-29極有可能就會遭到F-16戰鬥機的反殺,這一點上也體現了美蘇在航空技術上的差距,美國依照"能量戰鬥機"理論研發的F-16戰鬥機在持續作戰能力上顯然優於米格-29,所以很多蘇制武器才會有"一次性"的說法。

"

米格-29戰鬥機是前蘇聯時代研製的最後一款輕型前線戰鬥機,該機1970年代由著名的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1977年10月6日首飛,1983年年初時正式量產並裝備蘇軍部隊,主要用於替換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由於其定位是"前線戰鬥機",因此在技術應用方面和蘇聯用於國土防空的蘇-27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也為米格-29日後的坎坷道路埋下了伏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首先,蘇軍根據二戰時期得到的經驗堅信:在大兵團作戰中,前線戰鬥機就是"炮灰"。因為在二戰中蘇軍的戰鬥機平均出動6個架次就會被擊落或者擊傷。因此對於蘇軍而言,"前線戰鬥機"就和T-72坦克一樣,是一種"一次性"裝備,根本不指望這種武器能夠反覆使用很多次。所以,蘇軍對於米格-29的要求是簡單、實用、廉價、便於大規模生產並且能夠適應野戰機場的需要。這套戰術理論放在當時的蘇軍內部是沒問題的。因為在冷戰時期,東西方都以對方為最大敵手,所以雙方都準備了天量的軍事裝備,以便應付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但是,蘇軍忽略了一點:由於核武器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存在,世界強國之間火拼的戰爭幾乎絕跡,而單純為爭奪意識形態發動戰爭也不可能。所以設想中類似於二戰那種規模和性質的世界大戰始終沒有爆發,而地區性的衝突卻綿綿不絕。這種作戰環境是蘇聯一直沒有意識到的。在這種低強度但時間漫長的局部衝突中,為"世界大戰"打造的一次性武器顯然就顯得不那麼靠譜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作為一款前線戰鬥機,米格-29具備極為強大的空優性能。該機採用中央升力體加翼身融合技術設計氣動外形,從而使整個飛機的升力要明顯大於西方同時代戰鬥機,這為米格-29的高機動性提供了必要條件。而且米格-29裝備的RD-33型發動機在今天看來雖然性能不佳,但是在1980年代確實稱得上性能優越,該發動機最大軍用推力5040千克力,而最大加力推力可達8300千克力,按照幹質量比計算,發動機推重比為7.87,在當時看來堪稱是優秀的發動機。而且最重要的是,和蘇聯其他戰鬥機一樣,米格-29也設計有專門的補氧裝置,從而可以大幅提升發動機的工作效率。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米格-29不僅發動機性能優越,而且還是三代機中首次裝備前視紅外搜索裝置(ISRT)的戰鬥機。依靠這套裝置,米格-29即使不打開雷達,也可以獲得對前方約40千米範圍內目標的有效偵測能力。ISRT在1980年代的全球範圍內無疑是相當優越的系統,今天,幾乎所有的三代半和四代戰鬥機都裝備有這種系統,在當年,依靠這套系統再加上第一代頭盔瞄準具,米格-29在和西方同期戰鬥機對抗時無疑佔據極大優勢。在1989年兩德統一後,美軍曾經派出F-16戰鬥機,和前東德空軍裝備的米格-29戰鬥機進行自由對抗,在對抗中美軍發現儘管F-16戰鬥機基本上最終都能鎖定米格-29,但是在F-16鎖定米格-29之前,米格飛機依靠ISRT和頭瞄的配合,總是能先於F-16獲得至少一次發射導彈的機會。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這是因為米格-29通常是依靠ISRT來鎖定F-16戰鬥機。傳統戰鬥機如果使用雷達鎖定目標,由於雷達會發射電磁波,所以被鎖定戰鬥機的雷達告警裝置會發出警報;但是使用紅外瞄準裝置鎖定目標的話,由於ISRT是被動接收紅外線的,因此不發出任何信號,所以即使被鎖定,對手也根本發現不了。美軍對於米格-29的評價可以說是比較客觀和中肯的,而且就對抗的結果來看,如果是實戰的話,米格-29顯然對於F-16有著相當大的優勢。但是,在1980年代堪稱先進的米格-29怎麼就這樣一步步走下神壇,以至於在後來的歷次局部衝突中全面落敗呢?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這就要談到蘇軍對於米格-29的定位和蘇聯空軍的作戰體系了。由於對米格-29的定位是"前線戰鬥機",所以米格-29格鬥性能非常優越,但是機體和發動機的壽命卻短到令人髮指。根據俄羅斯方面公開的資料稱,米格-29戰鬥機的機體壽命通常只有3000~4000小時,僅相當於同期生產的美製F-16戰鬥機的一半左右。而RD-33發動機更只有美製F-110型發動機壽命的四分之一。所以,儘管米格-29戰鬥機單機價格相對低廉,但是在一架F-16的使用週期內,米格-29至少需要2架飛機、8臺發動機,這樣比較起來,米格-29的價格可就不是一般的昂貴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不僅如此,米格-29作為和蘇-27搭配的低端戰鬥機,其並沒有使用先進的電傳操縱系統,而還是使用了傳統的機械操縱系統,這也導致了米格-29戰鬥機在反應速度方面要弱於F-16等戰鬥機,只是依靠著ISRT等裝置的加持,才能夠具備搶先發射空空導彈的能力。在空空導彈一擊未中的情況下,米格-29極有可能就會遭到F-16戰鬥機的反殺,這一點上也體現了美蘇在航空技術上的差距,美國依照"能量戰鬥機"理論研發的F-16戰鬥機在持續作戰能力上顯然優於米格-29,所以很多蘇制武器才會有"一次性"的說法。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而在1991年至今的多次局部衝突中,米格-29的這些問題恰恰都展現出來。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米格-29戰鬥機無法對抗聯軍強大的空中優勢,在戰爭中有相當數量的伊拉克米格-29戰鬥機逃往伊朗,並被伊朗空軍接收,如今也被編入伊朗空軍作戰序列。在1998年5月至2000年6月爆發的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邊境戰爭中,米格-29甚至敗在了同門師兄蘇-27的腳下,這讓米格-29的聲譽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埃、厄兩國都是世界最窮國家之一,但是因為邊界領土爭端而爆發戰爭,在戰爭中,埃塞俄比亞購買了8架俄製蘇-27戰鬥機,而厄立特里亞則購買了10架米格-29戰鬥機。由於雙方的經濟都極為落後,都沒有熟練的飛行員可以駕駛這兩款先進的戰鬥機,因此兩國的購買的俄製戰鬥機實際上都是由其僱傭的飛行員駕駛,其中埃塞俄比亞僱傭的是俄羅斯籍飛行員,而厄立特里亞則僱傭的是烏克蘭籍飛行員。儘管無論是俄羅斯籍還是烏克蘭籍的飛行員,對於蘇-27和米格-29自然都是很熟悉,但是最後雙方的戰果卻是蘇-27以5:0的戰績完勝米格-29。而1999年爆發的科索沃戰爭更是徹底砸碎了米格-29的招牌——是役,南聯盟的米格-29曾經起飛多架,但是都是在根本還沒看到敵人的時候,就已經被北約戰鬥機發射的AIM-120導彈擊落……

"

米格-29戰鬥機是前蘇聯時代研製的最後一款輕型前線戰鬥機,該機1970年代由著名的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1977年10月6日首飛,1983年年初時正式量產並裝備蘇軍部隊,主要用於替換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由於其定位是"前線戰鬥機",因此在技術應用方面和蘇聯用於國土防空的蘇-27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也為米格-29日後的坎坷道路埋下了伏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首先,蘇軍根據二戰時期得到的經驗堅信:在大兵團作戰中,前線戰鬥機就是"炮灰"。因為在二戰中蘇軍的戰鬥機平均出動6個架次就會被擊落或者擊傷。因此對於蘇軍而言,"前線戰鬥機"就和T-72坦克一樣,是一種"一次性"裝備,根本不指望這種武器能夠反覆使用很多次。所以,蘇軍對於米格-29的要求是簡單、實用、廉價、便於大規模生產並且能夠適應野戰機場的需要。這套戰術理論放在當時的蘇軍內部是沒問題的。因為在冷戰時期,東西方都以對方為最大敵手,所以雙方都準備了天量的軍事裝備,以便應付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但是,蘇軍忽略了一點:由於核武器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存在,世界強國之間火拼的戰爭幾乎絕跡,而單純為爭奪意識形態發動戰爭也不可能。所以設想中類似於二戰那種規模和性質的世界大戰始終沒有爆發,而地區性的衝突卻綿綿不絕。這種作戰環境是蘇聯一直沒有意識到的。在這種低強度但時間漫長的局部衝突中,為"世界大戰"打造的一次性武器顯然就顯得不那麼靠譜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作為一款前線戰鬥機,米格-29具備極為強大的空優性能。該機採用中央升力體加翼身融合技術設計氣動外形,從而使整個飛機的升力要明顯大於西方同時代戰鬥機,這為米格-29的高機動性提供了必要條件。而且米格-29裝備的RD-33型發動機在今天看來雖然性能不佳,但是在1980年代確實稱得上性能優越,該發動機最大軍用推力5040千克力,而最大加力推力可達8300千克力,按照幹質量比計算,發動機推重比為7.87,在當時看來堪稱是優秀的發動機。而且最重要的是,和蘇聯其他戰鬥機一樣,米格-29也設計有專門的補氧裝置,從而可以大幅提升發動機的工作效率。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米格-29不僅發動機性能優越,而且還是三代機中首次裝備前視紅外搜索裝置(ISRT)的戰鬥機。依靠這套裝置,米格-29即使不打開雷達,也可以獲得對前方約40千米範圍內目標的有效偵測能力。ISRT在1980年代的全球範圍內無疑是相當優越的系統,今天,幾乎所有的三代半和四代戰鬥機都裝備有這種系統,在當年,依靠這套系統再加上第一代頭盔瞄準具,米格-29在和西方同期戰鬥機對抗時無疑佔據極大優勢。在1989年兩德統一後,美軍曾經派出F-16戰鬥機,和前東德空軍裝備的米格-29戰鬥機進行自由對抗,在對抗中美軍發現儘管F-16戰鬥機基本上最終都能鎖定米格-29,但是在F-16鎖定米格-29之前,米格飛機依靠ISRT和頭瞄的配合,總是能先於F-16獲得至少一次發射導彈的機會。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這是因為米格-29通常是依靠ISRT來鎖定F-16戰鬥機。傳統戰鬥機如果使用雷達鎖定目標,由於雷達會發射電磁波,所以被鎖定戰鬥機的雷達告警裝置會發出警報;但是使用紅外瞄準裝置鎖定目標的話,由於ISRT是被動接收紅外線的,因此不發出任何信號,所以即使被鎖定,對手也根本發現不了。美軍對於米格-29的評價可以說是比較客觀和中肯的,而且就對抗的結果來看,如果是實戰的話,米格-29顯然對於F-16有著相當大的優勢。但是,在1980年代堪稱先進的米格-29怎麼就這樣一步步走下神壇,以至於在後來的歷次局部衝突中全面落敗呢?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這就要談到蘇軍對於米格-29的定位和蘇聯空軍的作戰體系了。由於對米格-29的定位是"前線戰鬥機",所以米格-29格鬥性能非常優越,但是機體和發動機的壽命卻短到令人髮指。根據俄羅斯方面公開的資料稱,米格-29戰鬥機的機體壽命通常只有3000~4000小時,僅相當於同期生產的美製F-16戰鬥機的一半左右。而RD-33發動機更只有美製F-110型發動機壽命的四分之一。所以,儘管米格-29戰鬥機單機價格相對低廉,但是在一架F-16的使用週期內,米格-29至少需要2架飛機、8臺發動機,這樣比較起來,米格-29的價格可就不是一般的昂貴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不僅如此,米格-29作為和蘇-27搭配的低端戰鬥機,其並沒有使用先進的電傳操縱系統,而還是使用了傳統的機械操縱系統,這也導致了米格-29戰鬥機在反應速度方面要弱於F-16等戰鬥機,只是依靠著ISRT等裝置的加持,才能夠具備搶先發射空空導彈的能力。在空空導彈一擊未中的情況下,米格-29極有可能就會遭到F-16戰鬥機的反殺,這一點上也體現了美蘇在航空技術上的差距,美國依照"能量戰鬥機"理論研發的F-16戰鬥機在持續作戰能力上顯然優於米格-29,所以很多蘇制武器才會有"一次性"的說法。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而在1991年至今的多次局部衝突中,米格-29的這些問題恰恰都展現出來。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米格-29戰鬥機無法對抗聯軍強大的空中優勢,在戰爭中有相當數量的伊拉克米格-29戰鬥機逃往伊朗,並被伊朗空軍接收,如今也被編入伊朗空軍作戰序列。在1998年5月至2000年6月爆發的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邊境戰爭中,米格-29甚至敗在了同門師兄蘇-27的腳下,這讓米格-29的聲譽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埃、厄兩國都是世界最窮國家之一,但是因為邊界領土爭端而爆發戰爭,在戰爭中,埃塞俄比亞購買了8架俄製蘇-27戰鬥機,而厄立特里亞則購買了10架米格-29戰鬥機。由於雙方的經濟都極為落後,都沒有熟練的飛行員可以駕駛這兩款先進的戰鬥機,因此兩國的購買的俄製戰鬥機實際上都是由其僱傭的飛行員駕駛,其中埃塞俄比亞僱傭的是俄羅斯籍飛行員,而厄立特里亞則僱傭的是烏克蘭籍飛行員。儘管無論是俄羅斯籍還是烏克蘭籍的飛行員,對於蘇-27和米格-29自然都是很熟悉,但是最後雙方的戰果卻是蘇-27以5:0的戰績完勝米格-29。而1999年爆發的科索沃戰爭更是徹底砸碎了米格-29的招牌——是役,南聯盟的米格-29曾經起飛多架,但是都是在根本還沒看到敵人的時候,就已經被北約戰鬥機發射的AIM-120導彈擊落……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除了米格-29自身設計上的問題外,其配套作戰體系的殘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前蘇聯軍隊的作戰體系中,作為前線戰鬥機的米格-29可以得到蘇聯遠程預警飛機的全程支援,並且由蘇聯地面雷達組成的防空網可以隨時向米格-29通報敵情,讓米格-29隨時做好應戰的準備,但是在第三世界國家中,這些國家顯然不可能具備蘇軍那樣完整綿密的地面防空網和預警飛機,這樣米格-29在空中就完全處於半瞎的狀態,只能依靠自身的雷達和ISRT等設備去探知目標方位。這相當於在漆黑的夜間,一個人打著手電在尋找其他人——在他找到別人之前,別人就可以通過手電的光芒找到他。同樣在天上打開雷達的米格-29就相當於黑夜中打著手電摸索前行的人,很容易被其他躲在黑暗中的人發現。而從91年海灣戰爭開始到99年科索沃戰爭,幾乎所有的米格-29都是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被擊落的,可見這並非完全是米格-29戰鬥機性能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其配套的支援體系沒有跟上,導致了米格-29戰鬥機無法發揮其最大作戰效能。

"

米格-29戰鬥機是前蘇聯時代研製的最後一款輕型前線戰鬥機,該機1970年代由著名的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1977年10月6日首飛,1983年年初時正式量產並裝備蘇軍部隊,主要用於替換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由於其定位是"前線戰鬥機",因此在技術應用方面和蘇聯用於國土防空的蘇-27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也為米格-29日後的坎坷道路埋下了伏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首先,蘇軍根據二戰時期得到的經驗堅信:在大兵團作戰中,前線戰鬥機就是"炮灰"。因為在二戰中蘇軍的戰鬥機平均出動6個架次就會被擊落或者擊傷。因此對於蘇軍而言,"前線戰鬥機"就和T-72坦克一樣,是一種"一次性"裝備,根本不指望這種武器能夠反覆使用很多次。所以,蘇軍對於米格-29的要求是簡單、實用、廉價、便於大規模生產並且能夠適應野戰機場的需要。這套戰術理論放在當時的蘇軍內部是沒問題的。因為在冷戰時期,東西方都以對方為最大敵手,所以雙方都準備了天量的軍事裝備,以便應付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但是,蘇軍忽略了一點:由於核武器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存在,世界強國之間火拼的戰爭幾乎絕跡,而單純為爭奪意識形態發動戰爭也不可能。所以設想中類似於二戰那種規模和性質的世界大戰始終沒有爆發,而地區性的衝突卻綿綿不絕。這種作戰環境是蘇聯一直沒有意識到的。在這種低強度但時間漫長的局部衝突中,為"世界大戰"打造的一次性武器顯然就顯得不那麼靠譜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作為一款前線戰鬥機,米格-29具備極為強大的空優性能。該機採用中央升力體加翼身融合技術設計氣動外形,從而使整個飛機的升力要明顯大於西方同時代戰鬥機,這為米格-29的高機動性提供了必要條件。而且米格-29裝備的RD-33型發動機在今天看來雖然性能不佳,但是在1980年代確實稱得上性能優越,該發動機最大軍用推力5040千克力,而最大加力推力可達8300千克力,按照幹質量比計算,發動機推重比為7.87,在當時看來堪稱是優秀的發動機。而且最重要的是,和蘇聯其他戰鬥機一樣,米格-29也設計有專門的補氧裝置,從而可以大幅提升發動機的工作效率。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米格-29不僅發動機性能優越,而且還是三代機中首次裝備前視紅外搜索裝置(ISRT)的戰鬥機。依靠這套裝置,米格-29即使不打開雷達,也可以獲得對前方約40千米範圍內目標的有效偵測能力。ISRT在1980年代的全球範圍內無疑是相當優越的系統,今天,幾乎所有的三代半和四代戰鬥機都裝備有這種系統,在當年,依靠這套系統再加上第一代頭盔瞄準具,米格-29在和西方同期戰鬥機對抗時無疑佔據極大優勢。在1989年兩德統一後,美軍曾經派出F-16戰鬥機,和前東德空軍裝備的米格-29戰鬥機進行自由對抗,在對抗中美軍發現儘管F-16戰鬥機基本上最終都能鎖定米格-29,但是在F-16鎖定米格-29之前,米格飛機依靠ISRT和頭瞄的配合,總是能先於F-16獲得至少一次發射導彈的機會。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這是因為米格-29通常是依靠ISRT來鎖定F-16戰鬥機。傳統戰鬥機如果使用雷達鎖定目標,由於雷達會發射電磁波,所以被鎖定戰鬥機的雷達告警裝置會發出警報;但是使用紅外瞄準裝置鎖定目標的話,由於ISRT是被動接收紅外線的,因此不發出任何信號,所以即使被鎖定,對手也根本發現不了。美軍對於米格-29的評價可以說是比較客觀和中肯的,而且就對抗的結果來看,如果是實戰的話,米格-29顯然對於F-16有著相當大的優勢。但是,在1980年代堪稱先進的米格-29怎麼就這樣一步步走下神壇,以至於在後來的歷次局部衝突中全面落敗呢?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這就要談到蘇軍對於米格-29的定位和蘇聯空軍的作戰體系了。由於對米格-29的定位是"前線戰鬥機",所以米格-29格鬥性能非常優越,但是機體和發動機的壽命卻短到令人髮指。根據俄羅斯方面公開的資料稱,米格-29戰鬥機的機體壽命通常只有3000~4000小時,僅相當於同期生產的美製F-16戰鬥機的一半左右。而RD-33發動機更只有美製F-110型發動機壽命的四分之一。所以,儘管米格-29戰鬥機單機價格相對低廉,但是在一架F-16的使用週期內,米格-29至少需要2架飛機、8臺發動機,這樣比較起來,米格-29的價格可就不是一般的昂貴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不僅如此,米格-29作為和蘇-27搭配的低端戰鬥機,其並沒有使用先進的電傳操縱系統,而還是使用了傳統的機械操縱系統,這也導致了米格-29戰鬥機在反應速度方面要弱於F-16等戰鬥機,只是依靠著ISRT等裝置的加持,才能夠具備搶先發射空空導彈的能力。在空空導彈一擊未中的情況下,米格-29極有可能就會遭到F-16戰鬥機的反殺,這一點上也體現了美蘇在航空技術上的差距,美國依照"能量戰鬥機"理論研發的F-16戰鬥機在持續作戰能力上顯然優於米格-29,所以很多蘇制武器才會有"一次性"的說法。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而在1991年至今的多次局部衝突中,米格-29的這些問題恰恰都展現出來。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米格-29戰鬥機無法對抗聯軍強大的空中優勢,在戰爭中有相當數量的伊拉克米格-29戰鬥機逃往伊朗,並被伊朗空軍接收,如今也被編入伊朗空軍作戰序列。在1998年5月至2000年6月爆發的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邊境戰爭中,米格-29甚至敗在了同門師兄蘇-27的腳下,這讓米格-29的聲譽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埃、厄兩國都是世界最窮國家之一,但是因為邊界領土爭端而爆發戰爭,在戰爭中,埃塞俄比亞購買了8架俄製蘇-27戰鬥機,而厄立特里亞則購買了10架米格-29戰鬥機。由於雙方的經濟都極為落後,都沒有熟練的飛行員可以駕駛這兩款先進的戰鬥機,因此兩國的購買的俄製戰鬥機實際上都是由其僱傭的飛行員駕駛,其中埃塞俄比亞僱傭的是俄羅斯籍飛行員,而厄立特里亞則僱傭的是烏克蘭籍飛行員。儘管無論是俄羅斯籍還是烏克蘭籍的飛行員,對於蘇-27和米格-29自然都是很熟悉,但是最後雙方的戰果卻是蘇-27以5:0的戰績完勝米格-29。而1999年爆發的科索沃戰爭更是徹底砸碎了米格-29的招牌——是役,南聯盟的米格-29曾經起飛多架,但是都是在根本還沒看到敵人的時候,就已經被北約戰鬥機發射的AIM-120導彈擊落……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除了米格-29自身設計上的問題外,其配套作戰體系的殘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前蘇聯軍隊的作戰體系中,作為前線戰鬥機的米格-29可以得到蘇聯遠程預警飛機的全程支援,並且由蘇聯地面雷達組成的防空網可以隨時向米格-29通報敵情,讓米格-29隨時做好應戰的準備,但是在第三世界國家中,這些國家顯然不可能具備蘇軍那樣完整綿密的地面防空網和預警飛機,這樣米格-29在空中就完全處於半瞎的狀態,只能依靠自身的雷達和ISRT等設備去探知目標方位。這相當於在漆黑的夜間,一個人打著手電在尋找其他人——在他找到別人之前,別人就可以通過手電的光芒找到他。同樣在天上打開雷達的米格-29就相當於黑夜中打著手電摸索前行的人,很容易被其他躲在黑暗中的人發現。而從91年海灣戰爭開始到99年科索沃戰爭,幾乎所有的米格-29都是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被擊落的,可見這並非完全是米格-29戰鬥機性能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其配套的支援體系沒有跟上,導致了米格-29戰鬥機無法發揮其最大作戰效能。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如今儘管俄羅斯已經推出了全面升級的米格-35型戰鬥機,但是如今的世界市場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軍正在大批換裝F-35隱身戰鬥機,而淘汰下來的二手F-16被大量投放市場,甚至某些民間公司也在自己的網站上刊登消息公開出售F-16戰鬥機。這些二手的F-16戰鬥機顯然比全新制造的米格-35要便宜,更重要的是,米格-35依然時候繼承米格-29的身子骨,機體壽命和發動機壽命依然堪憂,而且俄羅斯如今自己出售的蘇-27/30系列戰鬥機價格也不貴,而其減配版本甚至比某些西方的三代半戰鬥機還要便宜,這幾乎將米格-29的出路徹底堵死。

"

米格-29戰鬥機是前蘇聯時代研製的最後一款輕型前線戰鬥機,該機1970年代由著名的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1977年10月6日首飛,1983年年初時正式量產並裝備蘇軍部隊,主要用於替換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由於其定位是"前線戰鬥機",因此在技術應用方面和蘇聯用於國土防空的蘇-27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也為米格-29日後的坎坷道路埋下了伏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首先,蘇軍根據二戰時期得到的經驗堅信:在大兵團作戰中,前線戰鬥機就是"炮灰"。因為在二戰中蘇軍的戰鬥機平均出動6個架次就會被擊落或者擊傷。因此對於蘇軍而言,"前線戰鬥機"就和T-72坦克一樣,是一種"一次性"裝備,根本不指望這種武器能夠反覆使用很多次。所以,蘇軍對於米格-29的要求是簡單、實用、廉價、便於大規模生產並且能夠適應野戰機場的需要。這套戰術理論放在當時的蘇軍內部是沒問題的。因為在冷戰時期,東西方都以對方為最大敵手,所以雙方都準備了天量的軍事裝備,以便應付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但是,蘇軍忽略了一點:由於核武器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存在,世界強國之間火拼的戰爭幾乎絕跡,而單純為爭奪意識形態發動戰爭也不可能。所以設想中類似於二戰那種規模和性質的世界大戰始終沒有爆發,而地區性的衝突卻綿綿不絕。這種作戰環境是蘇聯一直沒有意識到的。在這種低強度但時間漫長的局部衝突中,為"世界大戰"打造的一次性武器顯然就顯得不那麼靠譜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作為一款前線戰鬥機,米格-29具備極為強大的空優性能。該機採用中央升力體加翼身融合技術設計氣動外形,從而使整個飛機的升力要明顯大於西方同時代戰鬥機,這為米格-29的高機動性提供了必要條件。而且米格-29裝備的RD-33型發動機在今天看來雖然性能不佳,但是在1980年代確實稱得上性能優越,該發動機最大軍用推力5040千克力,而最大加力推力可達8300千克力,按照幹質量比計算,發動機推重比為7.87,在當時看來堪稱是優秀的發動機。而且最重要的是,和蘇聯其他戰鬥機一樣,米格-29也設計有專門的補氧裝置,從而可以大幅提升發動機的工作效率。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米格-29不僅發動機性能優越,而且還是三代機中首次裝備前視紅外搜索裝置(ISRT)的戰鬥機。依靠這套裝置,米格-29即使不打開雷達,也可以獲得對前方約40千米範圍內目標的有效偵測能力。ISRT在1980年代的全球範圍內無疑是相當優越的系統,今天,幾乎所有的三代半和四代戰鬥機都裝備有這種系統,在當年,依靠這套系統再加上第一代頭盔瞄準具,米格-29在和西方同期戰鬥機對抗時無疑佔據極大優勢。在1989年兩德統一後,美軍曾經派出F-16戰鬥機,和前東德空軍裝備的米格-29戰鬥機進行自由對抗,在對抗中美軍發現儘管F-16戰鬥機基本上最終都能鎖定米格-29,但是在F-16鎖定米格-29之前,米格飛機依靠ISRT和頭瞄的配合,總是能先於F-16獲得至少一次發射導彈的機會。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這是因為米格-29通常是依靠ISRT來鎖定F-16戰鬥機。傳統戰鬥機如果使用雷達鎖定目標,由於雷達會發射電磁波,所以被鎖定戰鬥機的雷達告警裝置會發出警報;但是使用紅外瞄準裝置鎖定目標的話,由於ISRT是被動接收紅外線的,因此不發出任何信號,所以即使被鎖定,對手也根本發現不了。美軍對於米格-29的評價可以說是比較客觀和中肯的,而且就對抗的結果來看,如果是實戰的話,米格-29顯然對於F-16有著相當大的優勢。但是,在1980年代堪稱先進的米格-29怎麼就這樣一步步走下神壇,以至於在後來的歷次局部衝突中全面落敗呢?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這就要談到蘇軍對於米格-29的定位和蘇聯空軍的作戰體系了。由於對米格-29的定位是"前線戰鬥機",所以米格-29格鬥性能非常優越,但是機體和發動機的壽命卻短到令人髮指。根據俄羅斯方面公開的資料稱,米格-29戰鬥機的機體壽命通常只有3000~4000小時,僅相當於同期生產的美製F-16戰鬥機的一半左右。而RD-33發動機更只有美製F-110型發動機壽命的四分之一。所以,儘管米格-29戰鬥機單機價格相對低廉,但是在一架F-16的使用週期內,米格-29至少需要2架飛機、8臺發動機,這樣比較起來,米格-29的價格可就不是一般的昂貴了。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不僅如此,米格-29作為和蘇-27搭配的低端戰鬥機,其並沒有使用先進的電傳操縱系統,而還是使用了傳統的機械操縱系統,這也導致了米格-29戰鬥機在反應速度方面要弱於F-16等戰鬥機,只是依靠著ISRT等裝置的加持,才能夠具備搶先發射空空導彈的能力。在空空導彈一擊未中的情況下,米格-29極有可能就會遭到F-16戰鬥機的反殺,這一點上也體現了美蘇在航空技術上的差距,美國依照"能量戰鬥機"理論研發的F-16戰鬥機在持續作戰能力上顯然優於米格-29,所以很多蘇制武器才會有"一次性"的說法。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而在1991年至今的多次局部衝突中,米格-29的這些問題恰恰都展現出來。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米格-29戰鬥機無法對抗聯軍強大的空中優勢,在戰爭中有相當數量的伊拉克米格-29戰鬥機逃往伊朗,並被伊朗空軍接收,如今也被編入伊朗空軍作戰序列。在1998年5月至2000年6月爆發的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邊境戰爭中,米格-29甚至敗在了同門師兄蘇-27的腳下,這讓米格-29的聲譽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埃、厄兩國都是世界最窮國家之一,但是因為邊界領土爭端而爆發戰爭,在戰爭中,埃塞俄比亞購買了8架俄製蘇-27戰鬥機,而厄立特里亞則購買了10架米格-29戰鬥機。由於雙方的經濟都極為落後,都沒有熟練的飛行員可以駕駛這兩款先進的戰鬥機,因此兩國的購買的俄製戰鬥機實際上都是由其僱傭的飛行員駕駛,其中埃塞俄比亞僱傭的是俄羅斯籍飛行員,而厄立特里亞則僱傭的是烏克蘭籍飛行員。儘管無論是俄羅斯籍還是烏克蘭籍的飛行員,對於蘇-27和米格-29自然都是很熟悉,但是最後雙方的戰果卻是蘇-27以5:0的戰績完勝米格-29。而1999年爆發的科索沃戰爭更是徹底砸碎了米格-29的招牌——是役,南聯盟的米格-29曾經起飛多架,但是都是在根本還沒看到敵人的時候,就已經被北約戰鬥機發射的AIM-120導彈擊落……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除了米格-29自身設計上的問題外,其配套作戰體系的殘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前蘇聯軍隊的作戰體系中,作為前線戰鬥機的米格-29可以得到蘇聯遠程預警飛機的全程支援,並且由蘇聯地面雷達組成的防空網可以隨時向米格-29通報敵情,讓米格-29隨時做好應戰的準備,但是在第三世界國家中,這些國家顯然不可能具備蘇軍那樣完整綿密的地面防空網和預警飛機,這樣米格-29在空中就完全處於半瞎的狀態,只能依靠自身的雷達和ISRT等設備去探知目標方位。這相當於在漆黑的夜間,一個人打著手電在尋找其他人——在他找到別人之前,別人就可以通過手電的光芒找到他。同樣在天上打開雷達的米格-29就相當於黑夜中打著手電摸索前行的人,很容易被其他躲在黑暗中的人發現。而從91年海灣戰爭開始到99年科索沃戰爭,幾乎所有的米格-29都是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被擊落的,可見這並非完全是米格-29戰鬥機性能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其配套的支援體系沒有跟上,導致了米格-29戰鬥機無法發揮其最大作戰效能。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如今儘管俄羅斯已經推出了全面升級的米格-35型戰鬥機,但是如今的世界市場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軍正在大批換裝F-35隱身戰鬥機,而淘汰下來的二手F-16被大量投放市場,甚至某些民間公司也在自己的網站上刊登消息公開出售F-16戰鬥機。這些二手的F-16戰鬥機顯然比全新制造的米格-35要便宜,更重要的是,米格-35依然時候繼承米格-29的身子骨,機體壽命和發動機壽命依然堪憂,而且俄羅斯如今自己出售的蘇-27/30系列戰鬥機價格也不貴,而其減配版本甚至比某些西方的三代半戰鬥機還要便宜,這幾乎將米格-29的出路徹底堵死。

生不逢時的優秀戰機,技術成熟卻落後時代,米格29一個悲催的傳奇

如今俄羅斯大改升級版的米格-35可以看作是米格-29的終極版,其在飛機壽命、航電系統、飛控系統等方面都有質的提升,無奈如今世界已經逐步向四代戰鬥機過渡,甚至連土耳其、韓國這些第三世界國家也已經亮出了自己的四代機方案,而伊朗的F-313更是已經成功進行了首飛。如果有什麼遺憾,只能感嘆米格-29實在生不逢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