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
"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文/華商韜略 趙薇 伊然

1984年2月26日晚7時25分,央視臨時插播關於肯定步鑫生改革精神的消息,那是步鑫生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他曾說,只是時代選擇了自己。

1934年1月,步鑫生出生在海鹽一個裁縫世家。母親說他“命硬,個性強”。1956年“公私合營”後,步家的鋪子進行了合作,22歲的他成了武原縫紉合作社的負責人;6年後,步鑫生加入了紅星服裝社(海鹽襯衫總廠前身),做裁剪師傅。

“那個年代憑票供應,別人一條褲子需要1.2米布,但在他手裡,2米布能裁出3條褲子。”步鑫生的裁縫手藝遠近聞名,剛過三十歲就獲得了八級裁剪師的最高技術職稱。

在大鍋飯時代,步鑫生也有著自己的“衝勁兒”。“質量”“商標”“信譽”“改革”等字眼在他當年的筆記本中隨處可見。

"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文/華商韜略 趙薇 伊然

1984年2月26日晚7時25分,央視臨時插播關於肯定步鑫生改革精神的消息,那是步鑫生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他曾說,只是時代選擇了自己。

1934年1月,步鑫生出生在海鹽一個裁縫世家。母親說他“命硬,個性強”。1956年“公私合營”後,步家的鋪子進行了合作,22歲的他成了武原縫紉合作社的負責人;6年後,步鑫生加入了紅星服裝社(海鹽襯衫總廠前身),做裁剪師傅。

“那個年代憑票供應,別人一條褲子需要1.2米布,但在他手裡,2米布能裁出3條褲子。”步鑫生的裁縫手藝遠近聞名,剛過三十歲就獲得了八級裁剪師的最高技術職稱。

在大鍋飯時代,步鑫生也有著自己的“衝勁兒”。“質量”“商標”“信譽”“改革”等字眼在他當年的筆記本中隨處可見。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1981年,步鑫生升任廠長後,終於將盤算多年的措施付諸了實踐,這位精瘦的男人很快亮出了“驚天動地”的整套新計劃。

借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聯產計酬制,多勞多得;改革勞保福利制度,根除“泡病號”的流行病;砸了“鐵飯碗”的用工制度,優勝劣汰......

“靠牌子吃飯可以傳代,靠關係吃飯要倒臺。

除了內部的改變,步鑫生還從銷售等長遠發展方面全盤考慮:貼牌加工利潤太薄,決定“創牌子”,他先後創立了“雙燕”、“三毛”等襯衫品牌。

1981年,步鑫生接手海鹽襯衫時,廠子只有20000多元,利潤5000;兩年後,海鹽工業總產值達到1028.58多萬元,利潤58.8萬元。

海鹽襯衫總廠成了海鹽縣首家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也是當時浙江省最大的專業襯衫廠。

"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文/華商韜略 趙薇 伊然

1984年2月26日晚7時25分,央視臨時插播關於肯定步鑫生改革精神的消息,那是步鑫生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他曾說,只是時代選擇了自己。

1934年1月,步鑫生出生在海鹽一個裁縫世家。母親說他“命硬,個性強”。1956年“公私合營”後,步家的鋪子進行了合作,22歲的他成了武原縫紉合作社的負責人;6年後,步鑫生加入了紅星服裝社(海鹽襯衫總廠前身),做裁剪師傅。

“那個年代憑票供應,別人一條褲子需要1.2米布,但在他手裡,2米布能裁出3條褲子。”步鑫生的裁縫手藝遠近聞名,剛過三十歲就獲得了八級裁剪師的最高技術職稱。

在大鍋飯時代,步鑫生也有著自己的“衝勁兒”。“質量”“商標”“信譽”“改革”等字眼在他當年的筆記本中隨處可見。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1981年,步鑫生升任廠長後,終於將盤算多年的措施付諸了實踐,這位精瘦的男人很快亮出了“驚天動地”的整套新計劃。

借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聯產計酬制,多勞多得;改革勞保福利制度,根除“泡病號”的流行病;砸了“鐵飯碗”的用工制度,優勝劣汰......

“靠牌子吃飯可以傳代,靠關係吃飯要倒臺。

除了內部的改變,步鑫生還從銷售等長遠發展方面全盤考慮:貼牌加工利潤太薄,決定“創牌子”,他先後創立了“雙燕”、“三毛”等襯衫品牌。

1981年,步鑫生接手海鹽襯衫時,廠子只有20000多元,利潤5000;兩年後,海鹽工業總產值達到1028.58多萬元,利潤58.8萬元。

海鹽襯衫總廠成了海鹽縣首家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也是當時浙江省最大的專業襯衫廠。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報》以《企業家之歌》為題對步鑫生進行了報道。隨後,各家媒體的報道接踵而至。

步鑫生出現在《人民日報》上的次數和雷鋒差不多。“向步鑫生學習”的熱潮霎時間席捲全國,步鑫生成了舉國知名的企業明星。

當時,巡迴報告和接待參觀者已經成為步鑫生的主要工作。

日後叱吒商界的魯冠球,剛剛用自家兩萬多塊錢的苗木做抵押承包了工廠,也從蕭山來到海鹽“取經”,未料因為級別不夠被保安攔在門外。最後是靠人引薦,才獲得了15分鐘的寶貴交流時間。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曾回憶說,那時“很多人排隊想見他,而我只是個剛剛創業的人,還輪不到。

由於人數眾多,很多人只能被組織起來集體聽錄音報告。通過報刊電視,步鑫生的改革故事和他一系列“改革格言”,給當時無數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上了一堂生動的啟蒙課。

然而,這也是步鑫生從巔峰滑落的開始,只是被光環籠罩的他並未察覺到危機。1985年,西裝市場紅火起來。

"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文/華商韜略 趙薇 伊然

1984年2月26日晚7時25分,央視臨時插播關於肯定步鑫生改革精神的消息,那是步鑫生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他曾說,只是時代選擇了自己。

1934年1月,步鑫生出生在海鹽一個裁縫世家。母親說他“命硬,個性強”。1956年“公私合營”後,步家的鋪子進行了合作,22歲的他成了武原縫紉合作社的負責人;6年後,步鑫生加入了紅星服裝社(海鹽襯衫總廠前身),做裁剪師傅。

“那個年代憑票供應,別人一條褲子需要1.2米布,但在他手裡,2米布能裁出3條褲子。”步鑫生的裁縫手藝遠近聞名,剛過三十歲就獲得了八級裁剪師的最高技術職稱。

在大鍋飯時代,步鑫生也有著自己的“衝勁兒”。“質量”“商標”“信譽”“改革”等字眼在他當年的筆記本中隨處可見。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1981年,步鑫生升任廠長後,終於將盤算多年的措施付諸了實踐,這位精瘦的男人很快亮出了“驚天動地”的整套新計劃。

借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聯產計酬制,多勞多得;改革勞保福利制度,根除“泡病號”的流行病;砸了“鐵飯碗”的用工制度,優勝劣汰......

“靠牌子吃飯可以傳代,靠關係吃飯要倒臺。

除了內部的改變,步鑫生還從銷售等長遠發展方面全盤考慮:貼牌加工利潤太薄,決定“創牌子”,他先後創立了“雙燕”、“三毛”等襯衫品牌。

1981年,步鑫生接手海鹽襯衫時,廠子只有20000多元,利潤5000;兩年後,海鹽工業總產值達到1028.58多萬元,利潤58.8萬元。

海鹽襯衫總廠成了海鹽縣首家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也是當時浙江省最大的專業襯衫廠。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報》以《企業家之歌》為題對步鑫生進行了報道。隨後,各家媒體的報道接踵而至。

步鑫生出現在《人民日報》上的次數和雷鋒差不多。“向步鑫生學習”的熱潮霎時間席捲全國,步鑫生成了舉國知名的企業明星。

當時,巡迴報告和接待參觀者已經成為步鑫生的主要工作。

日後叱吒商界的魯冠球,剛剛用自家兩萬多塊錢的苗木做抵押承包了工廠,也從蕭山來到海鹽“取經”,未料因為級別不夠被保安攔在門外。最後是靠人引薦,才獲得了15分鐘的寶貴交流時間。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曾回憶說,那時“很多人排隊想見他,而我只是個剛剛創業的人,還輪不到。

由於人數眾多,很多人只能被組織起來集體聽錄音報告。通過報刊電視,步鑫生的改革故事和他一系列“改革格言”,給當時無數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上了一堂生動的啟蒙課。

然而,這也是步鑫生從巔峰滑落的開始,只是被光環籠罩的他並未察覺到危機。1985年,西裝市場紅火起來。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受風潮影響,縣裡要求海鹽襯衫廠上一條3萬套規模的西裝生產線。步鑫生點頭答應,考慮到“抹不開面子”,又把規模提升到6萬套。待到報告送到省裡,主管全省工廠的領導看後表示:步鑫生是全國模範,要做就做最大的,30萬套

沒有任何市場調研或評估,生產線的規模從3萬套升級為30萬套,預算也從18萬美元變成了80萬美元。

西裝的生產線還沒建成,全國的西裝熱已經過去,生產的西裝根本賣不出去。步鑫生後來回憶說,項目剛動工,廠子就沒錢了。固定資產不過100多萬元的海鹽襯衫總廠,背下了600多萬元的債務。

1986年,領導要求生產線下馬。但步鑫生則要再堅持兩年,等到“西裝熱”捲土重來就能重新搶佔市場,雙方發生激烈爭執。

當年9月,步鑫生被送往浙江大學“深造學習”,由他人代理廠長。

但時隔一年,他又被要求回廠收拾爛攤子。此時,西裝線廠房、設備已被賣掉,廠內部分技術人員被放走,企業債務累累。

1988年1月,步鑫生與廈門一家公司草簽了一份合同。可未曾想,兩天後的清晨,步鑫生從中央電臺廣播中聽到了自己被免職的消息,對他的評價也變成了“粗暴專橫、諱疾忌醫”。

紅極一時的風雲人物,自此離開海鹽,漂泊了20多年。

"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文/華商韜略 趙薇 伊然

1984年2月26日晚7時25分,央視臨時插播關於肯定步鑫生改革精神的消息,那是步鑫生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他曾說,只是時代選擇了自己。

1934年1月,步鑫生出生在海鹽一個裁縫世家。母親說他“命硬,個性強”。1956年“公私合營”後,步家的鋪子進行了合作,22歲的他成了武原縫紉合作社的負責人;6年後,步鑫生加入了紅星服裝社(海鹽襯衫總廠前身),做裁剪師傅。

“那個年代憑票供應,別人一條褲子需要1.2米布,但在他手裡,2米布能裁出3條褲子。”步鑫生的裁縫手藝遠近聞名,剛過三十歲就獲得了八級裁剪師的最高技術職稱。

在大鍋飯時代,步鑫生也有著自己的“衝勁兒”。“質量”“商標”“信譽”“改革”等字眼在他當年的筆記本中隨處可見。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1981年,步鑫生升任廠長後,終於將盤算多年的措施付諸了實踐,這位精瘦的男人很快亮出了“驚天動地”的整套新計劃。

借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聯產計酬制,多勞多得;改革勞保福利制度,根除“泡病號”的流行病;砸了“鐵飯碗”的用工制度,優勝劣汰......

“靠牌子吃飯可以傳代,靠關係吃飯要倒臺。

除了內部的改變,步鑫生還從銷售等長遠發展方面全盤考慮:貼牌加工利潤太薄,決定“創牌子”,他先後創立了“雙燕”、“三毛”等襯衫品牌。

1981年,步鑫生接手海鹽襯衫時,廠子只有20000多元,利潤5000;兩年後,海鹽工業總產值達到1028.58多萬元,利潤58.8萬元。

海鹽襯衫總廠成了海鹽縣首家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也是當時浙江省最大的專業襯衫廠。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報》以《企業家之歌》為題對步鑫生進行了報道。隨後,各家媒體的報道接踵而至。

步鑫生出現在《人民日報》上的次數和雷鋒差不多。“向步鑫生學習”的熱潮霎時間席捲全國,步鑫生成了舉國知名的企業明星。

當時,巡迴報告和接待參觀者已經成為步鑫生的主要工作。

日後叱吒商界的魯冠球,剛剛用自家兩萬多塊錢的苗木做抵押承包了工廠,也從蕭山來到海鹽“取經”,未料因為級別不夠被保安攔在門外。最後是靠人引薦,才獲得了15分鐘的寶貴交流時間。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曾回憶說,那時“很多人排隊想見他,而我只是個剛剛創業的人,還輪不到。

由於人數眾多,很多人只能被組織起來集體聽錄音報告。通過報刊電視,步鑫生的改革故事和他一系列“改革格言”,給當時無數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上了一堂生動的啟蒙課。

然而,這也是步鑫生從巔峰滑落的開始,只是被光環籠罩的他並未察覺到危機。1985年,西裝市場紅火起來。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受風潮影響,縣裡要求海鹽襯衫廠上一條3萬套規模的西裝生產線。步鑫生點頭答應,考慮到“抹不開面子”,又把規模提升到6萬套。待到報告送到省裡,主管全省工廠的領導看後表示:步鑫生是全國模範,要做就做最大的,30萬套

沒有任何市場調研或評估,生產線的規模從3萬套升級為30萬套,預算也從18萬美元變成了80萬美元。

西裝的生產線還沒建成,全國的西裝熱已經過去,生產的西裝根本賣不出去。步鑫生後來回憶說,項目剛動工,廠子就沒錢了。固定資產不過100多萬元的海鹽襯衫總廠,背下了600多萬元的債務。

1986年,領導要求生產線下馬。但步鑫生則要再堅持兩年,等到“西裝熱”捲土重來就能重新搶佔市場,雙方發生激烈爭執。

當年9月,步鑫生被送往浙江大學“深造學習”,由他人代理廠長。

但時隔一年,他又被要求回廠收拾爛攤子。此時,西裝線廠房、設備已被賣掉,廠內部分技術人員被放走,企業債務累累。

1988年1月,步鑫生與廈門一家公司草簽了一份合同。可未曾想,兩天後的清晨,步鑫生從中央電臺廣播中聽到了自己被免職的消息,對他的評價也變成了“粗暴專橫、諱疾忌醫”。

紅極一時的風雲人物,自此離開海鹽,漂泊了20多年。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1990年7月,魯冠球得知步鑫生舊病復發,正一人孤居北京,便派人送去便條:“事已到此,病有醫治,事有人為,老天會憐惜,不必多慮。”

9月,步鑫生到蕭山,他對比自己年輕十歲的魯冠球說:“咱們是靠辦廠子吃飯的,離了這一點,真的一錢不值。”魯冠球后來說,這句話深深刻在了他的意識中。

步鑫生輾轉北京、盤錦、秦皇島多地管理企業,他專門選擇那些快倒閉的廠子,說,我就是要爭氣。

在北京,步鑫生把一個童裝廠改成了襯衫廠,創出了“金寶路”品牌;在遼寧盤錦,他生產出的“阿波羅”襯衣受到追捧;1993年7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秦皇島步鑫生製衣公司出現在渤海之濱。

步鑫生用的還是在海鹽時候的辦法,這些廠子也獲得了一定的效益,然而仍遠不及當年的風光。

"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文/華商韜略 趙薇 伊然

1984年2月26日晚7時25分,央視臨時插播關於肯定步鑫生改革精神的消息,那是步鑫生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他曾說,只是時代選擇了自己。

1934年1月,步鑫生出生在海鹽一個裁縫世家。母親說他“命硬,個性強”。1956年“公私合營”後,步家的鋪子進行了合作,22歲的他成了武原縫紉合作社的負責人;6年後,步鑫生加入了紅星服裝社(海鹽襯衫總廠前身),做裁剪師傅。

“那個年代憑票供應,別人一條褲子需要1.2米布,但在他手裡,2米布能裁出3條褲子。”步鑫生的裁縫手藝遠近聞名,剛過三十歲就獲得了八級裁剪師的最高技術職稱。

在大鍋飯時代,步鑫生也有著自己的“衝勁兒”。“質量”“商標”“信譽”“改革”等字眼在他當年的筆記本中隨處可見。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1981年,步鑫生升任廠長後,終於將盤算多年的措施付諸了實踐,這位精瘦的男人很快亮出了“驚天動地”的整套新計劃。

借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聯產計酬制,多勞多得;改革勞保福利制度,根除“泡病號”的流行病;砸了“鐵飯碗”的用工制度,優勝劣汰......

“靠牌子吃飯可以傳代,靠關係吃飯要倒臺。

除了內部的改變,步鑫生還從銷售等長遠發展方面全盤考慮:貼牌加工利潤太薄,決定“創牌子”,他先後創立了“雙燕”、“三毛”等襯衫品牌。

1981年,步鑫生接手海鹽襯衫時,廠子只有20000多元,利潤5000;兩年後,海鹽工業總產值達到1028.58多萬元,利潤58.8萬元。

海鹽襯衫總廠成了海鹽縣首家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也是當時浙江省最大的專業襯衫廠。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報》以《企業家之歌》為題對步鑫生進行了報道。隨後,各家媒體的報道接踵而至。

步鑫生出現在《人民日報》上的次數和雷鋒差不多。“向步鑫生學習”的熱潮霎時間席捲全國,步鑫生成了舉國知名的企業明星。

當時,巡迴報告和接待參觀者已經成為步鑫生的主要工作。

日後叱吒商界的魯冠球,剛剛用自家兩萬多塊錢的苗木做抵押承包了工廠,也從蕭山來到海鹽“取經”,未料因為級別不夠被保安攔在門外。最後是靠人引薦,才獲得了15分鐘的寶貴交流時間。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曾回憶說,那時“很多人排隊想見他,而我只是個剛剛創業的人,還輪不到。

由於人數眾多,很多人只能被組織起來集體聽錄音報告。通過報刊電視,步鑫生的改革故事和他一系列“改革格言”,給當時無數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上了一堂生動的啟蒙課。

然而,這也是步鑫生從巔峰滑落的開始,只是被光環籠罩的他並未察覺到危機。1985年,西裝市場紅火起來。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受風潮影響,縣裡要求海鹽襯衫廠上一條3萬套規模的西裝生產線。步鑫生點頭答應,考慮到“抹不開面子”,又把規模提升到6萬套。待到報告送到省裡,主管全省工廠的領導看後表示:步鑫生是全國模範,要做就做最大的,30萬套

沒有任何市場調研或評估,生產線的規模從3萬套升級為30萬套,預算也從18萬美元變成了80萬美元。

西裝的生產線還沒建成,全國的西裝熱已經過去,生產的西裝根本賣不出去。步鑫生後來回憶說,項目剛動工,廠子就沒錢了。固定資產不過100多萬元的海鹽襯衫總廠,背下了600多萬元的債務。

1986年,領導要求生產線下馬。但步鑫生則要再堅持兩年,等到“西裝熱”捲土重來就能重新搶佔市場,雙方發生激烈爭執。

當年9月,步鑫生被送往浙江大學“深造學習”,由他人代理廠長。

但時隔一年,他又被要求回廠收拾爛攤子。此時,西裝線廠房、設備已被賣掉,廠內部分技術人員被放走,企業債務累累。

1988年1月,步鑫生與廈門一家公司草簽了一份合同。可未曾想,兩天後的清晨,步鑫生從中央電臺廣播中聽到了自己被免職的消息,對他的評價也變成了“粗暴專橫、諱疾忌醫”。

紅極一時的風雲人物,自此離開海鹽,漂泊了20多年。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1990年7月,魯冠球得知步鑫生舊病復發,正一人孤居北京,便派人送去便條:“事已到此,病有醫治,事有人為,老天會憐惜,不必多慮。”

9月,步鑫生到蕭山,他對比自己年輕十歲的魯冠球說:“咱們是靠辦廠子吃飯的,離了這一點,真的一錢不值。”魯冠球后來說,這句話深深刻在了他的意識中。

步鑫生輾轉北京、盤錦、秦皇島多地管理企業,他專門選擇那些快倒閉的廠子,說,我就是要爭氣。

在北京,步鑫生把一個童裝廠改成了襯衫廠,創出了“金寶路”品牌;在遼寧盤錦,他生產出的“阿波羅”襯衣受到追捧;1993年7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秦皇島步鑫生製衣公司出現在渤海之濱。

步鑫生用的還是在海鹽時候的辦法,這些廠子也獲得了一定的效益,然而仍遠不及當年的風光。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2001年9月,步鑫生身患癌症,決定退休,而後定居上海。家鄉的辛酸往事,在很長時間讓他不敢去碰。

“現在回過頭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曲曲折折,來來回回。改革本來沒有路,是一塊塊鋪路石鋪出來的,我步鑫生也就是其中的一塊。

這句話,步鑫生在記者面前,重複過無數次。

另一面,步鑫生不願觸碰的故鄉則一直向他敞開懷抱。為了表彰步鑫生的改革精神,2008年,海鹽縣在南北湖風景區建立了步鑫生改革精神陳列館。

80歲那年,步鑫生終於與過往和解,回到家鄉海鹽定居,他自嘲抗癌多年,身上缺了兩個“零件”。

步鑫生把自己所有的珍貴字畫、印石、全部證書、信件和生活用品都捐贈給了博物館。

"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文/華商韜略 趙薇 伊然

1984年2月26日晚7時25分,央視臨時插播關於肯定步鑫生改革精神的消息,那是步鑫生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他曾說,只是時代選擇了自己。

1934年1月,步鑫生出生在海鹽一個裁縫世家。母親說他“命硬,個性強”。1956年“公私合營”後,步家的鋪子進行了合作,22歲的他成了武原縫紉合作社的負責人;6年後,步鑫生加入了紅星服裝社(海鹽襯衫總廠前身),做裁剪師傅。

“那個年代憑票供應,別人一條褲子需要1.2米布,但在他手裡,2米布能裁出3條褲子。”步鑫生的裁縫手藝遠近聞名,剛過三十歲就獲得了八級裁剪師的最高技術職稱。

在大鍋飯時代,步鑫生也有著自己的“衝勁兒”。“質量”“商標”“信譽”“改革”等字眼在他當年的筆記本中隨處可見。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1981年,步鑫生升任廠長後,終於將盤算多年的措施付諸了實踐,這位精瘦的男人很快亮出了“驚天動地”的整套新計劃。

借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聯產計酬制,多勞多得;改革勞保福利制度,根除“泡病號”的流行病;砸了“鐵飯碗”的用工制度,優勝劣汰......

“靠牌子吃飯可以傳代,靠關係吃飯要倒臺。

除了內部的改變,步鑫生還從銷售等長遠發展方面全盤考慮:貼牌加工利潤太薄,決定“創牌子”,他先後創立了“雙燕”、“三毛”等襯衫品牌。

1981年,步鑫生接手海鹽襯衫時,廠子只有20000多元,利潤5000;兩年後,海鹽工業總產值達到1028.58多萬元,利潤58.8萬元。

海鹽襯衫總廠成了海鹽縣首家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也是當時浙江省最大的專業襯衫廠。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報》以《企業家之歌》為題對步鑫生進行了報道。隨後,各家媒體的報道接踵而至。

步鑫生出現在《人民日報》上的次數和雷鋒差不多。“向步鑫生學習”的熱潮霎時間席捲全國,步鑫生成了舉國知名的企業明星。

當時,巡迴報告和接待參觀者已經成為步鑫生的主要工作。

日後叱吒商界的魯冠球,剛剛用自家兩萬多塊錢的苗木做抵押承包了工廠,也從蕭山來到海鹽“取經”,未料因為級別不夠被保安攔在門外。最後是靠人引薦,才獲得了15分鐘的寶貴交流時間。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曾回憶說,那時“很多人排隊想見他,而我只是個剛剛創業的人,還輪不到。

由於人數眾多,很多人只能被組織起來集體聽錄音報告。通過報刊電視,步鑫生的改革故事和他一系列“改革格言”,給當時無數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上了一堂生動的啟蒙課。

然而,這也是步鑫生從巔峰滑落的開始,只是被光環籠罩的他並未察覺到危機。1985年,西裝市場紅火起來。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受風潮影響,縣裡要求海鹽襯衫廠上一條3萬套規模的西裝生產線。步鑫生點頭答應,考慮到“抹不開面子”,又把規模提升到6萬套。待到報告送到省裡,主管全省工廠的領導看後表示:步鑫生是全國模範,要做就做最大的,30萬套

沒有任何市場調研或評估,生產線的規模從3萬套升級為30萬套,預算也從18萬美元變成了80萬美元。

西裝的生產線還沒建成,全國的西裝熱已經過去,生產的西裝根本賣不出去。步鑫生後來回憶說,項目剛動工,廠子就沒錢了。固定資產不過100多萬元的海鹽襯衫總廠,背下了600多萬元的債務。

1986年,領導要求生產線下馬。但步鑫生則要再堅持兩年,等到“西裝熱”捲土重來就能重新搶佔市場,雙方發生激烈爭執。

當年9月,步鑫生被送往浙江大學“深造學習”,由他人代理廠長。

但時隔一年,他又被要求回廠收拾爛攤子。此時,西裝線廠房、設備已被賣掉,廠內部分技術人員被放走,企業債務累累。

1988年1月,步鑫生與廈門一家公司草簽了一份合同。可未曾想,兩天後的清晨,步鑫生從中央電臺廣播中聽到了自己被免職的消息,對他的評價也變成了“粗暴專橫、諱疾忌醫”。

紅極一時的風雲人物,自此離開海鹽,漂泊了20多年。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1990年7月,魯冠球得知步鑫生舊病復發,正一人孤居北京,便派人送去便條:“事已到此,病有醫治,事有人為,老天會憐惜,不必多慮。”

9月,步鑫生到蕭山,他對比自己年輕十歲的魯冠球說:“咱們是靠辦廠子吃飯的,離了這一點,真的一錢不值。”魯冠球后來說,這句話深深刻在了他的意識中。

步鑫生輾轉北京、盤錦、秦皇島多地管理企業,他專門選擇那些快倒閉的廠子,說,我就是要爭氣。

在北京,步鑫生把一個童裝廠改成了襯衫廠,創出了“金寶路”品牌;在遼寧盤錦,他生產出的“阿波羅”襯衣受到追捧;1993年7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秦皇島步鑫生製衣公司出現在渤海之濱。

步鑫生用的還是在海鹽時候的辦法,這些廠子也獲得了一定的效益,然而仍遠不及當年的風光。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2001年9月,步鑫生身患癌症,決定退休,而後定居上海。家鄉的辛酸往事,在很長時間讓他不敢去碰。

“現在回過頭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曲曲折折,來來回回。改革本來沒有路,是一塊塊鋪路石鋪出來的,我步鑫生也就是其中的一塊。

這句話,步鑫生在記者面前,重複過無數次。

另一面,步鑫生不願觸碰的故鄉則一直向他敞開懷抱。為了表彰步鑫生的改革精神,2008年,海鹽縣在南北湖風景區建立了步鑫生改革精神陳列館。

80歲那年,步鑫生終於與過往和解,回到家鄉海鹽定居,他自嘲抗癌多年,身上缺了兩個“零件”。

步鑫生把自己所有的珍貴字畫、印石、全部證書、信件和生活用品都捐贈給了博物館。

手握剪刀的先行者,最紅的時候,魯冠球和宗慶後見他都排不到位置

2014年10月,在最後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步鑫生說,“是老家人,用真誠之心,溫暖了我曾經傷痛的心。

2015年6月6日,步鑫生去世。

2018年,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浙江共有7人入選了“改革先鋒”名單,“城市集體企業改革的先行者”步鑫生位列其中。

參考資料

《檔案見證改革開放|“改革先鋒”步鑫生的“剪刀人生”》

《沉浮30年步鑫生葉落歸根 他是新中國改革史上重要符號》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