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發現多屬中晚期,PARP抑制劑帶來新希望

指導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 林麗珠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病死率高居婦科惡性腫瘤的榜首。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林麗珠介紹,因為卵巢癌難以在早期發現,且治療手段相對有限,患者5年生存率極低,改善卵巢癌治療和預後一直是醫生面臨的挑戰。

卵巢癌發現多屬中晚期,PARP抑制劑帶來新希望

高危女性早做篩查

七成患者發現卵巢癌多為晚期

林麗珠介紹,初期症狀以腹脹或腹痛最為常見,其次是腸胃不適、月經異常、疲勞乏力消瘦等。但這些症狀易被患者忽略,也難以跟胃腸道疾病的症狀區分,導致卵巢癌患者難以在早期發現。

另外,卵巢深藏於盆腔內,發病位置隱匿,且目前沒有十分精準有效的篩查方案,70%的患者初診時已經是卵巢癌晚期。卵巢癌複發率高達70%,致使50%-60%的患者在五年內死亡,是致死率最高的婦科惡性腫瘤。

治療以“手術+術後化療”為主

林麗珠介紹,目前我國卵巢癌的治療仍以“手術+術後化療”為主,為什麼晚期卵巢癌患者還能做手術呢?因為手術之後化療效果更明顯。但是,卵巢癌的復發機率非常高,哪怕是控制住了,70%的患者會在2年內復發,甚至多次復發,患者的5年生存率約為40%。複發性卵巢癌的治療,它的化療效果會受影響,主要是由於經過前序治療,一方面患者會產生耐藥;另一方面是患者體質變差,難以再承受長期的化療。所以,這就導致卵巢癌患者的長期生存情況較差,這是卵巢癌治療所面臨的瓶頸。

所以,很多患者寄希望於尋找到療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治療方式,尤其是對復發轉移的患者。去年,首款PARP抑制劑在中國上市。作為國際指南推薦的卵巢癌維持治療方式,該類藥物為卵巢癌患者帶來新的希望。但由於藥物費用比較高,還未納入醫保,造成很多符合適應症的患者負擔不起,林麗珠呼籲:“從患者和醫生的角度,這些臨床急需的抗癌新藥如果能納入醫保,將會有更多的腫瘤患者受益。”

50歲有這些家族史的患者要查

不少患者問“中西醫結合治療有什麼好處”?林麗珠解釋,中醫藥在抗復發轉移方面有它的優勢,尤其是對反覆復發的。如果中西醫結合就會更好,比如靶向藥,它本身的副作用比較小,病人耐受性也比較好,再加上中藥的調理,可以幫助患者有機會獲得長期的生存。

最後她提醒,卵巢癌的中位發病年齡約為50-60歲,高危人群即家族中有直系親屬罹患卵巢癌、子宮內膜癌、乳腺癌、非息肉性結直腸癌、原發性腹膜癌和輸卵管癌等的女性,更應提早接受基因檢測,積極做好早期篩查和隨訪,預防卵巢癌的發生;如果女性一旦確診罹患卵巢癌,也應當儘早開始規範治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