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夜裡凝望著司門前李書記代表故鄉親人贈送的外先祖魏源銅像,邵陽尋根之旅的一幕幕在眼前回放。

2005年8月,我收到兩封來自邵陽市新邵縣的來信。隨信所附《晚年記事》一書的封面上那行“魏源第五代世孫——魏治寰”的題字一下子牽動了我心深處。

邵陽人傑地靈,其中彪炳史冊的當推魏源、魏光燾這“文武二魏”。寫信人魏治寰老先生是魏光燾的孫子。據家譜和史料記載,魏光燾是魏源的族侄孫。故魏治寰亦是魏源第五代世孫。《老年記事》一書中除了魏老的文章之外還有魏氏家族諸多成員題詞作詩,文章篇篇精彩。這讓我感覺到了魏氏強大的凝聚力和不息的生命力。

信中還有魏老9月份即將出版的《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紀念魏源誕辰210週年》和《輝煌人生——魏光燾紀事》兩書的約稿函。作為魏源的第六代外孫女我一直非常希望能找到魏氏家族中的親人。我馬上撥通了遠在邵陽魏老的電話,電話裡傳來魏老親切慈祥的話語:“ 你回故鄉來看看嘛,我們全家熱情的歡迎你回來。”

回到故鄉,一直是我的心願,卻總是伴隨著“近鄉情怯”的思緒。聽到來自家鄉親人的聲音,我不再猶豫。父親和姐姐都在外地,媽媽幫我細心的整理好行囊一如我每一次的遠行。相機是一定要帶上的,作為一個攝影人我最大的夢想不就是能記錄下關於外先祖魏源一切一切的印記嗎?

8月31日晨踏上故土,魏伯伯和他的兩個女兒美妮姐曉玲姐在家門口迎接我了。一進家門他們就忙活開了,魏伯伯精神矍鑠,美妮姐端莊大方,曉鈴姐開朗健談,雖是初次見面但是因祖先是一家人的親,讓大家一下子就沒有了距離,我旅途中一身的風塵疲憊在他們的關切之中洗淨。

魏伯伯家尊放著祖父魏光燾的畫像。魏光燾官至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是晚清政治、軍事、外交上的重要歷史人物。香每日魏伯伯都要上的。我也為外先祖恭敬的上一炷香。為光耀“文武二魏”魏老全部的精力都投入於寫書立著中,書桌上堆放著大量的書稿。魏伯伯拿出今年4月《金陵晚報》發表的採訪稿《湖南人陳芳女士——我是魏源的第六代外孫女》和5月隆回文化局在《邵陽日報》上發表的《郴州仍有魏源後裔——隆回文化文物部門前往調查並予確認》這兩篇文章網絡版的打印稿。這兩篇文章是魏光燾的曾外孫劉冀農先生在網絡上看到後打印寄給魏伯伯的。通過這兩篇文章上的信息,魏伯伯和我取得了聯繫。經過這麼多的歷史變遷,風雨歷程“文武二魏”的後裔得以相聚。

隆回縣司門前鎮黨委書記李明海從魏伯伯這裡得知我回故鄉尋根驅車趕到魏老家。仔細看過我帶來的《陳氏五修族譜》、《陳氏六修族譜》和媒體的相關報道,認真的記錄下族譜中的相關章節。原來李書記從魏伯伯那裡得知我回故鄉尋根的消息後非常重視,並安排好了我魏源故居祭祖的行程,這一點是我意料之外的。一路上李書記向我們介紹了邵陽火車南站魏源廣場的建設情況。為追思和緬懷魏源對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卓越貢獻,邵陽市將佔地100多畝的邵陽火車南站站前廣場命名為魏源廣場,並在廣場中央豎立了魏源銅像,作為對魏源的永久紀念。

外先祖魏源公,我回來了,回到故鄉。我知道您在等著我。遠遠的,我看到您的身影——我的血脈之源和精神所繫。蒼穹之下,趟越浩淼時光的長河,我來到您的面前,與您相對望,這是怎樣的一種福分。

“睜眼看世界的地方—隆回”的大型戶外廣告牌在眼前閃過。魏源的畫像又一次閃現。隆回電視臺的記者羅瓊告訴我隆回寓意“九龍回首之地”。我屬龍,第一次看到隆回這個地名就很有感應。

隆回縣委常委統戰部長卿小玉、副部長龔家銀、司門前鎮黨委副書記曾三保等一行在隆回親切接見了我們。席間談到隆回各方面的發展。近年來,隆回旗幟鮮明地亮出了“魏源”作為其帶動旅遊產業的第一品牌,這是隆回增強開放意識、提升知名度的重要舉措。

距隆回縣城60餘公里的司門前鎮越來越近了,清新山林間,似有仙氣縈繞。魏伯伯興奮地講起好多民間流傳的關於魏源、魏光燾故事。美妮姐也記得魏源九歲到縣城應童子試時,縣令指著茶杯中的太極圖即興說“杯中含太極”,懷揣兩個麥餅的魏源靈機一動,當即以“腹內孕乾坤”答對的故事。曉玲姐姐講到甲午中日戰爭中,魏光燾血戰牛莊,以六營約三千湘軍力戰八倍之眾的倭寇,揚我中華志氣而名聲顯赫,彪炳史冊的故事也是繪聲繪色。說起家族的歷史我當然也是滔滔不絕。嘉慶十八年(1813年),外先祖魏源來到省城長沙的嶽麓書院求學,準備參加選拔貢生的考試,結識先祖陳起詩成為至交併為同科拔貢。魏源在寫給陳起詩的詩中雲:“賢豪並世生,或有不相憐。千秋萬歲後,寂寞誰比肩。出岫出蘋末,風雲本同天。”道盡知遇之感。陳起詩1829年舉進士授吏部主事(1839年)遞升吏部員外郎、次年轉記名御史。1832年和1835年魏源在京應試時皆居於陳家。京師士大夫將魏源、陳起詩、湯鵬、左宗植並稱為“湖南四傑”。後魏陳兩家結親,魏源之三女魏秀均(我的高祖母)適陳起詩長子陳善圻(我的高祖父)。魏秀均之女又嫁魏源之孫魏恆。我的祖父陳先廷今年84歲了,今年4月在和前往郴州調查確認魏源後裔相關情況的隆回文化部門同志交談時,祖父清楚的回憶起解放前清明時節家裡人去郴州永豐鄉陳善圻魏秀均合葬之墓地掃墓的情景。

“金板鏟龍門,獅象把水口”這是怎樣神奇的一塊風水寶地呀,相距不過數裡的上下魏家塅產生了魏源和魏光燾這“文武二魏”。211年前(乾隆五十九年)的農曆三月廿四日辰時,外先祖魏源公就誕生在這金潭鄉的學堂灣沙洲上故里。他在成名後為《邵陽魏氏族譜》序中寫道:“金灘山水環繞,原隰廣平,加以前人德澤所加,非止掇一科一邑之榮已也,將必有忠信材德奇偉之士出乎其間,以亢宗而起家。”

延綿青山之下,那無數次在夢中出現的家園——古微堂,真真切切的出現在眼前。魏源20歲離開邵陽求學至63歲在杭州去世,雖期間只回過故鄉兩次,但終生對故鄉懷有深深的眷戀。外先祖我帶著您的託付回家了。學堂灣村魏氏族人吹奏的八音鑼鼓響了起來,我的淚水止不住流了下來。在滄海桑田變遷之後依然有家園可尋可歸,這是怎樣的一種福氣。當年的古微堂如今已經是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魏源故居”。古微堂裡聚集了淳樸善良的鄉親們,祭祀外先祖魏源公的供品老鄉們也早已準備好了。長跪在外先祖魏源公的靈位前,有千言萬語奔湧之時我卻無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請寬容我的無言吧。

魏源一生沒有照片傳世,存世的像只有畫像兩幅。魏源故居廳堂尊放的這幅是魏源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任興化縣令時的縣官畫像,外先祖你那深邃的目光把我的思緒牽引到1849年的興化。那年六月你剛到任興化縣令三天便遇上興化遭受特大洪災,你顧不得上縣衙就去了河堤。你組織數萬百姓抗洪修壩日夜堅守在洪患洶湧的興化運河大堤上,經過十個晝夜的殊死搏鬥,大堤保住了,興化保住了!而此時,你的眼睛卻已腫得像兩顆桃子……這一年秋後,興化、東臺等縣獲得了特大豐收,人們把豐收的稻穀稱為“魏公稻”,把救命的運河西堤稱為“魏公堤”。

故居右邊的橫樓是魏源童年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偶爾下樓,家犬追咬”和“讀書入了迷,粽子蘸墨吃”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座樓上。這兩個故事魏伯伯、魏姐姐和我都記得很清楚,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起來真是如數家珍。魏源讀書時的桌椅、文具、油燈等現仍按原狀陳列。時光輕盈流轉,魏源從塾師歐陽炯明在此樓讀蒙館和從劉之綱師習舉子業、練習作文賦詩的情景似在眼前浮現。郎朗的讀書聲穿越時空在耳邊迴響。

古微堂槽門兩邊有楹聯:“沙洲回碧水,朗月照金潭。”廳堂柱上有楹聯:“讀古人書,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謀救世方。”讀書樓則有“功名待寄凌煙閣,憂樂常存報國心”、“學貴運時策,友交立德人”兩副楹聯。這些楹聯為魏源青少年時代所做。走出古微堂放眼看世界的魏源一生都在實踐自己少年時業已樹立的理想和抱負。外先祖,你在異鄉的夢中一定會常常回到故土的家園吧。

鄉親們在古微堂前送別我們,謝謝你們,我的鄉親,我一定會再回來!站在田埂回望,村後黛色的筆架山有“天空把筆,白雲當紙”之勢,村前的金水河柔麗如練。我美麗的家園,我一定會再回來!

魏光燾故居是魏伯伯夢中的家園,我們當然是要去祭祀的。魏光燾故居北距魏源故居1.5公里。石山灣村魏氏宗親100餘人在故居前跳著扇舞,奏著響樂熱情歡迎我們的到來。故居前後四重,左右樓閣,飛簷翹角。前有護院磚牆和槽門,院內屋宇40棟,佔地約4000平方米,主體部分保護完好。魏伯伯和老鄉親們可親了。美妮姐和曉玲姐姐都是第一次回家,想必也是感慨萬千。魏光燾從小受魏源愛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他曾出資刊印魏源的《海國圖志》和其他多種著作。他本人亦有《勘定新疆記》(8卷)、《湖山老人自述》(家刻本)等著作傳世。一九一六年農曆三月初五卒於寶慶城東郊湖山別墅。葬新邵縣釀溪鎮楊世村輝山。

第二天,魏伯伯、美妮姐、曉玲姐和我一起到魏光燾墓掃墓祭祖,同行的還有文物所的石所長和前天一直陪著我們攝像的小楊。淳樸的鄉親為我們帶路披荊斬棘。魏伯伯的腿在去年參加紀念魏源誕辰210週年的活動中摔傷至今留下病患,在我們的攙扶下他艱難的翻越高聳的山嶺。青山之上,密雲之下。祭奠長眠地下的先祖,兩位魏姐姐也是熱淚盈眶,經過人生的歷練她們的感觸會比我深刻的多。下山時,天微微的飄落細雨,是魏公在送我們吧!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魏源一生坎坷,壯志未酬。那種“萬事信芒芒,生涯詎草草。頹然乘花夢,一鷗橫浩渺”的傷感伴隨著他憂患的一生。”一八五六年秋魏源離開南京飄零到杭州寄寓東園僧舍。一八五七年農曆三月初一病逝於東園僧舍,葬於西湖南屏山。

風雨過後見彩虹,淚水之後現歡顏。作為“文武二魏”的後人,我們相約在杭州魏源墓前再聚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