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深受雍正器重,鄂爾泰和田文鏡智鬥李衛為什麼會輸得那麼慘?

在雍正最信任器重的封疆大吏中,有三個人最為顯眼,他們分別是刑部尚書、直隸總督、太子少傅李衛,雲貴總督(乾隆朝任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太子太傅)鄂爾泰,兵部尚書銜河南山東總督兼北河總督(不是河北總督,清朝沒有河北省,河北歸直隸)、太子太保田文鏡。僅僅從加官稱號上來看,似乎李衛最小,因為少傅比太傅和太保要低半格: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但是身為三公之一的田文鏡和鄂爾泰都曾經智鬥李衛,但是卻毫無例外地輸了,而且輸得都挺慘,富貴一生生榮死哀的,也就是李衛這個江湖習氣深重的封疆大吏了。

同樣深受雍正器重,鄂爾泰和田文鏡智鬥李衛為什麼會輸得那麼慘?

關於雍正如何器重李衛,李衛是不是叫花子出身,本文都不討論,咱們今天要聊的話題只有一個:同樣是花錢買來的官,田文鏡跟李衛鬥智為啥輸了?田文鏡輸了情有可原,可以系紅帶子的西林覺羅鄂爾泰(清太宗皇太極規定覺羅皆束紅帶),二十歲就高中舉人,怎麼也鬥不過李衛,還差點搭上親弟弟的性命?其實這答案很簡單:鄂爾泰和田文鏡都輸給了大老粗李衛,是因為李衛沒參加過科舉考試不等於沒有文化,大老粗其實就是忽悠人的假面具,李衛那種帶江湖氣的精明,可以完虐鄂爾泰和田文鏡。

同樣深受雍正器重,鄂爾泰和田文鏡智鬥李衛為什麼會輸得那麼慘?

在《清史稿》裡,鄂爾泰家族和張廷玉家族合為一傳,李衛、田文鏡、憲德、諾岷、陳時夏、王士俊合為一傳,那是因為鄂爾泰後來受到了親滿排漢的敗家子乾隆的賞識,提拔鄂爾泰來制衡張廷玉,搞笑的是被制衡的張廷玉字衡臣,衡臣被平衡,心中苦悶可想而知。

鄂爾泰因為身世顯貴再加上學問很好,是一直不把李衛這個捐班出身的“大老粗”放在眼裡的。按照古代規矩,花錢買來的官叫“捐班出身”,通過正規考試取得舉人進士身份後當官的,叫“科班出身”。只是後來科班捐班也分不清了,因為很多官員可以一邊當官一邊花錢買一個“科班出身”,拿著朝廷俸祿去讀書,而且這樣買來的科班身份,是被官方認可的。大家不要誤會,我說是前清。

鄂爾泰的科班身份不是買來的,因為即使是在清朝,買來的官也是被人瞧不起的,不像有的朝代,不花錢就當不了官——最富裕的朝代好像是宋朝,買個保正花的錢,在清朝能買個知府道臺。

閒話少敘,還是來說鄂爾泰和田文鏡跟李衛是如何智鬥又是怎麼慘敗的。話說雍正五年,李衛剛當上浙江總督兼管巡撫事,就迎來了欽差大臣、雲貴總督、加兵部尚書銜督查三省事的鄂爾泰,鄂爾泰“路過”江南肩負著一項特殊使命——查賬。其實直到雍正駕崩,各省積欠的虧空也沒有完全清理完畢,李衛手下的道臺知府知縣們也不是完全乾淨。李衛本著“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原則,只要不犯大錯還能幹活,李衛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前任留下的虧空,哪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填補上的?康熙當了都是年皇帝養了一大群蛀蟲,雍正才掌權四五年,凡事不能太著急。

同樣深受雍正器重,鄂爾泰和田文鏡智鬥李衛為什麼會輸得那麼慘?

但是李衛可以不著急,雍正卻不能不著急:打仗、賑災、養廉,處處花錢,而康熙留下來的國庫,老鼠進去也得哭著跑出來。於是雍正派出欽差到各省去查賬,連親信督撫李衛也在審查行列之內。明知道鄂爾泰來者不善,李衛卻一點也不著急,反而積極配合調查,為鄂爾泰“分憂”:把治下府縣一分為二,兩個人分頭行動“徹查”,結果查出來的都是廉政典型,一個虧空的都沒有,鄂爾泰灰溜溜地打道回府了。至於李衛用什麼辦法掩蓋了虧空,讀者諸君心知肚明,這是官場常規伎倆,鄂爾泰心裡明知道李衛搗鬼,但卻有苦說不出。浙江官員和百姓卻對李衛感恩戴德:“上督責各直省清釐倉庫虧空、錢糧逋欠,衛召屬吏喻意,簿書、期會、吏事皆中程,民間亦無擾。”

鄂爾泰想搞掉李衛沒有成功,緩過手來的李衛掉過頭來反擊,而且一擊必中:他找上了鄂爾泰的弟弟、康熙五十一年進士、庶吉士出身的鄂爾奇。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嚴格地說李衛不是什麼君子,所以他報仇的時間是雍正十一年。那時候鄂爾奇已經當上了戶部尚書兼步軍統領,但是鄂爾奇可沒有鄂爾泰的清廉嚴苛,結果被直隸總督李衛抓住了把柄:“論劾壞法營私、紊制擾民諸狀,鞫實,當治罪,上推鄂爾泰恩,宥之。十三年,卒。”這樣看來,鄂爾奇實際是被李衛扳倒憋屈死的,而且死在了乾隆接班之前,連個翻身的機會都沒有。要是熬到喜歡貪官的乾隆時代,鄂爾奇“起復委用”也未可知。

同樣深受雍正器重,鄂爾泰和田文鏡智鬥李衛為什麼會輸得那麼慘?

李衛扳倒了鄂爾奇,弄得鄂爾泰好長時間抬不起頭來。而同樣捐班出身的田文鏡,居然也瞧不起李衛——田文鏡是參加了科舉考試沒考上,李衛則是一次考試都沒參加,仗著家裡有錢直接買了個從五品的兵部員外郎(副司長)。“有文化”而且有點懷才不遇鬱悶的田文鏡看著“沒文化”的李衛也當上了封疆大吏,就想搞他一把,就對李衛實行了“經濟封鎖”:河南總督田文鏡嚴禁省內糧食物資運往李衛當總督的浙江出售(清朝人口激增,糧食緊張)。李衛明知田文鏡跟自己叫板,卻反其道而行之:河南的東西不肯賣給咱們,那咱們就把東西賣到河南去!

如果按照現在的計算方法,就是浙江對河南的經濟往來出現了巨大順差,李衛不但沒有捱餓,反而賺得盆滿缽滿——這就是田文鏡腦袋進水了:你地瘠民貧的河南跟魚米之鄉拼經濟,不輸才怪呢。而李衛的反擊方式也很奇妙:你斷我糧道,我挖你牆角。李衛這一招挺狠,因為他做的是跟田文鏡搶人才。

同樣深受雍正器重,鄂爾泰和田文鏡智鬥李衛為什麼會輸得那麼慘?

不知道為什麼,讀過書的田文鏡跟讀書人似乎有刻骨仇恨,科班出身的官吏在田文鏡手下簡直就是風箱裡的老鼠,每天挨打受罵,還鬧出了“罷考”事件。而李衛這個沒讀過書的“大老粗”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斷提高讀書人待遇,還拐彎抹角勸說雍正取消了江南科考禁令:“疏言兩浙士子感恩悔過,士風丕變,乃命照舊鄉會試。”李衛挖走了田文鏡的人才,所以浙江一帶越發展越紅火,李衛也升任直隸總督,田文鏡卻在窩在河南動彈不得。

李衛在江浙“吃大戶”,從富商大賈收稅補貼讀書人和普通百姓,對從逃難來的老百姓也是極力賑濟,所以好罵人的李衛在文人和百姓中口碑甚好,田文鏡則被取了個“田閻王”的綽號。其實田文鏡被罵做“田閻王”一點都不冤,因為他為了迎合雍正,不惜讓治下百姓受苦受難,驚人的一幕被記載在史料中,但是卻不能翻譯,因為翻譯出來就太眼熟了:“山東水災,河南亦被水,上(雍正)命蠲免錢糧。文鏡(時任山東河南總督)奏今年河南被水州縣,收成雖不等,實未成災,士民踴躍輸將,特恩蠲免錢糧,請仍照額完兌。”每看到這一段,筆者都忍不住恨恨地罵一聲,至於罵什麼,還是別說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