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劉璋坐擁強兵卻無力抵禦張魯,引狼入室劉備終於有了地盤

小說:劉璋坐擁強兵卻無力抵禦張魯,引狼入室劉備終於有了地盤

益州因為交通不便,和中原地區聯繫比較少,一直到秦國消滅蜀國,派官治理,才開始逐步進行開發。當時的益州從地圖上看,包括今天的四川、重慶、廣西、雲南,但實際上連四川的開發都沒有完成,大量的山區都是少數民族聚居著,在朝廷的有效管理之外。

經歷了兩漢四百年,益州的開發其實並不充分,開發程度比較高的,主要就是成都平原,其它更多地方都是處在荒蠻狀態,被少數民族佔據著。而這些地方的少數民族是不向國家繳納賦稅,承擔義務的,只要不叛亂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事實上,兩漢時期的西南地區一直存在少數民族叛亂,漢朝並不能進行有效管理。而朝廷和地方駐軍也是通過平定這些叛亂,不斷消滅實力比較強大的少數民族部落,納入實際有效控制範圍,設置郡縣,比如當時的犍為、巴西,都是這樣設置起來的。

即便如此,這個過程到漢末也還是沒有完成。朝廷派出的益州刺史轄區範圍內,真正比較有效控制起來的,主要就是蜀郡和漢中,其他地區的主要居民都是少數民族,朝廷統而不治,而國家能夠控制的漢族居民的人口數量並不多。

益州真正的大規模開發,第一波實際上就是漢末三國時期。因為漢末中原和關中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戰亂,一些中原地區的居民就舉族遷徙,進入益州境內,益州的人口才開始急劇增加。經過從劉璋到蜀漢的長期開發和發展,到蜀漢滅亡的時候,人口才一百萬,劉備進入益州的時候,人口數量最多隻有這個數量的六七成。

而且,經歷了東漢中後期的大規模土地兼併,人口依附於地方豪強,實際上就等於脫離了國家的控制。國家必須通過豪強地主,才能將他們佔有的土地上依附著的人口變成可為國家所用的人口。而這就意味著,國家必須得到豪強地主的配合和支持,才能維護統治。這也是漢末和三國時期形成的部曲兵的制度基礎。

黃巾之亂後,劉焉看到天下大亂,就想找個比較安全的地方去避禍。益州和內地隔著崇山峻嶺,道路崎嶇,不太容易受到中原戰亂的影響,比較安全,所以劉焉所以才主動申請到益州去當州牧。

當時的益州刺史郗儉本身貪婪殘暴,不得人心。而涼州刺史耿鄙和幷州刺史張壹這時候都已經被當地起義的老百姓殺死了,所以朝廷也想徵還郗儉,換一個人去鎮守益州。於是,劉焉從太常被任命為監軍使者、益州牧、封陽城侯。

但劉焉還沒到任,涼州的亂軍就已經波及益州,先後攻破綿州和雒州,殺死了益州刺史郗儉,益州也亂起來了。郗儉的從事當地豪強賈龍收斂當地的士卒數百人,再招募了一些士兵,擊敗了亂兵,派人迎接劉焉入川,益州的局面才基本穩定下來。

劉焉入川后,招撫叛亂分子,逐步穩定形勢,又派張魯率兵佔領漢中,封鎖益州通往關中和中原地區的通道,益州就成了一個獨立小王國。之後,劉焉又殺了益州當地豪強王權、李鹹等,樹立威信。

益州因為交通不便,長期和中原來往不多,地方勢力比較強大,朝廷任命的刺史都要依賴本地豪強才能維持統治。劉焉剛一到任不久,就殺了地方豪強立威,引起當地豪強不滿。犍為太守起兵反對劉焉,被劉焉擊敗並殺死。

董卓這時候已經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董卓派司徒趙謙率兵進攻劉焉,又派人遊說這時候已經升任校尉的賈龍,讓他起兵反對劉焉。賈龍起兵後,劉焉發益州的青羌為兵,擊殺了賈龍。

這樣,劉焉就完全鎮壓了勢力比較強大的益州當地豪強。但在這個過程中也能看出,作為一個外來的朝廷命官,劉焉並未得到當地人的支持,而是藉助於外來力量來維持統治。這其中,因為漢末大亂而流入益州境內的三輔、南陽地區的幾萬家百姓中,有一部分被徵募為兵,是為東州兵,是劉焉賴以在益州立足的主要依靠力量。

公元194年,也就是興平元年,劉焉去世。劉焉的四個兒子中,只有劉璋和劉瑁尚在。隨劉焉入蜀的巴西人趙韙這時候就成了比較重要的人物。一方面他是劉焉舊臣,另一方面他又是益州本地人,兩方面都能接受。在立儲問題上,趙韙認為劉璋性格比較懦弱,便於控制,所以擁戴劉璋繼任益州刺史。

這時候的朝廷還在長安,也比較混亂。朝廷先任命扈瑁為荊州刺史,到了漢中就因為張魯已經控制了漢中,未能到達益州。荊州的別駕劉闔和益州當地將領沈彌、婁發、甘寧起兵反對劉璋,劉璋派趙韙率兵去平定了叛亂。叛亂平定後,甘寧就去了荊州,到了江夏太守黃祖帳下為將。趙韙則駐紮在荊州和益州的交界地區。

劉焉父子在益州的統治依賴於東州兵以及青羌這樣的少數民族,與當地豪強關係緊張。劉焉利用東州兵平定叛亂後,東州兵就成了益州的特權階層。劉璋繼任後怯懦無能,彈壓不住東州兵,東州兵就更加胡作非為,和當地豪強為代表的益州老百姓為敵,劉璋也稀裡糊塗的跟著站到了當地老百姓的對立面。

趙韙到前線後,偷偷和荊州講和,知道益州當地老百姓不滿,就勾結當地豪強,率軍回到益州,進攻劉璋。劉璋得到消息後回到成都,組織軍隊抵抗趙韙。東州兵知道如果此次戰敗他們都要被滅族,所以都拼死和趙韙的部隊作戰,反敗為勝。趙韙的部下龐樂、李異看勢頭不對,見風轉舵,又反過來殺了趙韙,趙韙之亂由此平定。

劉璋繼位之初,張魯就不再服從劉璋的命令了,有意自立。劉璋一氣之下,殺了張魯出征漢中時留在益州的家屬,就和張魯結下了死仇。劉璋任命龐羲為巴西太守,防禦張魯。龐羲本來是從長安跑出來投奔劉焉的,這時候又被劉璋委以重任。但龐羲到了前線,反而與張魯暗中勾結,和劉璋相互有了嫌隙。這樣,劉璋在益州當地就沒有什麼可以依賴的力量了,只能尋求外援。

他首先想到的是曹操,曹操一開始表現得很熱情。

這時候漢獻帝已經被曹操迎接到了許都安置,朝廷聽到益州內亂的消息,另外任命牛亶為益州刺史,徵劉璋入朝為官,劉璋沒有接受。但劉璋仍然表示服從朝廷,就派人向曹操致意,並在袁術稱帝的時候和曹操結盟,共同討伐袁術。當然,劉璋並沒有真的出兵,只派了三百老弱病殘給曹操,意思意思而已。但曹操仍然以朝廷的名義拜劉璋為振威將軍,以表示接受劉璋的好意。

劉璋第二次派張鬆前去拜見曹操時,曹操已經平定了荊州,但在赤壁之戰前,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曹操志得意滿,覺得江東不久就可以徹底平定,然後就要回兵益州,來剷除劉璋勢力,一統天下。所以,曹操就沒有給張鬆好臉色。張鬆此行雖然未能為劉璋求得曹操的支援,但卻意外和劉備建立了聯繫。

赤壁之戰後,劉備佔領了荊州,和益州境土相連。所以,張鬆認為劉備比曹操更可靠,就回到益州,勸劉璋請劉備入川,幫忙抵抗張魯。從地緣戰略的角度說,劉璋此時的主要敵人是在益州內部以及漢中的張魯,而不是和劉備爭奪荊州,所以離益州比較近的劉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劉備入川的時候,是作為劉璋的外援來的。但劉璋統治益州所依賴的主要是為了避禍逃亡到益州的中原名士如許靖等,還有一些則是直接從荊州來的士人。劉焉死後,劉璋懦弱不足成事,益州連續發生戰亂,這些人從內心自然是希望能夠有一個更強大的勢力來保障益州的穩定的。所以,在劉備入川的時候,這些人大多數是支持劉備的。

而蜀地當地豪強本來就是反對劉璋的,劉備在入川之初,又到處招攬當地人士,收買人心,漸漸讓當地人轉而把他當成當地豪強的大救星。所以,在劉備和劉璋撕破臉之後,進攻劉璋時,四川當地豪強也是傾向於劉備的。

劉備佔領益州後,也出現過地方豪強叛亂,但很快都平定了,總體而言還是比較穩定的。這和劉備在入川時所採取的策略是相關的。

劉焉入川以後是希望通過誅殺豪強和武力鎮壓來建立和維護統治,劉璋只能依靠僱傭軍性質的東州兵來維持統治,否則也不至於連抵抗張魯都只能請外援。龐羲本來是帶著劉焉的孫子從關中地區投奔劉焉來的,趙韙也是當初放棄了在朝廷的官職,追隨劉焉進入益州的。但劉璋繼任後,讓龐羲抵抗張魯,龐羲背叛了劉璋,讓趙韙進攻荊州,結果趙韙反而率兵進攻劉璋。

這說明劉璋確實如《三國演義》所說,優柔寡斷,也不會用人,政治上不夠成熟。趙韙當初認為劉璋溫仁,利於控制。劉璋給人的性格也是這樣,比較懦弱。但實際上,這種性格的人往往是在兩個極端之間來回搖擺。一開始是懦弱忍讓,一旦發現不行,就會跳到另一個極端,大開殺戒。和張魯本來還沒有必要翻臉,但劉璋卻突然殺了張魯留在益州的家屬,從而和張魯完全敵對。所以,劉璋不僅沒有得到蜀地當地豪強的支持,實際上也沒有得到外來士族的支持。

當然,劉璋也不是完全沒有軍隊了,其實是有軍隊的,數量比剛入川時的劉備還要多。劉備入川時只有一萬人左右的軍隊,而劉璋代領去與劉備見面的軍隊,就有三萬人。當然,劉璋肯定還有一些軍隊分散駐守在轄區各地,以及留守成都,總數不止三萬。這也是後來劉璋抵抗劉備時的主要力量。劉璋既然軍隊數量比劉備多,為什麼還要請劉備來幫他抵禦張魯呢?

很顯然,這些軍隊是劉璋用來自保的,也是用來彈壓地方豪強的,必須有這些軍隊控制在自己手裡,他在益州的統治才能維持,否則他就要被地方豪強推翻了。所以,這些軍隊必須始終保持在他身邊,用來自衛,而不能用於外戰。

這就是說,劉璋在益州的統治實際上是不穩定的,他本身是依賴於東州兵的彈壓,才能維持在益州的統治。益州的地方豪強並不支持劉璋,甚至可以說是反對劉璋的,要麼自己積蓄力量起兵反對,要麼是支持外來勢力反對劉璋。

而劉備恰恰就扮演了這個角色,劉備進入四川一年,並沒有和張魯作戰,而是在到處收買人心,主要就是結交地方豪強,瞭解益州的實際政治、經濟和軍事情況。之後,劉備和劉璋翻臉,劉璋用以與劉備對抗的,實際上也主要就是東州兵以及一部分少數民族軍隊,當這些軍隊都被劉備消滅之後,他也就只能投降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