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知道“司空見慣”,是對“粒粒皆辛苦”的諷刺 請別驚訝

劉禹錫 李紳 耿直 韓愈 詩詞生態苑 詩詞生態苑 2017-09-18

中國人,尤其是讀書人,你不知道《憫農》,可以理解;你沒聽說過“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也可以諒解;唯獨,你不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就很讓人費解。

如果你知道“司空見慣”,是對“粒粒皆辛苦”的諷刺 請別驚訝

是啊,牙牙學語的中國人,大都從背誦“鋤禾”開始,大都接受“粒粒”來之不易的節約教育長大成人,並且一以貫之的教育後來者。

實際上,婦孺皆知的這兩首詩,都是出自李紳的《憫農》。

如果你知道“司空見慣”,是對“粒粒皆辛苦”的諷刺 請別驚訝

李紳,一個在唐代詩歌中建樹寥寥的讀書人,卻在投機鑽營和弄權營私上頗有成就。以至於,即便做了長安市長的文壇盟主韓愈都不是敵手。

公元832年,我的摯愛,“詩豪”劉禹錫,在被貶謫23年回到東都洛陽。儘管如此,一生耿直的他,除卻摘掉“謫貶”的帽子後,更無有回長安這個真正的大唐政治文化中心,施展抱負機會。全身心為民奔波,殫精竭慮為國效力的他,無奈之下,60歲的年紀重整旗鼓來到蘇州任市長,主持一方政務。

如果你知道“司空見慣”,是對“粒粒皆辛苦”的諷刺 請別驚訝

山青水美,物華天寶的蘇州,向來是文人騷客嚮往之地。只可惜,劉禹錫上任伊始,恰逢蘇州水患頻仍,百姓民不聊生。

好的是,心無旁騖的劉禹錫,心繫百姓,戮力賑災救災,終於使得百姓生產生活呈現復甦之勢頭。

如果你知道“司空見慣”,是對“粒粒皆辛苦”的諷刺 請別驚訝

恰巧此時,朝廷浙東觀察使李紳途經蘇州。作為朝廷命官,一路排場自不必細說。單是酒席宴上,玉饌珍饈,歌舞助興,名妓作陪,就真的勞民傷財,花銷不菲。劉禹錫,自然看在眼裡,恨在心中。看到主客,國家級領導,尤其是寫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幸苦”的文人士大夫,竟然如此嘴臉兩面,言行不一。厭惡之情徒然而生:

高髻雲鬢宮樣裝,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

詩意文人李紳,李司空,李大人花天酒地,習以為常,而我劉禹錫,作為地方父母官卻肝腸寸斷,於心不忍。

如果你知道“司空見慣”,是對“粒粒皆辛苦”的諷刺 請別驚訝

這首在“詩豪”存世之作中並不出類拔萃的《贈李司空妓》,就是劉禹錫滿腔憤懣的自然流露。“司空見慣”,這句成語,從此不脛而走。

要知道,體察民情,才知道百姓生活不易;親歷饑荒,才銘記粒粟顆米之艱辛。所以,對於鋪張浪費,奢靡荒誕自然深惡痛絕。

如果你知道“司空見慣”,是對“粒粒皆辛苦”的諷刺 請別驚訝

在這裡,我無意詰責古人。由於當時朝廷昏聵,官吏魚肉百姓,包養“小三、小四、、、小N”並不是官方明令禁止,甚至模稜兩可的提倡,所以李紳如此如此,也無可厚非。

但是作為官場清流的“詩豪”,胸懷社稷安慰,心繫蒼生福祉,所以一身正氣,嫉惡如仇的他就愈加彰顯出卓然風骨和偉岸人格。

如果你知道“司空見慣”,是對“粒粒皆辛苦”的諷刺 請別驚訝

秋雁兩行江上雨

天南地北的人

講道理的是知己

殿上君王堂下臣

心存百姓的人

百姓心中自有你

(關於“詩豪”,我有很多他的故事。。。。真的!敬請關注)

(原創不易,感謝閱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