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流行性感冒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高度傳染性,可在人群中引起流行,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常見臨床表現是高熱、頭痛、乏力、肌肉痠痛等,有時呼吸道症狀輕微。它是一個古老的、第一個實行全球性監測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仍然無法完全控制它的傳播和流行。20世紀,流行性感冒發生三次世界性大流行,分別是1918-1919年由H1N1亞型流感病毒引起,死亡人數約5000萬;1957-1958年:由H2N2亞型流感病毒引起,死亡人數約100萬人;1968-1969年 由H3N2亞型流感病毒引起,死亡人數約75萬。流感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與生活,已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流感和普通感冒不同,普通感冒常見的病原體是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全身中毒症狀相對輕微,而以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常見。而流感的病原體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屬正粘液病毒科,呈形性,直徑80~120nm,核酸為單股RNA 其病毒顆粒結構由外向內分為三層外層:兩種表面抗原,中層:基質蛋白(M),內層:核衣殼,由病毒基因組和核糖蛋白(NP)組成,如圖

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HA-血凝素抗原-黏附(唾液酸受體)-侵入人體 NA -神經氨酸酶 -(水解特異性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精氨酸酶),病毒出胞,再感染其他細胞。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丁四型,甲型(A型)流感最常見,可廣泛流行及人畜共患,病毒因不定時的基因突變而衍生新品種。乙型流感病毒可分為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變異緩慢,主要感染人類,季節性流行,冬春季多見。丙型流感病毒很少變異,主要以散發形式出現。丁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牛。流感病毒有較強的變異性,抗原變異幅度的大小直接影響流感流行的規模,甲型流感病毒最易發生HA和NA的變異,表現為抗原漂移和抗原轉換。抗原漂移是編碼表面抗原(HA、NA)基因點突變累積導致抗原位點的改變,屬量變,變異幅度小,結果往往引起流感局部的中、小型的流行,抗原轉換是由於基因組重排導致新的亞型出現,屬質變,變異幅度大,如H1N1轉換成H2N2,H2N2轉換成H3N2等,轉換的結果常引起流感的世界性大流行。

流感病毒對熱敏感,100 ℃2分鐘可滅活。 冷凍乾燥後可長期保存,不耐酸,抗菌素對流感病毒無效。

流行性感冒的發病機制:流感病毒經呼吸道吸入後,侵犯纖毛柱狀上皮細胞,並在此複製,引起上呼吸道症狀,並在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後排除較多量的病毒,隨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引起傳播流行。

流行性感冒的病理特徵:流感病毒感染將導致宿主細胞變性、壞死乃至脫落,造成粘膜充血、水腫和分泌物增加,從而產生鼻塞、流涕、咽喉疼痛、乾咳以及其它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當病毒蔓延至下呼吸道,則可能引起毛細支氣管炎和間質性肺炎。

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源:流感患者及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發病後1~7天有傳染性,病初2~3天傳染性最強。豬、牛、馬等動物可能傳播流感。

流行性感冒的傳播途徑:空氣飛沫傳播為主,其次是通過病毒汙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間接傳播,密切接觸也是傳播流感的途徑之一。

流行性感冒的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後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間、甲型流感不同亞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可反覆發病。

流行性感冒的臨床表現:

典型流感:最常見,以發熱、全身中毒症狀為主。高熱39~40℃,持續4-7天;伴畏寒或寒戰、頭痛、關節痛、肌痛、全身不適及納差等。中毒症狀的嚴重程度與體溫高低有關。患者面頰潮紅、眼結膜輕度充血、咽部充血,肺部聽診多為正常。退熱後全身症狀逐漸好轉,但病後感軟弱倦怠,往往2周後才能完全康復。

輕型流感:症狀輕,發熱不高,病程2~3天。類似普通感冒而易被忽視,呼吸道症狀並不顯著,可自愈。

肺炎型:可由單純型轉為肺炎型,或直接表現為肺炎型,系因流感病毒感染自上呼吸道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病程長達3~4周。病死率高>50%。容易發生於有潛在的肺部及心臟疾病患者、孕婦、嬰幼兒及老年人、或免疫缺陷者。患者高熱持續不退,迅速出現呼吸困難、發紺、劇咳、有少量泡沫痰或泡沫黏液痰、或痰中帶血。胸片見肺部雙側呈散在性絮狀陰影,由肺門向四周擴散。

其他類型流感:中毒性流感,以中樞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損害為特徵。表現為高熱不退,血壓下降,譫妄、驚厥、腦膜刺激徵等腦炎腦膜炎症狀。

胃腸炎型流感:少見,以腹瀉、腹痛、嘔吐為主要臨床表現。

流感的併發症:呼吸系統,細菌性氣管炎、細菌性支氣管炎、肺炎 。Reye綜合徵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肝、神經系統併發症,發病年齡為12~16歲,退熱後出現噁心、嘔吐、繼之嗜睡、昏迷、驚厥等神經系統症狀,肝大,無黃疸,腦脊液檢查正常。可能與服用阿斯匹林有關。其它: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

較易成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妊娠期婦女;伴有慢性基礎病者;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除外)、腎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及神經肌肉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應用免疫抑制劑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歲以下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者;肥胖者(體重指數≥40危險度高,體重指數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年齡<5歲的兒童(年齡<2歲更易發生嚴重併發症)、年齡≥65歲的老年人。

流行性感冒的輔助檢查。血象: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降低,若合併細菌感染,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上升;病毒分離:可從鼻咽部、氣管分泌物中直接分離流感病毒。 血清抗體檢測:患者早期(發病頭3天內)和恢復期(2~4周後)雙份血清檢查,抗體效價呈四倍增高為陽性;快速診斷:取患者鼻黏膜壓片染色找包涵體,免疫熒光檢測抗原為陽性。

流感的診斷:結合流行病學史、流感的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可以診斷。

流感的治療 :臥床休息、給與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退熱:物理降溫為主,藥物降溫為輔。兒童避免用阿司匹林,易誘發雷耶綜合徵。抗病毒:奧斯他韋、 扎那米韋、帕拉米韋等,中醫中藥辨證施治。

流感的預防:管理傳染源: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呼吸道隔離1周或至主要症狀消失。切斷傳播途徑:流行期間,避免集會或集體娛樂活動,老幼病殘易感者少去公共場所,注意通風,必要時對公共場所進行消毒。加強院感控制措施 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徹底消毒,醫護人員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標準預防、雙向防護、醫用垃圾管理。 疫苗預防:滅活疫苗:效果較好,接種對象為老人、兒童、嚴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觸患者的人員;接種時間為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種1次,2周可產生有效抗體。下列情況禁用:對雞蛋過敏者;急性傳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早期,6個月以下嬰兒;減毒活疫苗:採用噴鼻法接種。

個人預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睡眠、鍛鍊、減壓、營養、避免接觸流感樣症狀病人、注意個人衛生: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噴嚏後、要用紙 巾遮住口鼻,然後丟進垃圾桶 、少去公共場所。(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感染科主任 鮑中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