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推送廣告無處不在 個人信息“裸奔”困擾用戶'

"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公眾享受其便利的同時,也承受著個人信息“裸奔”帶來的困擾。

用戶瀏覽或購買過一件商品,隨後就會在多個App中接到此商品的廣告推送;瀏覽器搜索一些內容,之後幾天打開瀏覽器都是相關內容的廣告推送……這些廣告或推送甚至還摻雜著一些色情、非正能量的不良內容。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如何規範?近日,《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推送廣告無處不在

個人信息洩露嚴重

“這種廣告無處不在,現在在電腦上或手機上看到的廣告基本都是自己曾關注過的內容。”談到精準推送的廣告,北京某大學的大二學生楊珊如是說。

楊珊告訴記者,她當家教時,曾用瀏覽器搜索過歷年高考英語考試真題,在之後的幾天只要她打開瀏覽器就會有關於高考、真題、考試等內容的推送廣告,甚至還有一些提供填報志願服務的廣告,而且都被放在醒目位置。

“對於我來說這些廣告就是一種騷擾,如果我真需要某些廣告,我會再去尋找,而不是現在這樣被動地接受。”楊珊說,碰到這種廣告,大多時候她都會選擇視而不見。如果是彈窗廣告就直接關掉,或者通過設置避免彈窗廣告的出現。但也有些推送內容無法避開,比如通過瀏覽器搜索過什麼或者觀看過某類文章,在此後的很長時間裡,瀏覽器首頁推送的內容全部都和自己曾關注的內容有關,讓人很煩。

剛剛大學畢業的王文對於這類廣告也是深惡痛絕。他告訴記者,最頭疼的是在使用一些瀏覽器的時候,本來只想搜索查看一些論文,可是總會彈出如英語四六級培訓、考研班、公務員班等廣告,而且關閉的按鈕不是特別明顯,經常需要好久才能找到。

“還有個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比如我在某款App上查看了一個化妝品的介紹,或者是看了某個博主的試色,當我打開淘寶的時候,就會給我推薦剛剛看過的產品,這讓我很震驚。明明是不同的App、不同的賬號,但卻完全能知道我之前看了什麼,有種被人窺探的感覺。”王文說。

談到對這種推送廣告的處理方式,王文說,一般會直接關掉,但如果遇到確實感興趣的也會點進去看看。這些廣告很難避免,手機電腦都裝了一些防護的軟件,但廣告依然會彈出來。

王文認為:“這種騷擾讓我很困擾,因為廣告裡的產品我並不感興趣,而且還讓我有一種被監視的感覺,此外也會讓我產生反感的心理。比如我買一件衣服,之後一直推薦給我類似的衣服或者同款,有些比我買的還漂亮或者價格更划算,這很影響我的心情。”

此類廣告為何能被精準地推送到用戶面前呢?

“這是目前大數據環境下消費者很難避免的一種隱私侵犯。”上海恆衍達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豔輝說,在網絡和智能手機普及後,種類繁多的網站和App為人們帶來了便利的生活和豐富的娛樂,但同時也在不斷獲取用戶信息,用戶相關數據在瀏覽網頁、網絡購物時就被精準地記錄了下來,更有一些App在註冊時就會要求用戶填寫詳細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被記錄後,會通過網絡計算方法進行分析和運算,實現對用戶的精準推送。

用戶在網絡上的各種行為,例如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相關信息、在購物網站購買商品、在視頻類網站觀看視頻等足跡,都會被準確記錄。然後根據這些信息對用戶進行“畫像”,當用戶再次登錄這些網站時,網站便會根據用戶的“畫像”推算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並進行精準推送。

“目前,還有一些專業數據公司會根據用戶的信息進行分析,並將分析報告呈交相關企業以獲取利潤。”王豔輝說。

增強隱私保護意識

嚴厲打擊違法行為

在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法律系副主任鄭寧看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精準廣告已經成為互聯網廣告的主要投放模式,廣告主通過程序化購買平臺鎖定目標人群,讓廣告投其所好,可以更加精準、及時、有效地將廣告呈現在受眾面前,降低交易成本,達到更好的營銷效果。

在大數據的環境下,人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規避此類精準推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這種精準推送行為是在獲取用戶個人信息基礎上做出的,因此在推送前應當取得用戶的明示同意。如果用戶權益受到侵犯,可以向運營商、主管部門投訴,或者到法院提起訴訟。”鄭寧說。

據鄭寧介紹,我國許多法律法規都對個人信息保護作了規定:《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2019年5月2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第二十二條規定,網絡運營者不得違反收集使用規則使用個人信息。因業務需要,確需擴大個人信息使用範圍的,應當徵得個人信息主體同意。

第二十三條規定,網絡運營者利用用戶數據和算法推送新聞信息、商業廣告等(以下簡稱定向推送),應當以明顯方式標明“定推”字樣,為用戶提供停止接收定向推送信息的功能;用戶選擇停止接收定向推送信息時,應當停止推送,並刪除已經收集的設備識別碼等用戶數據和個人信息。網絡運營者開展定向推送活動應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公序良俗,誠實守信,嚴禁歧視、欺詐等行為。

在王豔輝看來,作為用戶自身應當有隱私保護的意識,在網絡中透露個人信息時應當謹慎操作,在下載和使用相關網絡軟件時應當認真閱讀用戶協議,對於不必要提供或者重要的個人信息避免填寫。“但無奈的事實是,目前用戶依然處於弱勢地位,正常的操作也會導致信息被記錄、被分析最終導致成為精準推送的目標,因此我認為規範商家的操作才能在源頭上解決問題。當然用戶在發現自己的權益被侵犯後,應當積極尋求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那麼對於這種現象該如何規範呢?鄭寧認為,首先是政府應加強執法,打擊違法行為;其次廣告主、網絡運營者應加強自律;最後是司法機關應加大司法保護力度。

“針對這種現象,除了用戶要有明確的隱私保護意識外,最重要的是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規範商家的行為,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源。”王豔輝說,目前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今年的5月2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對公眾關注的個人敏感信息收集方式、廣告精準推送、App過度索權、賬戶註銷難等問題進行了直接回應。辦法正式實施後,網絡獲取用戶信息的行為將有法可依,違反規定的行為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王豔輝認為,目前的法律規範和飛速發展的互聯網相比依然是相對滯後的,因此除了法律法規的約束外,商家應當通過技術手段完善管理措施,保證信息的安全性,同時也應當保持商業的道德自律,在獲取利益的同時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根本解決這個問題。

責任編輯 李潔

"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公眾享受其便利的同時,也承受著個人信息“裸奔”帶來的困擾。

用戶瀏覽或購買過一件商品,隨後就會在多個App中接到此商品的廣告推送;瀏覽器搜索一些內容,之後幾天打開瀏覽器都是相關內容的廣告推送……這些廣告或推送甚至還摻雜著一些色情、非正能量的不良內容。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如何規範?近日,《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推送廣告無處不在

個人信息洩露嚴重

“這種廣告無處不在,現在在電腦上或手機上看到的廣告基本都是自己曾關注過的內容。”談到精準推送的廣告,北京某大學的大二學生楊珊如是說。

楊珊告訴記者,她當家教時,曾用瀏覽器搜索過歷年高考英語考試真題,在之後的幾天只要她打開瀏覽器就會有關於高考、真題、考試等內容的推送廣告,甚至還有一些提供填報志願服務的廣告,而且都被放在醒目位置。

“對於我來說這些廣告就是一種騷擾,如果我真需要某些廣告,我會再去尋找,而不是現在這樣被動地接受。”楊珊說,碰到這種廣告,大多時候她都會選擇視而不見。如果是彈窗廣告就直接關掉,或者通過設置避免彈窗廣告的出現。但也有些推送內容無法避開,比如通過瀏覽器搜索過什麼或者觀看過某類文章,在此後的很長時間裡,瀏覽器首頁推送的內容全部都和自己曾關注的內容有關,讓人很煩。

剛剛大學畢業的王文對於這類廣告也是深惡痛絕。他告訴記者,最頭疼的是在使用一些瀏覽器的時候,本來只想搜索查看一些論文,可是總會彈出如英語四六級培訓、考研班、公務員班等廣告,而且關閉的按鈕不是特別明顯,經常需要好久才能找到。

“還有個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比如我在某款App上查看了一個化妝品的介紹,或者是看了某個博主的試色,當我打開淘寶的時候,就會給我推薦剛剛看過的產品,這讓我很震驚。明明是不同的App、不同的賬號,但卻完全能知道我之前看了什麼,有種被人窺探的感覺。”王文說。

談到對這種推送廣告的處理方式,王文說,一般會直接關掉,但如果遇到確實感興趣的也會點進去看看。這些廣告很難避免,手機電腦都裝了一些防護的軟件,但廣告依然會彈出來。

王文認為:“這種騷擾讓我很困擾,因為廣告裡的產品我並不感興趣,而且還讓我有一種被監視的感覺,此外也會讓我產生反感的心理。比如我買一件衣服,之後一直推薦給我類似的衣服或者同款,有些比我買的還漂亮或者價格更划算,這很影響我的心情。”

此類廣告為何能被精準地推送到用戶面前呢?

“這是目前大數據環境下消費者很難避免的一種隱私侵犯。”上海恆衍達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豔輝說,在網絡和智能手機普及後,種類繁多的網站和App為人們帶來了便利的生活和豐富的娛樂,但同時也在不斷獲取用戶信息,用戶相關數據在瀏覽網頁、網絡購物時就被精準地記錄了下來,更有一些App在註冊時就會要求用戶填寫詳細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被記錄後,會通過網絡計算方法進行分析和運算,實現對用戶的精準推送。

用戶在網絡上的各種行為,例如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相關信息、在購物網站購買商品、在視頻類網站觀看視頻等足跡,都會被準確記錄。然後根據這些信息對用戶進行“畫像”,當用戶再次登錄這些網站時,網站便會根據用戶的“畫像”推算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並進行精準推送。

“目前,還有一些專業數據公司會根據用戶的信息進行分析,並將分析報告呈交相關企業以獲取利潤。”王豔輝說。

增強隱私保護意識

嚴厲打擊違法行為

在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法律系副主任鄭寧看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精準廣告已經成為互聯網廣告的主要投放模式,廣告主通過程序化購買平臺鎖定目標人群,讓廣告投其所好,可以更加精準、及時、有效地將廣告呈現在受眾面前,降低交易成本,達到更好的營銷效果。

在大數據的環境下,人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規避此類精準推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這種精準推送行為是在獲取用戶個人信息基礎上做出的,因此在推送前應當取得用戶的明示同意。如果用戶權益受到侵犯,可以向運營商、主管部門投訴,或者到法院提起訴訟。”鄭寧說。

據鄭寧介紹,我國許多法律法規都對個人信息保護作了規定:《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2019年5月2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第二十二條規定,網絡運營者不得違反收集使用規則使用個人信息。因業務需要,確需擴大個人信息使用範圍的,應當徵得個人信息主體同意。

第二十三條規定,網絡運營者利用用戶數據和算法推送新聞信息、商業廣告等(以下簡稱定向推送),應當以明顯方式標明“定推”字樣,為用戶提供停止接收定向推送信息的功能;用戶選擇停止接收定向推送信息時,應當停止推送,並刪除已經收集的設備識別碼等用戶數據和個人信息。網絡運營者開展定向推送活動應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公序良俗,誠實守信,嚴禁歧視、欺詐等行為。

在王豔輝看來,作為用戶自身應當有隱私保護的意識,在網絡中透露個人信息時應當謹慎操作,在下載和使用相關網絡軟件時應當認真閱讀用戶協議,對於不必要提供或者重要的個人信息避免填寫。“但無奈的事實是,目前用戶依然處於弱勢地位,正常的操作也會導致信息被記錄、被分析最終導致成為精準推送的目標,因此我認為規範商家的操作才能在源頭上解決問題。當然用戶在發現自己的權益被侵犯後,應當積極尋求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那麼對於這種現象該如何規範呢?鄭寧認為,首先是政府應加強執法,打擊違法行為;其次廣告主、網絡運營者應加強自律;最後是司法機關應加大司法保護力度。

“針對這種現象,除了用戶要有明確的隱私保護意識外,最重要的是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規範商家的行為,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源。”王豔輝說,目前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今年的5月2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對公眾關注的個人敏感信息收集方式、廣告精準推送、App過度索權、賬戶註銷難等問題進行了直接回應。辦法正式實施後,網絡獲取用戶信息的行為將有法可依,違反規定的行為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王豔輝認為,目前的法律規範和飛速發展的互聯網相比依然是相對滯後的,因此除了法律法規的約束外,商家應當通過技術手段完善管理措施,保證信息的安全性,同時也應當保持商業的道德自律,在獲取利益的同時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根本解決這個問題。

責任編輯 李潔

“精準”推送廣告無處不在 個人信息“裸奔”困擾用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