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文/老張在路上

01

公元1904年7月,又是殿試之年。能參加殿試可不是容易的事,雖說那個時代讀書人少,但也是千軍萬馬殺過來的。

這些考生在參加殿試之前,已經經過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一系列考試;通過者分別稱為:童生、生員(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然後才能進入殿試。

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明清時,殿試程序大體是這樣的:

試前須複試,在紫禁城內的保和殿應試。複試畢,應殿試,也在保和殿。

殿試只考策問,應試者黎明時分進入,經過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等程序,然後頒發策題。策文不限長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間的書寫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數限制,即八股文體。試卷特別強調書寫,必須用正體,即所謂“院體”、“館閣體”,字要方正、光園、烏黑、體大。從某種角度來看,書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殿試只一天,日暮交卷、受卷、掌卷、彌封、收存。至閱卷日,分交讀卷官8人,每人一桌,輪流傳閱,各加五種記號,得“○”最多者為佳卷,而後就所有卷中,選○最多的十本進呈皇帝,欽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為狀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稱“進士及第”,又稱“三鼎甲”;二甲若干人,佔錄取者的三分之一,稱“進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稱傳臚;三甲若干人,佔錄取者的三分之二,賜同進士出身。

最後由填榜官填寫發榜。一甲三人立即授職,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二、三甲進士如欲授職入官,還要在保和殿再經朝考次,綜合前後考試成績,擇優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即俗稱的“點翰林”,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職。

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1904年的這次殿試,狀元名叫劉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

殿試三年舉行一次,劉春霖中狀元后的第二年,1905年,清廷廢除了科舉考試。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滅亡,科舉制度被徹底取消,劉春霖和朱汝珍、商衍鎏成了中國歷史上科舉考試最後的“三鼎甲”。

另外,劉狀元這科還有兩位大名人,一位是二甲第35名的譚延闓,後來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另一位是二甲第75名的沈鈞儒,新中國建國後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任任院長。

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02

1904年的這一次的殿試由清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御筆欽點,按照成規,這樣的事本來該是光緒皇帝出面的,然而,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被軟禁在瀛臺,皇帝的事只有慈禧太后代勞了。

坊間關於劉春霖考中狀元,有一種最常見的說法是:

當時前十名的考生卷子慈禧太后御案前的時候,老太婆正準備做七十大壽,想從參加科舉的考生中得到一點吉兆。她首先翻開主考官列為頭名的試卷,但目光剛一投向落款時,就極不高興,原來考官們送上來的備選第一名是廣東人朱汝珍,這就犯了老太婆的忌。

清朝是打敗了明朝後才建立起來的,明朝是朱姓的天下,清朝建立後各種反清復明運動一直不斷,所以一聽這人姓朱,慈禧就覺得太不吉利了,這人姓朱,不能當狀元;再一看還是廣東人,那個犯上作亂的康有為就是廣東人,還有孫中山也是廣東人,都是她痛恨的人;除這兩樣外,這人的名字還有個“珍”字,那也不得了。一見“珍”字慈禧便想起了珍妃,珍妃支持光緒皇帝改革,頂撞太后,慈禧十分不悅,後來派人將珍妃推入井中溺死,所以一見“珍”字便肝火上升。就直接把卷子給扔了。

然後再看看排第二的人,名叫劉春霖,那年正好是大旱,春霖不就是下雨的意思嘛,這名字好,吉祥。狀元就是這位劉春霖了。

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劉春霖就這樣當了最後的狀元。

發榜時劉春霖由原來的第二名而成了頭名狀元,經過主考官的保奏,朱汝珍的名字雖然沒有抹去,也只得屈居劉春霖之後了。

但也有人說劉春霖高中狀元,不是因為名字起的好,而是因為劉春霖的小楷寫的非常好,當時有“大楷學顏真卿,小楷學劉春霖”的說法。

據保留下來的劉春霖的狀元試卷,從策論內容看,劉春霖的觀點不算是多麼振聾發聵,針對晚清政府內外交困的局面,劉在殿試中給出的建議是“整頓吏治、加強軍備、振興實業、倡明文教”之類,在當時維新思潮下,也不過是老生常談。

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而劉春霖書法水平確實很高。他的書法圓勻平正,是典型的“館閣體”。他的小楷娟秀端莊,規矩有範,字字筆力剛勁,秀潤而自然,雋美秀麗而又不失藝術個性,具有深厚楷書功力。

劉春霖(1872—1944),字潤琴,號石雲。晚清直隸省河間府肅寧縣(今河北省肅寧)人。

劉春霖家道貧寒,世代為農,父親劉魁書先後在濟南、保定府衙當差。母親在知府家中做女僕。劉春霖幼年時跟隨父母在濟南,因生活困難,6歲時被送回老家,託靠爺爺奶奶撫養,8歲時入私塾讀書。

劉春霖14歲到保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後來考中秀才,到保定蓮池書院學習。劉春霖在蓮池書院連續攻讀十餘年,學業長進很快,頗得院長吳汝綸賞識。

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蓮池書院又稱直隸書院,為清代名臣李衛所創,後成北方最高學府。吳汝綸為桐城派大師,是“曾(國藩)門四弟子”之一。

1903年3月全國會試,本應在北京貢院舉辦,1900年庚子之變,北京貢院被毀,只好移到河南開封貢院。這次考試內容有重大改革,“均不準用八股文程式,策論均應切實敷陳,不得仍前空衍剽竊”,劉春霖名落孫山。

按常規,劉春霖只能等1906年了。恰好趕上慈禧七十大壽,1904年特增一期“恩科”,仍在河南開封貢院考。這一次,後來曾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譚延闓考中第1名,劉春霖考中第17名,獲得進京參加殿試的資格。

殿試共4道策論題,限一天內完成,劉春霖回憶:“書寫的時間,就要半天以上,真正構思文章的時間很短,否則就完不成卷。”

考完後,閱卷人之一陸潤庠指著劉春霖的試卷說:“此卷書法工整,為通場冠,廷試可望大魁。”但其他閱卷人不同意,最終公議將朱汝珍列為第一,劉春霖、商衍鎏等列其後。

然後的故事就是慈禧欽點劉春霖為狀元了。

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03

劉春霖考上狀元后,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與同科進士沈鈞儒、王揖唐等一起被派到日本政法大學留學。歸國後,歷任資政院議員、記名福建提學使、直隸高等學堂提調和保定北洋女子師範學校監督等職。

民國3年至13年(1914年至1924)歷任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和曹錕等總統府內史(相當祕書長),併兼任中央農事試驗場和直隸高等學堂學監等職。民國9年、10年(1920、1921)曾兩次代表大總統徐世昌到山東曲阜,主持孔子大成節典禮主祭,名噪一時,後任直隸省教育廳廳長等職。

劉春霖為人不喜與人交往,性格沉靜,更不願攀附權貴。原配夫人去世後,皇族裕庚(曾任清駐日、駐法大使)想將次女隆齡許配給劉春霖,託劉的老師楊士驤提親。隆齡在國外長大,精通英語和法語,曾在慈禧身邊任女官,對劉春霖極有好感,劉春霖卻稱:“裕老貴胄高門,生所不及,如高攀乘龍,恐日後貽害格格終身,請師代為婉辭。”

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劉春霖最後選擇了滄州張姓女子,婚後夫妻感情和諧。

1928年劉春霖辭去官位,在上海、北京以詩書自娛。

舊時代,官宦、有名望者或有錢的人家,在父母去世時舉辦喪事,要依照所謂周禮為父線立個神牌位,還要進行點主儀式。

這個牌位叫神主,是用木板製成的像一個小石碑的形狀,外面還做一個木製的盒子,叫主盒,也叫神主匣子。在這小木牌上,中間一行字寫“某某之神主”,神主的“主”字,只寫成“王”字,留著上面一點,然後請有名望的文官或著名文人來用硃砂紅給點上“王”字上面那一點,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點主。

按禮儀規定,點主的人被稱為鴻題大人,俗稱點主官。一般的喪事點主,就只請一位點主官。有的大戶人家、大官或大財閥出殯的儀式場面大,要請三位名人來點主,其中一位是鴻題大人,另兩位叫襄題大人,俗稱副點主官。

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1931年,猶太富商哈同去世,夫人羅迦陵主持出殯儀式。羅迦陵別出心裁,不僅要請清朝遺老,而且一定要請狀元做點主官,榜眼、探花為副點主官。她表示,不惜重金也要來個三甲點主。

當時,清朝狀元在世的,只有劉春霖。怎樣才能請到這位狀元呢?正在犯愁,羅迦陵的一個乾女兒從北京趕到上海弔孝。這位小姐就是當過國會眾議院議長的王揖唐的三女兒。當提起點主之事,想請狀元劉春霖,卻苦於無門路時,這個乾女兒對羅迦陵說:“乾媽,別為這事著急,我爸爸和劉春霖是同年,又在日本法政大學同學,平素多有來往,要我爸爸去請準行。”結果,王揖唐一請即成。

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劉春霖請到,兩位襄題一個是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榜眼夏壽田,另一個是光緒二十年甲午科探花鄭沅。三甲點主一時轟動全國,成為上海的一大新聞。

劉春霖這次給哈同點主,事後酬謝禮為銀元一萬元,兩位副點主官銀元各五千元。

按說,像劉春霖這樣的前清遺老,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隱隱於市,一生衣食無憂,可保善終,也是人生之福。然而,劉春霖晚年,又遇到了鉅變,國難中,這位前朝狀元公,保持了他的氣節,得到時人和後來者的敬重。

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04

1932年,劉春霖60歲,他寫了一首《六十自述詩》,其中有這樣幾句:

第一人中最後人,只今四海剩孤身。

平生競曲沂公志,忠直難稽宋代臣。

“沂公”指北宋名相王曾,王曾中狀元回鄉時,刻意躲開迎接他的官員與百姓,後任宰相。王夫之說:“王曾,宋之君子也。”

劉春霖這麼寫,是自謙成就不如王曾。但從他晚年所作所為看,稱為“忠直”也並不為過。

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劉春霖雖隱居不仕,但對國家前途頗為關心。“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佔領我國東北三省,蔣介石命令東北軍隊不戰而退,劉極為憤慨。

偽滿洲國成立後,溥儀幾次派人找劉春霖,請他去做官,劉裝病回絕,自道:“我因一時之錯,參加了張勳復辟,深感自疚。現在又要我在日本扶植下的宣統皇帝前任職,我是不去參加的,不能一錯再錯。”

大漢奸鄭孝胥不甘心,親自來找劉春霖,他們在清末有過相同政治主張,但劉不客氣地說:“君非昔日之君,臣亦非昔日之臣,豈能隨汝而毀我之譽。”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佔領北平。王揖唐和劉春霖是同科進士、日本留學時的同學,王揖唐當年名列二甲第5名,現在的身份是“華北臨時政府常務委員會委員兼賑濟部總長”。不過這個職務前面要加上個“偽”字,是一名鐵桿漢奸。

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王揖唐)

王揖唐想借劉狀元之名作招牌,邀其出任北京市市長要職,百般動員說服,均被劉春霖嚴詞拒絕。王捐唐惱羞成怒,第二天即派日偽軍抄了劉春霖的家,將其歷年收藏的書畫珍寶洗劫一空,用刺刀把劉春霖全家人趕出家門。後來花錢並託人說情,才讓家人進門。

此事對劉的打擊很大。從此,杜門謝客。

劉春霖雖然不再過問政治,他卻熱心公益。

1933年夏季,黃河決口,河北、河南、山東三角地帶洪水氾濫,受災嚴重。劉春霖和段繩武、谷鍾秀、齊振林等,組織成立“河北省移民協會”。該會組織領導災區難民救濟,對無家可歸者,遷徙到包頭城東15裡的南海子一帶,開墾荒地,建立“河北新村”。先後移民兩次,共計330戶,1100多人,一切費用除發起人捐助外,並向多方募集。

最後的狀元劉春霖:考中狀元真的是因為名字起的好嗎?

劉春霖不顧年邁,各方奔走,並聯系當時的河北省政府主席于學忠,于學忠明令各級地方政府給予協助。包頭南海子這個地區,經河北移民的辛勤勞動,發展很快,人口日益增多,村莊逐漸擴大,發展成為四五個“河北新村”。

1944年劉春霖因心臟病突發去世,時年72歲。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