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朱元璋稱劉伯溫為“吾之子房”,為什麼卻只給他封了伯爵

小說:朱元璋稱劉伯溫為“吾之子房”,為什麼卻只給他封了伯爵

小說:朱元璋稱劉伯溫為“吾之子房”,為什麼卻只給他封了伯爵

​朱元璋能夠統一全國,建立明朝,劉伯溫作為謀士的貢獻是非常大的。朱元璋自己就曾稱讚說,劉伯溫是“吾之子房也”。但在建國後分封功臣時,劉伯溫卻只封了個伯爵,不僅遠低於朱元璋分封的開國六國公,而且也低於很多普通將領的侯爵,只封了個伯爵,而且還是沒有封地的誠意伯。

一般都認為,劉伯溫之所以如此,是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劉伯溫雖然貢獻不小,但是他不屬於朱元璋創基立業的淮西功臣,追隨朱元璋是比較晚的,資歷比較淺;第二個則是,分封的時候授予公侯爵位的,主要是武將,而劉伯溫只是文官,所以貢獻不如其他人。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從文官的角度看,除了作用和貢獻相當於劉邦的蕭何的李善長之外,開過時期的其他文官只有劉伯溫被封了誠意伯,其他人都是沒有得到分封的。包括朱元璋非常敬重、劉伯溫也承認是當時文學第一的宋濂,也沒有被分封爵位,始終只是翰林學士。

小說:朱元璋稱劉伯溫為“吾之子房”,為什麼卻只給他封了伯爵

到唐朝以後,尤其是到了宋朝,隨著文官和武將逐漸分途,區分越來越明顯,爵位對文官和武將的意義也完全不同了。比如宋朝也給文官授予爵位,比如司馬光被封為溫國公,王安石被封為舒國公,但他們這種爵位和秦漢魏晉時期那種爵位已經完全不同了,是不能世襲的,只能讓一個子弟得到不通過科舉考試就直接做官的資格,而且都是從低級官員做起。

而武將的爵位則不同,因為武將的爵位是用軍功累積起來的,所以基本上都是可以世襲的。尤其是開國功臣的爵位,基本上都可以世襲。在宋朝,一旦進入世襲爵位的體系,就只能作武將,而是不能做文官的,而在宋朝崇文抑武的規則下,武將的仕途是很受影響的,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文官帶兵打仗即便打了敗仗,也不用殺頭,而武將如果打了敗仗,是可以殺頭的。

明朝初期在很多方面都試圖恢復唐宋的政治經驗和制度。所以,隨著戰爭基本結束,國家的治理越來越依賴文官體系,地位越來越高,而武將雖然安享榮華富貴,但實際地位則相對下降。開國功臣中,除了經常奉命帶兵出征的個別人之外,就只有李善長擔任丞相,參與國家的日常治理,權力比較大一些,其他人都無法參與國家的日常治理,沒什麼權力。

小說:朱元璋稱劉伯溫為“吾之子房”,為什麼卻只給他封了伯爵

相比之下,劉伯溫雖然爵位比較低一些,宋濂甚至都沒有爵位,但他們也並不羨慕那些有爵位的武將,因為他們在國家基本上穩定之後,也能參與國家的日常治理,參與政治決策,地位和作用比那些封侯的將領們也大很多。

而且,他們作為文人,顯然也更希望自己的子弟能夠通過科舉逐步獲得更好的前途,不用過分依賴自己的封妻廕子。尤其是淮西勳貴在得到榮華富貴之後,橫行無忌,欺壓百姓,讓朱元璋很頭疼,劉伯溫和宋濂這些人當然也是看不起那些勳貴的。

其實,除了李善長之外,整個明朝文官得到分封爵位的,只有劉伯溫和王陽明兩個人。而王陽明是親自率軍作戰,以軍功得到封爵的,也只是伯爵,一直到死後的隆慶帝時期,才被追贈為新建侯。而在開國功臣中,李善長的貢獻是非常突出的,而且他就如同蕭何、趙普一樣,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官。而劉伯溫則是純粹的文官,也沒有獨立帶兵打仗的經歷,主要是出謀劃策,能夠得到伯爵,實際上已經不算低了,算是破格獎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