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死一人事安排,為蜀國滅亡埋下禍因,諸葛亮也挽救不了

三國時期的三位君主,說實話最可憐的就是劉備,曹操剛起家就有兄弟幫助,曹家和夏侯家的大將佔有曹操勢力的半壁江山。孫權更幸運,江山讓哥哥孫策出生入死打下來了,孫權坐享其成。

劉備臨死一人事安排,為蜀國滅亡埋下禍因,諸葛亮也挽救不了

最可憐的就是劉備飄零半生,從公孫瓚手下一點點的終於從陶謙手中騙到徐州,成為封疆大吏,可惜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就被呂布所奪。之後更是作為曹操的俘虜,好不容易逃出來之後劉表可憐給了新野一個彈丸之地安身。

等到劉表死後,劉備終於翻身,佔有半個荊州,之後又奪取益州有了一片基業,可惜又是好景不長,新野之戰,一生積蓄被陸遜的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六十多歲的劉備再也接受不了這樣的打擊,一命嗚呼。

劉備臨死一人事安排,為蜀國滅亡埋下禍因,諸葛亮也挽救不了

不管如何劉備作為一代雄主,拼了一輩子打下的基業肯定要做一番佈置來保住自己的基業,所以劉備在臨死之前做了一系列的人事變動來確保自己的基業,但是也就是這一個人事變動為蜀國埋下了禍根。

劉備臨終之時,選擇諸葛亮和李嚴兩位為託孤大臣,其中諸葛亮為丞相總理國事,而李嚴為尚書令,中都護,統內外軍事。從劉備的安排來看,諸葛亮和李嚴二位兩權分離,互相抗衡,這樣可以算是帝王的平衡政策。

劉備臨死一人事安排,為蜀國滅亡埋下禍因,諸葛亮也挽救不了

劉備的託孤希望是好的,但是劉備有一點劉備沒有想到,那就是李嚴的才能是否能夠和諸葛亮抗衡,並且李嚴所代表的東洲派是否能夠抵擋住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並且劉備的這一安排直接為蜀漢朝廷挑起了派系之爭。

我們都知道明朝就是亡於黨爭,唐朝的“牛李黨爭”也直接造成唐朝的徹底衰亡。所以不管在任何時代黨爭絕對是國家最大的禍患,不論是哪個黨派獲勝,必然要對敵對黨派施行打壓,不管對方是否有治國才能。

劉備臨死一人事安排,為蜀國滅亡埋下禍因,諸葛亮也挽救不了

等到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坐鎮中樞,而李嚴坐鎮漢中,雖說李嚴坐鎮江州,江州是蜀國的軍事重鎮,李嚴算是和諸葛亮分庭抗禮,並且還不太服從中央調動,並且還假惺惺的像諸葛亮獻媚讓諸葛亮進封為王。

這應該是諸葛亮和李嚴的第一次政治交鋒,李嚴的提議,被諸葛亮嚴詞拒絕,就此之後李嚴和諸葛亮徹底決裂。之後在魏國曹真率兵進逼漢川,諸葛亮調李嚴率兵兩萬增加漢中的防務,讓李嚴非常不滿,以至於第二年李嚴就被諸葛亮彈劾貶職。

劉備臨死一人事安排,為蜀國滅亡埋下禍因,諸葛亮也挽救不了

就此劉備的兩位託孤大臣只剩下諸葛亮一位,諸葛亮徹底總理內外軍政大權,李嚴為首的東洲派也因為李嚴的沒落徹底沒辦法和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相抗衡。雖然諸葛亮的勝利代表著國內話語權的統一,但是也同時讓東洲派有才能的人徹底沒辦法為國付出。

蜀國的人才本身就不如魏國和吳國,李嚴的才幹確實也有可取之處,本來人才就比較匱乏,還要內部鬥爭損失一批,雖然諸葛亮在世的時候看不出來,但是等到諸葛亮去世之後,諸葛亮留下來的董允、費禕等人相繼離世,蜀國也就徹底沒有賢良之人。

劉備臨死一人事安排,為蜀國滅亡埋下禍因,諸葛亮也挽救不了

國內外只有一個姜維苦苦支撐,雖然姜維苦苦支撐但是才幹還是比不上諸葛亮,並且姜維也沒有諸葛亮威望,最終蜀國內有奸佞,外有強敵。最終益州本土派和被打壓的東洲派等到鄧艾兵臨城下主動打開城門投降。

劉備去世的時候應該也沒有想到自己苦心所做的平衡安排,會那麼快被打破,也沒有想到黨爭的傷害會如此巨大。筆者相信如果讓劉備重新安排後事,劉備肯定不會在做如此安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