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死後 魯肅揹著孫權給劉備寫了一封密信 導致劉備搶先得益州

(說歷史的女人——第665期)在三國時期,許多歷史的改變,雖然離不開那些梟雄人物的正面掌控,但是在背後改變最關鍵的一個點的卻是另外的人物,有的是小人物,有的是甚至是敵人。比如益州,劉備能夠得益州,就賴於敵對勢力的一人幫助。

此人就是魯肅,周瑜死後,魯肅揹著孫權給劉備寫了一封密信,直接導致劉備搶先奪得益州,也直接改變了三國的格局,也破滅了東吳的益州夢,更是讓周瑜生前的“二分天下”之規劃徹底付之東流。那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就順著史載的情況來梳理一下。

先說劉備和東吳的關係,他們是敵人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理清,其實很簡單。亂世之中,只有利益,沒有盟友。所謂的盟友,也不過是隨著利益的變化而變化的。比如魏蜀吳三國,魏國強時,則吳蜀聯盟;比如蜀國發展勢頭過猛時,則魏吳聯盟。

在赤壁之戰前後,因為曹操強大,劉備和孫權各自為了自保,不得已而聯盟。但是不能因為聯盟,就說他們是朋友,這是不對的。雖然是聯盟,他們的利益依然是獨立的,也是隨時會翻臉的,而且在東吳方面,劉備其實一直是他們的假想敵,比如周瑜活著時是主張把劉備滅掉的。

也就是說,劉備和孫吳的關係,在赤壁之戰中對抗曹操時,那時候是盟友,但在曹操敗走後,他們表面上聯盟,但是實際上已經都是彼此的假想敵了。因此,可以說是敵人了。三方之間,互為敵人,一敵強大,兩個弱敵則聯盟。關係,無非如此,這才是本質。

周瑜死後 魯肅揹著孫權給劉備寫了一封密信 導致劉備搶先得益州

在公元210年,三國有一顆將星墜落,便是僅僅36歲的周瑜。周瑜死後,另一個三國牛人才顯現出來,這人便是《三國演義》中被譽為“鳳雛”的龐統。周瑜活著的時候,龐統是跟著周瑜混的,如果不看歷史,我們根本不知道龐統當時在幹什麼。龐統是周瑜的功曹,周瑜去世後,龐統就是負責回東吳送喪的。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龐統送完喪,便離開東吳,投靠了劉備。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不得而知,難不成東吳才俊,僅周瑜一人能入龐統之眼嗎?跟著周瑜當小弟都心甘情願,偏周瑜一死,他也跑路跳槽了。

不過龐統的跳槽之路,並不順利。當時劉備佔據荊州部分地區,腳跟逐步站穩。龐統來應聘工作,劉備給了他一個官職,叫從事,安排的工作是耒陽縣令,不過是試用,就像到一個公司的試用期那樣。

但龐統的試用期滿,各項工作都很不合格,原因是龐統根本瞧不上這份工作,壓根就不好好處理政事。劉備覺得這小子也沒什麼本事,就把他的官職給免了,其實就是辭了,從哪來你還回哪去吧,年輕人。

結果這時候,東吳的魯肅聞訊,趕緊發來一封密信,史載原文如下:

《三國志龐統傳》:“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併為軍師中郎將。”

魯肅的意思很簡單,說龐統之才,很不一般,他可不是一個小小的別駕之流的官職就能承載的,他的才能是幫助你成就大業展翅高飛的。劉備覺得牛人魯肅對龐統如此評價,所以才親自見了見龐統,結果一聊,其水平不亞於諸葛亮,於是特別器重,對其的重視程度只略低於諸葛亮,這可能跟先來後到有關係,當然也要照顧諸葛亮的心情,可是封的官職卻跟諸葛亮一樣,都是軍師中郎將。從這一點來看,說明在劉備看來,龐統之才是不亞於諸葛亮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高於諸葛亮的,不然不可能對一個新人直接就封這麼一個重要的官職。

對此,劉備在心裡不知道要怎麼感謝魯肅呢。我們都知道劉備事業實現突飛猛進的轉折點,不是因為得到諸葛亮,而是因為得到了龐統。龐統在得到劉備重用後,在兩個關鍵時刻為劉備做出了最為重要的決斷。

周瑜死後 魯肅揹著孫權給劉備寫了一封密信 導致劉備搶先得益州

第一個關鍵點是,張鬆和法正聯合向劉璋獻策,迎劉備入蜀,幫忙抗拒張魯。劉璋納了建議後,就派法正前去商談此事。但是劉備卻猶豫不決,原因很明顯,劉備乃梟雄,連曹操都不能收至麾下,一個不起眼的劉璋,怎麼可能駕馭劉備呢?再者,雖然法正暗示了奪取益州的意思,但是劉備跟法正又是初次見面,根本沒有信任基礎,畢竟法正是劉璋的臣屬,劉備又如何能夠輕信法正之言呢?萬一是圈套怎麼辦?等他入蜀,若沒得到益州,反被軟禁或利用了,怎麼辦呢?

在這個關鍵時刻,是龐統站出來,對劉備分析了各種情況後,認為劉備完全可以入蜀,而且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天賜良機。劉備擔心自己這樣幹,就會失信義於天下,以後就沒法做人了。但龐統說:“所謂信義,都在自己如何操作,如今是亂世爭雄,凡事都要隨機應變,不能默守陳規,益州就算我們不取,也會被別人取,還不如你去取了,然後厚待劉璋,仍為仁義。”劉備覺得龐統給自己找這個理由非常有道理,於是,就決定了入益州,而且帶的隨軍軍師也是龐統。

第二個關鍵點是,入益州後。劉備帶軍入益州後,劉璋對其很友善,又是贊助軍馬,又去提供糧草,讓劉備覺得下手很為難,但劉備當然也不想真去打張魯。總之,劉備就在葭萌那兒耗了一年之久。如果時間再久,劉璋恐也會起疑心了。這時候,龐統又站出來,給劉備分析了劉璋、劉備、張魯的三方形勢,認為此時正是突然反攻劉璋,奪取益州的最佳時機。

劉備仍然覺得很為難,龐統就提供了三條計策,讓劉備選。劉備就從三計中選了中計,設計殺掉了益州的良將楊懷和高沛,然後大軍突襲,一路殺往成都。益州將士,或戰死,或投降,等劉備殺到成都城下,劉璋也投降了。益州,就這樣落入劉備手中。

結語1:可以說,如果沒有魯肅的那封密信,劉備就不可能重用龐統,繼而就是如果沒有龐統,劉備是不可能搶先奪取益州的,劉備其實比誰都清楚龐統對他的重要性,所以才會在龐統死後特別傷心,一提起龐統就忍不住流淚,因為失去龐統,他等於失去一隻翅膀。

周瑜死後 魯肅揹著孫權給劉備寫了一封密信 導致劉備搶先得益州

結語2:敲黑板,看重點,留一點作業——在這整個事件中,有2點很令人費解:

其一那就是周瑜死後,龐統為何不在東吳就職,反要投奔劉備呢?

其二是魯肅作為東吳的重臣,明知道龐統是大才,為何不為東吳留住呢?就算他留不住龐統,在龐統被劉備辭退後,他也應該為東吳感到高興才對?他為什麼還要專門揹著孫權寫密信告訴龐統是大才,強調劉備要把龐統留住呢?魯肅這樣做,豈不是斷送了東吳吞併益州的計劃?他是不是有一定程度的間接通敵之嫌呢?

不知各位看官朋友如何看?請留言發表看法,以供大家互相學習。

(文/文史大都督)

參考史料:《三國志龐統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