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死後,為何孫權器重魯肅,而對龐統棄之如靴,原因不可不知

周瑜死後,為何孫權器重魯肅,而對龐統棄之如靴,原因不可不知

漢末軍閥割據,魏、蜀、吳三國還未形成鼎足之勢前,長江流域兩名三國前期著名謀士魯肅和龐統同在孫權手下做過官,但他兩人的遭遇卻大不相同。

在周瑜病死後,為何孫權器重並重用魯肅,而對龐統棄之如靴,使他不得志而投靠劉備,是為什麼呢?我們通過正史記載來還原事情的真相!

一、魯肅

東漢末年,魯肅不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捨錢財,賣出土地,以賙濟窮困,結交賢者。為此,深受鄉民擁戴。

當時周瑜任居巢長(縣令),聞魯肅之名,帶數百人來借糧,魯肅毫不猶豫,借給其家中一半餘糧大約三千斛米。經此一事,周瑜認為魯肅是個做大事的人物,主動與他相交,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札那樣相交莫逆的朋友關係。

周瑜死後,為何孫權器重魯肅,而對龐統棄之如靴,原因不可不知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魯肅與他同行,孫策見面後很欣賞魯肅的為人。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已經去世,孫權繼位。周瑜勸魯肅留下來,魯肅從其言。周瑜馬上向孫權推薦魯肅,說他有才幹,可為輔佐之臣。

孫權立即約見魯肅,相談甚歡,魯肅替其謀劃鼎足江東,以觀天下形勢的大戰略。

之後魯肅盡力輔佐孫權,每遇大事,他都參贊謀劃,且深謀遠慮,漸漸得到孫權的重用。

劉表病死之後,曹操大軍南下,江東眾臣都勸孫權投降,只有魯肅主張一戰,並勸孫權將將在外地練兵的周瑜召回。周瑜歸來後,更堅定了孫權的抗曹決心。孫權授權周瑜主持戰事,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軍師),幫助周瑜籌謀劃策。終於在赤壁大敗曹軍。

赤壁戰後,孫權愈加倚重魯肅,把他稱作自己的鄧禹(東漢光武帝時第一功臣)。

周瑜死後,為何孫權器重魯肅,而對龐統棄之如靴,原因不可不知

周瑜病重,寫信給孫權交代後事,推薦魯肅代替自己。信中說:“當今天下,正值混亂多事,使我日夜憂心,願陛下預先考慮尚未發生的事,然後才想到安逸享受。現在既然與曹操作對,劉備近在公安,邊境附近的百姓尚未歸附,應當用良將前往駐守鎮撫。魯肅的智謀才略足以勝任,請求起用他來接替我。我死後,就沒有牽掛了。”孫權採納了周瑜的建議,當即任命魯肅為奮武校尉,接替周瑜統領部隊。

至此成為孫權手下第一人,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病逝,享年四十六歲。孫權始終不忘魯肅在東吳政權創立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黃龍元年(229年),在他稱帝登壇祭天時,他對公卿們說:“過去魯子敬曾經說道此處,可謂明於事勢矣。”

周瑜死後,為何孫權器重魯肅,而對龐統棄之如靴,原因不可不知

二、龐統

潁川司馬徽擅長識人,龐統二十歲時前去拜見。倆人相互交談從白天說到黑夜,司馬徽對龐統大為讚賞,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有了司馬徽這句話,龐統漸漸為人所知。

之後,在劉表手下做了一郡功曹,劉表死後,其兒降曹,龐統在曹操麾下也做了段時間的官。赤壁之戰後,孫、劉聯軍打敗了曹操,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順勢佔據南郡做了太守,繼續徵辟龐統做功曹為自己效力。

次年周瑜準備進攻西川,卻突然暴病,死於巴丘。龐統為周瑜的主要佐吏,雖然共事時間不長,但也算有知遇之恩,所以龐統親自送喪至東吳周瑜老家。

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時,孫權到蕪湖親迎,又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因為龐統當時的名氣比較大,而且又是送喪的主官,孫權與龐統肯定有過交流,但結果是孫權沒有重視他,也沒有徵用他的想法,之後龐統北歸故里。

周瑜死後,為何孫權器重魯肅,而對龐統棄之如靴,原因不可不知

孫劉聯姻後,劉備問孫權借了荊州存身,領荊州牧,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縣令。在任期間不理縣務,被免官。東吳魯肅寫信給劉備,告訴劉備龐統不是百里之才。諸葛亮也對劉備提起過龐統。於是,劉備召見龐統,對龐統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官復原職),文臣中的親密程度只在諸葛亮之下,後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由以上二人生平可以看出:

一、孫權器重魯肅的原因

1、二人性格相互吸引(看對眼來了),第一次見面,二人就“合榻對飲”。之後孫權厚賜魯肅,讓張昭(東吳文臣之首)都嫉妒。

2、周瑜與魯肅是莫逆之交,他的大力舉薦對孫權的影響力非同凡響。

3、魯肅有大局觀(鼎足江東,坐看天下),尤其是赤壁之戰前後的謀劃,孫權之後當了皇帝都對他的功績念念不忘。

周瑜死後,為何孫權器重魯肅,而對龐統棄之如靴,原因不可不知

二、孫權放棄龐統的因由

《三國演義》的影響,讓大家對孫權不用龐統有了錯誤的認知:

1、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編造的龐統的相貌”濃眉掀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使得孫權見之不喜。其實是完全錯誤的!正史中沒有孫權因為其貌醜而不用的記載。

恰恰相反在蜀志最後一傳(楊戲《季漢輔臣贊》)裡記載:軍師美至,雅氣曄曄,致命明主,忠情發臆,惟此義宗,亡身報德。這是楊戲誇獎龐統的相貌,按照此說法龐統長得絕對不醜。

2、《三國演義》中孫權問曰:“公平生所學,以何為主?”統曰:“不必拘執,隨機應變。”權曰:“公之才學,比公瑾如何?”統笑曰:“某之所學,與公瑾大不相同。”權平生最喜周瑜,見統輕之,心中愈不樂,乃謂統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時,卻來相請。”統長嘆一聲而出。魯肅曰:“主公何不用龐士元?”權曰:“狂士也,用之何益!”

周瑜死後,為何孫權器重魯肅,而對龐統棄之如靴,原因不可不知

演義中龐統驕傲自大,貶低周瑜,得罪了孫權,也是完全錯誤的!正史中記載龐統善於誇獎別人,而且往往把人誇的不切實際,所以名士都願意與其交往。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傳第七》:後郡命為功曹。性好人倫,勤於長養。每所稱述,多過其才,時人怪而問之,統答曰:“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俗,長道業,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

那孫權不用龐統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小編通過史料記載自己分析認為:

1、龐統身在荊州,和當時的江東集團不是一個體系,沒有像周瑜這樣的大佬為其傾力舉薦,自然受到排擠。

2、孫權當時已立足江東,自認為手下的文臣、謀士強過龐統的很多(在當時孫權心目中,強過龐統的比比皆是,如魯肅、張昭、孫邵、顧雍等),沒有什麼奇謀大才的中庸之才,不差龐統一人,放棄也就放棄了,並不覺得可惜。

3、孫權性格上不喜龐統誇誇其談。龐統表現出來的特點,對當時的孫權也起不到什麼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張昭孫策的託孤之臣,東吳政權中唯一被孫權稱為“張公”之人,其他都稱字或官名,孫邵、顧雍兩人為東吳丞相。

參考資料:《襄陽記》、《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傳第七》、《吳書》、《江表傳》、《三國志·吳主傳》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