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世界上有很多城市,它們在歷史的發展中有的成為文化名城,有的成為貿易樞紐,有的成為世界中心,有的卻被深埋在地下。在北非有一個城市,幾乎每一個人都聽說過它的名字,那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它曾是世界的中心,偉大帝國的首都,在歷史最繁榮的時期人口超過60萬,而如今只有30萬人,是什麼成就了亞歷山大往日的輝煌,又是什麼讓它何時走向衰落?

我從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飛到埃及開羅,再轉乘火車終於來到了這個曾經很偉大的城市。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下了火車,走出亞歷山大Mahattat Misr火車站,我不經意的回頭一望,這個古老的火車站建築吸引了我,讓我不禁駐足仰望,此時一位年長的大爺向我指著火車站建築,表情很自豪的說著什麼,我聽不懂他說的什麼,但是順著他指的建築房頂可以看到建築物頂部的裝飾非常精美並富有年代感,這應該是座很古老的建築,頂部中央鑲有一隻“神鷹”的圖案,這幅鷹圖案是個單頭鷹,是埃及的國徽,在埃及,鷹神是指的古埃及的一位赫赫有名的“戰神”荷魯斯,他是王權的象徵,歷任法老也均被視為“活著的荷魯斯”。神鷹很多國家用來作為國徽的圖案,尤其是歐洲,皇權以及貴族廣泛採用鷹作為紋章。

在古希臘神話中,鷹是宙斯的象徵和信使。亞歷山大曾把鷹的圖案印在錢幣上,羅馬時代鷹更是皇權的象徵。在羅馬帝國早期的標誌中鷹是單頭的。公元330年,君士坦丁皇帝將帝國首都遷到位於歐亞大陸結合部,地遏黑海與地中海咽喉的古希臘名城拜占庭,改名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繼續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其國家標誌從單頭鷹逐步演變為雄視東西方的雙頭鷹,“一個頭象徵著羅馬,一個頭象徵著君士坦丁堡”。從歷史時間推斷,不管是亞歷山大時期,還是羅馬時期,古埃及鷹作為權利的象徵這一文化應該深深的影響了不請自來的亞歷山大和後期的羅馬帝國。

我來到亞歷山大城第一眼看到的這個火車站建築就足以彰顯這個城市往日的輝煌,這讓我更有興趣迫不及待的來了解這個城市。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亞歷山大火車站很小,走出了火車站大門,是一個站前廣場,廣場上樹立一個紀念碑。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從火車站向南的一條不寬的馬路去往我預訂的旅館,路上發現排列著許多這種簡易的書店,一家連著一家的圖書店鋪裡擺滿了新舊圖書。我不禁的自問:難道這個城市的人仍很喜歡讀書?這是不是因為亞歷山大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亞歷山大就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圖書館。

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率軍東征,先攻佔埃及的尼羅河下游地區,後又征服波斯,到達印度河,建立的橫跨歐非亞三洲的大帝國旋即分崩離析。其部將托勒密·拉加於公元前305年在埃及宣佈為王,托勒密王朝以亞歷山大城為中心,決意把亞歷山大城建成像雅典一樣的城市,使自己的國家不但成為軍事大國,也成為文化大國。為此,他們仿效希臘,開始修建博學園和圖書館。最終在亞歷山大建了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圖書館。

當初建亞歷山大圖書館唯一的目的就是“收集全世界的書”,為了得到全世界的好書,歷代國王甚至為此都採取一切手段,通過各種正當不正當的手段,亞歷山大圖書館迅速成為人類早期歷史上最偉大的圖書館,擁有大批人類早期著名學術典籍、詩詞手稿等。另外,由於四方學者紛紛雲集此地,古希臘地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和詩人的埃拉托色尼,古希臘文獻學家阿里斯塔克等不少歷史名人都曾出任過亞歷山大圖書館的館長。而諸如哲學家埃奈西德穆,數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等睿智聖賢也均在此或講學,或求學,使圖書館享有“世界上最好的學校”的美名,並在整個地中海世界傳播文明長達200至800年。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上圖是亞歷山大很現代化的圖書館,它造型奇特,是1995年重建的,佔地4萬平方米,它不僅是埃及的重點建築項目,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範圍內的重大科研和建築項目,它的造型是從77個國家的設計中優選的。

據說亞歷山大圖書館後來毀於兩場大火:第一場是公元前48年羅馬統帥愷撒在法薩羅戰役中獲勝後追擊龐培進入埃及,進而幫助當時的女王克婁巴特拉七世爭奪王位,並在與其兄弟作戰時放火焚燒敵軍的艦隊和港口。這場大火蔓延到亞歷山大城裡,致使圖書館遭殃,全部珍藏過半被毀。第二場大火是642年,阿拉伯軍隊在阿慕爾阿姆魯·伊本·阿斯率領下攻佔亞歷山大城。3年後,拜占庭帝國皇帝君士坦丁派兵收復亞歷山大城。阿姆魯重新佔領亞歷山大城之後,一位與他相識的名叫約翰的文法學家表示,希望得到亞歷山大圖書館的藏書。阿慕爾遂向帝國統治者歐麥爾請示,得到的回答是:“把所有書先翻閱一下。如果其內容與經書相同,就無需保存;如果相悖,也無需保存,不妨銷燬。阿姆魯後來下令,將所有館藏圖書交給城裡的4000多個公共澡堂作燃料,足足燒了6個月之久。

兩場大火雖然把古老的圖書館焚燬,但是他沒有燒掉亞歷山大的由此奠定的文化根基,一千多年後的今天,這裡的人們仍然熱愛讀書,從嶄新的耗資巨大的新圖書館和街道兩邊林立的書店可以感受到歷史給後人的影響並留下的精神財富。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亞歷山大作為埃及的第二大城市,一條沿著地中海的寬闊馬路貫穿了整個城市,這條馬路就是亞歷山大最漂亮、最寬敞的濱海大道,也叫“7.26大街”,是用以紀念1956年7月26日埃及總統納賽爾宣佈把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埃及國有。馬路一邊是風景迷人的地中海,另一邊就是亞歷山大繁華的市區。從一排排歐洲風格的建築中看得出這裡深受地中海對岸歐洲的影響。1882年8月10日,英軍在亞歷山大港登陸,此後英國漸漸佔領了整個埃及。英軍把亞歷山大港作為自己在地中海最重要的軍港,扼控著蘇伊士運河的命脈。英國殖民者也歐化了亞歷山大這座城市,使這裡到處都是充滿歐洲情調的建築物。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傍晚坐在海邊吹著海風的人們。

傍晚時分,人們喜歡沿著海邊的馬路散步或坐在石頭砌成的高高的海堤上吹著海風。這個城市的人們從幾千年以來就延續著這樣的生活,他們一代一代的在地中海涼爽的海風的沐浴下書寫著歷史。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看到我為何如此表情,我實在讀不懂啊!

創建亞歷山大城的是古希臘馬其頓王國阿吉德王朝的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公元前332年,他統治了埃及,創建亞歷山大城,並以亞歷山大城作為首都。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夕陽西下,海邊賣畫的藝術大師。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一世病逝。亞歷山大一世的部將、留駐埃及的總督托勒密·索特爾成為埃及的實際統治者。托勒密戰勝了亞歷山大一世的其他部將,於公元前305年稱王,即托勒密一世,定都亞歷山大。托勒密王朝全盛時期,版圖不僅包括整個埃及,還包括敘利亞、巴勒斯坦的一些地區以及地中海的一些島嶼,托勒密王朝使亞歷山大城走向繁榮。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海邊玩耍,她一抬頭髮現了我!

640年,阿拉伯將軍阿姆魯伊本阿斯在圍困亞歷山大港14個月之後終於攻克入城。阿姆魯在寫給他的阿拉伯主子哈里發奧馬爾·伊本哈塔卜時宣稱,他佔領了一個“擁有4000宮殿、4000浴池、12000油商、12000花匠、40000納貢的猶太人和400劇院或其他娛樂場所”的城市。從阿姆魯的信中,可以看到當時亞歷山大古城的盛況。信中提及的“40000納貢的猶太人”,是指當時曾經有大批猶太人聚居在亞歷山大古城。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在海邊,往亞歷山大城的南端遠遠望去有一個城堡,在沿海公路邊隨意攔一趟公交巴士前往,這個古堡叫蓋貝依城堡(Fort Qaitbery ),它的前身便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

從公元前305年,亞歷山大城逐漸成為東西貿易集散地和地中海的重要港口,船隻往來頻繁,但港口附近地形險惡,對於到達這海岸的古代水手來說簡直是一個噩夢,看似平坦的海岸線令海員們常被暗礁和淺灘所矇蔽。傳說公元前280年秋天的一個夜晚,月黑風高,一艘埃及的皇家喜船,在駛入亞歷山大港時,觸礁沉沒了,船上的皇親國戚及從歐洲娶來的新娘,全部葬身魚腹。這一悲劇,震驚了埃及朝野上下。這之後托勒密一世下令經過12年在此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大的高塔,古代人將它評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燈塔經歷了17個世紀的風暴、洪水以及無數次潮汐,最終於1303年的一次強烈地震中倒塌,100多年之後,蘇丹奎貝下令用燈塔碎石在燈塔原址上建成了這樣一座碉堡,以防範土耳其人的入侵。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城堡是一所典型的阿拉伯建築,它的總體成四方形,但每個角都有一個圓柱形的炮樓,造型上既整體統一,又有多樣變化。 現在城堡對外開放,裡面被重新翻修,遊人很少。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登上城堡,城市風光一覽無餘。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城堡內部很空蕩,一個人走在裡面有點害怕,後來遇到一群學生,爭先恐後的要合影,老師對他們先是痛批了一頓,然後只好讓他們站好一起拍了一張,後來老師卻又單獨給我合影。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站在城堡上可以看到下面釣魚者。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今日的亞歷山大城,是19世紀奧斯曼帝國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重建的。他在埃及建立了強盛的阿里王朝。穆罕默德.阿里也給遍地廢墟的亞歷山大城帶來新的生機。隨著1882年英國把亞歷山大城納為軍港、殖民地,又給亞歷山大城打上了歐化的印記。

我租了一輛馬車,車伕帶著我瀏覽這個古老的城市,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城內可以看到古老的清真寺。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這座摩西·阿布·阿巴斯清真寺是亞歷山大最大、最美的清真寺,始建於1775年。摩西·阿布·阿巴斯是一位伊斯蘭學者,生於阿拉伯帝國統治時期的西班牙,後來來到亞歷山大,並且修建了這座清真寺。清真寺在1943年曾經重建,融入了安達盧西亞伊斯蘭建築風格,加上了四個穹頂和一個高聳入雲的尖塔,清真寺內部有一條8根花崗岩柱支撐的柱廊。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這些清真寺都是可以免費參觀的,沒有什麼遊人,都是一些信徒在裡面祈禱。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城市雕塑。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鬧市區坐落著意大利風格的建築群,街道的店鋪經營著法國咖啡、美國珠寶、希臘餐館。城市歷經了1882年英國的轟炸之後倖存下的建築很少,倖存的建築體現了19世紀末歐洲城市風格。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路過賣土耳其烤肉的店,似乎是一個百年老店,人們排著隊等待享受美味。我當時很想吃,很想吃,但是我沒有吃!因為我對這家餐廳門頭上一幅畫吸引了,門頭上的這幅畫上的女子讓我想起了潘金蓮,莫非這裡曾有一個故事。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據說這個咖啡館很出名,我進去看了看,幾乎沒有空座位,裡面人滿為患,有的人只好站在窗臺前享用咖啡,那些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用異樣的神情打量著剛剛進門的我,帶著一點清高與孤傲的女子們一隻手端著熱氣騰騰的咖啡,一隻手夾著細細的香菸,似乎這擁擠的咖啡館裡能帶來不同的咖啡味道,這明顯不是我喜歡的姿勢,我趕緊溜了出來。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開放的電車車站,這個電車讓我有一種穿越的感覺。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第二天,沿著漫長的海岸線前往埃及國家公園——蒙塔扎宮。它位於海濱大道東端,是以前的國王及王室成員避暑的行宮,所以也稱為夏宮。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宮殿俯瞰著幽靜的海灘,周圍被棗椰樹林和花園環繞,建築融合了佛羅倫薩與土耳其風格。最重要也是視野最好的建築是建立在一塊高地上的哈拉姆利克宮,已經改建為一座奢華的酒店。在蒙塔扎宮的建築裝飾中頻繁出現的字母“F”頗引人注目,因為過去的埃及人認為“F”是幸運字母,王室子孫的名字都以“F”開頭。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蒙塔扎宮由王子Abbas Hilmi Pasha 於19世紀90年代在亞歷山大市外興建。在1922至1952年間,國王Faoud 以意大利風格擴建了宮殿,並在其周圍修建了上千英畝的華麗花園,同時在此舉辦奢華的聚會。也就是在這裡,國王Faoud的兒子Farouk於1952年退位,然後被放逐到羅馬、意大利,最終於1965年客死他鄉。如今,宮殿是總統財產的一部分。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現在的蒙塔扎宮更像一個公園,包括一座博物館、幾段海灘浴場以及餐廳和設備齊全的旅遊中心。這裡可以漫步,也可以野炊,是當地居民全家旅遊的理想場所。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花園裡到處是茂密的椰樹,椰棗已經成熟,有工人爬上高高的椰樹採摘椰棗,他們看見我邀請我品嚐椰棗,剛摘下的椰棗吃著有點甜有點澀。

亞歷山大城:一座圖書館見證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衰落

亞歷山大城仍緊緊依偎著地中海,是一座古老與現代相結合,傳統的伊斯蘭習俗與西方文明交織在一起的城市。這裡既有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法羅斯燈塔的遺蹟,也有埃及最大的海港,眾多希臘羅馬時期的古蹟遍佈市區各個角落,與阿拉伯風情相映成趣,它使我流連忘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