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人”的事不幹,“討人嫌”的話不說,幹部不敢擔當暴露了哪個嚴重問題?

歷史 政治 習近平 上觀新聞 2019-06-27

當下,全黨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對於廣大黨員幹部來說,這不僅是一次思想認識上的洗禮,更重要的是對擔當精神的時代呼喚。從某種程度上說,黨員幹部是不是變得敢擔當了,是檢驗這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效的重要標誌。

今年全國組織部長會議提出,從政治忠誠上教育幹部主動擔當,選拔任用上引導幹部爭相擔當,教育培訓上促使幹部善於擔當,管理方式上推動幹部敢於擔當,工作氛圍上激勵幹部樂於擔當。這實際上是把“擔當”貫穿選人用人、幹部培訓管理和實際工作的全過程。為何把擔當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呢?

這與我們所處的時代方位有關。黨的十九大吹響了“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衝鋒號,迫切需要廣大領導幹部敢字當頭、勇於進取,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面對深層次矛盾迎難而上、奮力攻堅;觸及既有權力關係和利益格局時敢於亮劍、破除阻礙;面對歪風邪氣敢於較真、狠抓嚴管。但從現狀看,有不少領導幹部擔當精神弱化,一事當前,不是首先想如何擔責任、作貢獻,而是計較個人得失,遇到矛盾繞道走,碰到問題不敢抓,面對風險不敢闖;“得罪人”的事不幹,“討人嫌”的話不說;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缺乏擔當、為官不為,已成為某些地區和單位風氣軟弱渙散、正氣難張的重要原因。從這個意義上說,敢於擔當已經成為當今領導幹部最需重塑的政治品格,最需補齊的“精神短板”,最應養成的官德官風。或許有些人會擔心,敢於擔當會不會給人留下“出風頭”的印象?事實上,敢於擔當,不是為“小我”擔當,而是為“大我”擔當。習近平總書記說,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這深刻詮釋和回答了“為誰擔當”的問題。我國自古就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優良傳統,為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敢於擔當,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每個領導幹部都必須牢記對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對歷史的責任,真正以大無畏的擔當精神走在時代前列。身處偉大的變革時代,每位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理應有創造歷史的壯志。儘管在歷史的洪流中個人微不足道,但是匯聚在一起,就能形成強大的力量,擔當起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

擔當是黨員幹部的時代品格。敢於擔當,靠的是信念,講的是原則,比的是付出,拼的是智慧。有些人為什麼不敢擔當?主要原因是:理想信念迷失,缺乏敢於擔當的精神支撐;思想感情有距離,缺乏敢於擔當的為民情懷;能力本領恐慌,缺乏敢於擔當的綜合素質;利害關係有顧慮,缺乏敢於擔當的奉獻精神;制度設計有漏洞,缺乏敢於擔當的客觀環境。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組織都要旗幟鮮明地支持擔當者,為敢於擔當的領導幹部撐腰鼓勁。讓那些願擔當、敢擔當、能擔當、善擔當的幹部得到重用,讓那些不敢擔當的“老好人”“圓滑官”難混日子。

守初心是根本,擔使命是目的。對於初心的最好驗證,就體現在能否在幹事創業中始終保持那麼一股子勁,能否迎難而上、攻堅克難。黨和國家的發展事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呼喚更多敢擔當、能擔當、善擔當的幹部,這也正是此次主題教育所要實現的一個重要目標。

欄目主編:王珍 文字編輯:王珍 題圖來源:邵競 製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邵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