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圩“皇帝行宮”(黃氏祠堂)內外景現場實拍,又一上檔次的祠堂

黃氏祠堂,由全廣西乃至全國黃姓人捐資修建。據附近黃姓村民介紹,村民一般以戶為單位,每人捐資20元,多則不限。

祠堂坐西向東,建築規模為三座廳堂及兩側迴廊。負責施工的是湖北(河北某公司?)一家有實力單位。該工程2014年開始建設,目前已經完工。就規模而言,時任施工員說,在廣西的祠堂中,梯始祠堂是數一數二的。“很不錯”,這位施工員對這座祠堂給予高度評價。

從遠處看,這座仿古宗祠,設計規整、規模龐大、氣勢恢宏!

祠堂位於新圩雲洲中學對面,即梯始村委一個小山上。

▼新圩黃氏祠堂

新圩“皇帝行宮”(黃氏祠堂)內外景現場實拍,又一上檔次的祠堂

新圩“皇帝行宮”(黃氏祠堂)內外景現場實拍,又一上檔次的祠堂

新圩“皇帝行宮”(黃氏祠堂)內外景現場實拍,又一上檔次的祠堂

新圩“皇帝行宮”(黃氏祠堂)內外景現場實拍,又一上檔次的祠堂

新圩“皇帝行宮”(黃氏祠堂)內外景現場實拍,又一上檔次的祠堂

新圩“皇帝行宮”(黃氏祠堂)內外景現場實拍,又一上檔次的祠堂

新圩“皇帝行宮”(黃氏祠堂)內外景現場實拍,又一上檔次的祠堂


新圩“皇帝行宮”(黃氏祠堂)內外景現場實拍,又一上檔次的祠堂


新圩“皇帝行宮”(黃氏祠堂)內外景現場實拍,又一上檔次的祠堂


這座宗祠,與江夏文化密不可分。

據歷史記載:黃姓,是百家姓中第七大姓。黃姓的起源,源自於五千年前的黃帝軒轅氏,但實際上得姓歷史大約為三千餘年。從陸終公之後雲公開始,受封於古黃國,以國為姓。古黃國共計生存一千六百餘年。戰國時期被楚國所滅之後,黃國的族人絕大多數變成了楚國人。戰國時期的“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黃歇因有辯才,被仕楚為相,在位25年,為楚國的復興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開基於楚國的江夏一帶,死後又歸葬湖廣武昌府江夏縣黃鶴鄉仁義村。當地許多流落異地的黃氏族人都紛紛聚集於楚國江夏。自此,江夏成為黃氏家族的一個主要繁衍中心,這是黃氏在沉淪了三百多年後的首度崛起。因此,後世稱其為“江夏黃氏”,到了漢朝,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始設江夏郡。漢朝丞相黃霸、黃香、黃瓊、黃琬等都世居江夏。特別是黃香以孝道聞名遐邇,以文章聞名京師,被漢章帝譽為“江夏黃香、忠孝兩全、天下無雙”,使江夏黃氏聲成顯赫,如日中天。在魏晉至隋唐時期,隨著社會的大動盪,民族的大遷徒、大融合,江夏黃氏便開始主宗分流,分衍成兩大支:一支由江夏向東遷徙到浙江金華,形成歷史上著名的金華黃氏,一支由江夏北遷中原光州固始然後再向南遷居到福建邵武,形成歷史上的巨族一邵武黃氏。以上兩支主宗,其裔又分支四川、湖南、江西各省、各郡,不一其處。一千多年間,許多黃氏家族又直接從江夏出發,向東南遷徙拓展,直至踏出國門。由此可見,江夏黃氏形成於戰國晚期,昌盛於漢魏之世。因其興起較早,且江夏又是長期居住的繁衍中心,故江夏成為黃姓最早的和最著名的郡望和發源地。《百家姓》中也將黃氏郡望確定為“江夏郡”。派衍分支於各地的黃姓人家,追本溯源,都會發現自己的祖先正是輾轉來自江夏,故有“天下黃姓出江夏,萬派朝宗江夏黃”之說。因此,海內外黃姓子孫都稱“江夏黃氏”,其宗祠上掛的是“江夏堂”的堂號,其住房門頂上寫的是“江夏流芳”的牌匾,“江夏”成為黃姓的代名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