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說李紳:被吟誦千年的《憫農》,最後變成了作者的殤歌!

想必大家都曾經在小學課本中學過《憫農·其二》,全詩如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笑說李紳:被吟誦千年的《憫農》,最後變成了作者的殤歌!

▲根據《憫農》創造出的圖

可能這一首大家非常熟悉,不過他還寫了另外一篇憫農,也很簡白明瞭:

《憫農·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這兩首唐詩,雖然在百花競妍的唐朝詩苑,比不上那些名篇,但是它流傳卻極廣,婦孺皆知。一方面來說,是由於該詩用詞簡單,前兩句將農民辛勤耕作的場景渲染出來,平鋪直敘,更顯親切。後兩句採用反問語氣,將糧食比作汗水,強調糧食來之不易,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誦,勝在意境。

笑說李紳:被吟誦千年的《憫農》,最後變成了作者的殤歌!

▲李紳畫像

表現出作者對農民同情。而寫這首詩的唐人是李紳,這也是他僅有的一首令世人傳誦的名詩。說到李紳,大家可能都不瞭解。李紳是個怎樣的人呢?這邊給您緩緩道來:

憐惜百姓的少年才子——李紳

李紳,字公垂。安徽亳州人,李紳實乃名門之後,唐高宗時期宰相李敬玄之孫,小時候教育也是一流,無奈天有不測風雲,六歲父親便在任上嘔心瀝血早亡,而後便隨母遷居潤州無錫。

母親喪夫,只得一人撫養李紳,幸而母親知書達禮,學識還可以,每每教與禮義,李紳也頗有所得。生活雖然過得辛苦,但為李紳打下了基礎,李紳深知百姓不易,辛苦勞作,只為活命。

笑說李紳:被吟誦千年的《憫農》,最後變成了作者的殤歌!

▲李紳紀念雕像

這時候的李紳,還是貧窮人家的懂事少年。此時的唐朝的賦稅雖然不重,但官僚階級對百姓的壓迫卻並不比別的朝代少上很多,很多農民辛苦一年可能也就是勉強混個溫飽。李紳對待老百姓很是同情,還每每賦詩幾首,感嘆人生不易,農民很難,《憫農》便橫空出世了。

一首《憫農》出,平步青雲也

此時的唐朝已經進入夕陽時代,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唐朝的氣數已經不如盛唐,藩鎮割據,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李紳這種小家庭也不例外。

母親從小教導李紳要考取功名,效仿曾祖父,李紳曾祖父曾經拜列為唐朝宰相,一時風光,也是李氏一脈的榮耀。

公元799年前後,李紳第一次科考失利,便決定回故鄉探訪親友,探討一番人生。恰巧在安徽亳州碰到了路過的浙東節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兩人便相聚一起,把酒言歡。

喝酒過後,兩人便討論到如今天下大勢,李紳同李逢吉登上觀稼臺,看到烈日當空,農民還在農田裡忙活。便想到自己小時候,母親的辛苦,便吟詩道: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李逢吉聽罷,連說好詩,讚不絕口。

李紳仰天長嘆了一口氣,接著又吟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給詩取名《憫農》,此詩一出,便讓其名揚四海,還獲得一個響亮的“憫農詩人”稱號。

這一年,李紳出了名,並與好友元稹齊名,再加上李德裕,並稱為當時“三俊”。俊不俊不知道,但是都缺點多多。元稹是出了名的渣男,李德裕是後期禍亂唐朝數十載“牛李之爭”的領軍人物。李紳呢?請接下去看。

所謂“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不到五十歲是休想考上進士的。不過李紳還是很給力的,寫下《憫農》沒幾年,三十多歲的李紳再次赴京科考,一舉中第,成了進士,獲得了朝廷的賞識。

這一年,著名的傳奇愛情史詩《鶯鶯傳》出世,晚唐“渣男”元稹根據自己的風流史寫下了這部小說。總得來說,小說的立意頗高,實屬佳品,還為後來的王實甫提供素材,創作出了元曲佳作《西廂記》。

笑說李紳:被吟誦千年的《憫農》,最後變成了作者的殤歌!

▲據《鶯鶯傳》所做畫

《鶯鶯傳》原叫《傳奇》,李紳科考時寄住在元稹家的時候,受元稹邀請,給這部小說作詩《鶯鶯歌》,這也是李紳為數不多的一首流傳下來的作品。

“渣男”古今果然一樣,古時候的也很得人歡喜,而元稹還是個有文化的高級“渣男”。試問哪個痴情女子聽聞“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不被感動的一塌糊塗,而對作詩人充滿好奇心呢。

李紳也自此,開始了升遷之路,本性也漸漸暴露。

司空見慣李公垂,驕奢淫慾得罵名

公元825年,在經歷過被排擠的生涯以後,李紳處境開始有所改變,官也變大了,權利也越來越多,人也開始飄了。

據《云溪友議》記載,李紳在還未發跡之前,經常巴結李元將,去他府中作客,還叫他為“叔叔”。李元將也便熱情對待李紳,對其有所幫助。

李紳發跡以後,再碰到李元將,對其使盡白眼。李元將見其不得不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為“弟”、為“侄”,然而李紳都不高興,直到李元將稱自己為“孫”,李紳才勉強接受。

雖然這是野史所記載,不過按其後來的所作所為,也可以看出,李紳做的出這種事。

高髻雲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劉禹錫·《贈李紳妓》

這首詩是劉禹錫寫給李紳的,劉禹錫由於官場失意,被貶職回京。李紳十分仰慕劉禹錫,便邀請他到家中飲酒,為其踐行。

歌舞聲喧幾時有,惟有唐朝文人。唐朝以狎妓聞名,無論是皇家還是官府,都有狎妓之風。李紳自然也不例外,這次邀請劉禹錫便安排了好幾個歌妓跳舞助興。劉禹錫見狀,便連聲感慨,作了這首詩。

笑說李紳:被吟誦千年的《憫農》,最後變成了作者的殤歌!

▲唐人狎妓場景

據說有人認為這是劉禹錫諷刺李紳的狎妓之舉,不知進取。仔細推敲你就會發現這是假的,劉禹錫本就放浪不羈,多有狎妓之舉。他這是在感慨自己不能如李紳一般有所作為,逍遙自在。

公元833年,牛李黨爭,李德裕上位,李紳得到重用,被委任為浙東觀察使。正應了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此時的李紳也是心情大好。

李紳在擢升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的赴任途中,途徑揚州,受到對頭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宴請,。

事後寫了一首詩:《憶被牛相留醉州中,時無他賓,牛公夜出真珠數人》。詩中寫道:“嚴城畫角三聲閉,清宴金樽一夕同。銀燭坐隅聽子夜,寶箏筵上起春風。酒徵舊對慚衰質,曲換新詞感上宮。淮海一從雲雨散,杳然俱是夢魂中”,這次宴席由於牛僧孺沒有將歌姬真珠贈給他,以致李紳事後都思念不已:“淮海一從雲雨散,杳然俱是夢魂中”。

其實,這在今人看來都是十分不恥的,但在唐朝不然。唐朝士大夫宴飲之中,歌姬佐酒乃至伴宿,並不以為是頹放,不像宋代那樣嚴格,以致台州知府唐仲友與營妓嚴蕊有染,就被理學家當時任浙東常平使朱熹連上六疏進行彈劾。

笑說李紳:被吟誦千年的《憫農》,最後變成了作者的殤歌!

▲薛濤

唐代不但可以公開,而且還形諸吟詠,世人傳唱。劉禹錫如此,李紳如此,劉禹錫的好友白居易、元稹也是如此。白居易就寫過稱讚歌姬樊素和小蠻的詩句:“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至於元稹與歌姬薛濤的風流韻事,更是被歷代詩歌、戲劇傳唱。

但是李紳的“憫農”詩人頭銜,不容得他這麼做。

沉迷牛李之爭,冤殺他人成汙點

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李紳已經七十四歲高齡,但是他仍然活躍在政壇。這時他被調任淮南節度使,估計是老糊塗了,在這一次任上,他犯了這輩子最大的錯誤。

笑說李紳:被吟誦千年的《憫農》,最後變成了作者的殤歌!

▲李德裕和牛僧儒

李紳所管轄的的揚州江都縣尉吳湘被人舉報貪汙公款、強娶民女。

李紳接報後立即將吳湘逮捕下獄,判以死刑。本來秋後就被問斬,結果硬是提前到了大春天,不帶一絲猶豫,不給他一絲辯解的機會。那為什麼李紳要將他置之死地而後生呢?

不久此案由於疑點重重,被上報到朝廷後,諫官懷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揚州複查。崔元藻調查後發現,吳湘貪贓屬實,但款項不多,而且強娶民女之事不實,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紳卻一意孤行,強行將吳湘送上了斷頭臺。

按照奏章中的說法,事情的起因是揚州都虞侯劉群欲娶流落廣陵的美女阿顏。不料阿顏的養母卻悄悄把阿顏嫁給了江都縣尉吳湘,劉群聞訊後非常氣憤,就唆使他人舉報吳湘貪汙公款、強娶民女。

《冊府元龜》中的說法是,李紳欲奪阿顏獻給李黨老大李德裕,所以一心想幹掉吳湘這個絆腳石。

其實李紳會做出如此過激的舉動肯定不是這個緣由。

畢竟李紳和李德裕都是老之將死之人(李紳在此事後第二年就死了,李德裕死於五年後),不太可能為爭奪一美貌女子謀人性命。

笑說李紳:被吟誦千年的《憫農》,最後變成了作者的殤歌!

而且,李紳家中私妓成群,完全沒有必要奪人所愛。李紳還沒有瘋狂到想把所有的貌美女子都佔為己有的地步。

李紳執意處死吳湘,其實是為了討好李黨老大李德裕而實施的一次報復行動。吳湘的叔父吳武陵當年得罪過李德裕的老爸李吉甫,兩家是世仇。為了取悅李德裕,李紳將吳武陵的侄子吳湘也列為報復對象,因而不管罪名,不問緣由,直接將其處死。

大中元年(847年),“吳湘案”得到平反。這時李紳雖已去世,但按照唐朝的歷法,酷吏即使死了也要剝奪爵位,子孫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紳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處罰。

由於在這個事件上李紳的處理不當,後來的牛黨便以此為切入點大舉反攻倒算,李黨從此徹底失勢,延續了四十年的“牛李黨爭”自此畫上句號,李黨再也沒有翻身的可能。

不得不說,黨爭之惡劣,簡直無以復加,株連九族都不算,當事人的名聲還會因此被徹底搞黑搞臭,李紳身後也被牛黨附會了不少卑劣事,於是,今天的人們就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一個寫下《鋤禾》詩流芳百世的人,同時也留下諸多黑材料“遺臭萬年”,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詭異性所在。

藤樹先生說:

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們能夠將筆端指向底層的民間已屬不易,不必再苛責他們在私人生活方面的作風,不必用今天的道德標準來衡量一千多年以前人們的行為舉止。李紳當上高官,生活過得富裕優渥,也是他自己努力的成果,不當因其曾寫過憫農詩而遭到過多的詬病。

總之,在李紳身上,混雜著各種各樣的傳說,有些也許誇張也許是對手的惡意中傷,有些卻很有可能是真實的案例,人總有優缺點,而且李紳在唐詩上的作為依舊是值得肯定的。


(感謝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參考文獻:

·《新唐書·李紳傳》

·《唐詩選》

·《云溪友議》

·《唐朝詩人的奇聞異事》

·《李紳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維基百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