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林徽因列傳'

"

"

史記 林徽因列傳

林徽因

林徽因者,浙江杭州人也,祖籍福建閩縣,甲辰年(1904)生。

父長民樂讀《詩》,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諸句,曰:“此有以名吾女。”遂以徽音名之,又以齟齬姑蘇微音者,終稱徽因。

徽因祖父孝恂,固清光緒進士,歷官金華、湖州。金、湖間夷人先至,經商傳教者甚眾,由是孝恂既承中學之體,亦能為西學之用也。

少時,父即傾授之書,五歲,從姑母受業啟蒙,八歲遷滬,入讀虹口小學。當是時,叔父覺民才就戮,舉家銜哀,徽因始知人事。

年十二,隨父之北平,入培華女中,年十五,始識思成,思成者,梁任公之長子也。居四年,從父遊歐洲。

會至倫敦,房東有工建築者,與徽因善,徽因因得觀宮室之美妙者,欲學,父然之。

翌年,歸國。

"

史記 林徽因列傳

林徽因

林徽因者,浙江杭州人也,祖籍福建閩縣,甲辰年(1904)生。

父長民樂讀《詩》,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諸句,曰:“此有以名吾女。”遂以徽音名之,又以齟齬姑蘇微音者,終稱徽因。

徽因祖父孝恂,固清光緒進士,歷官金華、湖州。金、湖間夷人先至,經商傳教者甚眾,由是孝恂既承中學之體,亦能為西學之用也。

少時,父即傾授之書,五歲,從姑母受業啟蒙,八歲遷滬,入讀虹口小學。當是時,叔父覺民才就戮,舉家銜哀,徽因始知人事。

年十二,隨父之北平,入培華女中,年十五,始識思成,思成者,梁任公之長子也。居四年,從父遊歐洲。

會至倫敦,房東有工建築者,與徽因善,徽因因得觀宮室之美妙者,欲學,父然之。

翌年,歸國。

史記 林徽因列傳

才子徐志摩

甲子(1924)歲,徽因與思成俱涉海,至美利堅,治建築之學。居四歲,二人結連理,復歸國,任教東北大學。

自庚午(1930)至乙酉(1945)間,徽因、思成凡過中國十五省、縣百餘,觀諸處亭臺樓榭、塔寺橋閣,製圖計二千七百餘,皆精細如實。

初,徽因居倫敦時,嘗邂逅徐志摩,徐志摩者,嘉興人,頗善為文,其詩亦美,創新月社,蘇杭子弟聞而集從之,遂領一時風騷。

徽因之遇志摩,可謂佳人之逢才子也,其二人每能吟詩作對、互致雅趣,然天妒志摩,辛未(1931)乘機失事,至於粉身碎骨。

當是時,徽因尚在外,奔勞有日,忽聞噩耗至,泣涕不止,哀志摩曰:“嗚呼志摩!生而為英,死而為靈。愛我篤厚,我待薄情。相逢未嫁,自是遠離。久不見子,猝聞爾死。天命何意?汝欲何之?”

志摩素慕徽因,而徽因既有思成,相愛尤深,始終不亂分寸,獨以文友會之,時人皆贊其德行。

徽音嘗雲:“志摩之愛我者,意念之我也,非真徽因也。”此言或得之。

"

史記 林徽因列傳

林徽因

林徽因者,浙江杭州人也,祖籍福建閩縣,甲辰年(1904)生。

父長民樂讀《詩》,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諸句,曰:“此有以名吾女。”遂以徽音名之,又以齟齬姑蘇微音者,終稱徽因。

徽因祖父孝恂,固清光緒進士,歷官金華、湖州。金、湖間夷人先至,經商傳教者甚眾,由是孝恂既承中學之體,亦能為西學之用也。

少時,父即傾授之書,五歲,從姑母受業啟蒙,八歲遷滬,入讀虹口小學。當是時,叔父覺民才就戮,舉家銜哀,徽因始知人事。

年十二,隨父之北平,入培華女中,年十五,始識思成,思成者,梁任公之長子也。居四年,從父遊歐洲。

會至倫敦,房東有工建築者,與徽因善,徽因因得觀宮室之美妙者,欲學,父然之。

翌年,歸國。

史記 林徽因列傳

才子徐志摩

甲子(1924)歲,徽因與思成俱涉海,至美利堅,治建築之學。居四歲,二人結連理,復歸國,任教東北大學。

自庚午(1930)至乙酉(1945)間,徽因、思成凡過中國十五省、縣百餘,觀諸處亭臺樓榭、塔寺橋閣,製圖計二千七百餘,皆精細如實。

初,徽因居倫敦時,嘗邂逅徐志摩,徐志摩者,嘉興人,頗善為文,其詩亦美,創新月社,蘇杭子弟聞而集從之,遂領一時風騷。

徽因之遇志摩,可謂佳人之逢才子也,其二人每能吟詩作對、互致雅趣,然天妒志摩,辛未(1931)乘機失事,至於粉身碎骨。

當是時,徽因尚在外,奔勞有日,忽聞噩耗至,泣涕不止,哀志摩曰:“嗚呼志摩!生而為英,死而為靈。愛我篤厚,我待薄情。相逢未嫁,自是遠離。久不見子,猝聞爾死。天命何意?汝欲何之?”

志摩素慕徽因,而徽因既有思成,相愛尤深,始終不亂分寸,獨以文友會之,時人皆贊其德行。

徽音嘗雲:“志摩之愛我者,意念之我也,非真徽因也。”此言或得之。

史記 林徽因列傳

《樑陳方案》

東夷既走,國共酣戰不能決,徽因居清華不出,未嘗問世事,唯治學堂投身與力,且盛著文章,以完生平之志。

新國草創,毛公、周公使人謂思成、徽因曰:“抗戰、內戰以來,將士為國捐軀者眾,欲為建碑宣功,以教子孫永世不忘。”思成、徽因會意,及碑成,有司俱稱其能。

移時,蜀有盜陵人郭沫若,及義烏人吳晗,皆能讒事主,併為北平新城之謀擬者。晗過計上意,必欲除京城之城牌樓,徽因、思成數譴之,曰:

“京之所以為京者,徒以故宮與城牆也。今足下苟合上意,隳城毀牆,快意幾日,則大遺恨於後世也。且數十年後,城市張而人民附,萬國來朝,則古蹟之寡可覷矣!”

有司終不用徽因、思成之論,次第拆之,或壞之,至於其後,京城城牆毀失殆盡,時人敢怒不敢言。

乙未(1955)歲,西曆四月一日,徽因溘然長逝,享年五十有一,葬八寶山公墓。後世瞻仰者常至不絕,蓋慕其才高德厚也。

戊戌(2018)冬,京師府衙舉遷通州,吾國譁然,思成、徽因之見覆囂。

叔同曰:

吾讀徽因之文,每好其言語,欲觀其所以成者,於是先至杭州,後至福州,其一為生長之地,其一為祖籍之地,皆文人墨客之鄉也。

且適義烏,亦人傑地靈之處,而生吳晗之屬,則知人之初善者,其或為惡,蓋後天之不教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