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臨海市 浙江省 颱風 靈江 文物 威尼斯 杭州 中國新聞網 2019-08-19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中新網臨海8月15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周悅磊)初秋的浙江臨海古城,風和日麗。人們著各色短衫,三兩結對漫步在灑掃一新的街頭,眉宇津津,談笑風生。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中新網臨海8月15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周悅磊)初秋的浙江臨海古城,風和日麗。人們著各色短衫,三兩結對漫步在灑掃一新的街頭,眉宇津津,談笑風生。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小巷一角,書籍在陽光下鋪晒 周悅磊 攝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裡似乎和往常一樣,天氣晴朗,人群奔忙。

但也有眼尖心細者,將目光投向牆上深沁的水漬、書店前鋪晒的書本、和小巷中亟待清理的廢物,它們佐證了150多個小時前鐫刻在這片土地上的事紀——超強颱風“利奇馬”登陸浙江,千年“台州府城”陷落為平均水深近2米的東方“威尼斯”。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中新網臨海8月15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周悅磊)初秋的浙江臨海古城,風和日麗。人們著各色短衫,三兩結對漫步在灑掃一新的街頭,眉宇津津,談笑風生。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小巷一角,書籍在陽光下鋪晒 周悅磊 攝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裡似乎和往常一樣,天氣晴朗,人群奔忙。

但也有眼尖心細者,將目光投向牆上深沁的水漬、書店前鋪晒的書本、和小巷中亟待清理的廢物,它們佐證了150多個小時前鐫刻在這片土地上的事紀——超強颱風“利奇馬”登陸浙江,千年“台州府城”陷落為平均水深近2米的東方“威尼斯”。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災後臨海大道恢復正常 周悅磊 攝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中新網臨海8月15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周悅磊)初秋的浙江臨海古城,風和日麗。人們著各色短衫,三兩結對漫步在灑掃一新的街頭,眉宇津津,談笑風生。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小巷一角,書籍在陽光下鋪晒 周悅磊 攝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裡似乎和往常一樣,天氣晴朗,人群奔忙。

但也有眼尖心細者,將目光投向牆上深沁的水漬、書店前鋪晒的書本、和小巷中亟待清理的廢物,它們佐證了150多個小時前鐫刻在這片土地上的事紀——超強颱風“利奇馬”登陸浙江,千年“台州府城”陷落為平均水深近2米的東方“威尼斯”。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災後臨海大道恢復正常 周悅磊 攝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朝天門大門被洪水沖刷得只剩一扇 周悅磊 攝

在過去,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遊客來此觀光。而臨海市防汛防旱指揮部13日的一份彙報顯示,颱風勁吹之時,城內惟餘292艘衝鋒舟在水面上往來疾馳,挽起15470名受災群眾的生命。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中新網臨海8月15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周悅磊)初秋的浙江臨海古城,風和日麗。人們著各色短衫,三兩結對漫步在灑掃一新的街頭,眉宇津津,談笑風生。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小巷一角,書籍在陽光下鋪晒 周悅磊 攝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裡似乎和往常一樣,天氣晴朗,人群奔忙。

但也有眼尖心細者,將目光投向牆上深沁的水漬、書店前鋪晒的書本、和小巷中亟待清理的廢物,它們佐證了150多個小時前鐫刻在這片土地上的事紀——超強颱風“利奇馬”登陸浙江,千年“台州府城”陷落為平均水深近2米的東方“威尼斯”。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災後臨海大道恢復正常 周悅磊 攝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朝天門大門被洪水沖刷得只剩一扇 周悅磊 攝

在過去,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遊客來此觀光。而臨海市防汛防旱指揮部13日的一份彙報顯示,颱風勁吹之時,城內惟餘292艘衝鋒舟在水面上往來疾馳,挽起15470名受災群眾的生命。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甕城一角,磚石碎落 周悅磊 攝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中新網臨海8月15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周悅磊)初秋的浙江臨海古城,風和日麗。人們著各色短衫,三兩結對漫步在灑掃一新的街頭,眉宇津津,談笑風生。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小巷一角,書籍在陽光下鋪晒 周悅磊 攝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裡似乎和往常一樣,天氣晴朗,人群奔忙。

但也有眼尖心細者,將目光投向牆上深沁的水漬、書店前鋪晒的書本、和小巷中亟待清理的廢物,它們佐證了150多個小時前鐫刻在這片土地上的事紀——超強颱風“利奇馬”登陸浙江,千年“台州府城”陷落為平均水深近2米的東方“威尼斯”。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災後臨海大道恢復正常 周悅磊 攝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朝天門大門被洪水沖刷得只剩一扇 周悅磊 攝

在過去,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遊客來此觀光。而臨海市防汛防旱指揮部13日的一份彙報顯示,颱風勁吹之時,城內惟餘292艘衝鋒舟在水面上往來疾馳,挽起15470名受災群眾的生命。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甕城一角,磚石碎落 周悅磊 攝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遠眺甕城碎落的一角 周悅磊 攝

風主宰著水的命運,但12997名救援者用連續四天四夜的艱苦奮戰例證:在臨海古城,人的命運沒有被風雨主宰。

如今,救援者們剪水行舟的身影隨洪水退去——在完成“水進人退”向“人進水退”轉換的力挽狂瀾後,他們酣酣沉睡。

和救援者一道堅守的,還有城池外圍的5公里長台州府城牆。

1600多年來,禦敵和抗洪是這些滄古磚石對一方百姓所肩負的使命。時隔36年,台州府城牆因超強颱風“利奇馬”再次落閘封城。

朝天門,離靈江上游最近的一座城門。如遇洪水,這裡便是前哨。城牆根下迎春坊的居民回憶,老城門抗住了1962年的大洪水和2004年的14級颱風“雲娜”,卻在“利奇馬”的洶洶來勢下,失守了。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中新網臨海8月15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周悅磊)初秋的浙江臨海古城,風和日麗。人們著各色短衫,三兩結對漫步在灑掃一新的街頭,眉宇津津,談笑風生。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小巷一角,書籍在陽光下鋪晒 周悅磊 攝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裡似乎和往常一樣,天氣晴朗,人群奔忙。

但也有眼尖心細者,將目光投向牆上深沁的水漬、書店前鋪晒的書本、和小巷中亟待清理的廢物,它們佐證了150多個小時前鐫刻在這片土地上的事紀——超強颱風“利奇馬”登陸浙江,千年“台州府城”陷落為平均水深近2米的東方“威尼斯”。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災後臨海大道恢復正常 周悅磊 攝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朝天門大門被洪水沖刷得只剩一扇 周悅磊 攝

在過去,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遊客來此觀光。而臨海市防汛防旱指揮部13日的一份彙報顯示,颱風勁吹之時,城內惟餘292艘衝鋒舟在水面上往來疾馳,挽起15470名受災群眾的生命。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甕城一角,磚石碎落 周悅磊 攝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遠眺甕城碎落的一角 周悅磊 攝

風主宰著水的命運,但12997名救援者用連續四天四夜的艱苦奮戰例證:在臨海古城,人的命運沒有被風雨主宰。

如今,救援者們剪水行舟的身影隨洪水退去——在完成“水進人退”向“人進水退”轉換的力挽狂瀾後,他們酣酣沉睡。

和救援者一道堅守的,還有城池外圍的5公里長台州府城牆。

1600多年來,禦敵和抗洪是這些滄古磚石對一方百姓所肩負的使命。時隔36年,台州府城牆因超強颱風“利奇馬”再次落閘封城。

朝天門,離靈江上游最近的一座城門。如遇洪水,這裡便是前哨。城牆根下迎春坊的居民回憶,老城門抗住了1962年的大洪水和2004年的14級颱風“雲娜”,卻在“利奇馬”的洶洶來勢下,失守了。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因長時間浸泡在洪水中,老城牆上斑駁出各時期塗蓋的殼層 周悅磊 攝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中新網臨海8月15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周悅磊)初秋的浙江臨海古城,風和日麗。人們著各色短衫,三兩結對漫步在灑掃一新的街頭,眉宇津津,談笑風生。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小巷一角,書籍在陽光下鋪晒 周悅磊 攝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裡似乎和往常一樣,天氣晴朗,人群奔忙。

但也有眼尖心細者,將目光投向牆上深沁的水漬、書店前鋪晒的書本、和小巷中亟待清理的廢物,它們佐證了150多個小時前鐫刻在這片土地上的事紀——超強颱風“利奇馬”登陸浙江,千年“台州府城”陷落為平均水深近2米的東方“威尼斯”。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災後臨海大道恢復正常 周悅磊 攝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朝天門大門被洪水沖刷得只剩一扇 周悅磊 攝

在過去,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遊客來此觀光。而臨海市防汛防旱指揮部13日的一份彙報顯示,颱風勁吹之時,城內惟餘292艘衝鋒舟在水面上往來疾馳,挽起15470名受災群眾的生命。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甕城一角,磚石碎落 周悅磊 攝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遠眺甕城碎落的一角 周悅磊 攝

風主宰著水的命運,但12997名救援者用連續四天四夜的艱苦奮戰例證:在臨海古城,人的命運沒有被風雨主宰。

如今,救援者們剪水行舟的身影隨洪水退去——在完成“水進人退”向“人進水退”轉換的力挽狂瀾後,他們酣酣沉睡。

和救援者一道堅守的,還有城池外圍的5公里長台州府城牆。

1600多年來,禦敵和抗洪是這些滄古磚石對一方百姓所肩負的使命。時隔36年,台州府城牆因超強颱風“利奇馬”再次落閘封城。

朝天門,離靈江上游最近的一座城門。如遇洪水,這裡便是前哨。城牆根下迎春坊的居民回憶,老城門抗住了1962年的大洪水和2004年的14級颱風“雲娜”,卻在“利奇馬”的洶洶來勢下,失守了。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因長時間浸泡在洪水中,老城牆上斑駁出各時期塗蓋的殼層 周悅磊 攝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紫陽老街街頭,旌旗招搖 周悅磊 攝

“當時城牆外的水漫過了城門上的匾額,半扇城門也被洪水衝破。”臨海市文物保護所所長彭連生回憶,10日晚,城牆在洪水浸泡中出現內滲,3釐米左右直徑的水柱從磚石縫隙中衝出。洪水退去後,11日晚11時30分,甕城一處長12米,高3.5米的半弧型牆體碎落。

現場一位青年扼腕,這些晉朝的磚塊熬過了千年,在這次災難中,護住臨海一方百姓後,坍塌成一地文明的悲傷。

“如果沒有城牆,不要說經濟損失,人身安全都很難保障。”西門街的周女士家中電器受損嚴重,但談起老城牆,她的眼中泛著淚花。作為“臨海守護者”,台州府城牆又一次重申了其存在的不朽意義。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朝天門下,工作人員向人們指出當時洪水到達的最高線位 周悅磊 攝

中新網臨海8月15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周悅磊)初秋的浙江臨海古城,風和日麗。人們著各色短衫,三兩結對漫步在灑掃一新的街頭,眉宇津津,談笑風生。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小巷一角,書籍在陽光下鋪晒 周悅磊 攝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裡似乎和往常一樣,天氣晴朗,人群奔忙。

但也有眼尖心細者,將目光投向牆上深沁的水漬、書店前鋪晒的書本、和小巷中亟待清理的廢物,它們佐證了150多個小時前鐫刻在這片土地上的事紀——超強颱風“利奇馬”登陸浙江,千年“台州府城”陷落為平均水深近2米的東方“威尼斯”。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災後臨海大道恢復正常 周悅磊 攝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朝天門大門被洪水沖刷得只剩一扇 周悅磊 攝

在過去,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遊客來此觀光。而臨海市防汛防旱指揮部13日的一份彙報顯示,颱風勁吹之時,城內惟餘292艘衝鋒舟在水面上往來疾馳,挽起15470名受災群眾的生命。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甕城一角,磚石碎落 周悅磊 攝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遠眺甕城碎落的一角 周悅磊 攝

風主宰著水的命運,但12997名救援者用連續四天四夜的艱苦奮戰例證:在臨海古城,人的命運沒有被風雨主宰。

如今,救援者們剪水行舟的身影隨洪水退去——在完成“水進人退”向“人進水退”轉換的力挽狂瀾後,他們酣酣沉睡。

和救援者一道堅守的,還有城池外圍的5公里長台州府城牆。

1600多年來,禦敵和抗洪是這些滄古磚石對一方百姓所肩負的使命。時隔36年,台州府城牆因超強颱風“利奇馬”再次落閘封城。

朝天門,離靈江上游最近的一座城門。如遇洪水,這裡便是前哨。城牆根下迎春坊的居民回憶,老城門抗住了1962年的大洪水和2004年的14級颱風“雲娜”,卻在“利奇馬”的洶洶來勢下,失守了。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因長時間浸泡在洪水中,老城牆上斑駁出各時期塗蓋的殼層 周悅磊 攝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紫陽老街街頭,旌旗招搖 周悅磊 攝

“當時城牆外的水漫過了城門上的匾額,半扇城門也被洪水衝破。”臨海市文物保護所所長彭連生回憶,10日晚,城牆在洪水浸泡中出現內滲,3釐米左右直徑的水柱從磚石縫隙中衝出。洪水退去後,11日晚11時30分,甕城一處長12米,高3.5米的半弧型牆體碎落。

現場一位青年扼腕,這些晉朝的磚塊熬過了千年,在這次災難中,護住臨海一方百姓後,坍塌成一地文明的悲傷。

“如果沒有城牆,不要說經濟損失,人身安全都很難保障。”西門街的周女士家中電器受損嚴重,但談起老城牆,她的眼中泛著淚花。作為“臨海守護者”,台州府城牆又一次重申了其存在的不朽意義。

災後訪千年臨海古城:人們在風和日麗下開啟新生

一隊婚車從城門下疾馳而過 徐繼宏 攝

走在古城街頭,老街坊們的子女陸續運來了新被褥,人們捯飭完家務,開始一齊清理街面。行至西門街281號門前,一枚燕窩下方,四季海棠、牽牛花等各色花卉迎著陽光絢麗綻放。

“你看這花多好看,我看著它們,自己心情也會變好,因為花朵代表著生命和希望。”池女士笑著說,在洪水退去後,自己第一時間將搶救上樓的花擺在了門口,成了街上一處鮮豔明目的風景。

而在朝天門不遠處的“臨海第一古街”紫陽街,也正歷經涅槃重生。

“這次受災雖然嚴重,但是這麼大的風浪都挺過來了,我相信過不了多久,店裡就能重整旗鼓,開始營業。”65歲的蔡雪貞是百年老店永利秤店的第五代傳人,忙著整理店面的她神情堅毅,信心滿滿。

街的另一頭,杭州疾控中心的應急隊員們正進行街面消毒。“穿著長袖長褲熱得慌,當地老百姓給我們買來了冰棍,真是謝謝他們。”這是消毒員陳杰(化名)來到臨海的第四天,當地居民在災後自救時表現出的團結、熱情、友好,讓他們感動異常。

在臨海大道,出租車開始正常運營;在四季年華購物中心,存量不多的積水正被水泵榨盡;在洪水中唯一未被淹沒的小區湖畔尚城,居民們忙著將地下車庫口的被子、米袋撤除……四溢的洪水讓臨海人抱成一團,千年古城正萌發出一種強大的自愈力。

“‘利奇馬’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臨海遭受的最大洪水,城區淹沒面積達到80%。但看到我們救援隊伍在災前緊急預防,災中及時搶救,市民們在災後積極自救,不需多時,古城就能恢復如初。”臨海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王榮傑如是說道。

他介紹,下一步,臨海市將針對1處國保、10處省保、50多處市保單位進行專業修復。以破損的甕城為例,對於掉落的磚塊,修復人員將用牡蠣殼灰燼混合糯米漿、泥土製成“古法水泥”,進行重砌。

採訪結束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太陽雨飄進了千年古城中。一隊嶄新的婚車駛過龍隺頁(hú)門,車身的綵帶和街邊的紅旗一道,在風雨中飄舞。新人們一路疾馳,奔向新生。(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