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才情的高敏感人群其實是高危人群?

林黛玉 藝術 婚姻 文學 張愛玲 施展 顧城 正心正舉研究院 2019-06-23


那些有才情的高敏感人群其實是高危人群?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

文/阿立 正心正舉特約作者



馮唐曾在採訪中戲謔地說:“我做過一個基因檢查,就各種疾病的發病概率統計,我得精神分裂症的機率是常人的155倍,我可能天生就有分裂傾向。”這令當時的採訪者不禁感嘆:你得承認,有些職業的確需要老天賞飯。並用“超強敏感度”來形容馮唐的精神傾向。

天生的敏銳思維,帶給馮唐充沛的精力、旺盛的創作熱情以及巨大的自我矛盾。

很多極具創作才華的人,往往都是具有超強敏感度的人,他們的感官更發達,他們的覺察能力更強大。同樣的世界在他們看來,具備更豐富的色彩與更深層的含義,他們似乎活在更高的“維度”之中,普通的事件經過他們的觀察會變成了“像素”更高的作品,又像加了一層“濾鏡”。

這種敏銳的覺察力正是我們常說的“敏感”,正是因為生理因素與常人不同,所以才會表現出異於常人的感知能力,擁有這項能力的人往往都與藝術創作有關。

那些有才情的高敏感人群其實是高危人群?


內觀己心——“高敏感”人群的非常態行為舉止

在我們印象中,藝術造詣很深的人往往“不太正常”,經常表現出:不善交際、多愁善感、行為乖張,甚至是消極抑鬱。

早年的周杰倫羞澀內向,參加節目對主持人偷偷說:“千萬不要讓我多說話。”但隨著個人成長,他的性格得到了很好釋放,變得越來越開朗,他從最初不善言辭、不愛社交、略顯木訥的大男孩,逐漸成長為一個金句頻出的幽默導師,可見他本身就是個才思敏捷的人,而早年的內向性格壓制了語言才華的施展,亦或說,是敏感的神經造就了他羞澀內向的個性。

但是,不是每個高敏感的才子都那麼幸運的。

回想1989年的暮春,在鶯飛草長的曠野上,一條蜿蜒的鐵軌匍匐在山海關附近,這裡平靜遼闊,這裡悲愴蒼涼,一個天才的青年詩人選擇在這裡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就是海子。他死後醫生給出的死亡鑑定是:精神分裂症。

作家劉原說:“詩人必須敏感,能從戀人的眼神裡感知春秋。詩人必須絕望,在無邊的黑暗裡鍛打自己的荒涼。”對一個高度敏感的詩人來說,孤獨與矛盾如影隨形,無法靠外力解決,而自身浸淫在漫天思緒的極度興奮與極度沮喪中無法自拔,這好似無解的宿命,讓人無能為力。

在頗具藝術才華的人身上,我們常常發現這種巨大的自我矛盾,他們活得並不快樂,甚至比普通人更痛苦。

類似的才子佳人還有不少,比如在婚姻問題上陷入絕境的顧城,一生在情路上顛沛流離的張愛玲,以及演繹了多段驚世駭俗戀情的丁玲……仔細分析他們的生平,你會發現,每一個都好似活在巨大的自我矛盾中,他們獲得的快樂與遭遇的痛苦都十分強烈。

“強烈”可謂是他們身上最顯著的特點:他們的感受與遭遇都具備較高的強度。

那些有才情的高敏感人群其實是高危人群?


外察世界——“高敏感”人群巨大的自我矛盾

“強烈”正是人的意識矛盾凸顯的結果,就好比一個人在意識上進行“天人交戰”,思維越強大,矛盾越激烈,而思維正是來自於大腦對外界信息處理的結果。

在唯物辯證法的概念裡,“矛盾”是客觀存在的,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所固有的,既互相對立又互相統一的因素與傾向。

當一個人高度敏感,就會表現出強烈的矛盾,因為他們獨特的生理屬性造成他們強大的感知能力,他們在極短的時間內,所體會到、接收到、分析到的信息更多,他們可能對色彩、味覺、觸覺更敏銳,對現象的領悟能力更強,對情緒的理解更快,對細節的把握更準,對潛在的邏輯挖掘得更深,對危險更為敏感,他們往往能將很多零碎的知識點進行串聯,從而構成豐富的認知,在看似雜亂無章的信息庫中,迅速找到關聯信息,並進行有機整合,從而形成一定的思維韻律、思維架構,而這種對信息和知識的處理能力卻大部分是天生因素,不是主觀造就的。

啟迪多元思維——“高敏感”的生理機制

Elaine Aron就曾針對美國人進行了關於敏感度的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有15%~20%的人屬於高敏感人群,這些人正體現出上述顯著特徵,並在文學、藝術等領域顯示出超乎常人的成就。

有關學者對這些人的敏感原因進行了探究,他們初步發現:有一種叫做5-羥色胺轉運體基因可以製造幫助5-羥色胺循環的腦內神經遞質,因此對敏感度和情緒健康有重要影響。

因此,祕密已經被揭開了,原來“高敏感”是有生理緣由的,它不是人們平時泛泛而談的所謂“性格”,它代表了基因的差異——有些人天生具有更強烈的感知,對待痛苦和快樂感受度更強。

那些有才情的高敏感人群其實是高危人群?


但也因此,“高敏感”也經常被不理解的人汙名化,比如人們對“高敏感”冠以“想太多”、“小心眼”等稱謂。

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林黛玉就是“高敏感”人,她的才情不可謂不高,她在一件美好事物開始之前就過早地預測到衰敗的結局,所以她很悲觀,總是哭哭啼啼,她渴望萬物純潔,希望留住美好,所以只有她才會葬花,只有她的死才配得上“質本潔來還潔去”的讚美。很多人喜歡林黛玉就是喜歡她在悲觀思維中表現出來的才情,在她眼裡,一瞬間就是一生一世,她對人生有更豐富的理解。

那些有才情的高敏感人群其實是高危人群?


正心正舉——“高敏感”是“才情”,也是刺傷自己的劍

然而,我們不希望高敏感的特質被各種才子佳人內化為傷害,我們也不希望所謂“才情”成為損害幸福生活的元凶。

如果“才情”註定要以製造巨大的自我矛盾的形式令人香消玉殞,“才情”就變成了個人的砒霜,不要也罷。

但事實上,“高敏感”所帶來的“才情”是一把雙刃劍,人類的文化皆是由人們豐富的“才情”創造的,我們的歷史最璀璨的篇章無不是人類智慧與才情的作品,沒有這些“高敏感”人類,當今人類的精神文明會多麼蒼白。

而要保護“高敏感”所帶來的“才情”,必須明確“高敏感”的負作用。

由於“高敏感”人群接收和處理的信息量太大,所以這些人很可能承受不了海量信息在短期內的壓迫,也平息不了信息分析之後感受到的巨大矛盾。尤其是看到一個事物的正反兩面,更加無法抉擇,不能堅定地維持情感投入,致使“希望”與“絕望”互相撕扯,找不到人生的出口。

一個“高敏感”的人更容易分析出事物的多重屬性,能站在豐富的維度上解釋一件事,但也更容易迷惑,會比 “低敏感”人群更難快樂,尤其是在感情問題上,無法進行理智抉擇,而強大的感知力會形成矛盾觀點,讓一個人處於糾結、撕扯的狀態,嚴重時就是“精神分裂”。

那些有才情的高敏感人群其實是高危人群?


撥迷見智——“高敏感”人群的大忌

《莊子·齊物論》中有句話:“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莊子認為世間事物往往都是矛盾的,所以“高敏感”有利也有弊。“高敏感”人群應認識到自身思維與感知的長處,但也要防止自己走入“思想黑洞”,切忌用健康與生命餵養自己的思緒。

開啟自在之門——夠敏感,也要夠理智

要知道,人只有健康的活著,一切“才情”才有價值,生命是“才情”的依託。

如果不重視生命,“才情”就成了喧賓奪主、鳩佔鵲巢的暴力分子,一個所謂的才子佳人被自己的思維困住、被自己的感覺蹂躪,豈不是令人可惜?

其實對每個人都一樣,任何時候都不要被“感知”所束縛,要善於利用“高敏感”所帶來的豐富感受,但要時刻警惕被這些“感知”控制。

所以,如果你夠敏感,那麼你也要夠理智,用強大的理性去壓制強大的感知,如此,方安!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文章版權歸本平臺所有 轉載請聯繫“正心正舉”

本文由正心正舉研究院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