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又跑路:原以為是“短跑” 沒想到是“長跑”

李嘉誠 短跑 長跑 李澤楷 金融界 金融界 2017-08-26

最近,各地的“首富們”忙著搶鏡。內地首富榜近段時間出現挪移;世界首富榜中,亞馬遜總裁貝佐斯也當了不到一天的首富。

而此時,香港首富李嘉誠卻在三天內做了兩個大動作,再次登上報紙版面。

李嘉誠又跑路:原以為是“短跑” 沒想到是“長跑”

7月27日,李超人以412億港幣擬收購德國能源公司依斯塔,加倉歐洲;三天後的7月30日,他又賣掉145億港幣的香港資產,出售其在香港的固網業務——和記環球電訊(即HGC)。

大家又看到了近年來熟悉的“李氏套路”:拋售內地和香港資產,大舉買入歐洲資產。

01

撤離“大中華”仍在進行時。

儘管此次賣出和記環球電訊,被認為可以更有效地集中資源為客戶提供移動通訊服務,和記電訊股票大漲,但無法讓人不去猜疑:李家還是在撤離。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3年以來,李嘉誠已經在大中華區賣掉了800億港元的資產。此次經過大半年再有出售資產的大動作,且並非出售地產物業。

這也說明,並非看衰香港樓市那麼簡單,而是有其它原因。

02

有人評論:李嘉誠是偉大的商人,而非偉大的企業家。

從某種程度上說,李超人從事的行業,都是傳統的基礎設施行業,並沒有為產業和創新方面帶來過多貢獻。

而基礎設施行業需要找到“大樹”底下的陰涼處,才能更好地開展。無論是地產、電信,還是港口。

2013年至今,內地和香港都經歷了地產的幾輪暴漲,而李嘉誠卻放棄這輪投資機會,毅然決然地執行“剝離大中華”戰略,與幾年前出現的一次政商周期變換有關,“大樹”可能不再陰涼。

眾所周知,基礎設施行業在內地和香港,都不是純粹的商業週期行業,會與政治週期出現重合。

2012年樑正英當選第四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隨後是中央新一代領導班子上任。

從那以後,李嘉誠在大中華區的大額投資就銷聲匿跡了。

2013年,甚至出現了針對他本人的碼頭工人罷工事件。從此以後,逃離“大中華”成了集團的“戰略方向”。

之後甚至將長和集團的註冊地遷往開曼群島。

03

香港的這一代富豪,其實在97年後享受到了不少紅利。

中央提出的“港人治港”,字面上是香港人管香港事,但實際的治理模式是香港精英來治理香港。

富豪成了精英治理的代表,也是97年後連接北京與香港的重要力量。

從早年的英屬香港,到後來的特別行政區初期,李嘉誠都被“港英政府”和中央政府視為精英。尤其是他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被香港民眾認為是“英雄”、“超人”。

迴歸後,“港人治港”的需要,也就賦予李嘉誠特殊的社會地位。在內地經濟騰飛的十多年裡,他也跟著起飛,不斷拓展商業版圖,成為全球華人首富。

然而隨著後來香港貧富差距變大,逐漸成為“李家的城”,香港財富畸形集中於地產、金融,人們不再視其為“英雄”。面對港人愈加“仇富”,李家也成為了“眾矢之的”。

威望的喪失,富豪不再能充當北京與香港之間的調和者,過去精英治港的模式正在悄然改變。

香港這種治理模式的變化,是李嘉誠出走的一個重要原因。

04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李嘉誠年事已高,面臨著財富傳承的考慮。

他本人,長袖善舞,政商經驗豐富,在京港間有騰挪的能力。而下一代,承襲西式教育,無此積澱與擅長。

鉅額財富遲早要交到李家二代手裡,李嘉誠必須選擇與二代能力、稟賦匹配的環境。無政商關係的能力,如何能在京港間生存、發展?

長子李澤鉅,次子李澤楷,兩人皆是加拿大國籍,均在西方國家受教育長大,斯坦福大學畢業。他們對西方的熟悉程度遠勝過對內地的瞭解。

早年曾看過李澤楷在內地參加經濟論壇,英語比中文說得溜的他,直接用英語發言,見微知著。

更不用說在人脈深耕方面,與其父親十萬八千里的差距了。

那麼,一個現實的選擇,就是把李氏財富移至對政商能力要求沒那麼高的區域。歐洲成了一個當然的選擇。

05

選擇歐洲和盎格魯-撒克遜國家(英語國家),首先是因為“李二代”熟悉。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李嘉誠就已經走上跨國收購的道路。經歷過最近幾年的西歐投資高潮,長和系15000億元的資產,已經有7500億元來到了歐洲。其中英國就佔到了3000億,成為李氏家族的“大本營”。

李嘉誠又跑路:原以為是“短跑” 沒想到是“長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