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
"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1)

李嘉誠被人民日報等媒體“狂批”。中央政法委在微博公眾號貼文,批評李嘉誠縱容犯罪,不是為香港著想,而是看著香港滑向深淵。人民日報寫的更猛:地產商是時候釋放最大善意,而不應只打自己算盤、囤地居奇、賺盡最後一個銅板。什麼才是對香港未來負責?什麼才是對年輕人“網開一面”?這才是!

李嘉誠為何被批?前幾天,他呼籲執政者對香港主人翁(暴力分子)網開一面,並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這幾天,香港擬啟動《收回土地條例》增加土地供應,降低房價,對地產商利益觸動最大。

"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1)

李嘉誠被人民日報等媒體“狂批”。中央政法委在微博公眾號貼文,批評李嘉誠縱容犯罪,不是為香港著想,而是看著香港滑向深淵。人民日報寫的更猛:地產商是時候釋放最大善意,而不應只打自己算盤、囤地居奇、賺盡最後一個銅板。什麼才是對香港未來負責?什麼才是對年輕人“網開一面”?這才是!

李嘉誠為何被批?前幾天,他呼籲執政者對香港主人翁(暴力分子)網開一面,並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這幾天,香港擬啟動《收回土地條例》增加土地供應,降低房價,對地產商利益觸動最大。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2)

李嘉誠是何許人也?在香港商界,一直被奉為“超人”,是商業天賦、智慧、技巧的象徵。早在2001年,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將李嘉誠評為“亞洲首富”和“全球華人首富”,商業地位和影響力可見一斑。

像狡猾的狐狸一樣,作為商人的李嘉誠,僅僅在21世紀初,就已經向中國內地投入600多億港元,涉及從碼頭到寫字樓、酒店業,從超市到互聯網,從石油到電訊,從洗髮水到保健品,搶收內地的經濟紅利。

李嘉誠是靠香港的房地產業暴富的。有文章說,他通過房地產,控制整個香港的金融、電力、碼頭、電信,而700萬香港人只能乖乖地源源不斷輸血給他們。迄今為止,香港竟然沒有一家出名的互聯網企業。

香港一名學生頗具諷刺性的作文《李家的城》引起香港民眾的廣泛共鳴,其中寫道:“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

毋庸置疑的是,李嘉誠家族通過香港和內地,賺得盆滿缽滿。而富可敵國的李嘉誠,似乎嗅到了某種不安的氣息和味道,開始逃離香港和內地。

有記錄為證明,李嘉誠家族早從2011年開始就陸續拋售資產:

2011年3月出售了和記港口業務62%的股權獲得429億港幣,

2013年7月出售香港天水圍嘉湖銀座商場58.49億港元

2013年8月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32.68億港元

2013年10月出售東方匯金中心89.5億港元

2014年1月出售50%股權港燈獲得240億港元,

2014年1月出售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38.4億港元,

2014年3月出售屈臣氏25%股權獲得440億港元,

2014年3月出售北京盈科中心72.01億港元,

2015年6月出售港燈股權20%獲得76.8億港元

2016年10月出售上海陸家世界匯廣場50%股份獲得230億港元,

2016年7月出售合記電訊分佈業務144.97億港元

2017年出售了香港地標建築中環大廈75%的權益獲得402億港元,

2018年出售北京羅斯福廣場賣了25.6億。

……

作為“老狐狸”的李嘉誠,城府之深,謀略之精,的確少見。正如他直言不諱地說:他只是個商人,不會被道德所綁架的。

其實,他不僅僅是個商人。他還是一個很會“見風使舵”的人。否則,也不至於抽身而去,並在香港時局的當下能夠口無遮攔。

"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1)

李嘉誠被人民日報等媒體“狂批”。中央政法委在微博公眾號貼文,批評李嘉誠縱容犯罪,不是為香港著想,而是看著香港滑向深淵。人民日報寫的更猛:地產商是時候釋放最大善意,而不應只打自己算盤、囤地居奇、賺盡最後一個銅板。什麼才是對香港未來負責?什麼才是對年輕人“網開一面”?這才是!

李嘉誠為何被批?前幾天,他呼籲執政者對香港主人翁(暴力分子)網開一面,並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這幾天,香港擬啟動《收回土地條例》增加土地供應,降低房價,對地產商利益觸動最大。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2)

李嘉誠是何許人也?在香港商界,一直被奉為“超人”,是商業天賦、智慧、技巧的象徵。早在2001年,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將李嘉誠評為“亞洲首富”和“全球華人首富”,商業地位和影響力可見一斑。

像狡猾的狐狸一樣,作為商人的李嘉誠,僅僅在21世紀初,就已經向中國內地投入600多億港元,涉及從碼頭到寫字樓、酒店業,從超市到互聯網,從石油到電訊,從洗髮水到保健品,搶收內地的經濟紅利。

李嘉誠是靠香港的房地產業暴富的。有文章說,他通過房地產,控制整個香港的金融、電力、碼頭、電信,而700萬香港人只能乖乖地源源不斷輸血給他們。迄今為止,香港竟然沒有一家出名的互聯網企業。

香港一名學生頗具諷刺性的作文《李家的城》引起香港民眾的廣泛共鳴,其中寫道:“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

毋庸置疑的是,李嘉誠家族通過香港和內地,賺得盆滿缽滿。而富可敵國的李嘉誠,似乎嗅到了某種不安的氣息和味道,開始逃離香港和內地。

有記錄為證明,李嘉誠家族早從2011年開始就陸續拋售資產:

2011年3月出售了和記港口業務62%的股權獲得429億港幣,

2013年7月出售香港天水圍嘉湖銀座商場58.49億港元

2013年8月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32.68億港元

2013年10月出售東方匯金中心89.5億港元

2014年1月出售50%股權港燈獲得240億港元,

2014年1月出售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38.4億港元,

2014年3月出售屈臣氏25%股權獲得440億港元,

2014年3月出售北京盈科中心72.01億港元,

2015年6月出售港燈股權20%獲得76.8億港元

2016年10月出售上海陸家世界匯廣場50%股份獲得230億港元,

2016年7月出售合記電訊分佈業務144.97億港元

2017年出售了香港地標建築中環大廈75%的權益獲得402億港元,

2018年出售北京羅斯福廣場賣了25.6億。

……

作為“老狐狸”的李嘉誠,城府之深,謀略之精,的確少見。正如他直言不諱地說:他只是個商人,不會被道德所綁架的。

其實,他不僅僅是個商人。他還是一個很會“見風使舵”的人。否則,也不至於抽身而去,並在香港時局的當下能夠口無遮攔。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3)

李嘉誠將海外看作了自己新的經營之地和安身之所。

他在英國開始頻頻收購。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同意斥資27億英鎊(33億美元)收購英國啤酒和酒吧運營商 Greene King Plc。長實集團同意以每股850便士的現金收購Greene King,比後者上週五的收盤價溢價約51%。

根據相關文章報道,李嘉誠家族已經有超過50%的資產也投資在了歐洲,特別是在英國的投資。因此,他還受到了英國女王的接見。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李嘉誠在這幾年大約出售了3000億港元的資產,其內地資產已經大大縮小。據李嘉誠家族旗下的公司長江和記集團宣佈了2018年的財務報告告顯示,公司現在價值1.2萬億,在香港的資產還有725億元,內地的資產還有700億元,按照1.2萬億計算的話,總資產比重僅為11.55%。

2015年9月12日,新華社旗下的瞭望智庫發表了一篇名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瞬間激起外界對李嘉誠從內地撤資的猜測,也引發了內地對李嘉誠譴責的高潮。

李嘉誠的確“跑了”。他身後的香港時局,有待破繭重生。

"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1)

李嘉誠被人民日報等媒體“狂批”。中央政法委在微博公眾號貼文,批評李嘉誠縱容犯罪,不是為香港著想,而是看著香港滑向深淵。人民日報寫的更猛:地產商是時候釋放最大善意,而不應只打自己算盤、囤地居奇、賺盡最後一個銅板。什麼才是對香港未來負責?什麼才是對年輕人“網開一面”?這才是!

李嘉誠為何被批?前幾天,他呼籲執政者對香港主人翁(暴力分子)網開一面,並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這幾天,香港擬啟動《收回土地條例》增加土地供應,降低房價,對地產商利益觸動最大。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2)

李嘉誠是何許人也?在香港商界,一直被奉為“超人”,是商業天賦、智慧、技巧的象徵。早在2001年,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將李嘉誠評為“亞洲首富”和“全球華人首富”,商業地位和影響力可見一斑。

像狡猾的狐狸一樣,作為商人的李嘉誠,僅僅在21世紀初,就已經向中國內地投入600多億港元,涉及從碼頭到寫字樓、酒店業,從超市到互聯網,從石油到電訊,從洗髮水到保健品,搶收內地的經濟紅利。

李嘉誠是靠香港的房地產業暴富的。有文章說,他通過房地產,控制整個香港的金融、電力、碼頭、電信,而700萬香港人只能乖乖地源源不斷輸血給他們。迄今為止,香港竟然沒有一家出名的互聯網企業。

香港一名學生頗具諷刺性的作文《李家的城》引起香港民眾的廣泛共鳴,其中寫道:“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

毋庸置疑的是,李嘉誠家族通過香港和內地,賺得盆滿缽滿。而富可敵國的李嘉誠,似乎嗅到了某種不安的氣息和味道,開始逃離香港和內地。

有記錄為證明,李嘉誠家族早從2011年開始就陸續拋售資產:

2011年3月出售了和記港口業務62%的股權獲得429億港幣,

2013年7月出售香港天水圍嘉湖銀座商場58.49億港元

2013年8月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32.68億港元

2013年10月出售東方匯金中心89.5億港元

2014年1月出售50%股權港燈獲得240億港元,

2014年1月出售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38.4億港元,

2014年3月出售屈臣氏25%股權獲得440億港元,

2014年3月出售北京盈科中心72.01億港元,

2015年6月出售港燈股權20%獲得76.8億港元

2016年10月出售上海陸家世界匯廣場50%股份獲得230億港元,

2016年7月出售合記電訊分佈業務144.97億港元

2017年出售了香港地標建築中環大廈75%的權益獲得402億港元,

2018年出售北京羅斯福廣場賣了25.6億。

……

作為“老狐狸”的李嘉誠,城府之深,謀略之精,的確少見。正如他直言不諱地說:他只是個商人,不會被道德所綁架的。

其實,他不僅僅是個商人。他還是一個很會“見風使舵”的人。否則,也不至於抽身而去,並在香港時局的當下能夠口無遮攔。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3)

李嘉誠將海外看作了自己新的經營之地和安身之所。

他在英國開始頻頻收購。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同意斥資27億英鎊(33億美元)收購英國啤酒和酒吧運營商 Greene King Plc。長實集團同意以每股850便士的現金收購Greene King,比後者上週五的收盤價溢價約51%。

根據相關文章報道,李嘉誠家族已經有超過50%的資產也投資在了歐洲,特別是在英國的投資。因此,他還受到了英國女王的接見。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李嘉誠在這幾年大約出售了3000億港元的資產,其內地資產已經大大縮小。據李嘉誠家族旗下的公司長江和記集團宣佈了2018年的財務報告告顯示,公司現在價值1.2萬億,在香港的資產還有725億元,內地的資產還有700億元,按照1.2萬億計算的話,總資產比重僅為11.55%。

2015年9月12日,新華社旗下的瞭望智庫發表了一篇名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瞬間激起外界對李嘉誠從內地撤資的猜測,也引發了內地對李嘉誠譴責的高潮。

李嘉誠的確“跑了”。他身後的香港時局,有待破繭重生。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4)

不能不說,香港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房地產業問題之重。這其中,如李嘉誠一樣的房地產商,的確也難辭其咎。

眾所周知,隨著撒切爾夫人1982年在人民大會堂臺階上摔了一跤之後,香港就開始了長達15年的動盪。英資大量拋售在港資產,這時候的李嘉誠真的像狐狸一樣的靈敏,大膽抄底,不僅大賺,而且還以超低的價格將英國洋行和記黃埔收入囊中。於是,李嘉誠項超人一樣,在香港縱橫四海。

與此同時,香港的房價也開始一路攀升,問題越積越重,時至今日,已積重難返。一平20萬的天價,以及一個月一萬的房租,這些都讓香港的年輕人不可承受之重。

前幾日,香港民建聯在報刊登全版廣告,促請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增加土地供應,大量興建公營房屋,縮短公屋輪候時間,爭取達到“3年上樓”的目標。

隨著香港局勢發展,廣大香港市民除了進一步呼籲止暴制亂,更多人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影響香港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而住房,正是重中之重。

人民日報評論說,香港歷來奉行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模式,在改善民生方面,一直秉承“積極不干預”理念,但這一思路已成歷史教訓。香港不僅要“有效市場”,更需要“有為政府”。三個月來,“反修例”之所以將許多原本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捲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對未來的無力感,而住房,正是重要根源。對於這一影響香港社會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需要特區政府有預見力、決斷力、執行力,更需要香港全社會凝聚共識。

香港,不能再等了。

"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1)

李嘉誠被人民日報等媒體“狂批”。中央政法委在微博公眾號貼文,批評李嘉誠縱容犯罪,不是為香港著想,而是看著香港滑向深淵。人民日報寫的更猛:地產商是時候釋放最大善意,而不應只打自己算盤、囤地居奇、賺盡最後一個銅板。什麼才是對香港未來負責?什麼才是對年輕人“網開一面”?這才是!

李嘉誠為何被批?前幾天,他呼籲執政者對香港主人翁(暴力分子)網開一面,並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這幾天,香港擬啟動《收回土地條例》增加土地供應,降低房價,對地產商利益觸動最大。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2)

李嘉誠是何許人也?在香港商界,一直被奉為“超人”,是商業天賦、智慧、技巧的象徵。早在2001年,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將李嘉誠評為“亞洲首富”和“全球華人首富”,商業地位和影響力可見一斑。

像狡猾的狐狸一樣,作為商人的李嘉誠,僅僅在21世紀初,就已經向中國內地投入600多億港元,涉及從碼頭到寫字樓、酒店業,從超市到互聯網,從石油到電訊,從洗髮水到保健品,搶收內地的經濟紅利。

李嘉誠是靠香港的房地產業暴富的。有文章說,他通過房地產,控制整個香港的金融、電力、碼頭、電信,而700萬香港人只能乖乖地源源不斷輸血給他們。迄今為止,香港竟然沒有一家出名的互聯網企業。

香港一名學生頗具諷刺性的作文《李家的城》引起香港民眾的廣泛共鳴,其中寫道:“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

毋庸置疑的是,李嘉誠家族通過香港和內地,賺得盆滿缽滿。而富可敵國的李嘉誠,似乎嗅到了某種不安的氣息和味道,開始逃離香港和內地。

有記錄為證明,李嘉誠家族早從2011年開始就陸續拋售資產:

2011年3月出售了和記港口業務62%的股權獲得429億港幣,

2013年7月出售香港天水圍嘉湖銀座商場58.49億港元

2013年8月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32.68億港元

2013年10月出售東方匯金中心89.5億港元

2014年1月出售50%股權港燈獲得240億港元,

2014年1月出售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38.4億港元,

2014年3月出售屈臣氏25%股權獲得440億港元,

2014年3月出售北京盈科中心72.01億港元,

2015年6月出售港燈股權20%獲得76.8億港元

2016年10月出售上海陸家世界匯廣場50%股份獲得230億港元,

2016年7月出售合記電訊分佈業務144.97億港元

2017年出售了香港地標建築中環大廈75%的權益獲得402億港元,

2018年出售北京羅斯福廣場賣了25.6億。

……

作為“老狐狸”的李嘉誠,城府之深,謀略之精,的確少見。正如他直言不諱地說:他只是個商人,不會被道德所綁架的。

其實,他不僅僅是個商人。他還是一個很會“見風使舵”的人。否則,也不至於抽身而去,並在香港時局的當下能夠口無遮攔。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3)

李嘉誠將海外看作了自己新的經營之地和安身之所。

他在英國開始頻頻收購。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同意斥資27億英鎊(33億美元)收購英國啤酒和酒吧運營商 Greene King Plc。長實集團同意以每股850便士的現金收購Greene King,比後者上週五的收盤價溢價約51%。

根據相關文章報道,李嘉誠家族已經有超過50%的資產也投資在了歐洲,特別是在英國的投資。因此,他還受到了英國女王的接見。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李嘉誠在這幾年大約出售了3000億港元的資產,其內地資產已經大大縮小。據李嘉誠家族旗下的公司長江和記集團宣佈了2018年的財務報告告顯示,公司現在價值1.2萬億,在香港的資產還有725億元,內地的資產還有700億元,按照1.2萬億計算的話,總資產比重僅為11.55%。

2015年9月12日,新華社旗下的瞭望智庫發表了一篇名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瞬間激起外界對李嘉誠從內地撤資的猜測,也引發了內地對李嘉誠譴責的高潮。

李嘉誠的確“跑了”。他身後的香港時局,有待破繭重生。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4)

不能不說,香港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房地產業問題之重。這其中,如李嘉誠一樣的房地產商,的確也難辭其咎。

眾所周知,隨著撒切爾夫人1982年在人民大會堂臺階上摔了一跤之後,香港就開始了長達15年的動盪。英資大量拋售在港資產,這時候的李嘉誠真的像狐狸一樣的靈敏,大膽抄底,不僅大賺,而且還以超低的價格將英國洋行和記黃埔收入囊中。於是,李嘉誠項超人一樣,在香港縱橫四海。

與此同時,香港的房價也開始一路攀升,問題越積越重,時至今日,已積重難返。一平20萬的天價,以及一個月一萬的房租,這些都讓香港的年輕人不可承受之重。

前幾日,香港民建聯在報刊登全版廣告,促請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增加土地供應,大量興建公營房屋,縮短公屋輪候時間,爭取達到“3年上樓”的目標。

隨著香港局勢發展,廣大香港市民除了進一步呼籲止暴制亂,更多人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影響香港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而住房,正是重中之重。

人民日報評論說,香港歷來奉行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模式,在改善民生方面,一直秉承“積極不干預”理念,但這一思路已成歷史教訓。香港不僅要“有效市場”,更需要“有為政府”。三個月來,“反修例”之所以將許多原本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捲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對未來的無力感,而住房,正是重要根源。對於這一影響香港社會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需要特區政府有預見力、決斷力、執行力,更需要香港全社會凝聚共識。

香港,不能再等了。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5)

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陳麗君寫的一篇論文《迴歸以來香港社會矛盾之變化》中寫道:

“貧富矛盾、市民與大財團矛盾加深”,是香港不容迴避的一個重要社會矛盾。2012年香港的貧困人口已經超過120萬,佔總人口將近20%。香港的社會結構朝著“中間收窄,上下兩級擴大”的兩極化方向轉變,即中產階級人數減少、上層階級和底層階級人數增加,社會結構由“橄欖型”向“漏斗型”轉變。

其中,財團尤其是地產財團的壟斷,不僅加劇了通貨膨脹,使普通失眠出現住房等生活困難問題,加劇了貧富分化,而且擠壓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和青年創業空間,減少了市民向上流動的機會與空間,因此市民與大財團的矛盾也不斷加深。

中山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兩年一度的香港和諧社會調查顯示,在社會矛盾的7個選項中,“市民及大財團矛盾”與“貧富矛盾”兩大矛盾連續多年位列最高。而修例風波,無疑給這兩種矛盾以宣洩的名頭和出口。

的確,香港的經濟和民生矛盾等問題,不能再等了。而李嘉誠被人民日報等“狂批”的背後,更是令人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1)

李嘉誠被人民日報等媒體“狂批”。中央政法委在微博公眾號貼文,批評李嘉誠縱容犯罪,不是為香港著想,而是看著香港滑向深淵。人民日報寫的更猛:地產商是時候釋放最大善意,而不應只打自己算盤、囤地居奇、賺盡最後一個銅板。什麼才是對香港未來負責?什麼才是對年輕人“網開一面”?這才是!

李嘉誠為何被批?前幾天,他呼籲執政者對香港主人翁(暴力分子)網開一面,並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這幾天,香港擬啟動《收回土地條例》增加土地供應,降低房價,對地產商利益觸動最大。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2)

李嘉誠是何許人也?在香港商界,一直被奉為“超人”,是商業天賦、智慧、技巧的象徵。早在2001年,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將李嘉誠評為“亞洲首富”和“全球華人首富”,商業地位和影響力可見一斑。

像狡猾的狐狸一樣,作為商人的李嘉誠,僅僅在21世紀初,就已經向中國內地投入600多億港元,涉及從碼頭到寫字樓、酒店業,從超市到互聯網,從石油到電訊,從洗髮水到保健品,搶收內地的經濟紅利。

李嘉誠是靠香港的房地產業暴富的。有文章說,他通過房地產,控制整個香港的金融、電力、碼頭、電信,而700萬香港人只能乖乖地源源不斷輸血給他們。迄今為止,香港竟然沒有一家出名的互聯網企業。

香港一名學生頗具諷刺性的作文《李家的城》引起香港民眾的廣泛共鳴,其中寫道:“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

毋庸置疑的是,李嘉誠家族通過香港和內地,賺得盆滿缽滿。而富可敵國的李嘉誠,似乎嗅到了某種不安的氣息和味道,開始逃離香港和內地。

有記錄為證明,李嘉誠家族早從2011年開始就陸續拋售資產:

2011年3月出售了和記港口業務62%的股權獲得429億港幣,

2013年7月出售香港天水圍嘉湖銀座商場58.49億港元

2013年8月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32.68億港元

2013年10月出售東方匯金中心89.5億港元

2014年1月出售50%股權港燈獲得240億港元,

2014年1月出售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38.4億港元,

2014年3月出售屈臣氏25%股權獲得440億港元,

2014年3月出售北京盈科中心72.01億港元,

2015年6月出售港燈股權20%獲得76.8億港元

2016年10月出售上海陸家世界匯廣場50%股份獲得230億港元,

2016年7月出售合記電訊分佈業務144.97億港元

2017年出售了香港地標建築中環大廈75%的權益獲得402億港元,

2018年出售北京羅斯福廣場賣了25.6億。

……

作為“老狐狸”的李嘉誠,城府之深,謀略之精,的確少見。正如他直言不諱地說:他只是個商人,不會被道德所綁架的。

其實,他不僅僅是個商人。他還是一個很會“見風使舵”的人。否則,也不至於抽身而去,並在香港時局的當下能夠口無遮攔。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3)

李嘉誠將海外看作了自己新的經營之地和安身之所。

他在英國開始頻頻收購。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同意斥資27億英鎊(33億美元)收購英國啤酒和酒吧運營商 Greene King Plc。長實集團同意以每股850便士的現金收購Greene King,比後者上週五的收盤價溢價約51%。

根據相關文章報道,李嘉誠家族已經有超過50%的資產也投資在了歐洲,特別是在英國的投資。因此,他還受到了英國女王的接見。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李嘉誠在這幾年大約出售了3000億港元的資產,其內地資產已經大大縮小。據李嘉誠家族旗下的公司長江和記集團宣佈了2018年的財務報告告顯示,公司現在價值1.2萬億,在香港的資產還有725億元,內地的資產還有700億元,按照1.2萬億計算的話,總資產比重僅為11.55%。

2015年9月12日,新華社旗下的瞭望智庫發表了一篇名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瞬間激起外界對李嘉誠從內地撤資的猜測,也引發了內地對李嘉誠譴責的高潮。

李嘉誠的確“跑了”。他身後的香港時局,有待破繭重生。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4)

不能不說,香港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房地產業問題之重。這其中,如李嘉誠一樣的房地產商,的確也難辭其咎。

眾所周知,隨著撒切爾夫人1982年在人民大會堂臺階上摔了一跤之後,香港就開始了長達15年的動盪。英資大量拋售在港資產,這時候的李嘉誠真的像狐狸一樣的靈敏,大膽抄底,不僅大賺,而且還以超低的價格將英國洋行和記黃埔收入囊中。於是,李嘉誠項超人一樣,在香港縱橫四海。

與此同時,香港的房價也開始一路攀升,問題越積越重,時至今日,已積重難返。一平20萬的天價,以及一個月一萬的房租,這些都讓香港的年輕人不可承受之重。

前幾日,香港民建聯在報刊登全版廣告,促請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增加土地供應,大量興建公營房屋,縮短公屋輪候時間,爭取達到“3年上樓”的目標。

隨著香港局勢發展,廣大香港市民除了進一步呼籲止暴制亂,更多人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影響香港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而住房,正是重中之重。

人民日報評論說,香港歷來奉行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模式,在改善民生方面,一直秉承“積極不干預”理念,但這一思路已成歷史教訓。香港不僅要“有效市場”,更需要“有為政府”。三個月來,“反修例”之所以將許多原本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捲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對未來的無力感,而住房,正是重要根源。對於這一影響香港社會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需要特區政府有預見力、決斷力、執行力,更需要香港全社會凝聚共識。

香港,不能再等了。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5)

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陳麗君寫的一篇論文《迴歸以來香港社會矛盾之變化》中寫道:

“貧富矛盾、市民與大財團矛盾加深”,是香港不容迴避的一個重要社會矛盾。2012年香港的貧困人口已經超過120萬,佔總人口將近20%。香港的社會結構朝著“中間收窄,上下兩級擴大”的兩極化方向轉變,即中產階級人數減少、上層階級和底層階級人數增加,社會結構由“橄欖型”向“漏斗型”轉變。

其中,財團尤其是地產財團的壟斷,不僅加劇了通貨膨脹,使普通失眠出現住房等生活困難問題,加劇了貧富分化,而且擠壓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和青年創業空間,減少了市民向上流動的機會與空間,因此市民與大財團的矛盾也不斷加深。

中山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兩年一度的香港和諧社會調查顯示,在社會矛盾的7個選項中,“市民及大財團矛盾”與“貧富矛盾”兩大矛盾連續多年位列最高。而修例風波,無疑給這兩種矛盾以宣洩的名頭和出口。

的確,香港的經濟和民生矛盾等問題,不能再等了。而李嘉誠被人民日報等“狂批”的背後,更是令人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6)

無論怎樣,李嘉誠都只是個成功的頂級商人,他將自己定義的很是直言不諱:

“在職業上,我是一個純粹的商人,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來衡量我。如果不能做一個成功的商人,那我的職業是失敗的,人生也是殘缺的。不賺錢的商人不是好商人,也沒有資本利潤去做善事。對我來說,誰是趨勢、誰利潤更大才是我要考慮的,而不是空洞的政治考量和虛假的道德說教。

不要試圖讓商人去承擔國家的政治責任,也不要試圖用政治去影響商人的經營理念。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商業的歸商業,政治的歸政治。我就是一個商人,會去努力理解政治,但是我絕不僭越政治,那是政治家們的事情。”

但問題是,這個成功的頂級商人同樣也說過這樣一番看似發自肺腑的話:“我對這片土地有特別的感情,自己身為中國人,永遠都是中國人。我絕對不會從香港撤資。”

作為“超人”和“商人”的李嘉誠“大變臉”的背後,可見時代風雲變幻之玄機。

"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1)

李嘉誠被人民日報等媒體“狂批”。中央政法委在微博公眾號貼文,批評李嘉誠縱容犯罪,不是為香港著想,而是看著香港滑向深淵。人民日報寫的更猛:地產商是時候釋放最大善意,而不應只打自己算盤、囤地居奇、賺盡最後一個銅板。什麼才是對香港未來負責?什麼才是對年輕人“網開一面”?這才是!

李嘉誠為何被批?前幾天,他呼籲執政者對香港主人翁(暴力分子)網開一面,並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這幾天,香港擬啟動《收回土地條例》增加土地供應,降低房價,對地產商利益觸動最大。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2)

李嘉誠是何許人也?在香港商界,一直被奉為“超人”,是商業天賦、智慧、技巧的象徵。早在2001年,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將李嘉誠評為“亞洲首富”和“全球華人首富”,商業地位和影響力可見一斑。

像狡猾的狐狸一樣,作為商人的李嘉誠,僅僅在21世紀初,就已經向中國內地投入600多億港元,涉及從碼頭到寫字樓、酒店業,從超市到互聯網,從石油到電訊,從洗髮水到保健品,搶收內地的經濟紅利。

李嘉誠是靠香港的房地產業暴富的。有文章說,他通過房地產,控制整個香港的金融、電力、碼頭、電信,而700萬香港人只能乖乖地源源不斷輸血給他們。迄今為止,香港竟然沒有一家出名的互聯網企業。

香港一名學生頗具諷刺性的作文《李家的城》引起香港民眾的廣泛共鳴,其中寫道:“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

毋庸置疑的是,李嘉誠家族通過香港和內地,賺得盆滿缽滿。而富可敵國的李嘉誠,似乎嗅到了某種不安的氣息和味道,開始逃離香港和內地。

有記錄為證明,李嘉誠家族早從2011年開始就陸續拋售資產:

2011年3月出售了和記港口業務62%的股權獲得429億港幣,

2013年7月出售香港天水圍嘉湖銀座商場58.49億港元

2013年8月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32.68億港元

2013年10月出售東方匯金中心89.5億港元

2014年1月出售50%股權港燈獲得240億港元,

2014年1月出售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38.4億港元,

2014年3月出售屈臣氏25%股權獲得440億港元,

2014年3月出售北京盈科中心72.01億港元,

2015年6月出售港燈股權20%獲得76.8億港元

2016年10月出售上海陸家世界匯廣場50%股份獲得230億港元,

2016年7月出售合記電訊分佈業務144.97億港元

2017年出售了香港地標建築中環大廈75%的權益獲得402億港元,

2018年出售北京羅斯福廣場賣了25.6億。

……

作為“老狐狸”的李嘉誠,城府之深,謀略之精,的確少見。正如他直言不諱地說:他只是個商人,不會被道德所綁架的。

其實,他不僅僅是個商人。他還是一個很會“見風使舵”的人。否則,也不至於抽身而去,並在香港時局的當下能夠口無遮攔。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3)

李嘉誠將海外看作了自己新的經營之地和安身之所。

他在英國開始頻頻收購。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同意斥資27億英鎊(33億美元)收購英國啤酒和酒吧運營商 Greene King Plc。長實集團同意以每股850便士的現金收購Greene King,比後者上週五的收盤價溢價約51%。

根據相關文章報道,李嘉誠家族已經有超過50%的資產也投資在了歐洲,特別是在英國的投資。因此,他還受到了英國女王的接見。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李嘉誠在這幾年大約出售了3000億港元的資產,其內地資產已經大大縮小。據李嘉誠家族旗下的公司長江和記集團宣佈了2018年的財務報告告顯示,公司現在價值1.2萬億,在香港的資產還有725億元,內地的資產還有700億元,按照1.2萬億計算的話,總資產比重僅為11.55%。

2015年9月12日,新華社旗下的瞭望智庫發表了一篇名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瞬間激起外界對李嘉誠從內地撤資的猜測,也引發了內地對李嘉誠譴責的高潮。

李嘉誠的確“跑了”。他身後的香港時局,有待破繭重生。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4)

不能不說,香港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房地產業問題之重。這其中,如李嘉誠一樣的房地產商,的確也難辭其咎。

眾所周知,隨著撒切爾夫人1982年在人民大會堂臺階上摔了一跤之後,香港就開始了長達15年的動盪。英資大量拋售在港資產,這時候的李嘉誠真的像狐狸一樣的靈敏,大膽抄底,不僅大賺,而且還以超低的價格將英國洋行和記黃埔收入囊中。於是,李嘉誠項超人一樣,在香港縱橫四海。

與此同時,香港的房價也開始一路攀升,問題越積越重,時至今日,已積重難返。一平20萬的天價,以及一個月一萬的房租,這些都讓香港的年輕人不可承受之重。

前幾日,香港民建聯在報刊登全版廣告,促請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增加土地供應,大量興建公營房屋,縮短公屋輪候時間,爭取達到“3年上樓”的目標。

隨著香港局勢發展,廣大香港市民除了進一步呼籲止暴制亂,更多人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影響香港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而住房,正是重中之重。

人民日報評論說,香港歷來奉行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模式,在改善民生方面,一直秉承“積極不干預”理念,但這一思路已成歷史教訓。香港不僅要“有效市場”,更需要“有為政府”。三個月來,“反修例”之所以將許多原本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捲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對未來的無力感,而住房,正是重要根源。對於這一影響香港社會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需要特區政府有預見力、決斷力、執行力,更需要香港全社會凝聚共識。

香港,不能再等了。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5)

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陳麗君寫的一篇論文《迴歸以來香港社會矛盾之變化》中寫道:

“貧富矛盾、市民與大財團矛盾加深”,是香港不容迴避的一個重要社會矛盾。2012年香港的貧困人口已經超過120萬,佔總人口將近20%。香港的社會結構朝著“中間收窄,上下兩級擴大”的兩極化方向轉變,即中產階級人數減少、上層階級和底層階級人數增加,社會結構由“橄欖型”向“漏斗型”轉變。

其中,財團尤其是地產財團的壟斷,不僅加劇了通貨膨脹,使普通失眠出現住房等生活困難問題,加劇了貧富分化,而且擠壓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和青年創業空間,減少了市民向上流動的機會與空間,因此市民與大財團的矛盾也不斷加深。

中山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兩年一度的香港和諧社會調查顯示,在社會矛盾的7個選項中,“市民及大財團矛盾”與“貧富矛盾”兩大矛盾連續多年位列最高。而修例風波,無疑給這兩種矛盾以宣洩的名頭和出口。

的確,香港的經濟和民生矛盾等問題,不能再等了。而李嘉誠被人民日報等“狂批”的背後,更是令人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6)

無論怎樣,李嘉誠都只是個成功的頂級商人,他將自己定義的很是直言不諱:

“在職業上,我是一個純粹的商人,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來衡量我。如果不能做一個成功的商人,那我的職業是失敗的,人生也是殘缺的。不賺錢的商人不是好商人,也沒有資本利潤去做善事。對我來說,誰是趨勢、誰利潤更大才是我要考慮的,而不是空洞的政治考量和虛假的道德說教。

不要試圖讓商人去承擔國家的政治責任,也不要試圖用政治去影響商人的經營理念。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商業的歸商業,政治的歸政治。我就是一個商人,會去努力理解政治,但是我絕不僭越政治,那是政治家們的事情。”

但問題是,這個成功的頂級商人同樣也說過這樣一番看似發自肺腑的話:“我對這片土地有特別的感情,自己身為中國人,永遠都是中國人。我絕對不會從香港撤資。”

作為“超人”和“商人”的李嘉誠“大變臉”的背後,可見時代風雲變幻之玄機。

李嘉誠為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狂批”?

本文為原創整理,參考了相關資料。未經許可,嚴禁一切形式的整文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