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覯一首思鄉的詩,開頭兩句就令人叫絕,終成了千古名作!

李覯,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中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於著述,以求安國濟民。李覯博學通識,尤長於禮,他不拘泥於漢、唐諸儒的舊說,敢於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 "一時儒宗"。雖然他不以詩詞著稱,但是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他的一首《鄉思》。

《鄉思》

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李覯一首思鄉的詩,開頭兩句就令人叫絕,終成了千古名作!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人們常說太陽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我極力遠眺,望盡了天涯,卻沒有看到我的故鄉。前兩句寫詩人遠眺,但是遠眺的具體景色,詩人卻並未多加描述,只是告訴我們,他一直望到了天邊,看到的落日,他想起了“落日是天涯”,他看到了天涯,卻沒有看到家。通過對兩個“天涯”的反覆吟唱,將思鄉之情描寫的極為深刻愁苦。

以落日喻天涯,源自於《世說新語夙惠》,《世說新語》載:晉元帝曾問明帝:“長安與太陽誰遠。”明帝起先回答太陽遠,因為沒見過有人從太陽那來。後來又改口說太陽近,因為“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後來人們常用這典故,以天涯太陽比喻遠。

李覯一首思鄉的詩,開頭兩句就令人叫絕,終成了千古名作!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太陽逐漸地落下山去,青山擋住了我視線,不僅如此,青山竟然還被暮雲遮蔽著。“碧山”、“暮雲”,都是色彩較深的景色,詩人著重墨,不僅符合蒼茫的山色,更是將思鄉的愁緒描繪的越發濃郁。“已恨”、“還被”將詩人心中的感情層層遞進,本來歸鄉的路被重重山峰遮擋便已是恨意十足,更可恨的是碧山還被暮雲遮蔽了。

李覯一首思鄉的詩,開頭兩句就令人叫絕,終成了千古名作!

前兩句,詩人極目遠眺,視線擴大到了天邊,看到了落日,也望極了天涯。後兩句,隨著筆鋒一轉,時間的推移,太陽已經下山,詩人的視線也由遠及近、由大變小。不僅如此,詩中景色的色彩也從輕、明的天和落日變成了碧、暮的山和雲,色彩也在進一步的變得濃郁。詩人思鄉的心也隨著色彩的變換而越來越濃郁。詩人運用視野、色調以及結構變化這三者的結合,將思鄉的情感發揮到了極致,手法高明。

縱觀全詩,一共分四句,每一句感情便有一層加深,最後把思鄉的波浪重重推向高潮,令人敬佩不已。

李覯一首思鄉的詩,開頭兩句就令人叫絕,終成了千古名作!

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