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是大師,讓人搞不清大師是誰了?當下,中國的大師去哪了?

列禦寇 射箭 杜秋娘 于丹 蝸牛情感 2017-04-04

在《現代漢語詞典》裡對“大師”的解釋是:“在學問或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為大家所尊崇的人。”但當下中國讓人在搞不清什麼是大師的同時,也讓人感到大師無處不在。


到處是大師,讓人搞不清大師是誰了?當下,中國的大師去哪了?

餘秋雨

小時候,沒什麼文化,也沒見過什麼世面,見有人上了幾回電視或者出了幾本書,就認定了人家是大師,崇拜得不成。然而,現在長大了,彷彿有了些文化,見不些世面,卻不知道大師是誰了。

曾經,很是崇拜餘秋雨,覺得電視上老請他,他去了,在那裡口若懸河,很大師。但是,記得有回,辦公室裡來了一位老人,卻說:“那上個姓餘的嘛,去哪裡演講中國的文脈就是哪裡,不是害錢是害命呀!”

想想,老人家說得還真對——大師不能害錢也不能害命,而在於一語驚人。於是,就把目光投向了別處,但偏偏想到了曾經與老餘外於同一時代的于丹。想想人家,往那兒一坐,一張嘴巴一閉嘴巴就是一個鐘頭,不用稿紙,唾沫星子裡飛揚的全是文化。所以,那會兒又把此人當成了大師。

但在偶然的一回裡,這大師卻讓人大倒胃口。她把“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一句中的“小人”,解釋為小孩子。此言一出,世間譁然,她推翻了幾千年來人們對“小人”的定義,有人推崇,更有不少學者站出來公開批判。對此于丹做了解釋:“首先我說,歷史上對這句話有幾種可以列出的解釋,把小人理解成與君子相對的不道德小人,這是一種講法。說女子與小人都難養,為什麼呢?在以前的教育體制下,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人根本沒有受教育的可能,沒有眼界沒有知識沒有更多元的參照,沒有獨立的經濟地位,你說女人是不是會狹隘會抱怨會難養啊,所以她和小人共同歸入難對付之列,是因為她不獨立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這個解釋是沒有錯的。第二種解釋,把小人解釋為襁褓中的嬰兒,說女子與小人難養,是指從滿月到週歲的小孩子是最難養的,我所說的,把小人單純地理解成小孩子,說女人與小孩子有共同的心性,就是近則不遜遠而怨,你對他太好了他對你不恭敬,你離他遠了他抱怨,這也是一種理解。但是我個人更喜歡這一解,因為這一解更有性情,更貼近我們當下的人心所指,它像一種社會現象。所以說學術上有多種解釋,我只認同我的這一種,但我不否認其他的存在。”到處是大師,讓人搞不清大師是誰了?當下,中國的大師去哪了?

于丹

她說這些的時候,他的同行易中天據說就坐在她的身邊,不置可否、默默無語地笑。對此,我意外地發現了這樣一種說法:

原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有學者是這麼解釋它的:這句話其實是標點錯誤。“女子”中間應有標點斷開,如“女、子”。“女”指的是君主的妻妾,“子”指的是君主的兒子,“小人”指的是君主周圍的寵臣、佞臣、優伶、宦官之類。

我想,就是不用“女”和“子”之間的那個標點,把女子直接理解了“女人”,這位不知名的學者理解要比大師于丹強和近人意得多。

於是,又對大師產生懷疑。,但偏偏回憶起丹在講《莊子·田子方》時講的一個故事:

說是有一“神人”列禦寇,他在為伯昏無人表演射箭,在自己的胳膊肘上放了滿滿的一杯水,唰,眼看一箭射出去,來不及看清楚第二支箭跟著就發出去,再定睛一看,第三支箭已經在弦上,搭著弓等著呢,而手臂上那杯水紋絲不動……但伯昏無人不以為然。他說:“你這種箭術只能算是有心射箭的箭術,而不是無心射箭的箭術,我現在想邀請你,我們一同去登高山,踏危石,臨深淵,咱們再來射箭,我看看你射得如何。”然後,他們一起走上高高的懸崖,腳是風化的危石。在這個地方,伯昏無人作一個揖,請列禦寇上前射箭。列禦寇說:“哇,這裡搖擺不定,我根本沒辦法射箭!”伯昏無人就對列禦寇說了一句這樣的話:人世間真正高明的人,向上可以看透蒼天,向下可以看清黃泉,能把世界萬象瞭然於心,在任何時刻可以做到神氣不變。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再讓你射箭,你能射中的可能性就太小太小了。

講到這裡,于丹說話了: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不要過分相信技巧! 其實,這完全就是一個射手與大師的區別,于丹雖然口才良好地講這個故事給我們,但她卻不知道自己扮演的正好是列禦寇的角色!

到處是大師,讓人搞不清大師是誰了?當下,中國的大師去哪了?

易中天

這也許就是當下中國,只能回憶大師,回憶所謂的大師了,講得很多,口才也沒說的,但卻沒有自知之明——不信,你去百家講壇裡看看就明白了。重要的是,在那裡,我發現了所謂的大師們不過是充當一個翻譯的角色,替我們的老先人給我們嚼饃饃。但這講臺上還可以,而若在生活裡真的嚼口饃饃給我們,還不把我們噁心死了?

老子說過:“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意思是說:最白的東西好象是汙濁的,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稜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較晚,宏大的音律聽上去往往聲響稀薄,宏大的氣勢景象似乎沒有一定之形。喜歡老子這稱謂,更喜歡大象無形之說。其中,大象無形一語放在當下的學術界,似乎可以這麼解釋:

你博古通今、博採各家之長,成了人見人愛、讓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大師,你就應該有自己有萬千氣象,而不是替故人給我們嚼饃饃,當翻譯。你應該有自己的聲音啊!

文章寫到這裡,忽然想到一首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首詩據說是唐朝一個叫杜秋娘的人寫的,據說這個杜秋娘是一個天生質麗的歌妓,陪伴過包括唐憲宗在內的好幾任皇帝。她的這首詩說了個什麼意思,今天恐怕沒幾個男人不明白的。但如果把它放在今天的學術界,我想今天那些所謂的大師無非都是些採花大盜,而那些被大師們炮製出的學識充其量也是過一歌妓。(文/蝸牛情感)到處是大師,讓人搞不清大師是誰了?當下,中國的大師去哪了?

杜秋娘


但是,我這麼說興許有些冤枉杜秋娘的意思了——因為我還聽說,這首詩還有另外的一種讀法——在字面背後,這詩的主旨是“愛惜時光”四個字。因此,若作“行樂及時”的宗旨似乎低了,作“珍惜時光”看,便搖曳多姿,耐人尋味。所以,在這個無大師或者少大師的時代,唯一讓我們可以進步的方法就是學習,永無止境的學習。只有學習才可能使我們識別真偽,才可能產生旗幟一樣的大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