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列寧的建黨思想看嚴格黨內政治生活的極端重要性

列寧 政治 布爾什維克黨 民主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5-14

作者:尹漢寧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以制定《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兩個文件為重點,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整體設計中的重要環節,開啟了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的新徵程,對推進偉大事業、建設偉大工程、奪取偉大斗爭勝利,具有里程碑意義。下面結合列寧關於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思想,對嚴格黨內政治生活的極端重要性談一點認識和體會。

一、列寧的建黨思想

通常我們會講,中國共產黨是按照列寧的建黨原則創建的。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提出:“建設一個全國範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劉少奇在《論黨內鬥爭》一文中指出,“我們走了直路”,這是由於:第一,在十月革命以後,有了蘇聯這一活的榜樣並按照列寧的思想原則進行建設。第二,在思想和組織上都沒有受到歐洲社會民主黨第二國際的影響。第三,中國沒有歐洲那樣的資本主義和平發展的時期,容許工人階級和平的議會鬥爭,也沒有歐洲那樣的工人貴族階層。

列寧在創建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和建立共產國際的過程中,在十月革命勝利後加強執政黨建設的實踐中,形成了一整套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理論體系,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學說。

列寧所要建設的黨,不同於資產階級政黨,不同於第二國際歐洲社會民主黨那樣的資產階級改良派政黨,而是無產階級的新型政黨。列寧關於無產階級新型政黨建設的理論體系,集中體現在他那一時期的一系列重要著作中。《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對此作過如下總結:列寧的《怎麼辦?》一書,是這樣一個黨在思想上的準備。列寧的《進一步,退兩步》一書,是這樣一個黨在組織上的準備。列寧的《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一書,是這樣一個黨在政治上的準備。最後,列寧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是這樣一個黨在理論上的準備。列寧此前的《什麼是“人民之友”》、此後於1920年發表的《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也是無產階級新型政黨建設的重要文獻。總體來看,列寧的建黨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九個方面。

1.無產階級政黨是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相結合的產物。列寧認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產生於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的結合,並認為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理。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前,也有工人罷工,但沒有科學理論指導和武裝,工人階級難以真正組織起來。有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之後,工人階級進一步覺醒,認清了本階級的歷史使命,迫切需要用政黨的組織形式進一步實現階級聯合,凝聚階級力量。

2.無產階級政黨是無產階級的最高組織形式。列寧認為,群眾是劃分為階級的,階級是由政黨領導的。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建立工會使工人從散漫無助的狀態過渡到初步的階級聯合,無產階級政黨是無產者階級聯合的最高形式。不能把無產階級政黨混同於一般的群眾團體。

3.無產階級政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進的部隊、覺悟的部隊。列寧告誡我們,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進的部隊、覺悟的部隊,是工人階級先進的那一部分。決不能把黨和工人階級混淆起來。

4.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有鞏固的思想統一和組織統一。黨只有當它所有的黨員都組織成一個由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統一紀律團結起來的統一部隊時,才能實際地領導工人階級的鬥爭,把它引向一個目標。列寧強調,“使黨只吸收至少能接受最低限度組織性的分子。”他指出,單靠無產階級的思想統一還不足以獲得勝利,還必須用無產階級組織的物質統一來鞏固思想上的統一。“無產階級在爭取政權的鬥爭中,除了組織,沒有別的武器。”

5.無產階級政黨要有極嚴格的紀律。列寧指出,無產階級是不怕組織和紀律的!“如果我們黨沒有極嚴格的真正鐵的紀律……那麼布爾什維克別說把政權保持兩年半,就是兩個半月也保持不住。”要使無產階級能夠正確地、有效地、勝利地發揮自己的組織作用,無產階級政黨內部就必須實行極嚴格的集中和極嚴格的紀律。

6.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列寧把民主集中制作為黨的組織原則,重點強調了集中。一方面,黨要正確地發揮作用和有計劃地領導群眾,必須按集中制組織起來。必須少數服從多數,各個組織服從中央,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另一方面,當黨在沙皇專制制度條件下處於祕密存在的地位時,黨組織不可能建立在自下而上的選舉基礎上;推翻沙皇統治後,黨就成為公開合法的黨,黨的組織就會建立在選舉的原則上,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上。

7.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具有戰鬥性。列寧所代表的布爾什維克,主張將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建設成為一元化的、戰鬥性的、組織嚴密的黨。特別強調成為一個戰鬥性的黨。

8.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得到本階級廣泛的支持。無產階級政黨無論組織得多好,如果得不到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就要陷於滅亡。列寧強調,要成為無產階級政黨,就必須得到本階級的支持。

9.必須正確處理群眾、階級、政黨、領袖的關係。列寧指出:“誰都知道,群眾是劃分為階級的……至少在現代的文明國家內,階級是由政黨來領導的;政黨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最重要職務而稱為領袖的人們所組成的比較穩定的集團來主持的。”

二、蘇聯共產黨垮臺的深刻教訓

蘇聯共產黨的前身是1898年建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1918年改稱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俄共(布);1925年改稱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聯共(布);1952年改稱蘇聯共產黨,簡稱蘇共。

俄國布爾什維克黨或者蘇聯共產黨,是按照列寧的建黨思想,由列寧領導創建的。它成為社會主義蘇聯執政黨後,連續執政74年,取得了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但到了戈爾巴喬夫時代,蘇共背棄了這個黨的締造者列寧的建黨思想,走上了亡黨的不歸路,引發了蘇聯解體的災難性後果。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曾說,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災難。

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後,面對蘇聯長期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所暴露出來的問題,首先實行所謂的經濟加速發展戰略,結果經濟不升反降,轉而以不惜改變無產階級政黨性質和社會主義性質的所謂“新思維”,推動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在政治改革方面,否定蘇共和蘇聯的歷史,否定列寧、斯大林,用人道的民主主義的社會主義取代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這實際上是受資產階級改良派政黨——歐洲社會民主黨思想的影響。戈爾巴喬夫還推動修改憲法,從法律上取消蘇聯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將原憲法第六條“蘇聯共產黨是蘇聯人民的領導力量、指導力量,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處於核心地位”,修改為“蘇聯共產黨和其他政黨、人民團體通過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參與國家管理”。如此這般,蘇聯共產黨就淪為資產階級式的議會黨團了。這種指導思想、社會性質的改變與無產階級新型政黨性質的改變同頻共振,使蘇共面臨垮臺危機。

在經濟改革中,戈爾巴喬夫實行私有化和休克療法。當時蘇聯國有資產約有4.3萬億盧布,他將1.5萬億作為私有資產證券,發給蘇聯公民每人一萬盧布。這些資產很快通過交易集中於金融寡頭手中。對於國有企業,則先停產關門,然後將一定的股權給企業家,由企業家擁有並經營。設計這項規劃的人認為,蘇聯5%的是經濟問題,95%的是政治問題,蘇聯要走資本主義議會道路,必須迅速培養出資產階級。這標誌著蘇聯共產黨發生了實質性的階級背叛。

蘇共垮臺的直接原因在於戈爾巴喬夫,根本原因則在於蘇共的政治肌體被侵蝕。蘇聯解體前,當時的蘇聯《西伯利亞報》曾經進行過一次問卷調查,被調查者認為蘇共代表工人的佔4%,代表全體黨員的佔11%,代表官僚、幹部、機關工作人員的竟佔到85%。也是在蘇聯解體前,美國的一個機構在蘇聯的歐洲部分進行了一次民主測驗,抽樣人口中只有17%的人贊成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1991年6月,美國另一個機構對蘇聯高層黨政官員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竟有76.7%的人認為應當實行資本主義。

三、嚴格黨內政治生活的極端重要性

重溫列寧的建黨思想,總結蘇共垮臺的歷史教訓,有助於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有助於我們深刻認識嚴格黨內政治生活的極端重要性。

1.嚴格黨內政治生活是無產階級政黨性質所決定的。嚴格黨內政治生活,關係堅守立黨初心的根本,關係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戰鬥性,關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那種認為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可大可小、可虛可實、可有可無的觀點是非常有害的。

2.維護黨的集中統一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要求。資產階級政黨和資產階級改良派政黨——歐洲社會民主黨,允許黨內有不同的政治派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幼年時期,黨內也有政治派別。執政後,黨內又出現過反對派集團,1921年召開第十次代表大會,作出了《關於黨的統一》的決議,不允許黨內有派別;對不執行黨的決議的人,必須開除出黨。戈爾巴喬夫擔任總書記後,黨內不僅很快地出現了政治派別,而且企圖改變黨的性質的派別很快就佔了上風。這給我們以深刻啟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必須嚴格執行“四個服從”。關鍵是全黨服從中央,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決定了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黨內不允許也不應該有不同利益的代表。每一個黨員都是黨組織整體的一分子。

3.嚴格黨內政治生活關鍵在嚴。列寧強調組織性和紀律性時,多處使用“極嚴格的”“真正鐵的”等描述語,充分說明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和紀律必須切實從嚴。嚴字當頭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的一個鮮明特點。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必須有嚴的制度、嚴的標準、嚴的要求、嚴的責任追究。要進一步把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挺在前面,變寬鬆軟為嚴緊硬。

4.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必須抓經常性的學習教育。列寧在創建俄國布爾什維克黨時,高度重視思想理論建設,用黨的建設學說統一思想,武裝頭腦。毛澤東強調按照列寧的建黨原則建黨,注重思想上建黨,並高度重視全黨的學習。我們黨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新時代,都高度重視全黨的集中學習教育。革命戰爭年代規模較大的有兩次;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開展了七次,改革開放以來開展了九次。每次都有主題、有重點,但比較集中的是“兩個路線”的教育,即思想路線的教育和群眾路線的教育,主要致力於防止“兩個脫離”,即防止脫離實際、防止脫離群眾。學習和貫徹好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必須抓好經常性的學習教育,必須結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真正讀懂悟通,用理論上的清楚明白,支撐政治上的清醒堅定。

5.加強政治文化建設,培育良好政治生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態建設的要求,抓住了黨內政治生活最深層、最本質的東西。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態,是就整體而言的。每位黨員都要成為黨內良好政治生態的建設者和維護者;政治文化氛圍不好,政治生態遭到破壞,大家都會受影響。戈爾巴喬夫幾年時間就使蘇共垮臺、蘇聯解體,說明在此之前,蘇共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態就受到汙染,就開始惡化。如果不是這樣,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就不可能有市場,一些實質性改變就不可能那樣順利,70多年的大黨老黨連同其所構築的社會主義大廈,就不可能一夜之間轟然倒塌。

6.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必須把自己擺進去。列寧在《進一步,退兩步》一書中,尖銳地批評了把自己看成高於組織和紀律的“上層人物”,要求“上層人物”也要沒有例外地履行黨員的義務。突出“關鍵少數”這個重點,也是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的一個鮮明特點。學習六中全會精神,嚴格黨內政治生活,要從自己嚴起;建設黨內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態,要從自己做起。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按照黨對“關鍵少數”的要求擔責盡責。(尹漢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