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735期)唐朝前期之所以強盛,無非是兩個原因,其一是人才濟濟,比如房玄齡和魏徵等;其二是有會用人才的皇帝,比如李世民等。今天講的這位便是唐朝初期的一位真正的人才,據史書記載,此人不僅文武雙全,而且人品很高,有周勃之氣節,其生前曾被名臣房玄齡大讚;也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高度賞識,死後李世民為之痛哭。更富有傳奇色彩的是,民間傳說他死後被玉皇大帝封神。那麼此人是誰?他究竟有著怎樣的人生傳奇?

被遺忘的大唐開國功臣:李大亮

一、戰敗被俘,死裡逃生.

這位被唐太宗賞識的人是唐朝開國功臣李大亮(586年-644年),他是隋末唐初京兆涇陽(今屬陝西咸陽)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父是隋朝朔州總管、武陽郡公李充節。李大亮自幼弄文習武,頗有志向。

隋朝末年,李大亮曾在隋朝將領龐玉麾下效力。公元617年,李密率領瓦崗軍進攻東都洛陽,龐玉率軍迎敵。但他不敵李密,兵敗後有100多人被俘,其中就包括李大亮。李密的部下張弼欲斬殺俘虜,但見到李大亮與眾不同,以為此人有大志,於是便把他留了下來,其餘一個不留,全部斬殺。僥倖死裡逃生的李大亮被張弼結為至交,共同效力於瓦崗軍。

二、賣馬濟貧,殺馬退敵,威震荊襄

同瓦崗軍的多數英雄一樣,李大亮後來也投奔了李淵,成為唐朝開國功臣之一。公元618年,李大亮因功被唐高祖李淵授為土門縣令。不過他上任時,就受到了嚴峻的考驗,因為他面對的是一個內憂外困的爛攤子,土門縣境內不僅正鬧饑荒,而且盜賊蜂起。作為縣令的李大亮感到了自己肩負的重任。他先是對逃荒的老百姓進行招撫和救濟。為資助百姓,他甚至賣了自己騎的馬。他勸大家大力墾田,當年該縣糧食便實現了豐收,消除了饑荒。接著李大亮又大力平息盜賊。秦王李世民到北境巡視時,見到李大亮的功績,大為讚賞,慷慨賞賜其馬五匹(也有說是一匹),帛五十段。

盜賊剛平,突厥又來進犯,李大亮考慮自己一個小小的縣城沒有力量拒敵,上報朝廷已經來不及,為了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他憑著自己曾縱橫沙場的勇武,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一個隨從不帶,單人獨騎出城直赴敵營,憑其三寸不爛之舌,以大唐之威,說服突厥首領退兵。對方首領為其膽略折服,便下令收兵。

大亮為報突厥人的明理,又慷慨地殺掉自己的戰馬與之開宴豪飲,雙方大快而別。他殺掉坐騎之後,自己只有徒步返回土門。他此次的孤闖敵營,殺馬退敵,被後人傳為佳話。唐高祖得知此事後,龍顏大悅,遂升任李大亮為金州總管府司馬。

後來李大亮又奉命出兵荊襄。因為當時,天下雖大局已定,但尚有一線殘餘勢力沒有消除。比如當時王世充的侄子王弘烈仍佔據襄陽,試圖與大唐頑抗到底。高祖李淵便派李大亮去平叛。李大亮不辱使命,他率軍進擊荊襄,以摧枯拉朽之勢連下十餘城,高祖大喜,下書安勉,又升李大亮為安州刺史。

後來李大亮在出使廣州巴東至九江時,又遇上叛軍輔公祏,他又展示了其有勇有謀的出眾才華,設計生擒輔公祏麾下大將張善安,又因功被朝廷升為越州都督。

三、李大亮敢於直言進諫唐太宗

李大亮因政績顯著,屢被升職。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任命李大亮為交州都督,後召回京城封為太府卿;之後,又任命其為涼州都督,在任期間,李大亮以惠政聞名。

有一次唐太宗派遣使者去涼州巡查,使者看見李大亮養了一隻獵鷹,他想討好皇帝,於是擅自做主,讓李大亮把獵鷹獻給皇帝。

既然是皇帝的使者張了尊口,如果換成一般的官員,巴不得拿出去獻給皇上,給自己撈點好處或者政治資本。可李大亮不然,他感覺這肯定是使者自己在搗鬼,皇帝不可能支持的。於是他派人向唐太宗密奏道:“陛下謝絕打獵已經很久了,而您的使者卻向我要獵鷹,如果是您的意思,我照辦;如果是使者擅自要求,我認為是使者不稱職。”唐太宗大悅,感嘆道:“有臣子如此為江山社稷操心,朕無憂矣!”於是派使者賜李大亮胡酒一瓶,並賜東漢史學家荀悅所著的編年體史書《漢記》一部。

唐太宗時期發動了對東突厥的強大攻勢,最終導致東突厥覆滅。之後,唐太宗就想安撫各地的胡人,規定投降的各部,每人賜一領袍、五匹帛,其首領授予將軍、中郎將官職,位列五品官職的有百人。又把投降的胡人安置在黃河以南。太宗任命大亮為西北道安撫大使,出使安撫未歸附的部族,並讓他準備好糧食救濟他們度過饑荒。

這項措施也算是很不錯的。但李大亮向李世民提出了具有更加長遠戰略眼光的建議,他上書道:“臣以為要安撫遠方,一定要從安撫近旁的人開始。中原是天下之根本,各地的胡人是枝葉。以損害根本,優待枝葉來求得國家安定,這叫捨本求末,是不足取的。故臣以為那些自願請求歸附的部族,應該牽制利用他們,不必把他們遷到河南地區,應仍讓他們留守塞外,就地生存,讓他們敬畏您的威望,做守衛國家的邊臣,成為中原的屏障。還有,黃河以西的大片地區,多年來被胡人困擾,加上隋末的動亂,農業蕭條,財力大損。臣的愚見是停下安撫未歸附部族的工作,鼓勵邊地的百姓恢復農業生產,減少其勞役,這才是長遠之計。”太宗覺得有理,於是便接受了他的建議。

被遺忘的大唐開國功臣:李大亮

四、李大亮隨李靖出兵大敗吐谷渾;輔助李勣等禦敵薛燕陀。

公元634年(貞觀八年)李大亮被任命為劍南道巡省大使。同年十二月,吐谷渾侵犯涼州,唐太宗命名將李靖為西海道大總管,率兵出擊吐谷渾。時任涼州都督的李大亮等隨李靖出征。李大亮與李靖出北路,與吐谷渾大戰於蜀渾山,大敗吐谷渾,俘獲其名王二十人,斬殺敵兵數千,並獲雜畜二十萬頭,其首領伏允之妻也被唐軍俘虜。吐谷渾的侵擾被平息後,唐朝廷令慕容順為西平郡王。但是,唐太宗怕慕容順不能服眾,於是又派李大亮率數千兵為其聲援。此次戰爭之後,李大亮因功被晉封為武陽縣公,拜右衛大將軍。

公元641年(貞觀十五年)冬十月,北方的薛延陀又率二十萬之眾(一說八萬),渡過大漠,大舉南侵。唐太宗任命營州都督張儉出薛延陀東境牽制;任命兵部尚書李勣為朔州道行軍總管,統兵六萬屯羽方;而右衛大將軍李大亮被任命為靈州(今寧夏吳忠市境內)道行軍總管,統兵四萬屯靈武,分道以禦敵薛延陀。

五、李大亮知恩圖報,報答恩人張弼

因為李大亮當年在同瓦崗軍戰鬥中被俘,李密的部將張弼在殺俘虜時,免了他的死刑,如今自己得志,地位顯赫,他不忘恩人,總想著如何報答張弼。當時張弼只擔任一個小官,但他比較清高,也不想給李大亮找麻煩,就躲避著不想見他。有一天,李大亮在路上偶然見到了張弼,就激動地拉著他,淚如雨下。他知道恩人的日子過得並不富裕,於是決定把自家的財產讓給張弼,可張弼拒不接受。

之後,李大亮就在唐太宗面前推舉張弼,說:“臣如今能夠侍奉陛下,全仗張弼之功也,若無張弼,哪有我的今天!臣甘願把自己的官職爵位全讓給張弼,請陛下開恩!”唐太宗聽說後也大為感動,於是升任張弼為中郎將、代州都督。李大亮能的知恩圖報受到世人的讚許,當然人們也讚揚張弼的低調處事。

六、李大亮氣節可比周勃,被房玄齡大讚;死後李世民痛哭。

大家知道,西漢有位開國名臣周勃,有勇有謀,且以性格耿直而著稱;還有一位跟周勃幾乎齊名的開國功臣叫王陵,以性格憨直而聞名。唐太宗時期最著名的大臣房玄齡就把李大亮比作周勃和王陵,以為他有這二人的氣節。房玄齡對李大亮的能力和人品都非常欣賞,曾在太宗面前大讚李大亮說:“李大亮有王陵、周勃之氣節,可以將大事託付給他。”公元644年(貞觀十八年),唐太宗離開長安御駕到洛陽時,便下詔讓李大亮做為房玄齡副手處理政事。

公元644年,唐太宗準備出兵征伐高麗,當時,李大亮患病,唐太宗前往探視,親自給李大亮藥物,對他的病情十分關心。李大亮苦諫唐太宗不要再進行遠征高句麗了,希望他重點把“京師宗廟所在”的關中經營好。但是,唐太宗沒有采納,最終導致征討高麗失敗。

李世民徵高麗不久後,李大亮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九歲。他為官廉潔,一世清貧,家人為他穿衣入棺時,按風俗要給他嘴裡含上一枚珠玉,可他家人竟拿不出來。無奈,只能在他的棺中放了一些米和布。太宗李世民聞知李大亮去世,並知道他家裡如此清貧之後,十分悲痛,竟失聲痛哭!後賜予李大亮諡號“懿”,並特賜他陪葬昭陵。在古代,皇帝能讓臣子在自己去世之後陪葬,已是極高的待遇了。

七、李大亮去世後,民間傳說他被玉皇大帝封神

李大亮人品、氣節之高尚,為官之清廉,在民間多有流傳。比如他早在唐初平輔公祏叛亂的戰爭中,因為戰功,唐高祖李淵曾特賜給他奴婢100人,但李大亮卻把他們全部都釋放了。後來李大亮破吐谷渾有功,唐太宗又賜給他奴婢120人,李大亮也一個沒要,全都給了親戚。

李大亮文武雙全,在戰場上是個勇武的將軍,在和平時期又是個有經世之才的名臣,其影響力頗廣。在臺灣的臺南地區,他是被供奉的五府王爺之一。李大亮的忠君愛國、體恤百姓,在民間傳為美談,所以關於他的死還有許多版本的傳說。

被遺忘的大唐開國功臣:李大亮

​其中一個著名的傳說是,他因非常忠誠於唐高祖李淵,具有君在臣在、君亡臣亡的偉大情操,所以在高祖李淵駕崩不久,他就追隨李淵去世了。所以玉皇大帝得知李大亮之事後,被他如此偉大的忠君愛國情操所感動,遂敕封李大亮為代天巡狩之神,駐守人間,擁坐王船,巡狩四方,以驅除世間瘟疫,稱之為大王李府千歲。這雖只是民間傳說,不過足以證明李大亮在民間的威信了。(文/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舊唐書》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