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李白隻身登山,寫下大唐最孤獨的一首詩,孤獨得讓人心疼

李白 唐朝 敬亭山 登山運動 詩歌 歷史解憂號 2019-04-10

晚年的李白隻身登山,寫下大唐最孤獨的一首詩,孤獨得讓人心疼

晚年的李白隻身登山,寫下大唐最孤獨的一首詩,孤獨得讓人心疼

寫下"古來聖賢皆寂寞"的李白,自己卻完全不適用於此規則,在大唐2200多位詩人之中,他最沒有資格抱怨孤獨寂寞冷。作為一名"飲者",李白已經在詩歌聖壇留了夙夜,在歷史天空劃過斑斕,縱然有時浮白載筆,偶爾也會呵壁問天,可那份行走的詩意卻無法掩蓋,走到哪兒都有詩迷相隨,不論何時都有酒肉相伴——李白用腳步丈量出了友誼的溫飽能力。

天下誰人不識李太白?李白很早就明白樹大招風的道理,即使他自己打算低調度日,但仰慕其詩名的大唐子民不能答應,倒不如痛痛快快地喝上幾盅!所以他的人生裡最不缺酒,也不缺熱鬧。然而歲數大了,頭髮白了,已然看慣春花秋月的他,還能保持住一顆少年的心嗎?

晚年的李白隻身登山,寫下大唐最孤獨的一首詩,孤獨得讓人心疼

少年李白白天遊歷山河,夜晚觥籌交錯,雖躊躇滿志,但如果得不到仕途上的開懷,他的人生仍是失意,隱匿在狂歡內部的孤獨促使李白寫下一首首經典;到了晚年,李白追求精神勝利的渴望更加強烈,落寞失意的李白希望能以政治家的名義青史留名,只可惜命運只贈與了他詩名。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這句話應該很適用李白:後半句是他前半生的狀態,"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前半句是他後半生的狀態,"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晚年的李白隻身登山,寫下大唐最孤獨的一首詩,孤獨得讓人心疼

公元761年的某一天,距離謫仙迴歸到天上僅剩一年,李白隻身登山欣賞風景,然而登著登著卻登出了曠世的孤獨感,他感慨萬千,揮筆寫下了這一首堪稱大唐最孤獨的詩,讀來令人惘然若失。

《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首詩非常出名,尤其後兩句是千古名句,但不少人可能不太清楚其寫作的背景。李白人送"謫仙",他不僅是天上貶謫下來的,在人間也是飽受貶謫。長期的羈旅漂泊,入仕的辛酸滋味,世間的冷漠炎涼,所有的不幸疊加起來,足以消磨掉李白晚年的狂傲,這時候的李白是最堅強的,亦是最脆弱不堪的。

晚年的李白隻身登山,寫下大唐最孤獨的一首詩,孤獨得讓人心疼

那麼這首詩孤獨在何處呢?

首先,前兩句的景物描寫看似簡單,卻蘊含高超的藝術手法:幾隻鳥越飛越高,直至消失在天際,一片孤雲慢慢地飄向了遠方(它都不願意停留,與詩人為伴)。李白剛到敬亭山,山上能動的東西就都走了,似乎滿世界都在嫌棄他。

這種手法有兩大好處:第一,"動"的走了,只剩下了"靜"的,凸顯了詩人清疏悠然的心境,與李白的仙道思想相符合;第二,"盡"、"孤""獨"三個冷字的簡單穿插,將悲傷的感覺寫盡了,靜即孤獨。

晚年的李白隻身登山,寫下大唐最孤獨的一首詩,孤獨得讓人心疼

後兩句更加悽烈:和我(李白)能夠互相都看不夠對方的,也就只有敬亭山了。李白言下之意是說只有敬亭山在陪著他一起孤獨,也只有敬亭山才能夠理解他的寂寞。昔日的友朋如雲皆已遠去,曾經的北樓縱酒也只剩下遙遠的回憶。而如今,卻只有自己一人登山,欣賞著這隻屬於他一人的風景。

在創作這首詩的時候,我們有理由相信李白是帶著淚痕寫下的一字一句。這位名揚天下的大詩人,在晚年的落寞時刻,竟然覺得他的知己只有一座毫無感情的山,這是不是世界上最值得心疼的一件事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