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戰神的剋星,名不見經傳的北宋名將,大宋防線的萬里長城

說起宋朝,可能最多想到的都是“楊家將”,似乎北宋能征善戰的將領就只有楊家將

其實北宋武力雖然孱弱,但是北宋其實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優秀將領。但是奈何北宋重文輕武的制度,也讓北宋朝野都崇尚讀書考取功名,而對常年征戰疆場的功勳宿將們嗤之以鼻。這也讓許許多多的北宋名將鬱郁不得志。

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在歷史上並不太出名。但他也和楊家將一樣,活躍在抗遼的最前線,從青年時期徵南唐開始到澶淵之盟重新披掛上陣,整整數十年時間都活躍在疆場上。在北疆十餘年兩敗耶律休哥,大敗党項李繼遷,威震北疆戰功赫赫。此人是誰呢?此人便是北宋名將李繼隆。

遼國戰神的剋星,名不見經傳的北宋名將,大宋防線的萬里長城

李繼隆此人出身于軍旅世家,他的父親是北宋開國名將李處耘,弟弟李繼和後來也戍邊西北為北宋保衛疆土。李處耘當年在陳橋兵變之中幫助趙匡胤建立大宋立了很大功勞,也因此趙匡胤很賞識他。關於陳橋兵變宋史是這樣記載的

太祖時領殿前親軍,繼勳罷鎮,世宗以處耘隸太祖帳下,補都押衙。會太祖出征,駐軍陳橋,處耘見軍中謀欲推戴,遽白太宗,與王彥升謀,召馬仁瑀、李漢超等定議,始入白太祖,太祖拒之。俄而諸軍大噪,入驛門,太祖不能卻。處耘臨機決事,謀無不中,太祖嘉之,授客省使兼樞密承旨、右衛將軍。

出身於這樣一個軍旅家庭,註定了李繼隆一身的不平凡。青年時期因為父親和北宋另一開國將領慕容延釗不和而遭到壓制,因此只能每日打獵練武潛心等待機會。

遼國戰神的剋星,名不見經傳的北宋名將,大宋防線的萬里長城

終於李繼隆在開寶初年至軍中任職,其青年時期的歷練終於可以得以發揮,他弓馬嫻熟,作戰勇猛,在北宋統一大業之中發揮著自己的才幹,也由此得到了宋太祖趙匡胤的賞識。

《宋史·李繼隆傳》:太祖察其才,且追念其父,欲拔用之。

公元前979年,繼趙匡胤之位後的趙光義決定親征北漢,消滅這最後一個政權。而李繼隆也隨軍出征,而他軍事生涯的巔峰也由此開始,因為從此開始他將遇到他軍事生涯中最厲害的對手,遼國第一名將耶律休哥。而他也因為數次大破耶律休哥而開始聞名天下。

滅亡北漢後,趙光義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認為值此良機可以乘勝收復幽雲十六州。可是當時隨行諸將都以大軍疲憊,糧草不足為由希望太宗可以暫緩,可惜趙光義不聽一意孤行。

在滅北漢的餘威之下,宋朝軍隊推進很快,很快就抵達幽州城下,可惜到這大宋的運氣已經用完了。自從遼人得到幽雲十六州之後將其大力發展,當時的幽州城的兵力其實並不少雖不能和宋軍正面交鋒,但是遼國守軍死守幽州,宋軍屢攻不下,漸漸的士氣已經低落。並且就在此時,遼國蕭太后派出的援軍已到。此人就是遼國名將耶律休哥。

此時的宋軍在連續的攻城之下以疲憊不堪,並且糧草後勤也以供應不上,耶律休哥抓住戰機和幽州守軍裡應外合前後夾擊宋軍。在耶律休哥的前後夾擊之下,宋軍各路人馬都潰不成軍,唯有李繼隆所部臨危不亂,率領大軍且退且守,並一路收攏殘兵撤離至安全地帶。

宋軍敗退後,遼國所部乘勝追擊,宋軍按照太宗的部署分為八陣對峙,可是這樣的話力量就太過分散,此時李繼隆冒天下之大不韙違詔變陣,最終大敗遼軍。

《宋史·李繼隆傳》:後為鎮州都監,契丹犯邊,與崔翰諸將御之。初,太宗授以陣圖,及臨陣有不便,眾以上命不可違。繼隆曰:“事有應變,安可預定,設獲違詔之罪,請獨當也。”即從宜而行,敗之於徐河。

高粱河大敗之後,宋朝在此期間休養生息。過了幾年之後,宋太宗又策劃三路進攻遼國以圖收復幽雲十六州對其進行戰略包圍。

這一次李繼隆跟隨東路軍主將曹彬其還是作為曹彬手下先鋒大將跟隨出征。此時宋軍連戰連捷,與此同時遼國針對宋軍北伐開始制定對策,他們決定先集中主力攻擊東路軍曹彬這一路。

遼國戰神的剋星,名不見經傳的北宋名將,大宋防線的萬里長城

曹彬本人是個儒將,在當時軍糧告急糧道被耶律休哥掐斷的情況下,因為壓制不住手下將士,於是貪功冒進,最終被耶律休哥抓住機會於岐溝關一戰大敗宋軍,東路軍一敗,整個戰略規劃被打斷,於是另外兩路也開始撤兵。最終這一場歷史上著名的雍熙北伐也以失敗而告終,曹彬等人被貶值,而李繼隆在此戰中卻發揮出了超凡的才幹在曹彬被耶律休哥大敗之後他沉著應對收容敗兵。

因南征北伐之時,李繼隆屬於年輕一代,因此他並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可是兩次北伐失敗之後,在大宋精銳盡失,於是李繼隆的機會來了,耶律休哥的不敗神話也從此開始被李繼隆終結,之後兩次大戰也成為耶律休哥的終身遺憾。

宋太宗端拱元年,遼軍乘著兩次大戰的餘威開始南下,而李繼隆和耶律休哥真正意義上的交鋒也由此開始。

遼國戰神的剋星,名不見經傳的北宋名將,大宋防線的萬里長城

此戰初時,宋軍因為兩次敗給遼國。宋太宗嚴令不許擅自出擊,並執行堅壁清野。此時耶律休哥重兵壓境,內部卻還在為戰守爭論不休。此時李繼隆為洗刷君子館之戰中不戰而逃的恥辱,冷靜分析形式又一次違詔出戰。

他命令手下率領當時北宋邊防部隊中的精銳騎兵靜塞軍出戰,從正面向遼軍發起進攻。

史料記載:“近世邊郡騎兵之勇者皆習干戈戰鬥而不畏懦者也,聞虜之至,或父母轡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冑而進者。”

靜塞軍都是易州人,此前遼軍攻打易州攻陷易州並擄走了他們的家人,因此靜塞軍對遼軍有咬牙切齒的恨。宋遼兩軍交戰時,靜塞軍騎兵作為宋軍的先鋒,作戰勇猛,直接攻破敵陣衝破遼軍陣型,遼人大敗,其南下勢頭被遏制,此戰李繼隆和耶律休哥的交鋒最終李繼隆獲勝,他的騎兵從正面擊破了契丹鐵騎。

端拱二年七月,威虜軍糧饋不濟,耶律休哥聽到這個消息,再次率部南犯企圖掐斷糧道。

當時朝中許多文臣議論紛紛,認為應該放棄威虜軍一線收縮防禦,有人提出自然就有人反對,反對的自然上以李繼隆為首。他認為威虜軍一線的防禦是抵抗遼軍的保障,不可輕言放棄,並決定親自押運糧草,而兩人的第二次交鋒夜從此開始。

此時李繼隆已經順利完成任務,也因此耶律休哥的計劃最後泡湯了,可是他想洗刷不久前敗在李繼隆手上的恥辱來重振他戰神的威名,因此他知道既定計劃失敗以後,便調轉目標盯著李繼隆尋找戰機準備將其一舉殲滅。

李繼隆可以說很透徹的摸清楚了耶律休哥的戰術,他讓一個偏將率領一千人作為伏兵埋伏于徐河。

遼國戰神的剋星,名不見經傳的北宋名將,大宋防線的萬里長城

可能是耶律休哥太急於證明自己了,他沒有管這支伏兵而是率領部隊繼續向前推進,但是此舉卻讓宋軍抓住了戰機,宋軍主將尹繼倫趁著遼軍輕敵,在凌晨天未亮時期發起進攻。而李繼隆也在同一時間發起攻擊,在兩方夾擊之下耶律休哥大敗,此戰之後遼人十餘年沒有南下。

因為李繼隆的功勳外加上此人還是自己的小舅子,於是這之後的時間裡,宋太宗對他委以重任。

在雍熙北伐之後宋軍各路精銳損兵折將的情況下,一直活躍在抗遼最前線的其實並不是楊家將。雍熙北伐之後,曹彬、潘美等人被貶職,不久之後相繼病逝,楊業戰死被俘絕食而死。此時的大宋的確處於內憂外患之下,這個時候朝廷的年輕一代已經成長起來,李繼隆就是這其間的佼佼者。雍熙北伐之後,他從一班老將手裡接過邊塞防務並整修邊防,並屢破耶律休哥,讓遼人不敢輕易南下。

直至十年後遼人再度犯邊。此時的北宋邊境線上沒有了李繼隆的身影,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年輕的將領再次令遼人聞風喪膽,他的名字叫做楊延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