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傳國玉璽並沒有被一場大火燒掉,而是到了遼國人的手裡'

"

從和氏璧到傳國璽,中國史上最神祕的寶物(四)

公元1021年,使遼國國力達到鼎盛的遼聖宗耶律隆緒派人從遼國中京取出傳國玉璽。

“乙亥,遣骨裡取石晉所上玉璽於中京。”——《遼史·本紀·卷十六》

見到傳國玉璽的耶律隆緒龍顏大悅,賦《傳國璽詩》一首,這枚傳國玉璽世人傳說在玄武樓的大火中與李從珂一起毀滅了,前文已經分析了其實傳國玉璽並未毀滅,而是到了石敬瑭的手中,可又為什麼會出現在遼國中京?

"

從和氏璧到傳國璽,中國史上最神祕的寶物(四)

公元1021年,使遼國國力達到鼎盛的遼聖宗耶律隆緒派人從遼國中京取出傳國玉璽。

“乙亥,遣骨裡取石晉所上玉璽於中京。”——《遼史·本紀·卷十六》

見到傳國玉璽的耶律隆緒龍顏大悅,賦《傳國璽詩》一首,這枚傳國玉璽世人傳說在玄武樓的大火中與李從珂一起毀滅了,前文已經分析了其實傳國玉璽並未毀滅,而是到了石敬瑭的手中,可又為什麼會出現在遼國中京?

秦始皇傳國玉璽並沒有被一場大火燒掉,而是到了遼國人的手裡

圖:遼聖宗耶律隆緒銅像

(一)死的蹊蹺的張彥澤

公元942年,一生“卑辭厚禮以奉契丹”的石敬瑭走完了一生,死後其養子石重貴即位,史稱後晉出帝或後晉少帝,石重貴即位後一改石敬瑭時期奉契丹的做派,與契丹多次發生軍事衝突,公元947年1月10日,契丹騎兵在後晉降將張彥澤的帶領下攻入開封城,後晉就此滅亡,同一天,石重貴派自己的兩個兒子帶著石敬瑭聊以自慰的那枚“受命寶”還有皇帝的金印向耶律德光上降表。

“遣男鎮寧節度使延煦,威信節度使延寶,奉國寶一、金印三出迎。”——《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

從和氏璧到傳國璽,中國史上最神祕的寶物(四)

公元1021年,使遼國國力達到鼎盛的遼聖宗耶律隆緒派人從遼國中京取出傳國玉璽。

“乙亥,遣骨裡取石晉所上玉璽於中京。”——《遼史·本紀·卷十六》

見到傳國玉璽的耶律隆緒龍顏大悅,賦《傳國璽詩》一首,這枚傳國玉璽世人傳說在玄武樓的大火中與李從珂一起毀滅了,前文已經分析了其實傳國玉璽並未毀滅,而是到了石敬瑭的手中,可又為什麼會出現在遼國中京?

秦始皇傳國玉璽並沒有被一場大火燒掉,而是到了遼國人的手裡

圖:遼聖宗耶律隆緒銅像

(一)死的蹊蹺的張彥澤

公元942年,一生“卑辭厚禮以奉契丹”的石敬瑭走完了一生,死後其養子石重貴即位,史稱後晉出帝或後晉少帝,石重貴即位後一改石敬瑭時期奉契丹的做派,與契丹多次發生軍事衝突,公元947年1月10日,契丹騎兵在後晉降將張彥澤的帶領下攻入開封城,後晉就此滅亡,同一天,石重貴派自己的兩個兒子帶著石敬瑭聊以自慰的那枚“受命寶”還有皇帝的金印向耶律德光上降表。

“遣男鎮寧節度使延煦,威信節度使延寶,奉國寶一、金印三出迎。”——《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秦始皇傳國玉璽並沒有被一場大火燒掉,而是到了遼國人的手裡

圖:石重貴墓誌

在耶律德光進入開封前,張彥澤成為了開封佔領軍的最高行政長官,一如既往的軍閥做派,縱兵劫掠、以權謀私、報復打擊,開封城哀鴻遍野,張彥澤一時風光無兩。

可就在十六天後,張彥澤被耶律德光以他將石重貴遷往開封府、殺桑維翰、縱兵搶劫為罪名,斬首示眾。

“己丑,斬張彥澤於市,以其剽劫京城,恣行屠害也。”——《舊五代史·後晉·少帝紀五》

雖然張彥澤壞事做盡,在後晉人眼中人人得而誅之,但耶律德光給他安的罪名卻有些莫須有的味道:

耶律德光時期的契丹軍隊保留著少數民族特色,出門打仗基本不帶後勤物資,全靠沿途搶,走一路搶一路,想著進佔中原的耶律德光進入開封后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讓契丹軍隊四處“打穀草”,搶得開封洛陽附近的數百里成為白地,這種背景下張彥澤縱兵劫掠卻成了罪狀,典型的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乙丑,濟黎陽渡,(耶律德光)顧謂侍臣曰:“朕此行有三失:縱兵掠芻粟,一也;括民私財,二也;不遽遣諸節度還鎮,三也。”——《遼史·本紀·卷四》

至於說張彥澤“恣行屠害”主要是指殺了桑維翰,桑維翰是石敬瑭在位時期的重臣,但在石重貴即位後失勢,是五代時期的文官代表。張彥澤是藩鎮節度使,投降契丹後作為契丹人的先鋒攻打開封,可謂戰功顯赫,與張彥澤相似的還有領兵十萬投降契丹的杜重威等人,他們都是武將的代表。在有兵權就有皇位的五代時期,文官與武將孰輕孰重,想必熟讀史料的看官心中都有桿秤。

“十二月丙寅,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等率所部二十萬眾來降。”——《遼史·本紀·卷四》

用這幾個勉強的藉口殺張彥澤不可能服眾,尤其是對還掌有兵權的杜重威們,這其中一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耶律德光不得不殺他,這個原因,極有可能是因為張彥澤私佔了傳國玉璽。

"

從和氏璧到傳國璽,中國史上最神祕的寶物(四)

公元1021年,使遼國國力達到鼎盛的遼聖宗耶律隆緒派人從遼國中京取出傳國玉璽。

“乙亥,遣骨裡取石晉所上玉璽於中京。”——《遼史·本紀·卷十六》

見到傳國玉璽的耶律隆緒龍顏大悅,賦《傳國璽詩》一首,這枚傳國玉璽世人傳說在玄武樓的大火中與李從珂一起毀滅了,前文已經分析了其實傳國玉璽並未毀滅,而是到了石敬瑭的手中,可又為什麼會出現在遼國中京?

秦始皇傳國玉璽並沒有被一場大火燒掉,而是到了遼國人的手裡

圖:遼聖宗耶律隆緒銅像

(一)死的蹊蹺的張彥澤

公元942年,一生“卑辭厚禮以奉契丹”的石敬瑭走完了一生,死後其養子石重貴即位,史稱後晉出帝或後晉少帝,石重貴即位後一改石敬瑭時期奉契丹的做派,與契丹多次發生軍事衝突,公元947年1月10日,契丹騎兵在後晉降將張彥澤的帶領下攻入開封城,後晉就此滅亡,同一天,石重貴派自己的兩個兒子帶著石敬瑭聊以自慰的那枚“受命寶”還有皇帝的金印向耶律德光上降表。

“遣男鎮寧節度使延煦,威信節度使延寶,奉國寶一、金印三出迎。”——《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秦始皇傳國玉璽並沒有被一場大火燒掉,而是到了遼國人的手裡

圖:石重貴墓誌

在耶律德光進入開封前,張彥澤成為了開封佔領軍的最高行政長官,一如既往的軍閥做派,縱兵劫掠、以權謀私、報復打擊,開封城哀鴻遍野,張彥澤一時風光無兩。

可就在十六天後,張彥澤被耶律德光以他將石重貴遷往開封府、殺桑維翰、縱兵搶劫為罪名,斬首示眾。

“己丑,斬張彥澤於市,以其剽劫京城,恣行屠害也。”——《舊五代史·後晉·少帝紀五》

雖然張彥澤壞事做盡,在後晉人眼中人人得而誅之,但耶律德光給他安的罪名卻有些莫須有的味道:

耶律德光時期的契丹軍隊保留著少數民族特色,出門打仗基本不帶後勤物資,全靠沿途搶,走一路搶一路,想著進佔中原的耶律德光進入開封后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讓契丹軍隊四處“打穀草”,搶得開封洛陽附近的數百里成為白地,這種背景下張彥澤縱兵劫掠卻成了罪狀,典型的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乙丑,濟黎陽渡,(耶律德光)顧謂侍臣曰:“朕此行有三失:縱兵掠芻粟,一也;括民私財,二也;不遽遣諸節度還鎮,三也。”——《遼史·本紀·卷四》

至於說張彥澤“恣行屠害”主要是指殺了桑維翰,桑維翰是石敬瑭在位時期的重臣,但在石重貴即位後失勢,是五代時期的文官代表。張彥澤是藩鎮節度使,投降契丹後作為契丹人的先鋒攻打開封,可謂戰功顯赫,與張彥澤相似的還有領兵十萬投降契丹的杜重威等人,他們都是武將的代表。在有兵權就有皇位的五代時期,文官與武將孰輕孰重,想必熟讀史料的看官心中都有桿秤。

“十二月丙寅,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等率所部二十萬眾來降。”——《遼史·本紀·卷四》

用這幾個勉強的藉口殺張彥澤不可能服眾,尤其是對還掌有兵權的杜重威們,這其中一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耶律德光不得不殺他,這個原因,極有可能是因為張彥澤私佔了傳國玉璽。

秦始皇傳國玉璽並沒有被一場大火燒掉,而是到了遼國人的手裡

(二)私佔玉璽

1月16日,就在石重貴兩個兒子從耶律德光的牙帳回到開封,帶回了耶律德光的詔書,其中就有關於傳國玉璽的事情。石重貴兩個兒子獻上“受命寶”後,耶律德光發現不是秦始皇那塊,於是就下詔要石重貴將真貨交出來。耶律德光不會無中生有的要石重貴交出秦始皇那塊傳國玉璽,必然是知道或者聽說過石重貴手中有這塊傳國玉璽才會提出這個要求。

“契丹以聽獻傳國寶追琢非工,又不與前史相應,疑其非真,以詔書詰帝,使獻真者。”——《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這個時候傳國玉璽很可能就已經到了張彥澤的手中,就在攻破開封城後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11日,張彥澤進宮面見石重貴,要把石重貴從宮中遷移到開封府看押,石重貴要將皇宮內庫的金銀珠寶一併帶走,張彥澤不許,於是石重貴將珠寶放回了內庫,張彥澤挑走了其中一些奇珍異寶,剩下的放回內庫留給耶律德光,存放在內庫的傳國玉璽張彥澤沒理由放過。

“帝(指石重貴)悉以內庫金珠自隨。彥譯使人諷之曰:“契丹主至,此物不可匿也。”帝悉歸之,亦分以遺彥澤,彥澤擇取其奇貨,而封其餘以待契丹。”——《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就在同一天,後晉權臣馮玉來向張彥澤獻諂媚,要求由他向耶律德光敬上秦始皇這枚傳國玉璽,如果玉璽說的是石敬瑭那塊“受命寶”,身為權臣的馮玉不可能不知道“受命寶”已經被石重貴兒子帶去給耶律德光了。這塊玉璽一定是極為寶貴的秦始皇傳國玉璽,他知道耶律德光來之後會要傳國玉璽,他更知道這個時候洗劫了皇宮內庫的張彥澤已經得到了傳國玉璽。只是他天真地認為張彥澤想自己將傳國玉璽獻給耶律德光,所以才會提出這個要求。

“張彥澤陷京城,軍士爭湊其第,家財鉅萬,一夕罄空。翌日,玉假蓋而出,猶繞指以諂彥澤,且請引送玉璽於契丹主,將利其複用。”——《舊五代史·後晉·列傳四》

石重貴顯然已經拿不出傳國玉璽了,但也沒法跟耶律德光說玉璽在張彥澤手中,畢竟自己的小命還在張彥澤手中,此時,他所有上給耶律德光的奏章都要張彥澤過目。

“帝(即石重貴)與太后所上契丹主表章,皆先示彥澤,然後敢發。”——《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石重貴只能向耶律德光上了一道奏章,話語中頗多無奈,把自己沒有傳國玉璽的原因歸咎到李從珂自焚,李從珂帶著傳國玉璽一同焚燬的說法自此開始出現。

“頃王從珂自焚,舊傳國寶不知所在,必與之俱燼。此寶先帝所為,群臣備知。臣今日焉敢匿寶!”——《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

從和氏璧到傳國璽,中國史上最神祕的寶物(四)

公元1021年,使遼國國力達到鼎盛的遼聖宗耶律隆緒派人從遼國中京取出傳國玉璽。

“乙亥,遣骨裡取石晉所上玉璽於中京。”——《遼史·本紀·卷十六》

見到傳國玉璽的耶律隆緒龍顏大悅,賦《傳國璽詩》一首,這枚傳國玉璽世人傳說在玄武樓的大火中與李從珂一起毀滅了,前文已經分析了其實傳國玉璽並未毀滅,而是到了石敬瑭的手中,可又為什麼會出現在遼國中京?

秦始皇傳國玉璽並沒有被一場大火燒掉,而是到了遼國人的手裡

圖:遼聖宗耶律隆緒銅像

(一)死的蹊蹺的張彥澤

公元942年,一生“卑辭厚禮以奉契丹”的石敬瑭走完了一生,死後其養子石重貴即位,史稱後晉出帝或後晉少帝,石重貴即位後一改石敬瑭時期奉契丹的做派,與契丹多次發生軍事衝突,公元947年1月10日,契丹騎兵在後晉降將張彥澤的帶領下攻入開封城,後晉就此滅亡,同一天,石重貴派自己的兩個兒子帶著石敬瑭聊以自慰的那枚“受命寶”還有皇帝的金印向耶律德光上降表。

“遣男鎮寧節度使延煦,威信節度使延寶,奉國寶一、金印三出迎。”——《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秦始皇傳國玉璽並沒有被一場大火燒掉,而是到了遼國人的手裡

圖:石重貴墓誌

在耶律德光進入開封前,張彥澤成為了開封佔領軍的最高行政長官,一如既往的軍閥做派,縱兵劫掠、以權謀私、報復打擊,開封城哀鴻遍野,張彥澤一時風光無兩。

可就在十六天後,張彥澤被耶律德光以他將石重貴遷往開封府、殺桑維翰、縱兵搶劫為罪名,斬首示眾。

“己丑,斬張彥澤於市,以其剽劫京城,恣行屠害也。”——《舊五代史·後晉·少帝紀五》

雖然張彥澤壞事做盡,在後晉人眼中人人得而誅之,但耶律德光給他安的罪名卻有些莫須有的味道:

耶律德光時期的契丹軍隊保留著少數民族特色,出門打仗基本不帶後勤物資,全靠沿途搶,走一路搶一路,想著進佔中原的耶律德光進入開封后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讓契丹軍隊四處“打穀草”,搶得開封洛陽附近的數百里成為白地,這種背景下張彥澤縱兵劫掠卻成了罪狀,典型的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乙丑,濟黎陽渡,(耶律德光)顧謂侍臣曰:“朕此行有三失:縱兵掠芻粟,一也;括民私財,二也;不遽遣諸節度還鎮,三也。”——《遼史·本紀·卷四》

至於說張彥澤“恣行屠害”主要是指殺了桑維翰,桑維翰是石敬瑭在位時期的重臣,但在石重貴即位後失勢,是五代時期的文官代表。張彥澤是藩鎮節度使,投降契丹後作為契丹人的先鋒攻打開封,可謂戰功顯赫,與張彥澤相似的還有領兵十萬投降契丹的杜重威等人,他們都是武將的代表。在有兵權就有皇位的五代時期,文官與武將孰輕孰重,想必熟讀史料的看官心中都有桿秤。

“十二月丙寅,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等率所部二十萬眾來降。”——《遼史·本紀·卷四》

用這幾個勉強的藉口殺張彥澤不可能服眾,尤其是對還掌有兵權的杜重威們,這其中一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耶律德光不得不殺他,這個原因,極有可能是因為張彥澤私佔了傳國玉璽。

秦始皇傳國玉璽並沒有被一場大火燒掉,而是到了遼國人的手裡

(二)私佔玉璽

1月16日,就在石重貴兩個兒子從耶律德光的牙帳回到開封,帶回了耶律德光的詔書,其中就有關於傳國玉璽的事情。石重貴兩個兒子獻上“受命寶”後,耶律德光發現不是秦始皇那塊,於是就下詔要石重貴將真貨交出來。耶律德光不會無中生有的要石重貴交出秦始皇那塊傳國玉璽,必然是知道或者聽說過石重貴手中有這塊傳國玉璽才會提出這個要求。

“契丹以聽獻傳國寶追琢非工,又不與前史相應,疑其非真,以詔書詰帝,使獻真者。”——《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這個時候傳國玉璽很可能就已經到了張彥澤的手中,就在攻破開封城後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11日,張彥澤進宮面見石重貴,要把石重貴從宮中遷移到開封府看押,石重貴要將皇宮內庫的金銀珠寶一併帶走,張彥澤不許,於是石重貴將珠寶放回了內庫,張彥澤挑走了其中一些奇珍異寶,剩下的放回內庫留給耶律德光,存放在內庫的傳國玉璽張彥澤沒理由放過。

“帝(指石重貴)悉以內庫金珠自隨。彥譯使人諷之曰:“契丹主至,此物不可匿也。”帝悉歸之,亦分以遺彥澤,彥澤擇取其奇貨,而封其餘以待契丹。”——《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就在同一天,後晉權臣馮玉來向張彥澤獻諂媚,要求由他向耶律德光敬上秦始皇這枚傳國玉璽,如果玉璽說的是石敬瑭那塊“受命寶”,身為權臣的馮玉不可能不知道“受命寶”已經被石重貴兒子帶去給耶律德光了。這塊玉璽一定是極為寶貴的秦始皇傳國玉璽,他知道耶律德光來之後會要傳國玉璽,他更知道這個時候洗劫了皇宮內庫的張彥澤已經得到了傳國玉璽。只是他天真地認為張彥澤想自己將傳國玉璽獻給耶律德光,所以才會提出這個要求。

“張彥澤陷京城,軍士爭湊其第,家財鉅萬,一夕罄空。翌日,玉假蓋而出,猶繞指以諂彥澤,且請引送玉璽於契丹主,將利其複用。”——《舊五代史·後晉·列傳四》

石重貴顯然已經拿不出傳國玉璽了,但也沒法跟耶律德光說玉璽在張彥澤手中,畢竟自己的小命還在張彥澤手中,此時,他所有上給耶律德光的奏章都要張彥澤過目。

“帝(即石重貴)與太后所上契丹主表章,皆先示彥澤,然後敢發。”——《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石重貴只能向耶律德光上了一道奏章,話語中頗多無奈,把自己沒有傳國玉璽的原因歸咎到李從珂自焚,李從珂帶著傳國玉璽一同焚燬的說法自此開始出現。

“頃王從珂自焚,舊傳國寶不知所在,必與之俱燼。此寶先帝所為,群臣備知。臣今日焉敢匿寶!”——《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秦始皇傳國玉璽並沒有被一場大火燒掉,而是到了遼國人的手裡

(三)事情敗露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1月24日,耶律德光來到開封城外,在城北安撫百官,這時左衛上將軍安叔千從百官行列中站了出來,向契丹主耶律德光用胡語交流了一番,耶律德光對他的忠心表示了一番讚賞,隨後就被封為鎮國軍節度使。

"

從和氏璧到傳國璽,中國史上最神祕的寶物(四)

公元1021年,使遼國國力達到鼎盛的遼聖宗耶律隆緒派人從遼國中京取出傳國玉璽。

“乙亥,遣骨裡取石晉所上玉璽於中京。”——《遼史·本紀·卷十六》

見到傳國玉璽的耶律隆緒龍顏大悅,賦《傳國璽詩》一首,這枚傳國玉璽世人傳說在玄武樓的大火中與李從珂一起毀滅了,前文已經分析了其實傳國玉璽並未毀滅,而是到了石敬瑭的手中,可又為什麼會出現在遼國中京?

秦始皇傳國玉璽並沒有被一場大火燒掉,而是到了遼國人的手裡

圖:遼聖宗耶律隆緒銅像

(一)死的蹊蹺的張彥澤

公元942年,一生“卑辭厚禮以奉契丹”的石敬瑭走完了一生,死後其養子石重貴即位,史稱後晉出帝或後晉少帝,石重貴即位後一改石敬瑭時期奉契丹的做派,與契丹多次發生軍事衝突,公元947年1月10日,契丹騎兵在後晉降將張彥澤的帶領下攻入開封城,後晉就此滅亡,同一天,石重貴派自己的兩個兒子帶著石敬瑭聊以自慰的那枚“受命寶”還有皇帝的金印向耶律德光上降表。

“遣男鎮寧節度使延煦,威信節度使延寶,奉國寶一、金印三出迎。”——《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秦始皇傳國玉璽並沒有被一場大火燒掉,而是到了遼國人的手裡

圖:石重貴墓誌

在耶律德光進入開封前,張彥澤成為了開封佔領軍的最高行政長官,一如既往的軍閥做派,縱兵劫掠、以權謀私、報復打擊,開封城哀鴻遍野,張彥澤一時風光無兩。

可就在十六天後,張彥澤被耶律德光以他將石重貴遷往開封府、殺桑維翰、縱兵搶劫為罪名,斬首示眾。

“己丑,斬張彥澤於市,以其剽劫京城,恣行屠害也。”——《舊五代史·後晉·少帝紀五》

雖然張彥澤壞事做盡,在後晉人眼中人人得而誅之,但耶律德光給他安的罪名卻有些莫須有的味道:

耶律德光時期的契丹軍隊保留著少數民族特色,出門打仗基本不帶後勤物資,全靠沿途搶,走一路搶一路,想著進佔中原的耶律德光進入開封后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讓契丹軍隊四處“打穀草”,搶得開封洛陽附近的數百里成為白地,這種背景下張彥澤縱兵劫掠卻成了罪狀,典型的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乙丑,濟黎陽渡,(耶律德光)顧謂侍臣曰:“朕此行有三失:縱兵掠芻粟,一也;括民私財,二也;不遽遣諸節度還鎮,三也。”——《遼史·本紀·卷四》

至於說張彥澤“恣行屠害”主要是指殺了桑維翰,桑維翰是石敬瑭在位時期的重臣,但在石重貴即位後失勢,是五代時期的文官代表。張彥澤是藩鎮節度使,投降契丹後作為契丹人的先鋒攻打開封,可謂戰功顯赫,與張彥澤相似的還有領兵十萬投降契丹的杜重威等人,他們都是武將的代表。在有兵權就有皇位的五代時期,文官與武將孰輕孰重,想必熟讀史料的看官心中都有桿秤。

“十二月丙寅,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等率所部二十萬眾來降。”——《遼史·本紀·卷四》

用這幾個勉強的藉口殺張彥澤不可能服眾,尤其是對還掌有兵權的杜重威們,這其中一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耶律德光不得不殺他,這個原因,極有可能是因為張彥澤私佔了傳國玉璽。

秦始皇傳國玉璽並沒有被一場大火燒掉,而是到了遼國人的手裡

(二)私佔玉璽

1月16日,就在石重貴兩個兒子從耶律德光的牙帳回到開封,帶回了耶律德光的詔書,其中就有關於傳國玉璽的事情。石重貴兩個兒子獻上“受命寶”後,耶律德光發現不是秦始皇那塊,於是就下詔要石重貴將真貨交出來。耶律德光不會無中生有的要石重貴交出秦始皇那塊傳國玉璽,必然是知道或者聽說過石重貴手中有這塊傳國玉璽才會提出這個要求。

“契丹以聽獻傳國寶追琢非工,又不與前史相應,疑其非真,以詔書詰帝,使獻真者。”——《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這個時候傳國玉璽很可能就已經到了張彥澤的手中,就在攻破開封城後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11日,張彥澤進宮面見石重貴,要把石重貴從宮中遷移到開封府看押,石重貴要將皇宮內庫的金銀珠寶一併帶走,張彥澤不許,於是石重貴將珠寶放回了內庫,張彥澤挑走了其中一些奇珍異寶,剩下的放回內庫留給耶律德光,存放在內庫的傳國玉璽張彥澤沒理由放過。

“帝(指石重貴)悉以內庫金珠自隨。彥譯使人諷之曰:“契丹主至,此物不可匿也。”帝悉歸之,亦分以遺彥澤,彥澤擇取其奇貨,而封其餘以待契丹。”——《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就在同一天,後晉權臣馮玉來向張彥澤獻諂媚,要求由他向耶律德光敬上秦始皇這枚傳國玉璽,如果玉璽說的是石敬瑭那塊“受命寶”,身為權臣的馮玉不可能不知道“受命寶”已經被石重貴兒子帶去給耶律德光了。這塊玉璽一定是極為寶貴的秦始皇傳國玉璽,他知道耶律德光來之後會要傳國玉璽,他更知道這個時候洗劫了皇宮內庫的張彥澤已經得到了傳國玉璽。只是他天真地認為張彥澤想自己將傳國玉璽獻給耶律德光,所以才會提出這個要求。

“張彥澤陷京城,軍士爭湊其第,家財鉅萬,一夕罄空。翌日,玉假蓋而出,猶繞指以諂彥澤,且請引送玉璽於契丹主,將利其複用。”——《舊五代史·後晉·列傳四》

石重貴顯然已經拿不出傳國玉璽了,但也沒法跟耶律德光說玉璽在張彥澤手中,畢竟自己的小命還在張彥澤手中,此時,他所有上給耶律德光的奏章都要張彥澤過目。

“帝(即石重貴)與太后所上契丹主表章,皆先示彥澤,然後敢發。”——《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石重貴只能向耶律德光上了一道奏章,話語中頗多無奈,把自己沒有傳國玉璽的原因歸咎到李從珂自焚,李從珂帶著傳國玉璽一同焚燬的說法自此開始出現。

“頃王從珂自焚,舊傳國寶不知所在,必與之俱燼。此寶先帝所為,群臣備知。臣今日焉敢匿寶!”——《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

秦始皇傳國玉璽並沒有被一場大火燒掉,而是到了遼國人的手裡

(三)事情敗露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1月24日,耶律德光來到開封城外,在城北安撫百官,這時左衛上將軍安叔千從百官行列中站了出來,向契丹主耶律德光用胡語交流了一番,耶律德光對他的忠心表示了一番讚賞,隨後就被封為鎮國軍節度使。

秦始皇傳國玉璽並沒有被一場大火燒掉,而是到了遼國人的手裡

對話內容史書中沒有記載,但史書記載安叔千此人“鄙野而無文”,能通過他嘴巴說出來的肯定不是恭迎聖主這類窮酸的客套話,一定有更機密的事情,而且是用絕大多數官員聽不懂的胡語上奏,極有可能是將張彥澤私吞傳國玉璽的事情告知了耶律德光。

左契丹入汴,百僚迎見於赤崗,契丹主登高岡駐馬而撫諭漢官,叔千出班獨立,契丹主曰:“爾是安沒字否?卿比在邢州日,遠輸誠款,我至此,汝管取一吃飯處。”叔千拜謝而退,俄授鎮國軍節度使。——《舊五代史·後周·列傳三》

之後耶律德光進入開封城,在皇宮中溜達了一圈傍晚時分,就帶契丹軍隊退出了開封城,當晚,在開封東北十二里的赤岡駐紮過夜。

1月25日,殺了曾經背叛契丹的楊承勳,同一天,閣門使高勳向耶律德光哭訴張彥澤殺了他的家人,張彥澤被捕,審判過程很簡單,就問了後晉百官,張彥澤該不該不死,眾人皆答“該死”,第二天就是1月26日張彥澤在鬧市被斬。

“以彥澤之罪宣示百官,問:“應死否?”皆言“應死”。百姓亦投牒爭疏彥澤罪。”——《資治通鑑·後漢紀·後漢紀一》

張彥澤被誅殺,耶律德光將其抄家得到傳國玉璽,有了傳國玉璽的耶律德光顯然有了入主中原稱帝的底氣,2月23日,進入開封一個月後,耶律德光建國號大遼,正式稱帝。但是僅僅一個月後,契丹人自己解釋了什麼叫no 作no die,四下劫掠的契丹人最終水土不服只能退出中原,傳國玉璽也在此時送往了遼國。

“十七日,晉諸司僚佐、嬪御、宦寺、方技、百工、圖籍、曆象、石經、銅人、明堂刻漏、太常樂譜、諸宮縣、鹵簿、法物及鎧仗,盡數送往上京。”——《遼史·本紀·卷四》

74年後,當遼國的一代聖主耶律隆緒將傳國玉璽從遼國中京取回,如果是石敬瑭的“受命寶”,想必耶律隆緒是沒有心情賦詩的,看著一千多年傳承下來的傳國玉璽,壯志雄心在耶律隆緒心中湧起,當即做《傳國璽詩》。

一時制美寶,幹載助興王。

中原既失守,此寶歸北方。

子孫皆宜守,世業當永昌。

本篇為“千古名將英雄夢”特約作者“張小粵”所作,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