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秦始皇下令製作一真一假兩傳國玉璽,親手丟棄掉真的,傳下了假的

《後漢書•徐璆傳》引衛宏註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令良工用藍田山美玉製成玉璽,據稱璽鈕雕如龍魚鳳鳥,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稱為“傳國璽”。

“傳國璽”誕生,從此便成為了“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無數野心家將之視如一統天下的象徵。

公元前206年的10月,劉邦率兵先入咸陽,秦亡國之君子嬰將“天子璽”獻給劉邦。

劉邦建漢登基,將傳國玉璽珍藏於長樂宮,號稱“漢傳國璽”。

西漢末,王莽篡權奪位,逼迫王太后交出玉璽。王太后氣惱之下,將玉璽擲到地上,玉璽被摔掉了一角。

王莽登位,命人用黃金將缺角給補上了,從此玉璽留下了美中不足的瑕痕。

王莽敗亡,綠林起義軍從王莽的屍身上找到傳國玉璽,獻給了新擁戴起來的更始帝劉玄。

劉玄後來被赤眉軍打敗,傳國玉璽就落到了由赤眉軍擁立的小皇帝劉盆子的手裡。

赤眉軍不過是烏合之眾,劉盆子只是個放牛娃,投降了建立東漢的劉秀。

傳國玉璽由此重新成為了漢朝的玉璽。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何進、袁紹等人武裝誅殺十常侍,漢少帝倉皇出逃,混亂中遺失了傳國玉璽。

十餘年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西逃之前,放火焚燒了洛陽宮廷。

率先入洛陽救火的孫堅部下在洛陽城南甄宮井中打撈出一宮女屍體,從她頸下錦囊中發現“傳國玉璽”!

孫堅驚喜若狂,欲將之據為己有。

袁紹哪會讓孫堅得逞?扣押孫堅之妻,逼孫堅交出玉璽。

袁紹兄弟雖得玉璽,不過曹操眼中的“冢中枯骨”,很快被打著漢朝旗號的曹操給打敗。

傳國玉璽回到了漢獻帝的手裡,復歸漢家所有。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位,收取了傳國玉璽,並命人在玉璽左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

"
秦始皇下令製作一真一假兩傳國玉璽,親手丟棄掉真的,傳下了假的

《後漢書•徐璆傳》引衛宏註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令良工用藍田山美玉製成玉璽,據稱璽鈕雕如龍魚鳳鳥,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稱為“傳國璽”。

“傳國璽”誕生,從此便成為了“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無數野心家將之視如一統天下的象徵。

公元前206年的10月,劉邦率兵先入咸陽,秦亡國之君子嬰將“天子璽”獻給劉邦。

劉邦建漢登基,將傳國玉璽珍藏於長樂宮,號稱“漢傳國璽”。

西漢末,王莽篡權奪位,逼迫王太后交出玉璽。王太后氣惱之下,將玉璽擲到地上,玉璽被摔掉了一角。

王莽登位,命人用黃金將缺角給補上了,從此玉璽留下了美中不足的瑕痕。

王莽敗亡,綠林起義軍從王莽的屍身上找到傳國玉璽,獻給了新擁戴起來的更始帝劉玄。

劉玄後來被赤眉軍打敗,傳國玉璽就落到了由赤眉軍擁立的小皇帝劉盆子的手裡。

赤眉軍不過是烏合之眾,劉盆子只是個放牛娃,投降了建立東漢的劉秀。

傳國玉璽由此重新成為了漢朝的玉璽。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何進、袁紹等人武裝誅殺十常侍,漢少帝倉皇出逃,混亂中遺失了傳國玉璽。

十餘年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西逃之前,放火焚燒了洛陽宮廷。

率先入洛陽救火的孫堅部下在洛陽城南甄宮井中打撈出一宮女屍體,從她頸下錦囊中發現“傳國玉璽”!

孫堅驚喜若狂,欲將之據為己有。

袁紹哪會讓孫堅得逞?扣押孫堅之妻,逼孫堅交出玉璽。

袁紹兄弟雖得玉璽,不過曹操眼中的“冢中枯骨”,很快被打著漢朝旗號的曹操給打敗。

傳國玉璽回到了漢獻帝的手裡,復歸漢家所有。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位,收取了傳國玉璽,並命人在玉璽左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

秦始皇下令製作一真一假兩傳國玉璽,親手丟棄掉真的,傳下了假的

三國一統,玉璽歸晉。

西晉國祚不長,未已,八王亂起,中原板蕩。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部、前趙劉聰攻陷洛陽,俘獲晉懷帝,收繳了玉璽。

東晉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玉璽,也模仿曹丕在玉璽右肩部加刻了“天命石氏”字樣。

不久,後趙大將冉閔殺石鑑自立,國號魏,史稱冉魏,接管了玉璽。

北方鮮卑慕容早有覬覦玉璽之心,於公元352年南下攻魏。

冉閔兵敗雖被擒殺,冉魏大將軍蔣幹等人卻拒不肯降,輔佐太子冉智堅守冉魏都城鄴城,苦苦支撐,同時向東晉求救。

東晉據江東立國,一直以丟失玉璽為憾,而東晉皇帝也一直被民間譏稱為“白版天子”,得到冉魏的求援,要冉魏交還傳國玉璽以作為出兵援助的條件。

"
秦始皇下令製作一真一假兩傳國玉璽,親手丟棄掉真的,傳下了假的

《後漢書•徐璆傳》引衛宏註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令良工用藍田山美玉製成玉璽,據稱璽鈕雕如龍魚鳳鳥,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稱為“傳國璽”。

“傳國璽”誕生,從此便成為了“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無數野心家將之視如一統天下的象徵。

公元前206年的10月,劉邦率兵先入咸陽,秦亡國之君子嬰將“天子璽”獻給劉邦。

劉邦建漢登基,將傳國玉璽珍藏於長樂宮,號稱“漢傳國璽”。

西漢末,王莽篡權奪位,逼迫王太后交出玉璽。王太后氣惱之下,將玉璽擲到地上,玉璽被摔掉了一角。

王莽登位,命人用黃金將缺角給補上了,從此玉璽留下了美中不足的瑕痕。

王莽敗亡,綠林起義軍從王莽的屍身上找到傳國玉璽,獻給了新擁戴起來的更始帝劉玄。

劉玄後來被赤眉軍打敗,傳國玉璽就落到了由赤眉軍擁立的小皇帝劉盆子的手裡。

赤眉軍不過是烏合之眾,劉盆子只是個放牛娃,投降了建立東漢的劉秀。

傳國玉璽由此重新成為了漢朝的玉璽。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何進、袁紹等人武裝誅殺十常侍,漢少帝倉皇出逃,混亂中遺失了傳國玉璽。

十餘年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西逃之前,放火焚燒了洛陽宮廷。

率先入洛陽救火的孫堅部下在洛陽城南甄宮井中打撈出一宮女屍體,從她頸下錦囊中發現“傳國玉璽”!

孫堅驚喜若狂,欲將之據為己有。

袁紹哪會讓孫堅得逞?扣押孫堅之妻,逼孫堅交出玉璽。

袁紹兄弟雖得玉璽,不過曹操眼中的“冢中枯骨”,很快被打著漢朝旗號的曹操給打敗。

傳國玉璽回到了漢獻帝的手裡,復歸漢家所有。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位,收取了傳國玉璽,並命人在玉璽左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

秦始皇下令製作一真一假兩傳國玉璽,親手丟棄掉真的,傳下了假的

三國一統,玉璽歸晉。

西晉國祚不長,未已,八王亂起,中原板蕩。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部、前趙劉聰攻陷洛陽,俘獲晉懷帝,收繳了玉璽。

東晉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玉璽,也模仿曹丕在玉璽右肩部加刻了“天命石氏”字樣。

不久,後趙大將冉閔殺石鑑自立,國號魏,史稱冉魏,接管了玉璽。

北方鮮卑慕容早有覬覦玉璽之心,於公元352年南下攻魏。

冉閔兵敗雖被擒殺,冉魏大將軍蔣幹等人卻拒不肯降,輔佐太子冉智堅守冉魏都城鄴城,苦苦支撐,同時向東晉求救。

東晉據江東立國,一直以丟失玉璽為憾,而東晉皇帝也一直被民間譏稱為“白版天子”,得到冉魏的求援,要冉魏交還傳國玉璽以作為出兵援助的條件。

秦始皇下令製作一真一假兩傳國玉璽,親手丟棄掉真的,傳下了假的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傳國玉璽被送入東晉首都建康,重新成為晉王朝號令天下的象徵。

而冉魏雖然交出了玉璽,卻沒能改變其被滅亡的命運,兩個月後,鄴城被鮮卑人攻破。

鮮卑人取得了戰鬥的勝利,卻沒達到繳獲傳國玉璽的目的,大失所望。

鮮卑國主慕容儁為了在政治上壓倒東晉,對外聲稱東晉人得到的是假玉璽,真的玉璽已經到了自己手中。

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虛,慕容儁宣佈改元“元璽”。

慕容儁既然睜著眼睛說瞎說,公開造假,其他豪強梟雄也用不著再羞答答了,紛紛私刻玉璽,聲稱自己的才是真璽。

後來西燕慕容永的玉璽、姚秦的玉璽等等,全是冒牌假貨。

而真玉璽在建康,隨著宋代晉、齊代宋、樑代齊,最後傳到了梁武帝蕭衍的手裡。

蕭衍晚年,南樑建康發生了侯景之亂。

侯景攻佔了建康,得到了玉璽,但很快被殺。

侯景的手下趙思賢拿了玉璽,趁亂潛逃到了廣陵,卻又被一個叫郭元建的人搶走了。

郭元建將玉璽獻給了北齊的行臺辛術,辛術呈給北齊朝廷。

取代了南樑的南陳沒了傳國玉璽,也只好自己另外私刻了。

當然,陳朝的陳武帝是不可能對外承認自己是私刻的。他說,侯景死後,玉璽其實是被投入到棲霞寺井中。自己手裡的璽,就是寺裡僧人從井裡撈出來的。

再說真玉璽的命運。

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據有了傳國玉璽。

四年後,外戚楊堅廢北周靜帝,建立隋朝,傳國玉璽即成為了隋朝的國寶,改稱為“受命璽”,意為隋命天授。

公元589年,陳朝滅亡,隋朝統一天下,隨即將眾多私刻的傳國玉璽統統沒收。

等隋失其鹿,天下共逐,傳國玉璽又落入了李唐皇室手中,被封為國家至寶。

唐末朱溫篡位,短暫地掌握了玉璽一段時間。

朱溫的後梁滅亡,玉璽又被後唐統治者所得。

公元937年1月11日,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割燕雲十六州為條件,得契丹軍援助,猛攻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知末日已到,懷抱著傳國玉璽登上玄武樓自焚。

大火被撲滅後,玉璽卻怎麼也找不到。

也就從這時起,玉璽再也沒有現世。

其後的後晉、後周、宋、元、明、清皇帝所持玉璽,全是自己私刻的。

其中的宋徽宗曾一口氣連刻了十方皇帝印璽!

在元成宗鐵穆耳時,右丞相張九思曾獻上一枚“傳國玉璽”,自稱就是秦始皇傳下的國璽;

明孝宗時,也有人給明孝宗獻“傳國玉璽”;後金天聰九年,皇太極也從察哈爾部林丹汗的遺孀蘇泰太后那裡得到過一枚“傳國玉璽”……

不過,這些“傳國玉璽”都是假的。

"
秦始皇下令製作一真一假兩傳國玉璽,親手丟棄掉真的,傳下了假的

《後漢書•徐璆傳》引衛宏註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令良工用藍田山美玉製成玉璽,據稱璽鈕雕如龍魚鳳鳥,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稱為“傳國璽”。

“傳國璽”誕生,從此便成為了“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無數野心家將之視如一統天下的象徵。

公元前206年的10月,劉邦率兵先入咸陽,秦亡國之君子嬰將“天子璽”獻給劉邦。

劉邦建漢登基,將傳國玉璽珍藏於長樂宮,號稱“漢傳國璽”。

西漢末,王莽篡權奪位,逼迫王太后交出玉璽。王太后氣惱之下,將玉璽擲到地上,玉璽被摔掉了一角。

王莽登位,命人用黃金將缺角給補上了,從此玉璽留下了美中不足的瑕痕。

王莽敗亡,綠林起義軍從王莽的屍身上找到傳國玉璽,獻給了新擁戴起來的更始帝劉玄。

劉玄後來被赤眉軍打敗,傳國玉璽就落到了由赤眉軍擁立的小皇帝劉盆子的手裡。

赤眉軍不過是烏合之眾,劉盆子只是個放牛娃,投降了建立東漢的劉秀。

傳國玉璽由此重新成為了漢朝的玉璽。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何進、袁紹等人武裝誅殺十常侍,漢少帝倉皇出逃,混亂中遺失了傳國玉璽。

十餘年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西逃之前,放火焚燒了洛陽宮廷。

率先入洛陽救火的孫堅部下在洛陽城南甄宮井中打撈出一宮女屍體,從她頸下錦囊中發現“傳國玉璽”!

孫堅驚喜若狂,欲將之據為己有。

袁紹哪會讓孫堅得逞?扣押孫堅之妻,逼孫堅交出玉璽。

袁紹兄弟雖得玉璽,不過曹操眼中的“冢中枯骨”,很快被打著漢朝旗號的曹操給打敗。

傳國玉璽回到了漢獻帝的手裡,復歸漢家所有。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位,收取了傳國玉璽,並命人在玉璽左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

秦始皇下令製作一真一假兩傳國玉璽,親手丟棄掉真的,傳下了假的

三國一統,玉璽歸晉。

西晉國祚不長,未已,八王亂起,中原板蕩。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部、前趙劉聰攻陷洛陽,俘獲晉懷帝,收繳了玉璽。

東晉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玉璽,也模仿曹丕在玉璽右肩部加刻了“天命石氏”字樣。

不久,後趙大將冉閔殺石鑑自立,國號魏,史稱冉魏,接管了玉璽。

北方鮮卑慕容早有覬覦玉璽之心,於公元352年南下攻魏。

冉閔兵敗雖被擒殺,冉魏大將軍蔣幹等人卻拒不肯降,輔佐太子冉智堅守冉魏都城鄴城,苦苦支撐,同時向東晉求救。

東晉據江東立國,一直以丟失玉璽為憾,而東晉皇帝也一直被民間譏稱為“白版天子”,得到冉魏的求援,要冉魏交還傳國玉璽以作為出兵援助的條件。

秦始皇下令製作一真一假兩傳國玉璽,親手丟棄掉真的,傳下了假的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傳國玉璽被送入東晉首都建康,重新成為晉王朝號令天下的象徵。

而冉魏雖然交出了玉璽,卻沒能改變其被滅亡的命運,兩個月後,鄴城被鮮卑人攻破。

鮮卑人取得了戰鬥的勝利,卻沒達到繳獲傳國玉璽的目的,大失所望。

鮮卑國主慕容儁為了在政治上壓倒東晉,對外聲稱東晉人得到的是假玉璽,真的玉璽已經到了自己手中。

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虛,慕容儁宣佈改元“元璽”。

慕容儁既然睜著眼睛說瞎說,公開造假,其他豪強梟雄也用不著再羞答答了,紛紛私刻玉璽,聲稱自己的才是真璽。

後來西燕慕容永的玉璽、姚秦的玉璽等等,全是冒牌假貨。

而真玉璽在建康,隨著宋代晉、齊代宋、樑代齊,最後傳到了梁武帝蕭衍的手裡。

蕭衍晚年,南樑建康發生了侯景之亂。

侯景攻佔了建康,得到了玉璽,但很快被殺。

侯景的手下趙思賢拿了玉璽,趁亂潛逃到了廣陵,卻又被一個叫郭元建的人搶走了。

郭元建將玉璽獻給了北齊的行臺辛術,辛術呈給北齊朝廷。

取代了南樑的南陳沒了傳國玉璽,也只好自己另外私刻了。

當然,陳朝的陳武帝是不可能對外承認自己是私刻的。他說,侯景死後,玉璽其實是被投入到棲霞寺井中。自己手裡的璽,就是寺裡僧人從井裡撈出來的。

再說真玉璽的命運。

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據有了傳國玉璽。

四年後,外戚楊堅廢北周靜帝,建立隋朝,傳國玉璽即成為了隋朝的國寶,改稱為“受命璽”,意為隋命天授。

公元589年,陳朝滅亡,隋朝統一天下,隨即將眾多私刻的傳國玉璽統統沒收。

等隋失其鹿,天下共逐,傳國玉璽又落入了李唐皇室手中,被封為國家至寶。

唐末朱溫篡位,短暫地掌握了玉璽一段時間。

朱溫的後梁滅亡,玉璽又被後唐統治者所得。

公元937年1月11日,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割燕雲十六州為條件,得契丹軍援助,猛攻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知末日已到,懷抱著傳國玉璽登上玄武樓自焚。

大火被撲滅後,玉璽卻怎麼也找不到。

也就從這時起,玉璽再也沒有現世。

其後的後晉、後周、宋、元、明、清皇帝所持玉璽,全是自己私刻的。

其中的宋徽宗曾一口氣連刻了十方皇帝印璽!

在元成宗鐵穆耳時,右丞相張九思曾獻上一枚“傳國玉璽”,自稱就是秦始皇傳下的國璽;

明孝宗時,也有人給明孝宗獻“傳國玉璽”;後金天聰九年,皇太極也從察哈爾部林丹汗的遺孀蘇泰太后那裡得到過一枚“傳國玉璽”……

不過,這些“傳國玉璽”都是假的。

秦始皇下令製作一真一假兩傳國玉璽,親手丟棄掉真的,傳下了假的

因為,那顆歷經各朝各代君王之手流傳下來的玉璽上所刻,乃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而且缺了一角,鑲補有黃金,左肩部刻有“大魏受漢傳國璽”、右肩刻有“天命石氏”字樣等等特徵,而元成宗鐵穆耳等人所持,都不具備。

也就是說,玉璽已在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之後徹底人間蒸發了。

但話說回來,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時所抱,其實也不是秦始皇最初刻制的“傳國玉璽”。

因為,早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時,由於湖面風浪大起,秦始皇的御舟有被風浪掀翻之險。情急之中,秦始皇在把原版傳國玉璽拋入湖中,祀神鎮浪。

洞庭湖深,且泥沙厚積,傳國玉璽入湖,已不能再尋。

南巡結束,回到咸陽,秦始皇命人重新刻制了第二枚“傳國玉璽”。但為了維護自己的神授大權,秦始皇編造出一段神話,說八年後,車駕出巡道華陰平舒道時,有人拿著玉璽站在道中,對秦始皇的侍從說:“請將此璽還給祖龍(秦始皇代稱)。”言畢不見蹤影。傳國玉璽於是又回到了秦始皇手中。

由此可見,第一枚傳國玉璽自誕生後不久就永沉湖底了,而令兩千多年來無數野心家牽腸掛肚、爭奪不休的傳國玉璽,其實就是翻版製作的假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