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否只能是看別人的人生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你是怎樣認為的呢

人是否只能是看別人的人生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你是怎樣認為的呢

我曾經在昏黃的燈光之下,看著一本本書,試圖在書裡找到我想要的東西。可能我並不知道我要的是什麼?可我知道我需要從別人的生活裡,從書的世界裡找到我自己的影子,哪怕似曾相識,哪怕那些事,那些人都與我無關。

在芸芸眾生裡,我很渺小。每時每刻我都需要在生活裡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那樣或許我還覺得我的存在是有意義的。所以我閒來不忘讀書,我看哲學,看歷史,看散文,看了許許多多別人的人生和思想,最後發現,看的再多,我還是成不了別人,我是我自己,只能是我自己。

在那些浮生如夢的日子裡,有人把生活過成了一首詩,有人讓生活充滿了趣味,有人悽悽慘慘慼戚,有人“江中一壺酒,對影成三人。”每個人的生活都與眾不同,相同的是我們都在活著,只是活法不同。

對於生活人們都有自己的選擇,且清楚自己的道路。是一事無成還是大器晚成這個誰也不知道,所以我們都在看別人,眼睛裡來回看到的是別人的生活,心裡卻不斷的問自己我的生活是什麼?

我們其實都在疑惑,有很多很多未解之謎,人生那麼久,誰也不想過早的給自己畫上句號,誰也不想立馬看到答案。那些一眼就能知道的答案誰又能知道那是否就是真的,或許那不過是一次我們內心的自我選擇。

無論我們的選擇有多少種,最後,我們還是會走向和變成那個唯一的自己,因為所有的選擇,是以你對它的實現為終結的,在它到來之前,我們只能默默的走下去。

人是否只能是看別人的人生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你是怎樣認為的呢

一、《浮生》向我們傳達了什麼

對於選擇這個話題,青年作家劉汀就曾在他的作品《浮生》裡寫道:“眼睛裡有別人的生活,且清楚自己的道路,這是我在這個階段能想到的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所該有的兩個座標。我只願自己的雙足,能站得越來越穩,以保證此後的道路不太偏離這座標。”

就是因為不想偏離這座標,所以這些年來劉汀從不去用自己的想法去定義什麼,所以他的作品,他的文字,我們總找不到焦點,找不到真正的核心,或者說是我們很難給他去定義他得到了一個什麼結論?

事實上劉汀就是這樣一個固執的人,固執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寫自己的文字,借文字寫出一部用詩心對生活不懈的追問。他的散文和我讀過的散文差別很大,是無數個片段組成的文章。這樣的文章,對於散文而言篇幅巨大,動輒一萬多字的敘述,讀來讓人不求甚解,卻又發人深省。

就在冬至的這天,面對著窗外的雨雪風飛,手捧著這本劉汀所著的《浮生》,我就被這本書裡的一個個故事吸引。這些故事真實得讓我覺得就像一場夢,卻又讓我惋惜,心疼、感慨亦或疑惑。

這樣的雨雪天氣,零下十五度的天,讓我想到了劉汀的老家內蒙古。臨近過年,我能想象得到他和妻子會在過年回內蒙古老家,會在大雪紛飛的內蒙古一家團聚。他受的那些苦和淚在父母的聲聲祝福裡是否淡忘,可我知道他不會。

作家都是心思通透的人,他們善於發現生活的與眾不同,進而去放大這些普通人注意不到的這個點。很多人寫作,一種是告訴別人什麼,還有一種是想去梳理自己的一些想法。對於我而言寫作就是想去告訴別人什麼?但劉汀寫作他一反常態的是想幫自己理清一些事情。

面對生活,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困惑和疑問,想去找到答案,進而去做一些嘗試。劉汀也有這樣的疑惑,所以他會把這些疑惑總結起來,一旦他覺得能幫他解答問題了,他就會寫成一篇文章。他寫作品似乎從不管讀者會從他的作品中得到什麼,他只期望有人真的學到了什麼那或許對他而言是最好的收穫。

人是否只能是看別人的人生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你是怎樣認為的呢

二、“浮生”二字的起源和用意

這些積累和解惑的過程讓劉汀寫出了這樣一部散文集《浮生》。曾記得我上一次看書也看過類似名字和主題的散文書,其作者就是號稱“文宗”的梁實秋。他的《浮生如夢》這本書當時就對我影響很大,在他的這本書裡,他向我們傳達了他的一種生活觀和價值觀,讀來讓人對生活更加熱愛。

浮生如夢,我付出的是真情,這句話是對梁實秋散文的最好解答。把人生看淡,卻又認真生活;把生活看透,卻又付出熱愛。在急速變化的時代,守住內心的真與愛,這就是是梁實秋《浮生如夢》告訴我們的美好生存之道。

看完梁實秋關於“浮生”的認識和了解,再去看劉汀的散文,你會發現同樣是《浮生》,每個人的解讀都不同。但有一點不變的是,浮生這個詞本生帶來的意義和背後的含義是不變的。

“浮生”這個詞最早是出自莊子的《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在這一篇文章中,老莊學派把人生在世的空虛不定稱之為浮生,基本意思是空虛不實的人生。

因為人生本就如夢似幻,又如泡影,所以在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這篇序裡,李白提出了浮生若夢,他寫道:“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浮生如夢,為歡幾何,這句話自古流傳至今,依然如魔咒。我們解不開人生的疑惑,抓不住時間的腳步,一輩子就像夢一般縹緲易逝,抓不住也放不開;我常想,如果把人生看淡,卻又熱愛生活,那麼那些勞苦愁煩、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和消受的,那麼多年後不也同樣消失了嗎?那人生究竟還有什麼是不能看淡的呢?

這就如金剛經裡的佛語有言:“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對於這句話,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我所要表述的是,浮生如夢,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我們終究不能執著於看錶相,而是看本質。

也許現在的我並不知這句話真正的的含義,但這句話裡形容的如夢,似幻,如泡影,卻也能讓我明白時間的重要性。有人想到這句話會把時間和哲學聯繫到一起,但也有人會把它和泡麵聯繫到一起。

劉汀在他的《浮生》的夢幻泡麵裡就為我們解讀了他對於浮生如夢的理解。泡麵本是日常用品,難登大之堂。但劉汀卻把它和這句高深的佛語放到一起,用來懷念曾經那些有泡麵的日子。我不禁感慨,大多數人的生活本相,不過是如夢幻泡麵,如露亦如電。

泡麵是生活裡的重要食物,但只有在深夜才能發揮自己的特有價值。泡麵背後不只是泡麵,還有我們看不到的悲傷。每個夜深人靜,或許我們都會恐慌,這種恐慌來自於未知和不確定的人生。或許我們從未發現,再沒有一種食物讓我們既喜歡又厭惡,但卻恰如其分。

人是否只能是看別人的人生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你是怎樣認為的呢

三、浮生如夢,我們該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

在《浮生》這本書裡,劉汀不斷在他的作品中追問人生,追憶過去,將那些塵封在過去的記憶一遍便梳理重組。在《別人的人生》這篇文章裡,他就反覆的去寫他看到的別人的人生,再聯想我們自己的人生,最後不禁感概。我們還是太過普通,普通的只能看別人的人生,才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這就如我常常會看到身邊的人個個功成名就或者四處旅遊,我會羨慕的不得了,想象著那個人是我就好,可是那終究不是。或許我看到的別人的生活在我看來不過是一場夢幻泡影,可對別人來說,只有向別人展示了自己的生活,那樣活著才會有意義。

身邊的朋友考上了公務員,成了國家幹部,那時候知道消息的父母總是向我投來希望的目光。他們不斷的嘮叨著,讓我也去考公務員,可我知道,我不喜歡,也不想去攀比。我喜歡現在的生活和工作,那樣的荒廢青春的鐵飯碗註定不適合我,那個考上公務員的朋友她也未必就喜歡她的工作,不過只是為了活著而已。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人和人之間不就是如此嗎。我們和別人誰又能知道對方的快樂和不快樂呢!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能真正的知道,別人在過什麼樣的生活,但我們卻能在他們生活的表相裡看到真知。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看別人的生活,只不過是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我們自己,僅此而已。

還記得每到過年的時候有許多農民工要不上工資,有人聚眾鬧事,到最後不是悲劇收場就是拿錢回家。那個時候有的人把這一起起的事故都當成了故事,也有人看成了笑話,但只有置身於此的人才會懂他們的絕望和悲痛。如果可以活著,誰願意選擇死亡。

說到底那些眾生百相的悲苦,除了是當事人是悲苦,誰又能知道也許經年之後或者轉瞬之間那些痛苦可能是自己呢!

這就如人人看到電瓶車自己私自接線,漏電導致行人或者小偷被電傷或者死亡,但當事情發生之後,當悲劇重演了一遍又一遍,所有人只當是那是一個故事,過了就過了,但到了自己依然我行我素,在那些別人的生活裡不去看到自己的人生,最後只能遺憾和悲劇收場。

在這本《浮生》裡,劉汀每一篇都在提問,他問了很多問題,但他也沒有找到答案。每個問題不盡相同,但各有角度。他在問我們為什麼活著?靈魂是什麼東西?自由在哪裡?

整部作品都在發問,有時候我在想他在寫文的時候在想些什麼?他寫的是散文嗎?但我知道他不過是一種控訴和一種質疑。或許連他自己都沒發現,對於生活他就像一個迷途的羔羊,在衝破層層迷霧,與眾生百相中覓得真知。他要的不過是浮生如夢,如夢幻泡麵,如露亦如電。

人是否只能是看別人的人生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你是怎樣認為的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