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與魯迅:誰是那場罵戰的最後贏家?

梁實秋先生是我國民國時期的散文大家,其散文集《雅舍小品》、《槐園夢憶》創造了我國現當代散文的出版記錄,同時他還是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深受中國古代文化和西方自由文化雙重影響的“小資”文人,竟然與我國的當時的文壇泰斗魯迅先生不期而遇,展開了一場十餘年讓世人瞠目的對壘和罵戰。硝煙過後,他們究竟誰贏了那場罵戰?

梁實秋與魯迅:誰是那場罵戰的最後贏家?

1927年10月,剛從美國留學四年的梁實秋先生學成回國。此時,經過四年美國文化薰陶的梁實秋,自由精神已經在他身上深入骨髓,回到國內,自然也是看到不滿意的東西就想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恰好彼時《復旦月刊》創刊,向他約稿,他就把那篇曾在北京《晨報副刊》發表過的《盧梭論女子教育》又重發了一遍。在這篇文章裡,梁實秋把盧梭這位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狠狠的批評了一番,僅對他關於“對女子的教育”論點表示了贊同。

梁實秋與魯迅:誰是那場罵戰的最後贏家?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就是這篇文章,引起了他和魯迅先生十餘年的罵戰。盧梭是魯迅非常欽佩的思想家,在看到梁實秋對盧梭的“大不敬”言論後,魯迅立刻施展如椽之筆,寫了一篇雜文《盧梭與胃口》予以駁斥,發表在翌年的《語絲》週刊上,僅僅兩天後,意猶未盡的魯迅又發表了《文學與出汗》一文,主動把戰線從“盧梭”轉移到“文學究竟有沒有階級性”上,一個月以後,又發表雜文《擬豫言》,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以極其老練辛辣的筆法,把國民政府和梁實秋本人,著實的嘲弄挖苦了一番。這篇文章讓梁實秋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本來魯迅先生是他非常敬佩的文壇前輩,他原本覺得與魯迅只是文藝觀點的不合,以為可以通過爭鳴爭出個對錯。他沒有想到縱橫文壇十數載的魯迅,卻突然會對他這個文學後生痛下殺手。但事已至此,他只能應戰。

梁實秋與魯迅:誰是那場罵戰的最後贏家?

隨後,梁實秋先後寫了《文學是有階級性的嗎》、《論魯迅先生的硬譯》、《答魯迅先生》等文章,一方面批評魯迅用階級觀點對外國文學“硬譯”,一方面強調文學應該“表達‘普遍’的人性”,不應該有階級性。而魯迅則以《幾條‘順’的翻譯》等文章針鋒相對的辯論,雙方情緒的失控,最終導致了魯迅的雜文名篇《論“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一文的橫空出世。在這篇雜文名篇裡,把魯迅擅長的挖苦、嘲弄的風格發揮的淋漓盡致,也讓雙方的罵戰達到了高潮。

此後,梁實秋又先後發表了《“不滿現狀”便怎樣呢》、《病》等文章繼續沉著應戰,魯迅則以《好政府主義》、《病後雜談》做最後的一擊。1936年,魯迅溘然長逝,讓這場罵戰戛然而止。

梁實秋與魯迅:誰是那場罵戰的最後贏家?

從表面上看,以寫散文見長、善於表達愁腸百結情感的梁實秋,根本就不是以寫雜文見長、善於冷嘲熱罵的魯迅的對手。一個是清秀的文化儒生,一個是老練的沙場老將,在交手之初,勝負就已經分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