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家庭的溫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梁啟超 樑思禮 家庭教育 景賢國學 2019-04-07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梁啟超一生共有9個子女。

這9個孩子多畢業於清華、北大等國內頂尖院校,或遠渡重洋去哈佛大學、西點軍校等知名學府求學。

學成歸國後,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有一番作為:

長女樑思順,詩詞學家;次女樑思莊,圖書館學家;三女樑思懿,社會活動家;四女樑思寧,新四軍戰士;長子樑思成,建築學家;次子樑思永,考古學家;三子樑思忠,北伐軍將領;四子樑思達,經濟學家;五子樑思禮,火箭專家。

其中,樑思成參與設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樑思永帶頭髮掘了龍山文化遺址,是我國近代考古學奠基人;樑思禮參與設計了“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是我國導彈控制系統的創始人。三人均為中科院院士。可謂是: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棟樑。

一個孩子成功,可能存在著個體差異;九個孩子都成功,無疑要歸功於家庭教育。

梁啟超教子之所以成功,關鍵就在他以一位父親的智慧和胸襟,維護了家的溫度。


01

有溫度的家,允許孩子做選擇

梁啟超通曉文學、哲學、史學、圖書館學,是清末民初最傑出的大學者之一。

他本可憑藉淵博的學識,為子女提供科學的人生指導,可他卻從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子女們在外求學期間,所選專業方向全憑自己興趣,梁啟超也總是支持孩子們的決定。

他原本希望次女思莊學習生物專業,但思莊對生物興趣不大,作為父親他也不強求。

梁啟超說:“要各人自審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發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於社會,人才經濟莫過於此。”

他教育孩子,要認清自己的能力、性格,只要將自己的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對社會有所貢獻,就應當感到知足和快活。

有句話叫:帶你看世界,路你自己選。

這位博學的父親,願意用平生所學為孩子們開拓眼界,卻允許兒女自己做選擇。


02

有溫度的家,不迴避愛的表達

樑家有九子,九子各不同。

長女思順生於1893年,與幼子思禮足足差了31歲。

但在梁啟超眼裡,無論長幼,他們始終是他最愛的孩子。

作為一名嚴肅的學者,梁啟超並沒有在孩子面前表現得高不可攀,而是與他們平等相處。

為確保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獨一無二的父愛,梁啟超在家稱呼他們只用特定的愛稱。

他管大女兒思順叫“大寶貝”,又給三女兒思懿取了個外號叫“司馬懿”,排行老六的思寧暱稱是“六六”,小兒子思禮的代號則是“老白鼻”(諧音老baby)。

哪怕是放到現代,也很少有中國父母能這樣直白地表達對孩子的愛。

這樣直截了當表達,使孩子們從小就接受到一個明確的信號:父母愛我,父母以我為榮。

來自父母的愛與尊重,將會是孩子一生自尊、自信的源泉。


03

有溫度的家,熱鬧而不是吵鬧

家裡孩子多了,矛盾難免就多。

家有九子卻能和睦相處,這就體現了家的溫度。

家庭的溫度,離不開成員間的體諒與包容。

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被迫逃亡到日本。他的妻子李惠仙留在中國,代替丈夫成為了整個家族的支柱。

流亡期間,梁啟超曾多次寫信,感謝妻子對家庭的照顧。兒女們初到國外成績不好,梁啟超也表示理解,體諒孩子們學習的辛苦。

回國後得知思成與思永兄弟倆頑皮摔傷,梁啟超還寫信向大女兒“告狀”說:“思永嘴不能吃東西,思成便大嚼大咽去氣他;思成腿不能動,思永便大跳大舞去氣他。真頑皮得豈有此理。”

話雖如此,梁啟超卻並未責備孩子們的玩鬧,反而體貼關心孩子,說:“他們弟兄兩個勇敢和純摯的性質,我很喜歡。”

儒風君說:

《增廣賢文》有言:

“大家禮義教子弟,小家棍棒打兒郎。”

真正明理的家庭,父母都以慈愛當家。

家是堅強的後盾,家是可靠的港灣。

身後有了溫暖的家庭,人生才能揚帆起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