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吧!(完整版)'

"

○ 緣起

即將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講座。深圳校友會的朋友得知這一消息後,熱情地邀請我順便和校友們聚聚。漢語“聚聚”的含義太豐富了,它字面的意義是親朋團聚,在這裡它紙背後的潛臺詞,大概是要我和大家耍耍嘴皮。校友會的邀請自然盛情難卻,我準備聊“中國古典愛情詩歌中的靈與肉”,之所以聊這個“不太嚴肅”的話題,是因為不少深圳校友仍然還“剩著”,尤其是有很多優秀女生至今還“掛單”,這常常讓我們這些“孃家”的老師深感不安。

這篇文章原本是為演講準備的開場白,哪知一下筆便“不能自休”,在電腦上一不留神就敲了一萬多字,一不小心弄得“喧賓奪主”,於是只好將它獨立成文。

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主題:青年朋友,結婚吧!

誰要想自己有一個完滿的人生,你就必須先有一個自己的家,有了家就能嚐遍人生的酸甜苦辣,有了家就知道什麼叫“愛恨交加”,有了家便會有一個二個三個四個……娃娃,有了娃娃你才會知道生命中原來還有許多許多牽掛……

一 最強烈的“人慾”

我們是社會中的普通人,應該享受普通人的男歡女愛。

愛情是男女之間強烈的吸引與傾慕,它既根於我們自身的內在本能,也是人們努力奮鬥的精神動力;既是我們歡樂的源泉,也是我們痛苦的淵藪;既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唯一途徑,也是個體沮喪絕望的重要原因。

世界上有種種不同的愛,如父母、兄弟、兒女、師生、朋友之間的慈愛和友愛,還有基督徒對上帝的愛、伊斯蘭教徒對真主的愛,這些愛的性質與強度都不同於愛情,因為異性之間的愛情伴隨著生命的衝動,它指向靈與肉的結合,而不像其他的愛僅僅是精神的惦記關切。

我們孝敬父母,慈愛兒女,幫助朋友,這些愛都要求昇華和拓展,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敬自己的老人而敬天下的老人,因愛自己的兒女而愛天下的兒女,因而儒家強調仁愛,基督教強調博愛。愛情則具有強烈的排他性,愛者既不能將愛“分攤”,被愛者也不能與他人共享。

"

○ 緣起

即將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講座。深圳校友會的朋友得知這一消息後,熱情地邀請我順便和校友們聚聚。漢語“聚聚”的含義太豐富了,它字面的意義是親朋團聚,在這裡它紙背後的潛臺詞,大概是要我和大家耍耍嘴皮。校友會的邀請自然盛情難卻,我準備聊“中國古典愛情詩歌中的靈與肉”,之所以聊這個“不太嚴肅”的話題,是因為不少深圳校友仍然還“剩著”,尤其是有很多優秀女生至今還“掛單”,這常常讓我們這些“孃家”的老師深感不安。

這篇文章原本是為演講準備的開場白,哪知一下筆便“不能自休”,在電腦上一不留神就敲了一萬多字,一不小心弄得“喧賓奪主”,於是只好將它獨立成文。

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主題:青年朋友,結婚吧!

誰要想自己有一個完滿的人生,你就必須先有一個自己的家,有了家就能嚐遍人生的酸甜苦辣,有了家就知道什麼叫“愛恨交加”,有了家便會有一個二個三個四個……娃娃,有了娃娃你才會知道生命中原來還有許多許多牽掛……

一 最強烈的“人慾”

我們是社會中的普通人,應該享受普通人的男歡女愛。

愛情是男女之間強烈的吸引與傾慕,它既根於我們自身的內在本能,也是人們努力奮鬥的精神動力;既是我們歡樂的源泉,也是我們痛苦的淵藪;既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唯一途徑,也是個體沮喪絕望的重要原因。

世界上有種種不同的愛,如父母、兄弟、兒女、師生、朋友之間的慈愛和友愛,還有基督徒對上帝的愛、伊斯蘭教徒對真主的愛,這些愛的性質與強度都不同於愛情,因為異性之間的愛情伴隨著生命的衝動,它指向靈與肉的結合,而不像其他的愛僅僅是精神的惦記關切。

我們孝敬父母,慈愛兒女,幫助朋友,這些愛都要求昇華和拓展,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敬自己的老人而敬天下的老人,因愛自己的兒女而愛天下的兒女,因而儒家強調仁愛,基督教強調博愛。愛情則具有強烈的排他性,愛者既不能將愛“分攤”,被愛者也不能與他人共享。

結婚吧!(完整版)

假如哪個混蛋將愛女朋友之心,用來去愛天下的其他女性,那就成了滑天下之稽的笑話。在愛情上止於“愛吾愛”,絕不能拓展為“愛吾愛以及人之愛”。

其他的愛都要求共享,唯有愛情要求專一——愛者必須忠貞,被愛者完全獨佔。任何一個花心蘿蔔的最終結局,都會成為千夫所指的“薄情郎”——他自己若無一不愛,別人必然無一愛他。

俗話常說“人慾橫流”,愛情就是最強烈的“人慾”。其他感情僅限於精神層面,只有愛情同時還與肉體相關。恰恰是愛情的這種獨佔和專一,表明它與我們的生命不可分離,所以錢鍾書先生說“戀愛是人生的必需,友誼只能算是一種奢侈”。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中,要數孔子最為誠實可愛。在《禮記·禮運》中,孔子直言不諱地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他老人家認為飲食之慾與男女之情是人最大的慾望。這兩樣涉及人的動物本能,人的味覺與愛情是動物本能的人化。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更沮喪地說:“已矣乎!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譯成現在白話的大意是:算了吧,像愛好美色那樣愛好美德的人,我一生從來沒見到過。為什麼會這樣呢?“好德”需要後天的薰陶培養,“好色”則出自人的動物本能。

人完全可能缺“德”,但絕不可能無“性”,除非你已經沒“命”。

因此,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愛情婚姻實屬“性命攸關”。

人類愛情的獨佔性,來於人類自身的特殊性。在地球上的所有動物中,只有人的“欲”(本能)滲透了“靈”(精神),而人的“靈”又不能脫離“欲”。愛情既是精神之戀,也是肉體之愛,是靈與肉的完美結合,所以愛情是生命的一種癲狂狀態,是人生的一種高峰體驗,它能給男女雙方帶來巨大的快感,也能激發男女雙方創造的靈感。

因為與另一個體靈與肉的結合,只有在愛情中才能實現。

這種靈與肉的結合,使男女在這個苦難的塵世,能夠瞬間進入“天國”,獲得片刻的狂喜忘情。羅素說他寧願以漫長的痛苦,換來人生短暫的銷魂,他在《羅素自傳》的序言《我為什麼而活?》中說: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great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順便說一下,我特別喜歡羅素的文章,他的英文是人間最美的文字,既明澈準確又俏皮自然,所有翻譯都無法傳達這種美感。下面是摘錄自教材的譯文:“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羅素把自己“活著”的動因歸結為三點,“對愛情的渴望”處於首要位置,因為愛情能給他帶來狂喜,能解除他的孤寂,能昇華他的生命境界。

從來沒有真心愛過別人,也沒有被別人真心愛過,這樣的人生殘缺而又不幸。

從古至今有不少傑出天才選擇獨身,如牛頓、培根、康德、尼采,現代哲學家金嶽霖,當代女科學家顏寧目前好像也是單身。他們獨身的原因或許各有不同,有的是沒有遇上自己喜歡的人,有的是錯過了自己喜歡的人,有的可能是由於性取向的不同,有的可能對科學過分痴迷,但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一、對自己的才能極度自信,堅信犧牲一己幸福能成就萬世美名;二、在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獲得了樂趣,事業上的卓越成就使他們忽視了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即使大家再有才能,我也不希望朋友們獨身。愛情與事業並不矛盾,歷史上許多偉人創造了輝煌的事業,也享有自己甜美的愛情。如愛因斯坦,如羅素,如比爾蓋茨,還有中國無數的政治家、科學家和商業鉅子。

可別忘了,英國鐵娘子撒切爾照樣做了“夫人”,楊振寧82歲依然再當“先生”。

二 “我想有個家”

現在許多文章說獨身如何快樂,如何自由,如何前衛。這類文章所描繪的“獨身美景”,與我親眼所見到的現實圖景,反差之大超過了“天壤之別”,至少在我的碩士和博士生中,還沒有發現剩男剩女有多快樂。身邊這些剩男剩女被“剩”的原因雖大不相同,但不想“剩下”的心情卻完全一樣。

人們也許早已注意到,男同胞對“剩男”的稱呼並不太計較,有些大齡單身女性對“剩女”之稱卻十分反感,認為這是對獨身者的歧視。苦於一時找不著更簡潔的稱呼,對社會上的大齡單身男女,暫且還是約定俗成地稱為“剩男”“剩女”。

此處的“剩”不是被別人“挑剩”的“剩”,它絕不含有“沒人要”的意思。如果剩男是娶不到,而剩女是嫁不出,我還在這裡寫《結婚吧!》,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十分殘忍。

剩男剩女們“剩下來”的原因,或是緣分未到,或是錯失良機,或是心結未解,或是觀念偏差,他們能否脫單隻在一念之間,我才在這裡描繪婚姻那誘人的“海市蜃樓”,讓那些仍在四處遊蕩的青年男女,儘快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除非你的感覺像木頭那樣麻木,或者你內心像上帝那麼強大,否則你很難享受什麼“獨身的自由”,也很難感受到“獨身的快樂”。更何況,樹木要改良品種也須嫁接,否則它必然會不斷退化。上帝雖然一直還是“獨身”,我想主要原因恐怕是找不到配偶,不然的話他老人家一定也會結婚。

其實羅素把愛情說得太玄乎了,我們老祖宗對愛情的看法更切近人情,他們早就將“食”與“色”看成人的本性,至今大家還常說“飲食男女”。

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現在我覺得婚姻是愛情的歸宿,走向婚姻殿堂的愛情,就像結出了碩果的花朵。

有一首歌叫《我想有個家》。我們為什麼想有個家呢?朋友們看看“家”字的結構,上面的寶蓋頭即房屋,下面那個“豕”就是豬,“家”的本意原指“豬的住所”,後來又把“家”引申為“關牲口的地方”。可見,人在“家”中就像豬在圈中,許多清規、習俗、人倫、道德,形同一條條鎖鏈使人動彈不得。錢鍾書長篇小說把婚姻比成“圍城”,巴金的《家》更像囚禁人的城堡,衝出“家”的“圍城”,砸碎“家”的鎖鏈,成了這兩本小說的主題。

"

○ 緣起

即將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講座。深圳校友會的朋友得知這一消息後,熱情地邀請我順便和校友們聚聚。漢語“聚聚”的含義太豐富了,它字面的意義是親朋團聚,在這裡它紙背後的潛臺詞,大概是要我和大家耍耍嘴皮。校友會的邀請自然盛情難卻,我準備聊“中國古典愛情詩歌中的靈與肉”,之所以聊這個“不太嚴肅”的話題,是因為不少深圳校友仍然還“剩著”,尤其是有很多優秀女生至今還“掛單”,這常常讓我們這些“孃家”的老師深感不安。

這篇文章原本是為演講準備的開場白,哪知一下筆便“不能自休”,在電腦上一不留神就敲了一萬多字,一不小心弄得“喧賓奪主”,於是只好將它獨立成文。

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主題:青年朋友,結婚吧!

誰要想自己有一個完滿的人生,你就必須先有一個自己的家,有了家就能嚐遍人生的酸甜苦辣,有了家就知道什麼叫“愛恨交加”,有了家便會有一個二個三個四個……娃娃,有了娃娃你才會知道生命中原來還有許多許多牽掛……

一 最強烈的“人慾”

我們是社會中的普通人,應該享受普通人的男歡女愛。

愛情是男女之間強烈的吸引與傾慕,它既根於我們自身的內在本能,也是人們努力奮鬥的精神動力;既是我們歡樂的源泉,也是我們痛苦的淵藪;既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唯一途徑,也是個體沮喪絕望的重要原因。

世界上有種種不同的愛,如父母、兄弟、兒女、師生、朋友之間的慈愛和友愛,還有基督徒對上帝的愛、伊斯蘭教徒對真主的愛,這些愛的性質與強度都不同於愛情,因為異性之間的愛情伴隨著生命的衝動,它指向靈與肉的結合,而不像其他的愛僅僅是精神的惦記關切。

我們孝敬父母,慈愛兒女,幫助朋友,這些愛都要求昇華和拓展,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敬自己的老人而敬天下的老人,因愛自己的兒女而愛天下的兒女,因而儒家強調仁愛,基督教強調博愛。愛情則具有強烈的排他性,愛者既不能將愛“分攤”,被愛者也不能與他人共享。

結婚吧!(完整版)

假如哪個混蛋將愛女朋友之心,用來去愛天下的其他女性,那就成了滑天下之稽的笑話。在愛情上止於“愛吾愛”,絕不能拓展為“愛吾愛以及人之愛”。

其他的愛都要求共享,唯有愛情要求專一——愛者必須忠貞,被愛者完全獨佔。任何一個花心蘿蔔的最終結局,都會成為千夫所指的“薄情郎”——他自己若無一不愛,別人必然無一愛他。

俗話常說“人慾橫流”,愛情就是最強烈的“人慾”。其他感情僅限於精神層面,只有愛情同時還與肉體相關。恰恰是愛情的這種獨佔和專一,表明它與我們的生命不可分離,所以錢鍾書先生說“戀愛是人生的必需,友誼只能算是一種奢侈”。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中,要數孔子最為誠實可愛。在《禮記·禮運》中,孔子直言不諱地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他老人家認為飲食之慾與男女之情是人最大的慾望。這兩樣涉及人的動物本能,人的味覺與愛情是動物本能的人化。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更沮喪地說:“已矣乎!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譯成現在白話的大意是:算了吧,像愛好美色那樣愛好美德的人,我一生從來沒見到過。為什麼會這樣呢?“好德”需要後天的薰陶培養,“好色”則出自人的動物本能。

人完全可能缺“德”,但絕不可能無“性”,除非你已經沒“命”。

因此,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愛情婚姻實屬“性命攸關”。

人類愛情的獨佔性,來於人類自身的特殊性。在地球上的所有動物中,只有人的“欲”(本能)滲透了“靈”(精神),而人的“靈”又不能脫離“欲”。愛情既是精神之戀,也是肉體之愛,是靈與肉的完美結合,所以愛情是生命的一種癲狂狀態,是人生的一種高峰體驗,它能給男女雙方帶來巨大的快感,也能激發男女雙方創造的靈感。

因為與另一個體靈與肉的結合,只有在愛情中才能實現。

這種靈與肉的結合,使男女在這個苦難的塵世,能夠瞬間進入“天國”,獲得片刻的狂喜忘情。羅素說他寧願以漫長的痛苦,換來人生短暫的銷魂,他在《羅素自傳》的序言《我為什麼而活?》中說: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great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順便說一下,我特別喜歡羅素的文章,他的英文是人間最美的文字,既明澈準確又俏皮自然,所有翻譯都無法傳達這種美感。下面是摘錄自教材的譯文:“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羅素把自己“活著”的動因歸結為三點,“對愛情的渴望”處於首要位置,因為愛情能給他帶來狂喜,能解除他的孤寂,能昇華他的生命境界。

從來沒有真心愛過別人,也沒有被別人真心愛過,這樣的人生殘缺而又不幸。

從古至今有不少傑出天才選擇獨身,如牛頓、培根、康德、尼采,現代哲學家金嶽霖,當代女科學家顏寧目前好像也是單身。他們獨身的原因或許各有不同,有的是沒有遇上自己喜歡的人,有的是錯過了自己喜歡的人,有的可能是由於性取向的不同,有的可能對科學過分痴迷,但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一、對自己的才能極度自信,堅信犧牲一己幸福能成就萬世美名;二、在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獲得了樂趣,事業上的卓越成就使他們忽視了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即使大家再有才能,我也不希望朋友們獨身。愛情與事業並不矛盾,歷史上許多偉人創造了輝煌的事業,也享有自己甜美的愛情。如愛因斯坦,如羅素,如比爾蓋茨,還有中國無數的政治家、科學家和商業鉅子。

可別忘了,英國鐵娘子撒切爾照樣做了“夫人”,楊振寧82歲依然再當“先生”。

二 “我想有個家”

現在許多文章說獨身如何快樂,如何自由,如何前衛。這類文章所描繪的“獨身美景”,與我親眼所見到的現實圖景,反差之大超過了“天壤之別”,至少在我的碩士和博士生中,還沒有發現剩男剩女有多快樂。身邊這些剩男剩女被“剩”的原因雖大不相同,但不想“剩下”的心情卻完全一樣。

人們也許早已注意到,男同胞對“剩男”的稱呼並不太計較,有些大齡單身女性對“剩女”之稱卻十分反感,認為這是對獨身者的歧視。苦於一時找不著更簡潔的稱呼,對社會上的大齡單身男女,暫且還是約定俗成地稱為“剩男”“剩女”。

此處的“剩”不是被別人“挑剩”的“剩”,它絕不含有“沒人要”的意思。如果剩男是娶不到,而剩女是嫁不出,我還在這裡寫《結婚吧!》,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十分殘忍。

剩男剩女們“剩下來”的原因,或是緣分未到,或是錯失良機,或是心結未解,或是觀念偏差,他們能否脫單隻在一念之間,我才在這裡描繪婚姻那誘人的“海市蜃樓”,讓那些仍在四處遊蕩的青年男女,儘快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除非你的感覺像木頭那樣麻木,或者你內心像上帝那麼強大,否則你很難享受什麼“獨身的自由”,也很難感受到“獨身的快樂”。更何況,樹木要改良品種也須嫁接,否則它必然會不斷退化。上帝雖然一直還是“獨身”,我想主要原因恐怕是找不到配偶,不然的話他老人家一定也會結婚。

其實羅素把愛情說得太玄乎了,我們老祖宗對愛情的看法更切近人情,他們早就將“食”與“色”看成人的本性,至今大家還常說“飲食男女”。

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現在我覺得婚姻是愛情的歸宿,走向婚姻殿堂的愛情,就像結出了碩果的花朵。

有一首歌叫《我想有個家》。我們為什麼想有個家呢?朋友們看看“家”字的結構,上面的寶蓋頭即房屋,下面那個“豕”就是豬,“家”的本意原指“豬的住所”,後來又把“家”引申為“關牲口的地方”。可見,人在“家”中就像豬在圈中,許多清規、習俗、人倫、道德,形同一條條鎖鏈使人動彈不得。錢鍾書長篇小說把婚姻比成“圍城”,巴金的《家》更像囚禁人的城堡,衝出“家”的“圍城”,砸碎“家”的鎖鏈,成了這兩本小說的主題。

結婚吧!(完整版)

“家”既然這麼坑人晦氣,人們為什麼還喊著“我想有個家”呢?世上成家的遠遠多於出家的。大家可別忘了,錢鍾書與楊絳可是神仙眷侶,巴金與蕭珊同樣是琴瑟和鳴,錢先生一生在“圍城”裡偷著樂,巴金更沒有真的衝破“家”的牢籠,他老人家還兒女雙全哩。

“家”固然限制了人的自由,但它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溫暖;“家”的確減少了我們許多野性,但它給了我們心靈的安寧。

沒有房子人們就得風餐露宿,但有了房子也只能說“買了房”,買了房還不能說是有了“家”,男女結婚才叫“成家”。女性的偉大之處就是她到了哪裡,自然就把“家”帶到了哪裡。結婚之前男孩說回家,就是回到媽媽那裡,結婚之後說回家,他就是回到老婆那裡。

有了“家”就有許多矛盾,但哪怕再激烈的爭吵,也比對著牆說話要更溫馨。尤其是像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特大城市,孤身一人有點像孤魂野鬼。環顧四周那些匆忙的步履,那些焦灼的眼神,那些煩躁的心靈,人們連自己的事情都難於應付,誰還有閒心在意他人的苦樂?

是的,沒有家可以到餐廳吃飯,服務員的笑容比老婆老公更加燦爛,可服務員的笑容你必須付費,笑容的甜美與掏錢的多少恰成正比,她們都是“見人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你可以從她們那兒吃到熱菜,但你不可能從她們那兒得到溫情。

你在哪個城市裡工作,這個城市有關心你冷暖的心上人,你才覺得這個城市有溫度,否則,這裡對你來說就是個冰窖。

且不說個人生理上的需要,我在精神上也離不開家。也許我是內心不夠強大,也許是我從小生長在農村,在城裡特別害怕孤獨,我寧可在家裡和太太吵架,也不願一個人像幽靈似的躑躅街頭。

有了家以後你會更快地成熟,遇到問題你會換位思考,說話你會考慮對方的感受,辦事你會想到要對另一半負責,這樣你慢慢就有責任感。當另一半下班帶回你喜歡的糕點,做好你喜歡的晚餐,你可能突然覺得生活特別美好,你會覺得另一半特別可愛,這樣你就知道珍惜愛情,你慢慢也懂得了什麼如何奉獻。

很少有從不吵架的夫妻,吵架其實也是一種交流,不過它是一種特殊的“交流”。俗話說“不打不相識”,只要不吵到失控的程度,只要不戳到對方的“痛點”,只要限定在“就事論事”的範圍,吵架其實有很多“正面”意義。妻子有時在家耍一點狠,老公可能會對你刮目相看。我寧可與旗鼓相當的對手過招,也不願與百依百順的綿羊廝混。丈夫偶爾對太太耍一下賴也沒什麼害處,至少可以殺殺“妻管嚴”的雌威。

“不失友好”的爭吵讓雙方都嚐到對方的“利害”,彼此在家裡會更加收斂更為溫柔,因為兩人都怕失去對方,恰如左手不能沒有右手。很多夫妻白天吵得越厲害,夜晚兩人反而越纏綿。

可能有人因傷害太大而離婚,覺得婚姻不只是“圍城”,而且是坑害死人的“陷阱”。我想說的是,離婚也比從不結婚要好,這就像到風景點旅遊,有些景區真的坑蒙拐騙,但去過才知道此地“不可不遊,不可再遊”。一個景點玩得不開心,大不了不再玩這個景點,絕不會發誓不再看所有風景。同樣,這次婚姻失敗再追求新的愛情,不可能從此痛恨天下的男人女人。

有些時髦青年宣稱只做“情人”不當“愛人”。當情人不僅有“家”的溫馨,還有“家”中所沒有的激情,又沒有“家”的種種羈絆和煩心。

我以一個男性見到的情況為例,來說明這種想法荒唐可笑。男性在情人那兒可能更有激情,但大多數情況下不會給情人“真情”。男人並不是女性想象的那麼“粗枝大葉”,他知道自己在家中才能安身立命。妻子是他一生離不開的“粗茶淡飯”,找情人不過是下鄉去吃野菜“嚐鮮”。即使剛才還與老婆怒目而視,他的大筆存款仍舊給了黃臉婆妻子,縱然和情人總是笑臉相迎,給情人買禮品的不過是一些零花碎銀。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在婚戀上同樣“放之四海而皆準”。你沒有承擔妻子的義務,就別指望享受妻子的權利;你沒有像妻子那樣地付出,怎麼會有妻子那樣的收穫?有能力在外面泡妞的男人,誰心中沒有一杆稱?“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人們情感上的“收支”大體平衡。

男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時間越長,兩人感情的紐帶可能結得越緊。老伴之間不只是“愛情”,而更主要的可能還是“親情”——夫妻雙方都融進了對方生命的年輪。

每當晚霞灑滿大地,看到一對老人攙扶散心,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謳歌“婚姻”:它是愛情的昇華,也是愛情的凝定!

三 大數據時代的愛情

明白了“飲食男女”的含意,就不至於把愛情想得過於詩意。

愛情有時候的確富於柔情蜜意,有時的確非常浪漫旖旎,雨巷中丁香一樣的美麗姑娘,柳陌上躍馬揚鞭的白馬王子,兩人雖然“身無綵鳳雙飛翼”,但彼此“心有靈犀一點通”。或者像秦觀所說的那樣,兩人不僅一見傾心,並且一夜銷魂,“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但這些都不是愛情的常態,平常我們所見到和嚐到的愛情,特別是現代大都市青年男女的愛情,往往是千般計較後的結果,除了彼此對外貌不討厭以外,還得把才能、學歷、收入、地位和家庭考慮在內,現代愛情通常是兩人或兩家綜合平衡的產物,愛情是經過精確計算的最後“得數”。

這是大數據時代的愛情。

人們更相信自己清醒的理性,而不太相信所謂“一見鍾情”。

事實也證明,“一見鍾情”的婚姻,也最容易“一怒離婚”。

“一見鍾情”只是外貌和性的吸引,但婚姻不只是外貌和性,不只是風流瀟灑和談笑風生,它包含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它需要購買柴米油鹽的真金白銀,需要生活離不開的人際關係,需要雙方的社會地位比較相稱,更需要雙方的才能大體相當,需要彼此的價值取向相當接近。

社會上流行一種極端的意見,認為現在這種東挑西揀的婚姻,只有利益考量而沒有真實愛情。電視臺上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桃花朵朵開”,連一月掙多少錢一天花多少錢都要問個底朝天,這不能叫做婚姻,最多隻能算是買賣。

我可不這麼看。

"

○ 緣起

即將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講座。深圳校友會的朋友得知這一消息後,熱情地邀請我順便和校友們聚聚。漢語“聚聚”的含義太豐富了,它字面的意義是親朋團聚,在這裡它紙背後的潛臺詞,大概是要我和大家耍耍嘴皮。校友會的邀請自然盛情難卻,我準備聊“中國古典愛情詩歌中的靈與肉”,之所以聊這個“不太嚴肅”的話題,是因為不少深圳校友仍然還“剩著”,尤其是有很多優秀女生至今還“掛單”,這常常讓我們這些“孃家”的老師深感不安。

這篇文章原本是為演講準備的開場白,哪知一下筆便“不能自休”,在電腦上一不留神就敲了一萬多字,一不小心弄得“喧賓奪主”,於是只好將它獨立成文。

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主題:青年朋友,結婚吧!

誰要想自己有一個完滿的人生,你就必須先有一個自己的家,有了家就能嚐遍人生的酸甜苦辣,有了家就知道什麼叫“愛恨交加”,有了家便會有一個二個三個四個……娃娃,有了娃娃你才會知道生命中原來還有許多許多牽掛……

一 最強烈的“人慾”

我們是社會中的普通人,應該享受普通人的男歡女愛。

愛情是男女之間強烈的吸引與傾慕,它既根於我們自身的內在本能,也是人們努力奮鬥的精神動力;既是我們歡樂的源泉,也是我們痛苦的淵藪;既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唯一途徑,也是個體沮喪絕望的重要原因。

世界上有種種不同的愛,如父母、兄弟、兒女、師生、朋友之間的慈愛和友愛,還有基督徒對上帝的愛、伊斯蘭教徒對真主的愛,這些愛的性質與強度都不同於愛情,因為異性之間的愛情伴隨著生命的衝動,它指向靈與肉的結合,而不像其他的愛僅僅是精神的惦記關切。

我們孝敬父母,慈愛兒女,幫助朋友,這些愛都要求昇華和拓展,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敬自己的老人而敬天下的老人,因愛自己的兒女而愛天下的兒女,因而儒家強調仁愛,基督教強調博愛。愛情則具有強烈的排他性,愛者既不能將愛“分攤”,被愛者也不能與他人共享。

結婚吧!(完整版)

假如哪個混蛋將愛女朋友之心,用來去愛天下的其他女性,那就成了滑天下之稽的笑話。在愛情上止於“愛吾愛”,絕不能拓展為“愛吾愛以及人之愛”。

其他的愛都要求共享,唯有愛情要求專一——愛者必須忠貞,被愛者完全獨佔。任何一個花心蘿蔔的最終結局,都會成為千夫所指的“薄情郎”——他自己若無一不愛,別人必然無一愛他。

俗話常說“人慾橫流”,愛情就是最強烈的“人慾”。其他感情僅限於精神層面,只有愛情同時還與肉體相關。恰恰是愛情的這種獨佔和專一,表明它與我們的生命不可分離,所以錢鍾書先生說“戀愛是人生的必需,友誼只能算是一種奢侈”。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中,要數孔子最為誠實可愛。在《禮記·禮運》中,孔子直言不諱地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他老人家認為飲食之慾與男女之情是人最大的慾望。這兩樣涉及人的動物本能,人的味覺與愛情是動物本能的人化。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更沮喪地說:“已矣乎!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譯成現在白話的大意是:算了吧,像愛好美色那樣愛好美德的人,我一生從來沒見到過。為什麼會這樣呢?“好德”需要後天的薰陶培養,“好色”則出自人的動物本能。

人完全可能缺“德”,但絕不可能無“性”,除非你已經沒“命”。

因此,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愛情婚姻實屬“性命攸關”。

人類愛情的獨佔性,來於人類自身的特殊性。在地球上的所有動物中,只有人的“欲”(本能)滲透了“靈”(精神),而人的“靈”又不能脫離“欲”。愛情既是精神之戀,也是肉體之愛,是靈與肉的完美結合,所以愛情是生命的一種癲狂狀態,是人生的一種高峰體驗,它能給男女雙方帶來巨大的快感,也能激發男女雙方創造的靈感。

因為與另一個體靈與肉的結合,只有在愛情中才能實現。

這種靈與肉的結合,使男女在這個苦難的塵世,能夠瞬間進入“天國”,獲得片刻的狂喜忘情。羅素說他寧願以漫長的痛苦,換來人生短暫的銷魂,他在《羅素自傳》的序言《我為什麼而活?》中說: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great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順便說一下,我特別喜歡羅素的文章,他的英文是人間最美的文字,既明澈準確又俏皮自然,所有翻譯都無法傳達這種美感。下面是摘錄自教材的譯文:“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羅素把自己“活著”的動因歸結為三點,“對愛情的渴望”處於首要位置,因為愛情能給他帶來狂喜,能解除他的孤寂,能昇華他的生命境界。

從來沒有真心愛過別人,也沒有被別人真心愛過,這樣的人生殘缺而又不幸。

從古至今有不少傑出天才選擇獨身,如牛頓、培根、康德、尼采,現代哲學家金嶽霖,當代女科學家顏寧目前好像也是單身。他們獨身的原因或許各有不同,有的是沒有遇上自己喜歡的人,有的是錯過了自己喜歡的人,有的可能是由於性取向的不同,有的可能對科學過分痴迷,但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一、對自己的才能極度自信,堅信犧牲一己幸福能成就萬世美名;二、在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獲得了樂趣,事業上的卓越成就使他們忽視了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即使大家再有才能,我也不希望朋友們獨身。愛情與事業並不矛盾,歷史上許多偉人創造了輝煌的事業,也享有自己甜美的愛情。如愛因斯坦,如羅素,如比爾蓋茨,還有中國無數的政治家、科學家和商業鉅子。

可別忘了,英國鐵娘子撒切爾照樣做了“夫人”,楊振寧82歲依然再當“先生”。

二 “我想有個家”

現在許多文章說獨身如何快樂,如何自由,如何前衛。這類文章所描繪的“獨身美景”,與我親眼所見到的現實圖景,反差之大超過了“天壤之別”,至少在我的碩士和博士生中,還沒有發現剩男剩女有多快樂。身邊這些剩男剩女被“剩”的原因雖大不相同,但不想“剩下”的心情卻完全一樣。

人們也許早已注意到,男同胞對“剩男”的稱呼並不太計較,有些大齡單身女性對“剩女”之稱卻十分反感,認為這是對獨身者的歧視。苦於一時找不著更簡潔的稱呼,對社會上的大齡單身男女,暫且還是約定俗成地稱為“剩男”“剩女”。

此處的“剩”不是被別人“挑剩”的“剩”,它絕不含有“沒人要”的意思。如果剩男是娶不到,而剩女是嫁不出,我還在這裡寫《結婚吧!》,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十分殘忍。

剩男剩女們“剩下來”的原因,或是緣分未到,或是錯失良機,或是心結未解,或是觀念偏差,他們能否脫單隻在一念之間,我才在這裡描繪婚姻那誘人的“海市蜃樓”,讓那些仍在四處遊蕩的青年男女,儘快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除非你的感覺像木頭那樣麻木,或者你內心像上帝那麼強大,否則你很難享受什麼“獨身的自由”,也很難感受到“獨身的快樂”。更何況,樹木要改良品種也須嫁接,否則它必然會不斷退化。上帝雖然一直還是“獨身”,我想主要原因恐怕是找不到配偶,不然的話他老人家一定也會結婚。

其實羅素把愛情說得太玄乎了,我們老祖宗對愛情的看法更切近人情,他們早就將“食”與“色”看成人的本性,至今大家還常說“飲食男女”。

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現在我覺得婚姻是愛情的歸宿,走向婚姻殿堂的愛情,就像結出了碩果的花朵。

有一首歌叫《我想有個家》。我們為什麼想有個家呢?朋友們看看“家”字的結構,上面的寶蓋頭即房屋,下面那個“豕”就是豬,“家”的本意原指“豬的住所”,後來又把“家”引申為“關牲口的地方”。可見,人在“家”中就像豬在圈中,許多清規、習俗、人倫、道德,形同一條條鎖鏈使人動彈不得。錢鍾書長篇小說把婚姻比成“圍城”,巴金的《家》更像囚禁人的城堡,衝出“家”的“圍城”,砸碎“家”的鎖鏈,成了這兩本小說的主題。

結婚吧!(完整版)

“家”既然這麼坑人晦氣,人們為什麼還喊著“我想有個家”呢?世上成家的遠遠多於出家的。大家可別忘了,錢鍾書與楊絳可是神仙眷侶,巴金與蕭珊同樣是琴瑟和鳴,錢先生一生在“圍城”裡偷著樂,巴金更沒有真的衝破“家”的牢籠,他老人家還兒女雙全哩。

“家”固然限制了人的自由,但它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溫暖;“家”的確減少了我們許多野性,但它給了我們心靈的安寧。

沒有房子人們就得風餐露宿,但有了房子也只能說“買了房”,買了房還不能說是有了“家”,男女結婚才叫“成家”。女性的偉大之處就是她到了哪裡,自然就把“家”帶到了哪裡。結婚之前男孩說回家,就是回到媽媽那裡,結婚之後說回家,他就是回到老婆那裡。

有了“家”就有許多矛盾,但哪怕再激烈的爭吵,也比對著牆說話要更溫馨。尤其是像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特大城市,孤身一人有點像孤魂野鬼。環顧四周那些匆忙的步履,那些焦灼的眼神,那些煩躁的心靈,人們連自己的事情都難於應付,誰還有閒心在意他人的苦樂?

是的,沒有家可以到餐廳吃飯,服務員的笑容比老婆老公更加燦爛,可服務員的笑容你必須付費,笑容的甜美與掏錢的多少恰成正比,她們都是“見人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你可以從她們那兒吃到熱菜,但你不可能從她們那兒得到溫情。

你在哪個城市裡工作,這個城市有關心你冷暖的心上人,你才覺得這個城市有溫度,否則,這裡對你來說就是個冰窖。

且不說個人生理上的需要,我在精神上也離不開家。也許我是內心不夠強大,也許是我從小生長在農村,在城裡特別害怕孤獨,我寧可在家裡和太太吵架,也不願一個人像幽靈似的躑躅街頭。

有了家以後你會更快地成熟,遇到問題你會換位思考,說話你會考慮對方的感受,辦事你會想到要對另一半負責,這樣你慢慢就有責任感。當另一半下班帶回你喜歡的糕點,做好你喜歡的晚餐,你可能突然覺得生活特別美好,你會覺得另一半特別可愛,這樣你就知道珍惜愛情,你慢慢也懂得了什麼如何奉獻。

很少有從不吵架的夫妻,吵架其實也是一種交流,不過它是一種特殊的“交流”。俗話說“不打不相識”,只要不吵到失控的程度,只要不戳到對方的“痛點”,只要限定在“就事論事”的範圍,吵架其實有很多“正面”意義。妻子有時在家耍一點狠,老公可能會對你刮目相看。我寧可與旗鼓相當的對手過招,也不願與百依百順的綿羊廝混。丈夫偶爾對太太耍一下賴也沒什麼害處,至少可以殺殺“妻管嚴”的雌威。

“不失友好”的爭吵讓雙方都嚐到對方的“利害”,彼此在家裡會更加收斂更為溫柔,因為兩人都怕失去對方,恰如左手不能沒有右手。很多夫妻白天吵得越厲害,夜晚兩人反而越纏綿。

可能有人因傷害太大而離婚,覺得婚姻不只是“圍城”,而且是坑害死人的“陷阱”。我想說的是,離婚也比從不結婚要好,這就像到風景點旅遊,有些景區真的坑蒙拐騙,但去過才知道此地“不可不遊,不可再遊”。一個景點玩得不開心,大不了不再玩這個景點,絕不會發誓不再看所有風景。同樣,這次婚姻失敗再追求新的愛情,不可能從此痛恨天下的男人女人。

有些時髦青年宣稱只做“情人”不當“愛人”。當情人不僅有“家”的溫馨,還有“家”中所沒有的激情,又沒有“家”的種種羈絆和煩心。

我以一個男性見到的情況為例,來說明這種想法荒唐可笑。男性在情人那兒可能更有激情,但大多數情況下不會給情人“真情”。男人並不是女性想象的那麼“粗枝大葉”,他知道自己在家中才能安身立命。妻子是他一生離不開的“粗茶淡飯”,找情人不過是下鄉去吃野菜“嚐鮮”。即使剛才還與老婆怒目而視,他的大筆存款仍舊給了黃臉婆妻子,縱然和情人總是笑臉相迎,給情人買禮品的不過是一些零花碎銀。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在婚戀上同樣“放之四海而皆準”。你沒有承擔妻子的義務,就別指望享受妻子的權利;你沒有像妻子那樣地付出,怎麼會有妻子那樣的收穫?有能力在外面泡妞的男人,誰心中沒有一杆稱?“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人們情感上的“收支”大體平衡。

男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時間越長,兩人感情的紐帶可能結得越緊。老伴之間不只是“愛情”,而更主要的可能還是“親情”——夫妻雙方都融進了對方生命的年輪。

每當晚霞灑滿大地,看到一對老人攙扶散心,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謳歌“婚姻”:它是愛情的昇華,也是愛情的凝定!

三 大數據時代的愛情

明白了“飲食男女”的含意,就不至於把愛情想得過於詩意。

愛情有時候的確富於柔情蜜意,有時的確非常浪漫旖旎,雨巷中丁香一樣的美麗姑娘,柳陌上躍馬揚鞭的白馬王子,兩人雖然“身無綵鳳雙飛翼”,但彼此“心有靈犀一點通”。或者像秦觀所說的那樣,兩人不僅一見傾心,並且一夜銷魂,“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但這些都不是愛情的常態,平常我們所見到和嚐到的愛情,特別是現代大都市青年男女的愛情,往往是千般計較後的結果,除了彼此對外貌不討厭以外,還得把才能、學歷、收入、地位和家庭考慮在內,現代愛情通常是兩人或兩家綜合平衡的產物,愛情是經過精確計算的最後“得數”。

這是大數據時代的愛情。

人們更相信自己清醒的理性,而不太相信所謂“一見鍾情”。

事實也證明,“一見鍾情”的婚姻,也最容易“一怒離婚”。

“一見鍾情”只是外貌和性的吸引,但婚姻不只是外貌和性,不只是風流瀟灑和談笑風生,它包含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它需要購買柴米油鹽的真金白銀,需要生活離不開的人際關係,需要雙方的社會地位比較相稱,更需要雙方的才能大體相當,需要彼此的價值取向相當接近。

社會上流行一種極端的意見,認為現在這種東挑西揀的婚姻,只有利益考量而沒有真實愛情。電視臺上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桃花朵朵開”,連一月掙多少錢一天花多少錢都要問個底朝天,這不能叫做婚姻,最多隻能算是買賣。

我可不這麼看。

結婚吧!(完整版)

人們上街買一把小白菜也得貨比三家,找一個終身伴侶豈能隨隨便便?

雙方都弄清對方的底細,這樣談戀愛才“心中有底”。對方的優劣完全一清二楚,也許失去一些“朦朧美”,但也免去了不少“糊塗病”。經過了反覆的掂量算計,當然會減少一些衝動痴迷,但以後也不至於天天吃後悔藥。

大數據時代的知識生產,消費者可以按質按量付費,生產者可以按需提供知識產品。大數據時代的愛情,男女都有了更多的選擇。

古代和近代很多表兄妹通婚,現代小說中還有不少表兄妹愛情,那是因為男女很難接觸到其他異性。

今天有了更多對象可供選擇,選擇多了自然就會拿來比較,也自然會形成不同的擇偶標準——有的可能更傾向經濟基礎,有的可能更在乎對方容貌,有的更看重對方的才能,有的更重視對方的性格人品……

我認為每一種標準都沒有優劣之分。比如,更傾向經濟基礎是尋求生活的安全感,更看重對方的才能是著眼於人家的前景;要經濟基礎的不過想“眼見為實”,要才能出眾的不過是“投資未來”。

有人說“朝錢看”的男女,他們看上的是錢而不是人,由此斷定他們之間不會有什麼愛情。世上的事情不可一概而論,要是這些錢來於小夥子白手起家,他能幹出驚天的事業,能積攢成金山銀山,難道這還不能證明他的能力?難道他就不該贏得美女的愛情?

心裡想錢快想瘋了,嘴上卻使勁罵錢“銅臭”,那叫矯情。

如果某姑娘愛上某傻小子,完全不在乎他有沒有錢,更不在乎他沒有房,只求“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我們真心為這個姑娘上點贊。但不能由此推出,嫁給成功男士的女孩就沒有愛情,嫁給富人必定是充著“錢”而去,她們都不是嫁人而是嫁給錢。

古人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今天“貧賤”就成不了夫妻。這可不能責怪女孩俗氣,在北上廣深這些地方,“貧賤”連旅館也不讓你進,你看看稍稍像樣一點的酒店,門口常有“衣冠不整,謝絕入內”。假如我們窮到“上無片瓦”,難道還真的要女孩和你結為“露水夫妻”?

金錢並非愛情的天然仇敵,可能還是愛情有效的催化劑。

西方人說,權力是最好的春藥,其實,金錢同樣也最能“催情”。

四 追求“理想婚姻”?我的天!

如今社會上的很多剩男剩女,就條件來說大多是黃金單身,剩下來的原因是對婚姻過於高調,他們許多人熬到了三四十歲,仍然堅守“寧缺毋濫”的婚姻信條。

他們大多是婚姻“理想主義”的麥田守望者。

恰如天生就缺乏虔誠的宗教信仰一樣,在大多數事情上我們並沒有什麼“遠大理想”,唯獨在婚姻上要和“理想”較勁。

先看看眼下常常見到的“戀愛程序”,再來聊聊難得一見的“理想婚姻”。

中外夫妻中,由一見鍾情而牽手的比例極低,許多人都是經由熟人朋友介紹,當然也有少數人通過網戀。

無論他人介紹還是自己網戀,雙方第一次見面的“好感”,決定能否保持聯繫。

雙方的“條件”能否接受,決定此後是否繼續交流。

雙方年齡、收入、出身,還有風度、氣質、性格、才能,更高一點要求還有幽默、機智、三觀等等,它們的總和,或它們部分之和,決定是否牽手婚姻殿堂。

想想看,要符合一個條件不難,要符合二個條件較難,要符合三四個條件很難,要符合所有條件就“難於上青天”。

要符合所有條件才算理想婚姻,可見理想婚姻永遠只是“理想”,如果決心找“理想戀人”和“理想婚姻”,我的天,那等於你決心打一輩子光棍。

我們可以量身定做衣服鞋帽,但無法量身定做太太先生。即使量身定做的衣服鞋帽,尚且難得讓我們百分之百地滿意,成人後才相識的伴侶又怎麼可能讓我們樣樣稱心?沒有哪家專門生個女兒給你做老婆,也沒有哪家專門生個兒子給你做老公,假如你不是鐵了心獨身,你就必須放棄理想婚姻的幻想。

剛看到一篇文章寫到秦嵐時說:“面對尚未到來的緣分,秦嵐很堅決,‘絕不將就,將就的婚姻,不僅是對父母的不負責,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因為這是我的人生”。

我至今弄不明白的是,什麼叫“將就的婚姻”?什麼叫“理想的婚姻”?

"

○ 緣起

即將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講座。深圳校友會的朋友得知這一消息後,熱情地邀請我順便和校友們聚聚。漢語“聚聚”的含義太豐富了,它字面的意義是親朋團聚,在這裡它紙背後的潛臺詞,大概是要我和大家耍耍嘴皮。校友會的邀請自然盛情難卻,我準備聊“中國古典愛情詩歌中的靈與肉”,之所以聊這個“不太嚴肅”的話題,是因為不少深圳校友仍然還“剩著”,尤其是有很多優秀女生至今還“掛單”,這常常讓我們這些“孃家”的老師深感不安。

這篇文章原本是為演講準備的開場白,哪知一下筆便“不能自休”,在電腦上一不留神就敲了一萬多字,一不小心弄得“喧賓奪主”,於是只好將它獨立成文。

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主題:青年朋友,結婚吧!

誰要想自己有一個完滿的人生,你就必須先有一個自己的家,有了家就能嚐遍人生的酸甜苦辣,有了家就知道什麼叫“愛恨交加”,有了家便會有一個二個三個四個……娃娃,有了娃娃你才會知道生命中原來還有許多許多牽掛……

一 最強烈的“人慾”

我們是社會中的普通人,應該享受普通人的男歡女愛。

愛情是男女之間強烈的吸引與傾慕,它既根於我們自身的內在本能,也是人們努力奮鬥的精神動力;既是我們歡樂的源泉,也是我們痛苦的淵藪;既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唯一途徑,也是個體沮喪絕望的重要原因。

世界上有種種不同的愛,如父母、兄弟、兒女、師生、朋友之間的慈愛和友愛,還有基督徒對上帝的愛、伊斯蘭教徒對真主的愛,這些愛的性質與強度都不同於愛情,因為異性之間的愛情伴隨著生命的衝動,它指向靈與肉的結合,而不像其他的愛僅僅是精神的惦記關切。

我們孝敬父母,慈愛兒女,幫助朋友,這些愛都要求昇華和拓展,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敬自己的老人而敬天下的老人,因愛自己的兒女而愛天下的兒女,因而儒家強調仁愛,基督教強調博愛。愛情則具有強烈的排他性,愛者既不能將愛“分攤”,被愛者也不能與他人共享。

結婚吧!(完整版)

假如哪個混蛋將愛女朋友之心,用來去愛天下的其他女性,那就成了滑天下之稽的笑話。在愛情上止於“愛吾愛”,絕不能拓展為“愛吾愛以及人之愛”。

其他的愛都要求共享,唯有愛情要求專一——愛者必須忠貞,被愛者完全獨佔。任何一個花心蘿蔔的最終結局,都會成為千夫所指的“薄情郎”——他自己若無一不愛,別人必然無一愛他。

俗話常說“人慾橫流”,愛情就是最強烈的“人慾”。其他感情僅限於精神層面,只有愛情同時還與肉體相關。恰恰是愛情的這種獨佔和專一,表明它與我們的生命不可分離,所以錢鍾書先生說“戀愛是人生的必需,友誼只能算是一種奢侈”。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中,要數孔子最為誠實可愛。在《禮記·禮運》中,孔子直言不諱地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他老人家認為飲食之慾與男女之情是人最大的慾望。這兩樣涉及人的動物本能,人的味覺與愛情是動物本能的人化。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更沮喪地說:“已矣乎!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譯成現在白話的大意是:算了吧,像愛好美色那樣愛好美德的人,我一生從來沒見到過。為什麼會這樣呢?“好德”需要後天的薰陶培養,“好色”則出自人的動物本能。

人完全可能缺“德”,但絕不可能無“性”,除非你已經沒“命”。

因此,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愛情婚姻實屬“性命攸關”。

人類愛情的獨佔性,來於人類自身的特殊性。在地球上的所有動物中,只有人的“欲”(本能)滲透了“靈”(精神),而人的“靈”又不能脫離“欲”。愛情既是精神之戀,也是肉體之愛,是靈與肉的完美結合,所以愛情是生命的一種癲狂狀態,是人生的一種高峰體驗,它能給男女雙方帶來巨大的快感,也能激發男女雙方創造的靈感。

因為與另一個體靈與肉的結合,只有在愛情中才能實現。

這種靈與肉的結合,使男女在這個苦難的塵世,能夠瞬間進入“天國”,獲得片刻的狂喜忘情。羅素說他寧願以漫長的痛苦,換來人生短暫的銷魂,他在《羅素自傳》的序言《我為什麼而活?》中說: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great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順便說一下,我特別喜歡羅素的文章,他的英文是人間最美的文字,既明澈準確又俏皮自然,所有翻譯都無法傳達這種美感。下面是摘錄自教材的譯文:“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羅素把自己“活著”的動因歸結為三點,“對愛情的渴望”處於首要位置,因為愛情能給他帶來狂喜,能解除他的孤寂,能昇華他的生命境界。

從來沒有真心愛過別人,也沒有被別人真心愛過,這樣的人生殘缺而又不幸。

從古至今有不少傑出天才選擇獨身,如牛頓、培根、康德、尼采,現代哲學家金嶽霖,當代女科學家顏寧目前好像也是單身。他們獨身的原因或許各有不同,有的是沒有遇上自己喜歡的人,有的是錯過了自己喜歡的人,有的可能是由於性取向的不同,有的可能對科學過分痴迷,但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一、對自己的才能極度自信,堅信犧牲一己幸福能成就萬世美名;二、在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獲得了樂趣,事業上的卓越成就使他們忽視了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即使大家再有才能,我也不希望朋友們獨身。愛情與事業並不矛盾,歷史上許多偉人創造了輝煌的事業,也享有自己甜美的愛情。如愛因斯坦,如羅素,如比爾蓋茨,還有中國無數的政治家、科學家和商業鉅子。

可別忘了,英國鐵娘子撒切爾照樣做了“夫人”,楊振寧82歲依然再當“先生”。

二 “我想有個家”

現在許多文章說獨身如何快樂,如何自由,如何前衛。這類文章所描繪的“獨身美景”,與我親眼所見到的現實圖景,反差之大超過了“天壤之別”,至少在我的碩士和博士生中,還沒有發現剩男剩女有多快樂。身邊這些剩男剩女被“剩”的原因雖大不相同,但不想“剩下”的心情卻完全一樣。

人們也許早已注意到,男同胞對“剩男”的稱呼並不太計較,有些大齡單身女性對“剩女”之稱卻十分反感,認為這是對獨身者的歧視。苦於一時找不著更簡潔的稱呼,對社會上的大齡單身男女,暫且還是約定俗成地稱為“剩男”“剩女”。

此處的“剩”不是被別人“挑剩”的“剩”,它絕不含有“沒人要”的意思。如果剩男是娶不到,而剩女是嫁不出,我還在這裡寫《結婚吧!》,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十分殘忍。

剩男剩女們“剩下來”的原因,或是緣分未到,或是錯失良機,或是心結未解,或是觀念偏差,他們能否脫單隻在一念之間,我才在這裡描繪婚姻那誘人的“海市蜃樓”,讓那些仍在四處遊蕩的青年男女,儘快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除非你的感覺像木頭那樣麻木,或者你內心像上帝那麼強大,否則你很難享受什麼“獨身的自由”,也很難感受到“獨身的快樂”。更何況,樹木要改良品種也須嫁接,否則它必然會不斷退化。上帝雖然一直還是“獨身”,我想主要原因恐怕是找不到配偶,不然的話他老人家一定也會結婚。

其實羅素把愛情說得太玄乎了,我們老祖宗對愛情的看法更切近人情,他們早就將“食”與“色”看成人的本性,至今大家還常說“飲食男女”。

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現在我覺得婚姻是愛情的歸宿,走向婚姻殿堂的愛情,就像結出了碩果的花朵。

有一首歌叫《我想有個家》。我們為什麼想有個家呢?朋友們看看“家”字的結構,上面的寶蓋頭即房屋,下面那個“豕”就是豬,“家”的本意原指“豬的住所”,後來又把“家”引申為“關牲口的地方”。可見,人在“家”中就像豬在圈中,許多清規、習俗、人倫、道德,形同一條條鎖鏈使人動彈不得。錢鍾書長篇小說把婚姻比成“圍城”,巴金的《家》更像囚禁人的城堡,衝出“家”的“圍城”,砸碎“家”的鎖鏈,成了這兩本小說的主題。

結婚吧!(完整版)

“家”既然這麼坑人晦氣,人們為什麼還喊著“我想有個家”呢?世上成家的遠遠多於出家的。大家可別忘了,錢鍾書與楊絳可是神仙眷侶,巴金與蕭珊同樣是琴瑟和鳴,錢先生一生在“圍城”裡偷著樂,巴金更沒有真的衝破“家”的牢籠,他老人家還兒女雙全哩。

“家”固然限制了人的自由,但它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溫暖;“家”的確減少了我們許多野性,但它給了我們心靈的安寧。

沒有房子人們就得風餐露宿,但有了房子也只能說“買了房”,買了房還不能說是有了“家”,男女結婚才叫“成家”。女性的偉大之處就是她到了哪裡,自然就把“家”帶到了哪裡。結婚之前男孩說回家,就是回到媽媽那裡,結婚之後說回家,他就是回到老婆那裡。

有了“家”就有許多矛盾,但哪怕再激烈的爭吵,也比對著牆說話要更溫馨。尤其是像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特大城市,孤身一人有點像孤魂野鬼。環顧四周那些匆忙的步履,那些焦灼的眼神,那些煩躁的心靈,人們連自己的事情都難於應付,誰還有閒心在意他人的苦樂?

是的,沒有家可以到餐廳吃飯,服務員的笑容比老婆老公更加燦爛,可服務員的笑容你必須付費,笑容的甜美與掏錢的多少恰成正比,她們都是“見人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你可以從她們那兒吃到熱菜,但你不可能從她們那兒得到溫情。

你在哪個城市裡工作,這個城市有關心你冷暖的心上人,你才覺得這個城市有溫度,否則,這裡對你來說就是個冰窖。

且不說個人生理上的需要,我在精神上也離不開家。也許我是內心不夠強大,也許是我從小生長在農村,在城裡特別害怕孤獨,我寧可在家裡和太太吵架,也不願一個人像幽靈似的躑躅街頭。

有了家以後你會更快地成熟,遇到問題你會換位思考,說話你會考慮對方的感受,辦事你會想到要對另一半負責,這樣你慢慢就有責任感。當另一半下班帶回你喜歡的糕點,做好你喜歡的晚餐,你可能突然覺得生活特別美好,你會覺得另一半特別可愛,這樣你就知道珍惜愛情,你慢慢也懂得了什麼如何奉獻。

很少有從不吵架的夫妻,吵架其實也是一種交流,不過它是一種特殊的“交流”。俗話說“不打不相識”,只要不吵到失控的程度,只要不戳到對方的“痛點”,只要限定在“就事論事”的範圍,吵架其實有很多“正面”意義。妻子有時在家耍一點狠,老公可能會對你刮目相看。我寧可與旗鼓相當的對手過招,也不願與百依百順的綿羊廝混。丈夫偶爾對太太耍一下賴也沒什麼害處,至少可以殺殺“妻管嚴”的雌威。

“不失友好”的爭吵讓雙方都嚐到對方的“利害”,彼此在家裡會更加收斂更為溫柔,因為兩人都怕失去對方,恰如左手不能沒有右手。很多夫妻白天吵得越厲害,夜晚兩人反而越纏綿。

可能有人因傷害太大而離婚,覺得婚姻不只是“圍城”,而且是坑害死人的“陷阱”。我想說的是,離婚也比從不結婚要好,這就像到風景點旅遊,有些景區真的坑蒙拐騙,但去過才知道此地“不可不遊,不可再遊”。一個景點玩得不開心,大不了不再玩這個景點,絕不會發誓不再看所有風景。同樣,這次婚姻失敗再追求新的愛情,不可能從此痛恨天下的男人女人。

有些時髦青年宣稱只做“情人”不當“愛人”。當情人不僅有“家”的溫馨,還有“家”中所沒有的激情,又沒有“家”的種種羈絆和煩心。

我以一個男性見到的情況為例,來說明這種想法荒唐可笑。男性在情人那兒可能更有激情,但大多數情況下不會給情人“真情”。男人並不是女性想象的那麼“粗枝大葉”,他知道自己在家中才能安身立命。妻子是他一生離不開的“粗茶淡飯”,找情人不過是下鄉去吃野菜“嚐鮮”。即使剛才還與老婆怒目而視,他的大筆存款仍舊給了黃臉婆妻子,縱然和情人總是笑臉相迎,給情人買禮品的不過是一些零花碎銀。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在婚戀上同樣“放之四海而皆準”。你沒有承擔妻子的義務,就別指望享受妻子的權利;你沒有像妻子那樣地付出,怎麼會有妻子那樣的收穫?有能力在外面泡妞的男人,誰心中沒有一杆稱?“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人們情感上的“收支”大體平衡。

男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時間越長,兩人感情的紐帶可能結得越緊。老伴之間不只是“愛情”,而更主要的可能還是“親情”——夫妻雙方都融進了對方生命的年輪。

每當晚霞灑滿大地,看到一對老人攙扶散心,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謳歌“婚姻”:它是愛情的昇華,也是愛情的凝定!

三 大數據時代的愛情

明白了“飲食男女”的含意,就不至於把愛情想得過於詩意。

愛情有時候的確富於柔情蜜意,有時的確非常浪漫旖旎,雨巷中丁香一樣的美麗姑娘,柳陌上躍馬揚鞭的白馬王子,兩人雖然“身無綵鳳雙飛翼”,但彼此“心有靈犀一點通”。或者像秦觀所說的那樣,兩人不僅一見傾心,並且一夜銷魂,“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但這些都不是愛情的常態,平常我們所見到和嚐到的愛情,特別是現代大都市青年男女的愛情,往往是千般計較後的結果,除了彼此對外貌不討厭以外,還得把才能、學歷、收入、地位和家庭考慮在內,現代愛情通常是兩人或兩家綜合平衡的產物,愛情是經過精確計算的最後“得數”。

這是大數據時代的愛情。

人們更相信自己清醒的理性,而不太相信所謂“一見鍾情”。

事實也證明,“一見鍾情”的婚姻,也最容易“一怒離婚”。

“一見鍾情”只是外貌和性的吸引,但婚姻不只是外貌和性,不只是風流瀟灑和談笑風生,它包含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它需要購買柴米油鹽的真金白銀,需要生活離不開的人際關係,需要雙方的社會地位比較相稱,更需要雙方的才能大體相當,需要彼此的價值取向相當接近。

社會上流行一種極端的意見,認為現在這種東挑西揀的婚姻,只有利益考量而沒有真實愛情。電視臺上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桃花朵朵開”,連一月掙多少錢一天花多少錢都要問個底朝天,這不能叫做婚姻,最多隻能算是買賣。

我可不這麼看。

結婚吧!(完整版)

人們上街買一把小白菜也得貨比三家,找一個終身伴侶豈能隨隨便便?

雙方都弄清對方的底細,這樣談戀愛才“心中有底”。對方的優劣完全一清二楚,也許失去一些“朦朧美”,但也免去了不少“糊塗病”。經過了反覆的掂量算計,當然會減少一些衝動痴迷,但以後也不至於天天吃後悔藥。

大數據時代的知識生產,消費者可以按質按量付費,生產者可以按需提供知識產品。大數據時代的愛情,男女都有了更多的選擇。

古代和近代很多表兄妹通婚,現代小說中還有不少表兄妹愛情,那是因為男女很難接觸到其他異性。

今天有了更多對象可供選擇,選擇多了自然就會拿來比較,也自然會形成不同的擇偶標準——有的可能更傾向經濟基礎,有的可能更在乎對方容貌,有的更看重對方的才能,有的更重視對方的性格人品……

我認為每一種標準都沒有優劣之分。比如,更傾向經濟基礎是尋求生活的安全感,更看重對方的才能是著眼於人家的前景;要經濟基礎的不過想“眼見為實”,要才能出眾的不過是“投資未來”。

有人說“朝錢看”的男女,他們看上的是錢而不是人,由此斷定他們之間不會有什麼愛情。世上的事情不可一概而論,要是這些錢來於小夥子白手起家,他能幹出驚天的事業,能積攢成金山銀山,難道這還不能證明他的能力?難道他就不該贏得美女的愛情?

心裡想錢快想瘋了,嘴上卻使勁罵錢“銅臭”,那叫矯情。

如果某姑娘愛上某傻小子,完全不在乎他有沒有錢,更不在乎他沒有房,只求“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我們真心為這個姑娘上點贊。但不能由此推出,嫁給成功男士的女孩就沒有愛情,嫁給富人必定是充著“錢”而去,她們都不是嫁人而是嫁給錢。

古人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今天“貧賤”就成不了夫妻。這可不能責怪女孩俗氣,在北上廣深這些地方,“貧賤”連旅館也不讓你進,你看看稍稍像樣一點的酒店,門口常有“衣冠不整,謝絕入內”。假如我們窮到“上無片瓦”,難道還真的要女孩和你結為“露水夫妻”?

金錢並非愛情的天然仇敵,可能還是愛情有效的催化劑。

西方人說,權力是最好的春藥,其實,金錢同樣也最能“催情”。

四 追求“理想婚姻”?我的天!

如今社會上的很多剩男剩女,就條件來說大多是黃金單身,剩下來的原因是對婚姻過於高調,他們許多人熬到了三四十歲,仍然堅守“寧缺毋濫”的婚姻信條。

他們大多是婚姻“理想主義”的麥田守望者。

恰如天生就缺乏虔誠的宗教信仰一樣,在大多數事情上我們並沒有什麼“遠大理想”,唯獨在婚姻上要和“理想”較勁。

先看看眼下常常見到的“戀愛程序”,再來聊聊難得一見的“理想婚姻”。

中外夫妻中,由一見鍾情而牽手的比例極低,許多人都是經由熟人朋友介紹,當然也有少數人通過網戀。

無論他人介紹還是自己網戀,雙方第一次見面的“好感”,決定能否保持聯繫。

雙方的“條件”能否接受,決定此後是否繼續交流。

雙方年齡、收入、出身,還有風度、氣質、性格、才能,更高一點要求還有幽默、機智、三觀等等,它們的總和,或它們部分之和,決定是否牽手婚姻殿堂。

想想看,要符合一個條件不難,要符合二個條件較難,要符合三四個條件很難,要符合所有條件就“難於上青天”。

要符合所有條件才算理想婚姻,可見理想婚姻永遠只是“理想”,如果決心找“理想戀人”和“理想婚姻”,我的天,那等於你決心打一輩子光棍。

我們可以量身定做衣服鞋帽,但無法量身定做太太先生。即使量身定做的衣服鞋帽,尚且難得讓我們百分之百地滿意,成人後才相識的伴侶又怎麼可能讓我們樣樣稱心?沒有哪家專門生個女兒給你做老婆,也沒有哪家專門生個兒子給你做老公,假如你不是鐵了心獨身,你就必須放棄理想婚姻的幻想。

剛看到一篇文章寫到秦嵐時說:“面對尚未到來的緣分,秦嵐很堅決,‘絕不將就,將就的婚姻,不僅是對父母的不負責,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因為這是我的人生”。

我至今弄不明白的是,什麼叫“將就的婚姻”?什麼叫“理想的婚姻”?

結婚吧!(完整版)

就婚姻而言,“將就”與“理想”都是一種自我感受,這種感受受制於對自我的估價,以及對未來伴侶條件的期許。對自我的估值越高,對伴侶的要價也越高,“理想的婚姻”也就越少。

有些女性對未來伴侶的身份、地位、學歷、財富,比男性擇偶標準要嚴得多。要求的條件越嚴越多,選擇的範圍也就越小。

尤其麻煩的是,擇偶又不像挑貨,擇偶是雙方選擇,挑貨是單方挑選,因而,挑貨自己覺得比較“理想”就掏錢,擇偶自己覺得人家“理想”,人家可能又覺得自己不“理想”,僅僅一方覺得“理想”仍不能“成交”。讓一方覺得“理想”已經很難,要讓雙方都覺得“理想”,那就婚姻就真的成了人類的“奮鬥理想”了。

秦嵐是家喻戶曉的演員和歌手,她39歲還有本錢“絕不將就”。對於普通男男女女來說,如果也像模仿秦嵐那樣發誓“絕不將就”,那無異於和自己的幸福開玩笑。秦嵐這樣的明星不時會有命運之神敲門,她興許真的能碰上“緣分”。普通人可能命運早已忘記了你的名字,連鬼魂也不可能上門,錯過了“這次”好機會,從此也許就沒有機會。

條件能過得去,模樣又不煩人,人品大體靠譜,我覺得就可以牽手結婚。錢鍾書先生說,彼此不討厭就可結婚,實在是婚姻的金玉良言。

“條件能過得去”就可牽手,是一種隨和的生活態度在婚姻上的表現。隨和是充分意識到自身的不完美,所以也不以“完美”來苛求他人。先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再接納同樣也不完美的他人。

自己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完人,偏要去追求一種理想的婚姻,這算哪門子“婚姻理想”,它是地地道道痴心妄想。

五 為什麼只我“剩著”?

我與太太的結合十分“古典”,要是年輕二三十歲,我可能也加入了光棍大軍。我來談“如何告別單身”,只能是想當然地紙上談兵,這兒談的也許沒有一點“可操作性”。

先還是接著談上面的擇偶標準。經濟、才能、外貌、性格、人品,說來樣樣都非常重要,但我們擇偶的時候不能樣樣都要。

我們可以顧其一點而不及其餘,也可以以一兩點為主而兼及其餘。要是樣樣都要求對方完備,那就不是在苛求對方,而是在苛求自己了。

世上沒有一個樣樣優點齊備的完人,人家要是真的十全十美,那他(她)肯定就不是你碗裡的菜。

假如你喜歡對方的才能,你對人家的錢袋就不要在心。假如你看上了對方的經濟實力,對人家的外貌最好閉上眼睛。假如對方錢既很多人又很帥,你也許沒有和他見面的緣分。

很多優秀女孩成了“剩女”,大多並非由於清高孤傲,多半是由於矜持膽小。有些女孩對喜歡的異性羞於表白,以致錯失了美好的因緣。就今天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而言,很多男孩比女孩更加膽怯扭怩,你就是等成滿頭白髮滿臉皺紋的老太婆,這些男人也沒有勇氣來追你。

有些女孩說,和這種男人在一起,我寧可一輩子打光棍。

眼下,我們大學裡培育出來的男生,幾乎大多數都是這種男人,姑娘莫非真的出家做尼姑?莫非你真的要在城裡“剩女”終身?莫非你死心要把自己嫁給鷹鉤鼻子外國人?

姑娘何必如此狠心?

“差不多”就行了!

"

○ 緣起

即將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講座。深圳校友會的朋友得知這一消息後,熱情地邀請我順便和校友們聚聚。漢語“聚聚”的含義太豐富了,它字面的意義是親朋團聚,在這裡它紙背後的潛臺詞,大概是要我和大家耍耍嘴皮。校友會的邀請自然盛情難卻,我準備聊“中國古典愛情詩歌中的靈與肉”,之所以聊這個“不太嚴肅”的話題,是因為不少深圳校友仍然還“剩著”,尤其是有很多優秀女生至今還“掛單”,這常常讓我們這些“孃家”的老師深感不安。

這篇文章原本是為演講準備的開場白,哪知一下筆便“不能自休”,在電腦上一不留神就敲了一萬多字,一不小心弄得“喧賓奪主”,於是只好將它獨立成文。

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主題:青年朋友,結婚吧!

誰要想自己有一個完滿的人生,你就必須先有一個自己的家,有了家就能嚐遍人生的酸甜苦辣,有了家就知道什麼叫“愛恨交加”,有了家便會有一個二個三個四個……娃娃,有了娃娃你才會知道生命中原來還有許多許多牽掛……

一 最強烈的“人慾”

我們是社會中的普通人,應該享受普通人的男歡女愛。

愛情是男女之間強烈的吸引與傾慕,它既根於我們自身的內在本能,也是人們努力奮鬥的精神動力;既是我們歡樂的源泉,也是我們痛苦的淵藪;既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唯一途徑,也是個體沮喪絕望的重要原因。

世界上有種種不同的愛,如父母、兄弟、兒女、師生、朋友之間的慈愛和友愛,還有基督徒對上帝的愛、伊斯蘭教徒對真主的愛,這些愛的性質與強度都不同於愛情,因為異性之間的愛情伴隨著生命的衝動,它指向靈與肉的結合,而不像其他的愛僅僅是精神的惦記關切。

我們孝敬父母,慈愛兒女,幫助朋友,這些愛都要求昇華和拓展,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敬自己的老人而敬天下的老人,因愛自己的兒女而愛天下的兒女,因而儒家強調仁愛,基督教強調博愛。愛情則具有強烈的排他性,愛者既不能將愛“分攤”,被愛者也不能與他人共享。

結婚吧!(完整版)

假如哪個混蛋將愛女朋友之心,用來去愛天下的其他女性,那就成了滑天下之稽的笑話。在愛情上止於“愛吾愛”,絕不能拓展為“愛吾愛以及人之愛”。

其他的愛都要求共享,唯有愛情要求專一——愛者必須忠貞,被愛者完全獨佔。任何一個花心蘿蔔的最終結局,都會成為千夫所指的“薄情郎”——他自己若無一不愛,別人必然無一愛他。

俗話常說“人慾橫流”,愛情就是最強烈的“人慾”。其他感情僅限於精神層面,只有愛情同時還與肉體相關。恰恰是愛情的這種獨佔和專一,表明它與我們的生命不可分離,所以錢鍾書先生說“戀愛是人生的必需,友誼只能算是一種奢侈”。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中,要數孔子最為誠實可愛。在《禮記·禮運》中,孔子直言不諱地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他老人家認為飲食之慾與男女之情是人最大的慾望。這兩樣涉及人的動物本能,人的味覺與愛情是動物本能的人化。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更沮喪地說:“已矣乎!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譯成現在白話的大意是:算了吧,像愛好美色那樣愛好美德的人,我一生從來沒見到過。為什麼會這樣呢?“好德”需要後天的薰陶培養,“好色”則出自人的動物本能。

人完全可能缺“德”,但絕不可能無“性”,除非你已經沒“命”。

因此,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愛情婚姻實屬“性命攸關”。

人類愛情的獨佔性,來於人類自身的特殊性。在地球上的所有動物中,只有人的“欲”(本能)滲透了“靈”(精神),而人的“靈”又不能脫離“欲”。愛情既是精神之戀,也是肉體之愛,是靈與肉的完美結合,所以愛情是生命的一種癲狂狀態,是人生的一種高峰體驗,它能給男女雙方帶來巨大的快感,也能激發男女雙方創造的靈感。

因為與另一個體靈與肉的結合,只有在愛情中才能實現。

這種靈與肉的結合,使男女在這個苦難的塵世,能夠瞬間進入“天國”,獲得片刻的狂喜忘情。羅素說他寧願以漫長的痛苦,換來人生短暫的銷魂,他在《羅素自傳》的序言《我為什麼而活?》中說: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great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順便說一下,我特別喜歡羅素的文章,他的英文是人間最美的文字,既明澈準確又俏皮自然,所有翻譯都無法傳達這種美感。下面是摘錄自教材的譯文:“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羅素把自己“活著”的動因歸結為三點,“對愛情的渴望”處於首要位置,因為愛情能給他帶來狂喜,能解除他的孤寂,能昇華他的生命境界。

從來沒有真心愛過別人,也沒有被別人真心愛過,這樣的人生殘缺而又不幸。

從古至今有不少傑出天才選擇獨身,如牛頓、培根、康德、尼采,現代哲學家金嶽霖,當代女科學家顏寧目前好像也是單身。他們獨身的原因或許各有不同,有的是沒有遇上自己喜歡的人,有的是錯過了自己喜歡的人,有的可能是由於性取向的不同,有的可能對科學過分痴迷,但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一、對自己的才能極度自信,堅信犧牲一己幸福能成就萬世美名;二、在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獲得了樂趣,事業上的卓越成就使他們忽視了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即使大家再有才能,我也不希望朋友們獨身。愛情與事業並不矛盾,歷史上許多偉人創造了輝煌的事業,也享有自己甜美的愛情。如愛因斯坦,如羅素,如比爾蓋茨,還有中國無數的政治家、科學家和商業鉅子。

可別忘了,英國鐵娘子撒切爾照樣做了“夫人”,楊振寧82歲依然再當“先生”。

二 “我想有個家”

現在許多文章說獨身如何快樂,如何自由,如何前衛。這類文章所描繪的“獨身美景”,與我親眼所見到的現實圖景,反差之大超過了“天壤之別”,至少在我的碩士和博士生中,還沒有發現剩男剩女有多快樂。身邊這些剩男剩女被“剩”的原因雖大不相同,但不想“剩下”的心情卻完全一樣。

人們也許早已注意到,男同胞對“剩男”的稱呼並不太計較,有些大齡單身女性對“剩女”之稱卻十分反感,認為這是對獨身者的歧視。苦於一時找不著更簡潔的稱呼,對社會上的大齡單身男女,暫且還是約定俗成地稱為“剩男”“剩女”。

此處的“剩”不是被別人“挑剩”的“剩”,它絕不含有“沒人要”的意思。如果剩男是娶不到,而剩女是嫁不出,我還在這裡寫《結婚吧!》,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十分殘忍。

剩男剩女們“剩下來”的原因,或是緣分未到,或是錯失良機,或是心結未解,或是觀念偏差,他們能否脫單隻在一念之間,我才在這裡描繪婚姻那誘人的“海市蜃樓”,讓那些仍在四處遊蕩的青年男女,儘快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除非你的感覺像木頭那樣麻木,或者你內心像上帝那麼強大,否則你很難享受什麼“獨身的自由”,也很難感受到“獨身的快樂”。更何況,樹木要改良品種也須嫁接,否則它必然會不斷退化。上帝雖然一直還是“獨身”,我想主要原因恐怕是找不到配偶,不然的話他老人家一定也會結婚。

其實羅素把愛情說得太玄乎了,我們老祖宗對愛情的看法更切近人情,他們早就將“食”與“色”看成人的本性,至今大家還常說“飲食男女”。

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現在我覺得婚姻是愛情的歸宿,走向婚姻殿堂的愛情,就像結出了碩果的花朵。

有一首歌叫《我想有個家》。我們為什麼想有個家呢?朋友們看看“家”字的結構,上面的寶蓋頭即房屋,下面那個“豕”就是豬,“家”的本意原指“豬的住所”,後來又把“家”引申為“關牲口的地方”。可見,人在“家”中就像豬在圈中,許多清規、習俗、人倫、道德,形同一條條鎖鏈使人動彈不得。錢鍾書長篇小說把婚姻比成“圍城”,巴金的《家》更像囚禁人的城堡,衝出“家”的“圍城”,砸碎“家”的鎖鏈,成了這兩本小說的主題。

結婚吧!(完整版)

“家”既然這麼坑人晦氣,人們為什麼還喊著“我想有個家”呢?世上成家的遠遠多於出家的。大家可別忘了,錢鍾書與楊絳可是神仙眷侶,巴金與蕭珊同樣是琴瑟和鳴,錢先生一生在“圍城”裡偷著樂,巴金更沒有真的衝破“家”的牢籠,他老人家還兒女雙全哩。

“家”固然限制了人的自由,但它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溫暖;“家”的確減少了我們許多野性,但它給了我們心靈的安寧。

沒有房子人們就得風餐露宿,但有了房子也只能說“買了房”,買了房還不能說是有了“家”,男女結婚才叫“成家”。女性的偉大之處就是她到了哪裡,自然就把“家”帶到了哪裡。結婚之前男孩說回家,就是回到媽媽那裡,結婚之後說回家,他就是回到老婆那裡。

有了“家”就有許多矛盾,但哪怕再激烈的爭吵,也比對著牆說話要更溫馨。尤其是像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特大城市,孤身一人有點像孤魂野鬼。環顧四周那些匆忙的步履,那些焦灼的眼神,那些煩躁的心靈,人們連自己的事情都難於應付,誰還有閒心在意他人的苦樂?

是的,沒有家可以到餐廳吃飯,服務員的笑容比老婆老公更加燦爛,可服務員的笑容你必須付費,笑容的甜美與掏錢的多少恰成正比,她們都是“見人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你可以從她們那兒吃到熱菜,但你不可能從她們那兒得到溫情。

你在哪個城市裡工作,這個城市有關心你冷暖的心上人,你才覺得這個城市有溫度,否則,這裡對你來說就是個冰窖。

且不說個人生理上的需要,我在精神上也離不開家。也許我是內心不夠強大,也許是我從小生長在農村,在城裡特別害怕孤獨,我寧可在家裡和太太吵架,也不願一個人像幽靈似的躑躅街頭。

有了家以後你會更快地成熟,遇到問題你會換位思考,說話你會考慮對方的感受,辦事你會想到要對另一半負責,這樣你慢慢就有責任感。當另一半下班帶回你喜歡的糕點,做好你喜歡的晚餐,你可能突然覺得生活特別美好,你會覺得另一半特別可愛,這樣你就知道珍惜愛情,你慢慢也懂得了什麼如何奉獻。

很少有從不吵架的夫妻,吵架其實也是一種交流,不過它是一種特殊的“交流”。俗話說“不打不相識”,只要不吵到失控的程度,只要不戳到對方的“痛點”,只要限定在“就事論事”的範圍,吵架其實有很多“正面”意義。妻子有時在家耍一點狠,老公可能會對你刮目相看。我寧可與旗鼓相當的對手過招,也不願與百依百順的綿羊廝混。丈夫偶爾對太太耍一下賴也沒什麼害處,至少可以殺殺“妻管嚴”的雌威。

“不失友好”的爭吵讓雙方都嚐到對方的“利害”,彼此在家裡會更加收斂更為溫柔,因為兩人都怕失去對方,恰如左手不能沒有右手。很多夫妻白天吵得越厲害,夜晚兩人反而越纏綿。

可能有人因傷害太大而離婚,覺得婚姻不只是“圍城”,而且是坑害死人的“陷阱”。我想說的是,離婚也比從不結婚要好,這就像到風景點旅遊,有些景區真的坑蒙拐騙,但去過才知道此地“不可不遊,不可再遊”。一個景點玩得不開心,大不了不再玩這個景點,絕不會發誓不再看所有風景。同樣,這次婚姻失敗再追求新的愛情,不可能從此痛恨天下的男人女人。

有些時髦青年宣稱只做“情人”不當“愛人”。當情人不僅有“家”的溫馨,還有“家”中所沒有的激情,又沒有“家”的種種羈絆和煩心。

我以一個男性見到的情況為例,來說明這種想法荒唐可笑。男性在情人那兒可能更有激情,但大多數情況下不會給情人“真情”。男人並不是女性想象的那麼“粗枝大葉”,他知道自己在家中才能安身立命。妻子是他一生離不開的“粗茶淡飯”,找情人不過是下鄉去吃野菜“嚐鮮”。即使剛才還與老婆怒目而視,他的大筆存款仍舊給了黃臉婆妻子,縱然和情人總是笑臉相迎,給情人買禮品的不過是一些零花碎銀。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在婚戀上同樣“放之四海而皆準”。你沒有承擔妻子的義務,就別指望享受妻子的權利;你沒有像妻子那樣地付出,怎麼會有妻子那樣的收穫?有能力在外面泡妞的男人,誰心中沒有一杆稱?“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人們情感上的“收支”大體平衡。

男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時間越長,兩人感情的紐帶可能結得越緊。老伴之間不只是“愛情”,而更主要的可能還是“親情”——夫妻雙方都融進了對方生命的年輪。

每當晚霞灑滿大地,看到一對老人攙扶散心,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謳歌“婚姻”:它是愛情的昇華,也是愛情的凝定!

三 大數據時代的愛情

明白了“飲食男女”的含意,就不至於把愛情想得過於詩意。

愛情有時候的確富於柔情蜜意,有時的確非常浪漫旖旎,雨巷中丁香一樣的美麗姑娘,柳陌上躍馬揚鞭的白馬王子,兩人雖然“身無綵鳳雙飛翼”,但彼此“心有靈犀一點通”。或者像秦觀所說的那樣,兩人不僅一見傾心,並且一夜銷魂,“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但這些都不是愛情的常態,平常我們所見到和嚐到的愛情,特別是現代大都市青年男女的愛情,往往是千般計較後的結果,除了彼此對外貌不討厭以外,還得把才能、學歷、收入、地位和家庭考慮在內,現代愛情通常是兩人或兩家綜合平衡的產物,愛情是經過精確計算的最後“得數”。

這是大數據時代的愛情。

人們更相信自己清醒的理性,而不太相信所謂“一見鍾情”。

事實也證明,“一見鍾情”的婚姻,也最容易“一怒離婚”。

“一見鍾情”只是外貌和性的吸引,但婚姻不只是外貌和性,不只是風流瀟灑和談笑風生,它包含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它需要購買柴米油鹽的真金白銀,需要生活離不開的人際關係,需要雙方的社會地位比較相稱,更需要雙方的才能大體相當,需要彼此的價值取向相當接近。

社會上流行一種極端的意見,認為現在這種東挑西揀的婚姻,只有利益考量而沒有真實愛情。電視臺上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桃花朵朵開”,連一月掙多少錢一天花多少錢都要問個底朝天,這不能叫做婚姻,最多隻能算是買賣。

我可不這麼看。

結婚吧!(完整版)

人們上街買一把小白菜也得貨比三家,找一個終身伴侶豈能隨隨便便?

雙方都弄清對方的底細,這樣談戀愛才“心中有底”。對方的優劣完全一清二楚,也許失去一些“朦朧美”,但也免去了不少“糊塗病”。經過了反覆的掂量算計,當然會減少一些衝動痴迷,但以後也不至於天天吃後悔藥。

大數據時代的知識生產,消費者可以按質按量付費,生產者可以按需提供知識產品。大數據時代的愛情,男女都有了更多的選擇。

古代和近代很多表兄妹通婚,現代小說中還有不少表兄妹愛情,那是因為男女很難接觸到其他異性。

今天有了更多對象可供選擇,選擇多了自然就會拿來比較,也自然會形成不同的擇偶標準——有的可能更傾向經濟基礎,有的可能更在乎對方容貌,有的更看重對方的才能,有的更重視對方的性格人品……

我認為每一種標準都沒有優劣之分。比如,更傾向經濟基礎是尋求生活的安全感,更看重對方的才能是著眼於人家的前景;要經濟基礎的不過想“眼見為實”,要才能出眾的不過是“投資未來”。

有人說“朝錢看”的男女,他們看上的是錢而不是人,由此斷定他們之間不會有什麼愛情。世上的事情不可一概而論,要是這些錢來於小夥子白手起家,他能幹出驚天的事業,能積攢成金山銀山,難道這還不能證明他的能力?難道他就不該贏得美女的愛情?

心裡想錢快想瘋了,嘴上卻使勁罵錢“銅臭”,那叫矯情。

如果某姑娘愛上某傻小子,完全不在乎他有沒有錢,更不在乎他沒有房,只求“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我們真心為這個姑娘上點贊。但不能由此推出,嫁給成功男士的女孩就沒有愛情,嫁給富人必定是充著“錢”而去,她們都不是嫁人而是嫁給錢。

古人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今天“貧賤”就成不了夫妻。這可不能責怪女孩俗氣,在北上廣深這些地方,“貧賤”連旅館也不讓你進,你看看稍稍像樣一點的酒店,門口常有“衣冠不整,謝絕入內”。假如我們窮到“上無片瓦”,難道還真的要女孩和你結為“露水夫妻”?

金錢並非愛情的天然仇敵,可能還是愛情有效的催化劑。

西方人說,權力是最好的春藥,其實,金錢同樣也最能“催情”。

四 追求“理想婚姻”?我的天!

如今社會上的很多剩男剩女,就條件來說大多是黃金單身,剩下來的原因是對婚姻過於高調,他們許多人熬到了三四十歲,仍然堅守“寧缺毋濫”的婚姻信條。

他們大多是婚姻“理想主義”的麥田守望者。

恰如天生就缺乏虔誠的宗教信仰一樣,在大多數事情上我們並沒有什麼“遠大理想”,唯獨在婚姻上要和“理想”較勁。

先看看眼下常常見到的“戀愛程序”,再來聊聊難得一見的“理想婚姻”。

中外夫妻中,由一見鍾情而牽手的比例極低,許多人都是經由熟人朋友介紹,當然也有少數人通過網戀。

無論他人介紹還是自己網戀,雙方第一次見面的“好感”,決定能否保持聯繫。

雙方的“條件”能否接受,決定此後是否繼續交流。

雙方年齡、收入、出身,還有風度、氣質、性格、才能,更高一點要求還有幽默、機智、三觀等等,它們的總和,或它們部分之和,決定是否牽手婚姻殿堂。

想想看,要符合一個條件不難,要符合二個條件較難,要符合三四個條件很難,要符合所有條件就“難於上青天”。

要符合所有條件才算理想婚姻,可見理想婚姻永遠只是“理想”,如果決心找“理想戀人”和“理想婚姻”,我的天,那等於你決心打一輩子光棍。

我們可以量身定做衣服鞋帽,但無法量身定做太太先生。即使量身定做的衣服鞋帽,尚且難得讓我們百分之百地滿意,成人後才相識的伴侶又怎麼可能讓我們樣樣稱心?沒有哪家專門生個女兒給你做老婆,也沒有哪家專門生個兒子給你做老公,假如你不是鐵了心獨身,你就必須放棄理想婚姻的幻想。

剛看到一篇文章寫到秦嵐時說:“面對尚未到來的緣分,秦嵐很堅決,‘絕不將就,將就的婚姻,不僅是對父母的不負責,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因為這是我的人生”。

我至今弄不明白的是,什麼叫“將就的婚姻”?什麼叫“理想的婚姻”?

結婚吧!(完整版)

就婚姻而言,“將就”與“理想”都是一種自我感受,這種感受受制於對自我的估價,以及對未來伴侶條件的期許。對自我的估值越高,對伴侶的要價也越高,“理想的婚姻”也就越少。

有些女性對未來伴侶的身份、地位、學歷、財富,比男性擇偶標準要嚴得多。要求的條件越嚴越多,選擇的範圍也就越小。

尤其麻煩的是,擇偶又不像挑貨,擇偶是雙方選擇,挑貨是單方挑選,因而,挑貨自己覺得比較“理想”就掏錢,擇偶自己覺得人家“理想”,人家可能又覺得自己不“理想”,僅僅一方覺得“理想”仍不能“成交”。讓一方覺得“理想”已經很難,要讓雙方都覺得“理想”,那就婚姻就真的成了人類的“奮鬥理想”了。

秦嵐是家喻戶曉的演員和歌手,她39歲還有本錢“絕不將就”。對於普通男男女女來說,如果也像模仿秦嵐那樣發誓“絕不將就”,那無異於和自己的幸福開玩笑。秦嵐這樣的明星不時會有命運之神敲門,她興許真的能碰上“緣分”。普通人可能命運早已忘記了你的名字,連鬼魂也不可能上門,錯過了“這次”好機會,從此也許就沒有機會。

條件能過得去,模樣又不煩人,人品大體靠譜,我覺得就可以牽手結婚。錢鍾書先生說,彼此不討厭就可結婚,實在是婚姻的金玉良言。

“條件能過得去”就可牽手,是一種隨和的生活態度在婚姻上的表現。隨和是充分意識到自身的不完美,所以也不以“完美”來苛求他人。先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再接納同樣也不完美的他人。

自己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完人,偏要去追求一種理想的婚姻,這算哪門子“婚姻理想”,它是地地道道痴心妄想。

五 為什麼只我“剩著”?

我與太太的結合十分“古典”,要是年輕二三十歲,我可能也加入了光棍大軍。我來談“如何告別單身”,只能是想當然地紙上談兵,這兒談的也許沒有一點“可操作性”。

先還是接著談上面的擇偶標準。經濟、才能、外貌、性格、人品,說來樣樣都非常重要,但我們擇偶的時候不能樣樣都要。

我們可以顧其一點而不及其餘,也可以以一兩點為主而兼及其餘。要是樣樣都要求對方完備,那就不是在苛求對方,而是在苛求自己了。

世上沒有一個樣樣優點齊備的完人,人家要是真的十全十美,那他(她)肯定就不是你碗裡的菜。

假如你喜歡對方的才能,你對人家的錢袋就不要在心。假如你看上了對方的經濟實力,對人家的外貌最好閉上眼睛。假如對方錢既很多人又很帥,你也許沒有和他見面的緣分。

很多優秀女孩成了“剩女”,大多並非由於清高孤傲,多半是由於矜持膽小。有些女孩對喜歡的異性羞於表白,以致錯失了美好的因緣。就今天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而言,很多男孩比女孩更加膽怯扭怩,你就是等成滿頭白髮滿臉皺紋的老太婆,這些男人也沒有勇氣來追你。

有些女孩說,和這種男人在一起,我寧可一輩子打光棍。

眼下,我們大學裡培育出來的男生,幾乎大多數都是這種男人,姑娘莫非真的出家做尼姑?莫非你真的要在城裡“剩女”終身?莫非你死心要把自己嫁給鷹鉤鼻子外國人?

姑娘何必如此狠心?

“差不多”就行了!

結婚吧!(完整版)

我是七七級的大學生。當年我們三十多人的班裡,只有一個女同學最後成了我們的“嫂夫人”,其他那些“同桌的你”都做了人家的新娘。我們班裡十分般配的很多,而真正戀愛過的卻極少。一方面是那時校方管得太嚴,另一方面很多男生雖然有這個“賊心”,但是大家都沒有這個“賊膽”,女同學又都沒有想到“暗送秋波”,男同學更不敢“衝鋒陷陣”,最後難以“兩好合成一好”。

今天的情況更糟,年輕人過重的升學壓力,家庭和學校又過分強調“聽話”,使我們的男孩過早地失去了“野性”。時下不少男孩是乖巧的“羚羊”,甚至有些男孩是搔首弄姿的小鮮肉,在他們中很難找到強悍的“猛虎”,很難找到豪邁奔放的男人,他們的拿手好戲是察言觀色,千萬別指望他們會“破釜沉舟”。

六 她怎麼沒“剩下”來?

男孩子畏縮,女孩就得勇敢,否則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今天的姑娘們要好好向韋莊《思帝鄉》一詞中那個女孩學習: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我們來掉書袋講講這首詞。“春日”交待了“時”,“遊”則交待了“事”,這三字勾勒了全詞的背景。“杏花吹滿頭”一句承上啟下,前兩字“杏花”上承“春”,後三字“吹滿頭”下啟人。

“杏花吹滿頭”寫出了春天裡春光駘蕩,更寫出了遊春美人的春心怒放,為下文埋下了伏筆。“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從美女眼中描寫將陌上少年風流瀟灑的英姿,像是讚歎,像是驚歎,也像是打探。

“足風流”用今天女孩的話說,就是“真的帥呆了”!

英國一位詩人曾經說過:“當我口中說你多麼可愛的時候,其實我心中是說我多麼愛你!”

於是就有了斬釘截鐵的發誓:“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要是能把自己嫁給這小子,我一生也算夠本了!打算把一生都託付給陌上那“足風流”的小子,對一個女孩來說是生命的抉擇,就全詞而言是情感的高峰。

女孩問“陌上誰家年少”,可見她對小夥子一無所知,他風流倜儻的形象氣質讓她神魂顛倒,立馬就決定以終身相許,這不是過於草率衝動了嗎?不,女孩把最壞的結果都想到了:“縱被無情棄,不能羞!”哪怕被這個薄情郎拋棄,我也決不會感到羞恥後悔。最後這兩句以峭折勁挺之筆陡轉,以果斷決絕的語氣表現死心塌地的決心。

詞中的女孩值得今天的姑娘學習:首先,她對自己喜歡的男孩敢於“豁出去”,絕不像有些姑娘那樣“顛倒費思量”,一直在“瞻前顧後”中轉圈,在患得患失中裹足不前,熬到最後男孩成了別人的新郎,這時想吃後悔藥也無濟於事。其次,她只顧一點而不及其餘,她喜歡這個小夥子“足風流”,嫁給他被拋棄也心甘情願。假如她看上了人家的氣質風度,又要求人家有多少存款,有多大的房子,還要求人家有多高的學歷,更要求人家有多硬的家庭背景,估計他們之間八成要“黃了”。男女在要找朋友的時候,千萬別既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我不一定贊成姑娘這種擇偶方式,但我欣賞她那種一往無前的勇敢。

"

○ 緣起

即將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講座。深圳校友會的朋友得知這一消息後,熱情地邀請我順便和校友們聚聚。漢語“聚聚”的含義太豐富了,它字面的意義是親朋團聚,在這裡它紙背後的潛臺詞,大概是要我和大家耍耍嘴皮。校友會的邀請自然盛情難卻,我準備聊“中國古典愛情詩歌中的靈與肉”,之所以聊這個“不太嚴肅”的話題,是因為不少深圳校友仍然還“剩著”,尤其是有很多優秀女生至今還“掛單”,這常常讓我們這些“孃家”的老師深感不安。

這篇文章原本是為演講準備的開場白,哪知一下筆便“不能自休”,在電腦上一不留神就敲了一萬多字,一不小心弄得“喧賓奪主”,於是只好將它獨立成文。

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主題:青年朋友,結婚吧!

誰要想自己有一個完滿的人生,你就必須先有一個自己的家,有了家就能嚐遍人生的酸甜苦辣,有了家就知道什麼叫“愛恨交加”,有了家便會有一個二個三個四個……娃娃,有了娃娃你才會知道生命中原來還有許多許多牽掛……

一 最強烈的“人慾”

我們是社會中的普通人,應該享受普通人的男歡女愛。

愛情是男女之間強烈的吸引與傾慕,它既根於我們自身的內在本能,也是人們努力奮鬥的精神動力;既是我們歡樂的源泉,也是我們痛苦的淵藪;既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唯一途徑,也是個體沮喪絕望的重要原因。

世界上有種種不同的愛,如父母、兄弟、兒女、師生、朋友之間的慈愛和友愛,還有基督徒對上帝的愛、伊斯蘭教徒對真主的愛,這些愛的性質與強度都不同於愛情,因為異性之間的愛情伴隨著生命的衝動,它指向靈與肉的結合,而不像其他的愛僅僅是精神的惦記關切。

我們孝敬父母,慈愛兒女,幫助朋友,這些愛都要求昇華和拓展,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敬自己的老人而敬天下的老人,因愛自己的兒女而愛天下的兒女,因而儒家強調仁愛,基督教強調博愛。愛情則具有強烈的排他性,愛者既不能將愛“分攤”,被愛者也不能與他人共享。

結婚吧!(完整版)

假如哪個混蛋將愛女朋友之心,用來去愛天下的其他女性,那就成了滑天下之稽的笑話。在愛情上止於“愛吾愛”,絕不能拓展為“愛吾愛以及人之愛”。

其他的愛都要求共享,唯有愛情要求專一——愛者必須忠貞,被愛者完全獨佔。任何一個花心蘿蔔的最終結局,都會成為千夫所指的“薄情郎”——他自己若無一不愛,別人必然無一愛他。

俗話常說“人慾橫流”,愛情就是最強烈的“人慾”。其他感情僅限於精神層面,只有愛情同時還與肉體相關。恰恰是愛情的這種獨佔和專一,表明它與我們的生命不可分離,所以錢鍾書先生說“戀愛是人生的必需,友誼只能算是一種奢侈”。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中,要數孔子最為誠實可愛。在《禮記·禮運》中,孔子直言不諱地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他老人家認為飲食之慾與男女之情是人最大的慾望。這兩樣涉及人的動物本能,人的味覺與愛情是動物本能的人化。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更沮喪地說:“已矣乎!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譯成現在白話的大意是:算了吧,像愛好美色那樣愛好美德的人,我一生從來沒見到過。為什麼會這樣呢?“好德”需要後天的薰陶培養,“好色”則出自人的動物本能。

人完全可能缺“德”,但絕不可能無“性”,除非你已經沒“命”。

因此,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愛情婚姻實屬“性命攸關”。

人類愛情的獨佔性,來於人類自身的特殊性。在地球上的所有動物中,只有人的“欲”(本能)滲透了“靈”(精神),而人的“靈”又不能脫離“欲”。愛情既是精神之戀,也是肉體之愛,是靈與肉的完美結合,所以愛情是生命的一種癲狂狀態,是人生的一種高峰體驗,它能給男女雙方帶來巨大的快感,也能激發男女雙方創造的靈感。

因為與另一個體靈與肉的結合,只有在愛情中才能實現。

這種靈與肉的結合,使男女在這個苦難的塵世,能夠瞬間進入“天國”,獲得片刻的狂喜忘情。羅素說他寧願以漫長的痛苦,換來人生短暫的銷魂,他在《羅素自傳》的序言《我為什麼而活?》中說: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great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順便說一下,我特別喜歡羅素的文章,他的英文是人間最美的文字,既明澈準確又俏皮自然,所有翻譯都無法傳達這種美感。下面是摘錄自教材的譯文:“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羅素把自己“活著”的動因歸結為三點,“對愛情的渴望”處於首要位置,因為愛情能給他帶來狂喜,能解除他的孤寂,能昇華他的生命境界。

從來沒有真心愛過別人,也沒有被別人真心愛過,這樣的人生殘缺而又不幸。

從古至今有不少傑出天才選擇獨身,如牛頓、培根、康德、尼采,現代哲學家金嶽霖,當代女科學家顏寧目前好像也是單身。他們獨身的原因或許各有不同,有的是沒有遇上自己喜歡的人,有的是錯過了自己喜歡的人,有的可能是由於性取向的不同,有的可能對科學過分痴迷,但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一、對自己的才能極度自信,堅信犧牲一己幸福能成就萬世美名;二、在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獲得了樂趣,事業上的卓越成就使他們忽視了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即使大家再有才能,我也不希望朋友們獨身。愛情與事業並不矛盾,歷史上許多偉人創造了輝煌的事業,也享有自己甜美的愛情。如愛因斯坦,如羅素,如比爾蓋茨,還有中國無數的政治家、科學家和商業鉅子。

可別忘了,英國鐵娘子撒切爾照樣做了“夫人”,楊振寧82歲依然再當“先生”。

二 “我想有個家”

現在許多文章說獨身如何快樂,如何自由,如何前衛。這類文章所描繪的“獨身美景”,與我親眼所見到的現實圖景,反差之大超過了“天壤之別”,至少在我的碩士和博士生中,還沒有發現剩男剩女有多快樂。身邊這些剩男剩女被“剩”的原因雖大不相同,但不想“剩下”的心情卻完全一樣。

人們也許早已注意到,男同胞對“剩男”的稱呼並不太計較,有些大齡單身女性對“剩女”之稱卻十分反感,認為這是對獨身者的歧視。苦於一時找不著更簡潔的稱呼,對社會上的大齡單身男女,暫且還是約定俗成地稱為“剩男”“剩女”。

此處的“剩”不是被別人“挑剩”的“剩”,它絕不含有“沒人要”的意思。如果剩男是娶不到,而剩女是嫁不出,我還在這裡寫《結婚吧!》,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十分殘忍。

剩男剩女們“剩下來”的原因,或是緣分未到,或是錯失良機,或是心結未解,或是觀念偏差,他們能否脫單隻在一念之間,我才在這裡描繪婚姻那誘人的“海市蜃樓”,讓那些仍在四處遊蕩的青年男女,儘快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除非你的感覺像木頭那樣麻木,或者你內心像上帝那麼強大,否則你很難享受什麼“獨身的自由”,也很難感受到“獨身的快樂”。更何況,樹木要改良品種也須嫁接,否則它必然會不斷退化。上帝雖然一直還是“獨身”,我想主要原因恐怕是找不到配偶,不然的話他老人家一定也會結婚。

其實羅素把愛情說得太玄乎了,我們老祖宗對愛情的看法更切近人情,他們早就將“食”與“色”看成人的本性,至今大家還常說“飲食男女”。

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現在我覺得婚姻是愛情的歸宿,走向婚姻殿堂的愛情,就像結出了碩果的花朵。

有一首歌叫《我想有個家》。我們為什麼想有個家呢?朋友們看看“家”字的結構,上面的寶蓋頭即房屋,下面那個“豕”就是豬,“家”的本意原指“豬的住所”,後來又把“家”引申為“關牲口的地方”。可見,人在“家”中就像豬在圈中,許多清規、習俗、人倫、道德,形同一條條鎖鏈使人動彈不得。錢鍾書長篇小說把婚姻比成“圍城”,巴金的《家》更像囚禁人的城堡,衝出“家”的“圍城”,砸碎“家”的鎖鏈,成了這兩本小說的主題。

結婚吧!(完整版)

“家”既然這麼坑人晦氣,人們為什麼還喊著“我想有個家”呢?世上成家的遠遠多於出家的。大家可別忘了,錢鍾書與楊絳可是神仙眷侶,巴金與蕭珊同樣是琴瑟和鳴,錢先生一生在“圍城”裡偷著樂,巴金更沒有真的衝破“家”的牢籠,他老人家還兒女雙全哩。

“家”固然限制了人的自由,但它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溫暖;“家”的確減少了我們許多野性,但它給了我們心靈的安寧。

沒有房子人們就得風餐露宿,但有了房子也只能說“買了房”,買了房還不能說是有了“家”,男女結婚才叫“成家”。女性的偉大之處就是她到了哪裡,自然就把“家”帶到了哪裡。結婚之前男孩說回家,就是回到媽媽那裡,結婚之後說回家,他就是回到老婆那裡。

有了“家”就有許多矛盾,但哪怕再激烈的爭吵,也比對著牆說話要更溫馨。尤其是像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特大城市,孤身一人有點像孤魂野鬼。環顧四周那些匆忙的步履,那些焦灼的眼神,那些煩躁的心靈,人們連自己的事情都難於應付,誰還有閒心在意他人的苦樂?

是的,沒有家可以到餐廳吃飯,服務員的笑容比老婆老公更加燦爛,可服務員的笑容你必須付費,笑容的甜美與掏錢的多少恰成正比,她們都是“見人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你可以從她們那兒吃到熱菜,但你不可能從她們那兒得到溫情。

你在哪個城市裡工作,這個城市有關心你冷暖的心上人,你才覺得這個城市有溫度,否則,這裡對你來說就是個冰窖。

且不說個人生理上的需要,我在精神上也離不開家。也許我是內心不夠強大,也許是我從小生長在農村,在城裡特別害怕孤獨,我寧可在家裡和太太吵架,也不願一個人像幽靈似的躑躅街頭。

有了家以後你會更快地成熟,遇到問題你會換位思考,說話你會考慮對方的感受,辦事你會想到要對另一半負責,這樣你慢慢就有責任感。當另一半下班帶回你喜歡的糕點,做好你喜歡的晚餐,你可能突然覺得生活特別美好,你會覺得另一半特別可愛,這樣你就知道珍惜愛情,你慢慢也懂得了什麼如何奉獻。

很少有從不吵架的夫妻,吵架其實也是一種交流,不過它是一種特殊的“交流”。俗話說“不打不相識”,只要不吵到失控的程度,只要不戳到對方的“痛點”,只要限定在“就事論事”的範圍,吵架其實有很多“正面”意義。妻子有時在家耍一點狠,老公可能會對你刮目相看。我寧可與旗鼓相當的對手過招,也不願與百依百順的綿羊廝混。丈夫偶爾對太太耍一下賴也沒什麼害處,至少可以殺殺“妻管嚴”的雌威。

“不失友好”的爭吵讓雙方都嚐到對方的“利害”,彼此在家裡會更加收斂更為溫柔,因為兩人都怕失去對方,恰如左手不能沒有右手。很多夫妻白天吵得越厲害,夜晚兩人反而越纏綿。

可能有人因傷害太大而離婚,覺得婚姻不只是“圍城”,而且是坑害死人的“陷阱”。我想說的是,離婚也比從不結婚要好,這就像到風景點旅遊,有些景區真的坑蒙拐騙,但去過才知道此地“不可不遊,不可再遊”。一個景點玩得不開心,大不了不再玩這個景點,絕不會發誓不再看所有風景。同樣,這次婚姻失敗再追求新的愛情,不可能從此痛恨天下的男人女人。

有些時髦青年宣稱只做“情人”不當“愛人”。當情人不僅有“家”的溫馨,還有“家”中所沒有的激情,又沒有“家”的種種羈絆和煩心。

我以一個男性見到的情況為例,來說明這種想法荒唐可笑。男性在情人那兒可能更有激情,但大多數情況下不會給情人“真情”。男人並不是女性想象的那麼“粗枝大葉”,他知道自己在家中才能安身立命。妻子是他一生離不開的“粗茶淡飯”,找情人不過是下鄉去吃野菜“嚐鮮”。即使剛才還與老婆怒目而視,他的大筆存款仍舊給了黃臉婆妻子,縱然和情人總是笑臉相迎,給情人買禮品的不過是一些零花碎銀。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在婚戀上同樣“放之四海而皆準”。你沒有承擔妻子的義務,就別指望享受妻子的權利;你沒有像妻子那樣地付出,怎麼會有妻子那樣的收穫?有能力在外面泡妞的男人,誰心中沒有一杆稱?“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人們情感上的“收支”大體平衡。

男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時間越長,兩人感情的紐帶可能結得越緊。老伴之間不只是“愛情”,而更主要的可能還是“親情”——夫妻雙方都融進了對方生命的年輪。

每當晚霞灑滿大地,看到一對老人攙扶散心,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謳歌“婚姻”:它是愛情的昇華,也是愛情的凝定!

三 大數據時代的愛情

明白了“飲食男女”的含意,就不至於把愛情想得過於詩意。

愛情有時候的確富於柔情蜜意,有時的確非常浪漫旖旎,雨巷中丁香一樣的美麗姑娘,柳陌上躍馬揚鞭的白馬王子,兩人雖然“身無綵鳳雙飛翼”,但彼此“心有靈犀一點通”。或者像秦觀所說的那樣,兩人不僅一見傾心,並且一夜銷魂,“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但這些都不是愛情的常態,平常我們所見到和嚐到的愛情,特別是現代大都市青年男女的愛情,往往是千般計較後的結果,除了彼此對外貌不討厭以外,還得把才能、學歷、收入、地位和家庭考慮在內,現代愛情通常是兩人或兩家綜合平衡的產物,愛情是經過精確計算的最後“得數”。

這是大數據時代的愛情。

人們更相信自己清醒的理性,而不太相信所謂“一見鍾情”。

事實也證明,“一見鍾情”的婚姻,也最容易“一怒離婚”。

“一見鍾情”只是外貌和性的吸引,但婚姻不只是外貌和性,不只是風流瀟灑和談笑風生,它包含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它需要購買柴米油鹽的真金白銀,需要生活離不開的人際關係,需要雙方的社會地位比較相稱,更需要雙方的才能大體相當,需要彼此的價值取向相當接近。

社會上流行一種極端的意見,認為現在這種東挑西揀的婚姻,只有利益考量而沒有真實愛情。電視臺上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桃花朵朵開”,連一月掙多少錢一天花多少錢都要問個底朝天,這不能叫做婚姻,最多隻能算是買賣。

我可不這麼看。

結婚吧!(完整版)

人們上街買一把小白菜也得貨比三家,找一個終身伴侶豈能隨隨便便?

雙方都弄清對方的底細,這樣談戀愛才“心中有底”。對方的優劣完全一清二楚,也許失去一些“朦朧美”,但也免去了不少“糊塗病”。經過了反覆的掂量算計,當然會減少一些衝動痴迷,但以後也不至於天天吃後悔藥。

大數據時代的知識生產,消費者可以按質按量付費,生產者可以按需提供知識產品。大數據時代的愛情,男女都有了更多的選擇。

古代和近代很多表兄妹通婚,現代小說中還有不少表兄妹愛情,那是因為男女很難接觸到其他異性。

今天有了更多對象可供選擇,選擇多了自然就會拿來比較,也自然會形成不同的擇偶標準——有的可能更傾向經濟基礎,有的可能更在乎對方容貌,有的更看重對方的才能,有的更重視對方的性格人品……

我認為每一種標準都沒有優劣之分。比如,更傾向經濟基礎是尋求生活的安全感,更看重對方的才能是著眼於人家的前景;要經濟基礎的不過想“眼見為實”,要才能出眾的不過是“投資未來”。

有人說“朝錢看”的男女,他們看上的是錢而不是人,由此斷定他們之間不會有什麼愛情。世上的事情不可一概而論,要是這些錢來於小夥子白手起家,他能幹出驚天的事業,能積攢成金山銀山,難道這還不能證明他的能力?難道他就不該贏得美女的愛情?

心裡想錢快想瘋了,嘴上卻使勁罵錢“銅臭”,那叫矯情。

如果某姑娘愛上某傻小子,完全不在乎他有沒有錢,更不在乎他沒有房,只求“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我們真心為這個姑娘上點贊。但不能由此推出,嫁給成功男士的女孩就沒有愛情,嫁給富人必定是充著“錢”而去,她們都不是嫁人而是嫁給錢。

古人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今天“貧賤”就成不了夫妻。這可不能責怪女孩俗氣,在北上廣深這些地方,“貧賤”連旅館也不讓你進,你看看稍稍像樣一點的酒店,門口常有“衣冠不整,謝絕入內”。假如我們窮到“上無片瓦”,難道還真的要女孩和你結為“露水夫妻”?

金錢並非愛情的天然仇敵,可能還是愛情有效的催化劑。

西方人說,權力是最好的春藥,其實,金錢同樣也最能“催情”。

四 追求“理想婚姻”?我的天!

如今社會上的很多剩男剩女,就條件來說大多是黃金單身,剩下來的原因是對婚姻過於高調,他們許多人熬到了三四十歲,仍然堅守“寧缺毋濫”的婚姻信條。

他們大多是婚姻“理想主義”的麥田守望者。

恰如天生就缺乏虔誠的宗教信仰一樣,在大多數事情上我們並沒有什麼“遠大理想”,唯獨在婚姻上要和“理想”較勁。

先看看眼下常常見到的“戀愛程序”,再來聊聊難得一見的“理想婚姻”。

中外夫妻中,由一見鍾情而牽手的比例極低,許多人都是經由熟人朋友介紹,當然也有少數人通過網戀。

無論他人介紹還是自己網戀,雙方第一次見面的“好感”,決定能否保持聯繫。

雙方的“條件”能否接受,決定此後是否繼續交流。

雙方年齡、收入、出身,還有風度、氣質、性格、才能,更高一點要求還有幽默、機智、三觀等等,它們的總和,或它們部分之和,決定是否牽手婚姻殿堂。

想想看,要符合一個條件不難,要符合二個條件較難,要符合三四個條件很難,要符合所有條件就“難於上青天”。

要符合所有條件才算理想婚姻,可見理想婚姻永遠只是“理想”,如果決心找“理想戀人”和“理想婚姻”,我的天,那等於你決心打一輩子光棍。

我們可以量身定做衣服鞋帽,但無法量身定做太太先生。即使量身定做的衣服鞋帽,尚且難得讓我們百分之百地滿意,成人後才相識的伴侶又怎麼可能讓我們樣樣稱心?沒有哪家專門生個女兒給你做老婆,也沒有哪家專門生個兒子給你做老公,假如你不是鐵了心獨身,你就必須放棄理想婚姻的幻想。

剛看到一篇文章寫到秦嵐時說:“面對尚未到來的緣分,秦嵐很堅決,‘絕不將就,將就的婚姻,不僅是對父母的不負責,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因為這是我的人生”。

我至今弄不明白的是,什麼叫“將就的婚姻”?什麼叫“理想的婚姻”?

結婚吧!(完整版)

就婚姻而言,“將就”與“理想”都是一種自我感受,這種感受受制於對自我的估價,以及對未來伴侶條件的期許。對自我的估值越高,對伴侶的要價也越高,“理想的婚姻”也就越少。

有些女性對未來伴侶的身份、地位、學歷、財富,比男性擇偶標準要嚴得多。要求的條件越嚴越多,選擇的範圍也就越小。

尤其麻煩的是,擇偶又不像挑貨,擇偶是雙方選擇,挑貨是單方挑選,因而,挑貨自己覺得比較“理想”就掏錢,擇偶自己覺得人家“理想”,人家可能又覺得自己不“理想”,僅僅一方覺得“理想”仍不能“成交”。讓一方覺得“理想”已經很難,要讓雙方都覺得“理想”,那就婚姻就真的成了人類的“奮鬥理想”了。

秦嵐是家喻戶曉的演員和歌手,她39歲還有本錢“絕不將就”。對於普通男男女女來說,如果也像模仿秦嵐那樣發誓“絕不將就”,那無異於和自己的幸福開玩笑。秦嵐這樣的明星不時會有命運之神敲門,她興許真的能碰上“緣分”。普通人可能命運早已忘記了你的名字,連鬼魂也不可能上門,錯過了“這次”好機會,從此也許就沒有機會。

條件能過得去,模樣又不煩人,人品大體靠譜,我覺得就可以牽手結婚。錢鍾書先生說,彼此不討厭就可結婚,實在是婚姻的金玉良言。

“條件能過得去”就可牽手,是一種隨和的生活態度在婚姻上的表現。隨和是充分意識到自身的不完美,所以也不以“完美”來苛求他人。先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再接納同樣也不完美的他人。

自己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完人,偏要去追求一種理想的婚姻,這算哪門子“婚姻理想”,它是地地道道痴心妄想。

五 為什麼只我“剩著”?

我與太太的結合十分“古典”,要是年輕二三十歲,我可能也加入了光棍大軍。我來談“如何告別單身”,只能是想當然地紙上談兵,這兒談的也許沒有一點“可操作性”。

先還是接著談上面的擇偶標準。經濟、才能、外貌、性格、人品,說來樣樣都非常重要,但我們擇偶的時候不能樣樣都要。

我們可以顧其一點而不及其餘,也可以以一兩點為主而兼及其餘。要是樣樣都要求對方完備,那就不是在苛求對方,而是在苛求自己了。

世上沒有一個樣樣優點齊備的完人,人家要是真的十全十美,那他(她)肯定就不是你碗裡的菜。

假如你喜歡對方的才能,你對人家的錢袋就不要在心。假如你看上了對方的經濟實力,對人家的外貌最好閉上眼睛。假如對方錢既很多人又很帥,你也許沒有和他見面的緣分。

很多優秀女孩成了“剩女”,大多並非由於清高孤傲,多半是由於矜持膽小。有些女孩對喜歡的異性羞於表白,以致錯失了美好的因緣。就今天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而言,很多男孩比女孩更加膽怯扭怩,你就是等成滿頭白髮滿臉皺紋的老太婆,這些男人也沒有勇氣來追你。

有些女孩說,和這種男人在一起,我寧可一輩子打光棍。

眼下,我們大學裡培育出來的男生,幾乎大多數都是這種男人,姑娘莫非真的出家做尼姑?莫非你真的要在城裡“剩女”終身?莫非你死心要把自己嫁給鷹鉤鼻子外國人?

姑娘何必如此狠心?

“差不多”就行了!

結婚吧!(完整版)

我是七七級的大學生。當年我們三十多人的班裡,只有一個女同學最後成了我們的“嫂夫人”,其他那些“同桌的你”都做了人家的新娘。我們班裡十分般配的很多,而真正戀愛過的卻極少。一方面是那時校方管得太嚴,另一方面很多男生雖然有這個“賊心”,但是大家都沒有這個“賊膽”,女同學又都沒有想到“暗送秋波”,男同學更不敢“衝鋒陷陣”,最後難以“兩好合成一好”。

今天的情況更糟,年輕人過重的升學壓力,家庭和學校又過分強調“聽話”,使我們的男孩過早地失去了“野性”。時下不少男孩是乖巧的“羚羊”,甚至有些男孩是搔首弄姿的小鮮肉,在他們中很難找到強悍的“猛虎”,很難找到豪邁奔放的男人,他們的拿手好戲是察言觀色,千萬別指望他們會“破釜沉舟”。

六 她怎麼沒“剩下”來?

男孩子畏縮,女孩就得勇敢,否則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今天的姑娘們要好好向韋莊《思帝鄉》一詞中那個女孩學習: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我們來掉書袋講講這首詞。“春日”交待了“時”,“遊”則交待了“事”,這三字勾勒了全詞的背景。“杏花吹滿頭”一句承上啟下,前兩字“杏花”上承“春”,後三字“吹滿頭”下啟人。

“杏花吹滿頭”寫出了春天裡春光駘蕩,更寫出了遊春美人的春心怒放,為下文埋下了伏筆。“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從美女眼中描寫將陌上少年風流瀟灑的英姿,像是讚歎,像是驚歎,也像是打探。

“足風流”用今天女孩的話說,就是“真的帥呆了”!

英國一位詩人曾經說過:“當我口中說你多麼可愛的時候,其實我心中是說我多麼愛你!”

於是就有了斬釘截鐵的發誓:“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要是能把自己嫁給這小子,我一生也算夠本了!打算把一生都託付給陌上那“足風流”的小子,對一個女孩來說是生命的抉擇,就全詞而言是情感的高峰。

女孩問“陌上誰家年少”,可見她對小夥子一無所知,他風流倜儻的形象氣質讓她神魂顛倒,立馬就決定以終身相許,這不是過於草率衝動了嗎?不,女孩把最壞的結果都想到了:“縱被無情棄,不能羞!”哪怕被這個薄情郎拋棄,我也決不會感到羞恥後悔。最後這兩句以峭折勁挺之筆陡轉,以果斷決絕的語氣表現死心塌地的決心。

詞中的女孩值得今天的姑娘學習:首先,她對自己喜歡的男孩敢於“豁出去”,絕不像有些姑娘那樣“顛倒費思量”,一直在“瞻前顧後”中轉圈,在患得患失中裹足不前,熬到最後男孩成了別人的新郎,這時想吃後悔藥也無濟於事。其次,她只顧一點而不及其餘,她喜歡這個小夥子“足風流”,嫁給他被拋棄也心甘情願。假如她看上了人家的氣質風度,又要求人家有多少存款,有多大的房子,還要求人家有多高的學歷,更要求人家有多硬的家庭背景,估計他們之間八成要“黃了”。男女在要找朋友的時候,千萬別既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我不一定贊成姑娘這種擇偶方式,但我欣賞她那種一往無前的勇敢。

結婚吧!(完整版)

我們很多女生缺乏安全感,總害怕遇人不淑而吃虧上當。

保護自己當然非常重要,但過度自我保護便會膽怯退縮。不敢或不願“主動出擊”的女孩,無論工作還是愛情都可能錯失良機。

恰如傾城美女是“稀缺物種”一樣,優秀男兒也是“稀世珍寶”。那些有才華、有主見、有責任感、有幽默感、還有手段、又會掙錢的男生,環顧四周真是鳳毛麟角,你要是有幸碰到了他,一定要“先下手為強”。在特大城市裡,發現了“目標”哪怕稍一遲疑,“目標”就可能成為別人的獵物。剛才不是說過愛情具有獨佔性嗎?在愛情這種事情上可不能“禮讓三先”。

有些女孩從小就是爸媽的乖乖女,從上大學到選專業,從找工作到挑男友,樣樣都要接受父母的“遙控”。開始她遇事不敢自己做主,最後遇事便六神無主。

我們小區鄰居的一位千金,學歷高,模樣俏,三十多歲還和父母住在一起。十幾年前,每當週末看到他們母女上街,鄰居們都羨慕“他家有福氣”,現在週末看到他家還是母女上街,大家心裡為這老兩口著急。她身後原先跟著一大串男孩,有個男孩她自己十分喜歡,可爸爸媽媽又覺得“極不般配”,當她一直猶猶豫豫時,別的女孩捷足先登,讓那個陽光帥哥成了人家的女婿。

挑男友要聽從內心的召喚,特別不能讓父母瞎攪和,一碰到能讓自己“來電”的,應該像上面詞中女孩那樣“當機立斷”,“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對自己的“終身大事”,有的女孩謹慎得過了頭。和自己的男友一拖拍就是多年,把小姑娘拖成了老姑娘,把一盤熱菜挨成了涼菜。姑娘,你們在大學唸書的時候,只有期中和期末考試,試想要是天天都有考試,再好學的同學也要退學。你怎麼能把“考驗”男友常態化了呢?你天天都這樣考驗男友,再喜歡你的男孩也會換人,誰還受得了你那份罪呀?女孩都愛背“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卻選擇性地忘記了“天涯何處無芳草”的名句。

我想提醒一下姑娘們,在人世“情是何物”這一點上,蘇東坡說的絕對要比元好問靠譜。

七 太不夠“爺們”!

說到這裡,我更要鼓勵一下男同胞,談戀愛不只是要有點“血性”,遇到了自己喜歡的姑娘要“奮不顧身”,追求喜歡的女孩要“一鼓作氣”,談戀愛更要有點“韌性”,開始被拒絕後不能沮喪,要有點“死皮賴臉”的精神,只要姑娘對你不那麼討厭,你永遠都存在機會,精誠所致容易感動女神。

"

○ 緣起

即將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講座。深圳校友會的朋友得知這一消息後,熱情地邀請我順便和校友們聚聚。漢語“聚聚”的含義太豐富了,它字面的意義是親朋團聚,在這裡它紙背後的潛臺詞,大概是要我和大家耍耍嘴皮。校友會的邀請自然盛情難卻,我準備聊“中國古典愛情詩歌中的靈與肉”,之所以聊這個“不太嚴肅”的話題,是因為不少深圳校友仍然還“剩著”,尤其是有很多優秀女生至今還“掛單”,這常常讓我們這些“孃家”的老師深感不安。

這篇文章原本是為演講準備的開場白,哪知一下筆便“不能自休”,在電腦上一不留神就敲了一萬多字,一不小心弄得“喧賓奪主”,於是只好將它獨立成文。

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主題:青年朋友,結婚吧!

誰要想自己有一個完滿的人生,你就必須先有一個自己的家,有了家就能嚐遍人生的酸甜苦辣,有了家就知道什麼叫“愛恨交加”,有了家便會有一個二個三個四個……娃娃,有了娃娃你才會知道生命中原來還有許多許多牽掛……

一 最強烈的“人慾”

我們是社會中的普通人,應該享受普通人的男歡女愛。

愛情是男女之間強烈的吸引與傾慕,它既根於我們自身的內在本能,也是人們努力奮鬥的精神動力;既是我們歡樂的源泉,也是我們痛苦的淵藪;既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唯一途徑,也是個體沮喪絕望的重要原因。

世界上有種種不同的愛,如父母、兄弟、兒女、師生、朋友之間的慈愛和友愛,還有基督徒對上帝的愛、伊斯蘭教徒對真主的愛,這些愛的性質與強度都不同於愛情,因為異性之間的愛情伴隨著生命的衝動,它指向靈與肉的結合,而不像其他的愛僅僅是精神的惦記關切。

我們孝敬父母,慈愛兒女,幫助朋友,這些愛都要求昇華和拓展,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敬自己的老人而敬天下的老人,因愛自己的兒女而愛天下的兒女,因而儒家強調仁愛,基督教強調博愛。愛情則具有強烈的排他性,愛者既不能將愛“分攤”,被愛者也不能與他人共享。

結婚吧!(完整版)

假如哪個混蛋將愛女朋友之心,用來去愛天下的其他女性,那就成了滑天下之稽的笑話。在愛情上止於“愛吾愛”,絕不能拓展為“愛吾愛以及人之愛”。

其他的愛都要求共享,唯有愛情要求專一——愛者必須忠貞,被愛者完全獨佔。任何一個花心蘿蔔的最終結局,都會成為千夫所指的“薄情郎”——他自己若無一不愛,別人必然無一愛他。

俗話常說“人慾橫流”,愛情就是最強烈的“人慾”。其他感情僅限於精神層面,只有愛情同時還與肉體相關。恰恰是愛情的這種獨佔和專一,表明它與我們的生命不可分離,所以錢鍾書先生說“戀愛是人生的必需,友誼只能算是一種奢侈”。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中,要數孔子最為誠實可愛。在《禮記·禮運》中,孔子直言不諱地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他老人家認為飲食之慾與男女之情是人最大的慾望。這兩樣涉及人的動物本能,人的味覺與愛情是動物本能的人化。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更沮喪地說:“已矣乎!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譯成現在白話的大意是:算了吧,像愛好美色那樣愛好美德的人,我一生從來沒見到過。為什麼會這樣呢?“好德”需要後天的薰陶培養,“好色”則出自人的動物本能。

人完全可能缺“德”,但絕不可能無“性”,除非你已經沒“命”。

因此,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愛情婚姻實屬“性命攸關”。

人類愛情的獨佔性,來於人類自身的特殊性。在地球上的所有動物中,只有人的“欲”(本能)滲透了“靈”(精神),而人的“靈”又不能脫離“欲”。愛情既是精神之戀,也是肉體之愛,是靈與肉的完美結合,所以愛情是生命的一種癲狂狀態,是人生的一種高峰體驗,它能給男女雙方帶來巨大的快感,也能激發男女雙方創造的靈感。

因為與另一個體靈與肉的結合,只有在愛情中才能實現。

這種靈與肉的結合,使男女在這個苦難的塵世,能夠瞬間進入“天國”,獲得片刻的狂喜忘情。羅素說他寧願以漫長的痛苦,換來人生短暫的銷魂,他在《羅素自傳》的序言《我為什麼而活?》中說: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great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順便說一下,我特別喜歡羅素的文章,他的英文是人間最美的文字,既明澈準確又俏皮自然,所有翻譯都無法傳達這種美感。下面是摘錄自教材的譯文:“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羅素把自己“活著”的動因歸結為三點,“對愛情的渴望”處於首要位置,因為愛情能給他帶來狂喜,能解除他的孤寂,能昇華他的生命境界。

從來沒有真心愛過別人,也沒有被別人真心愛過,這樣的人生殘缺而又不幸。

從古至今有不少傑出天才選擇獨身,如牛頓、培根、康德、尼采,現代哲學家金嶽霖,當代女科學家顏寧目前好像也是單身。他們獨身的原因或許各有不同,有的是沒有遇上自己喜歡的人,有的是錯過了自己喜歡的人,有的可能是由於性取向的不同,有的可能對科學過分痴迷,但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一、對自己的才能極度自信,堅信犧牲一己幸福能成就萬世美名;二、在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獲得了樂趣,事業上的卓越成就使他們忽視了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即使大家再有才能,我也不希望朋友們獨身。愛情與事業並不矛盾,歷史上許多偉人創造了輝煌的事業,也享有自己甜美的愛情。如愛因斯坦,如羅素,如比爾蓋茨,還有中國無數的政治家、科學家和商業鉅子。

可別忘了,英國鐵娘子撒切爾照樣做了“夫人”,楊振寧82歲依然再當“先生”。

二 “我想有個家”

現在許多文章說獨身如何快樂,如何自由,如何前衛。這類文章所描繪的“獨身美景”,與我親眼所見到的現實圖景,反差之大超過了“天壤之別”,至少在我的碩士和博士生中,還沒有發現剩男剩女有多快樂。身邊這些剩男剩女被“剩”的原因雖大不相同,但不想“剩下”的心情卻完全一樣。

人們也許早已注意到,男同胞對“剩男”的稱呼並不太計較,有些大齡單身女性對“剩女”之稱卻十分反感,認為這是對獨身者的歧視。苦於一時找不著更簡潔的稱呼,對社會上的大齡單身男女,暫且還是約定俗成地稱為“剩男”“剩女”。

此處的“剩”不是被別人“挑剩”的“剩”,它絕不含有“沒人要”的意思。如果剩男是娶不到,而剩女是嫁不出,我還在這裡寫《結婚吧!》,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十分殘忍。

剩男剩女們“剩下來”的原因,或是緣分未到,或是錯失良機,或是心結未解,或是觀念偏差,他們能否脫單隻在一念之間,我才在這裡描繪婚姻那誘人的“海市蜃樓”,讓那些仍在四處遊蕩的青年男女,儘快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除非你的感覺像木頭那樣麻木,或者你內心像上帝那麼強大,否則你很難享受什麼“獨身的自由”,也很難感受到“獨身的快樂”。更何況,樹木要改良品種也須嫁接,否則它必然會不斷退化。上帝雖然一直還是“獨身”,我想主要原因恐怕是找不到配偶,不然的話他老人家一定也會結婚。

其實羅素把愛情說得太玄乎了,我們老祖宗對愛情的看法更切近人情,他們早就將“食”與“色”看成人的本性,至今大家還常說“飲食男女”。

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現在我覺得婚姻是愛情的歸宿,走向婚姻殿堂的愛情,就像結出了碩果的花朵。

有一首歌叫《我想有個家》。我們為什麼想有個家呢?朋友們看看“家”字的結構,上面的寶蓋頭即房屋,下面那個“豕”就是豬,“家”的本意原指“豬的住所”,後來又把“家”引申為“關牲口的地方”。可見,人在“家”中就像豬在圈中,許多清規、習俗、人倫、道德,形同一條條鎖鏈使人動彈不得。錢鍾書長篇小說把婚姻比成“圍城”,巴金的《家》更像囚禁人的城堡,衝出“家”的“圍城”,砸碎“家”的鎖鏈,成了這兩本小說的主題。

結婚吧!(完整版)

“家”既然這麼坑人晦氣,人們為什麼還喊著“我想有個家”呢?世上成家的遠遠多於出家的。大家可別忘了,錢鍾書與楊絳可是神仙眷侶,巴金與蕭珊同樣是琴瑟和鳴,錢先生一生在“圍城”裡偷著樂,巴金更沒有真的衝破“家”的牢籠,他老人家還兒女雙全哩。

“家”固然限制了人的自由,但它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溫暖;“家”的確減少了我們許多野性,但它給了我們心靈的安寧。

沒有房子人們就得風餐露宿,但有了房子也只能說“買了房”,買了房還不能說是有了“家”,男女結婚才叫“成家”。女性的偉大之處就是她到了哪裡,自然就把“家”帶到了哪裡。結婚之前男孩說回家,就是回到媽媽那裡,結婚之後說回家,他就是回到老婆那裡。

有了“家”就有許多矛盾,但哪怕再激烈的爭吵,也比對著牆說話要更溫馨。尤其是像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特大城市,孤身一人有點像孤魂野鬼。環顧四周那些匆忙的步履,那些焦灼的眼神,那些煩躁的心靈,人們連自己的事情都難於應付,誰還有閒心在意他人的苦樂?

是的,沒有家可以到餐廳吃飯,服務員的笑容比老婆老公更加燦爛,可服務員的笑容你必須付費,笑容的甜美與掏錢的多少恰成正比,她們都是“見人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你可以從她們那兒吃到熱菜,但你不可能從她們那兒得到溫情。

你在哪個城市裡工作,這個城市有關心你冷暖的心上人,你才覺得這個城市有溫度,否則,這裡對你來說就是個冰窖。

且不說個人生理上的需要,我在精神上也離不開家。也許我是內心不夠強大,也許是我從小生長在農村,在城裡特別害怕孤獨,我寧可在家裡和太太吵架,也不願一個人像幽靈似的躑躅街頭。

有了家以後你會更快地成熟,遇到問題你會換位思考,說話你會考慮對方的感受,辦事你會想到要對另一半負責,這樣你慢慢就有責任感。當另一半下班帶回你喜歡的糕點,做好你喜歡的晚餐,你可能突然覺得生活特別美好,你會覺得另一半特別可愛,這樣你就知道珍惜愛情,你慢慢也懂得了什麼如何奉獻。

很少有從不吵架的夫妻,吵架其實也是一種交流,不過它是一種特殊的“交流”。俗話說“不打不相識”,只要不吵到失控的程度,只要不戳到對方的“痛點”,只要限定在“就事論事”的範圍,吵架其實有很多“正面”意義。妻子有時在家耍一點狠,老公可能會對你刮目相看。我寧可與旗鼓相當的對手過招,也不願與百依百順的綿羊廝混。丈夫偶爾對太太耍一下賴也沒什麼害處,至少可以殺殺“妻管嚴”的雌威。

“不失友好”的爭吵讓雙方都嚐到對方的“利害”,彼此在家裡會更加收斂更為溫柔,因為兩人都怕失去對方,恰如左手不能沒有右手。很多夫妻白天吵得越厲害,夜晚兩人反而越纏綿。

可能有人因傷害太大而離婚,覺得婚姻不只是“圍城”,而且是坑害死人的“陷阱”。我想說的是,離婚也比從不結婚要好,這就像到風景點旅遊,有些景區真的坑蒙拐騙,但去過才知道此地“不可不遊,不可再遊”。一個景點玩得不開心,大不了不再玩這個景點,絕不會發誓不再看所有風景。同樣,這次婚姻失敗再追求新的愛情,不可能從此痛恨天下的男人女人。

有些時髦青年宣稱只做“情人”不當“愛人”。當情人不僅有“家”的溫馨,還有“家”中所沒有的激情,又沒有“家”的種種羈絆和煩心。

我以一個男性見到的情況為例,來說明這種想法荒唐可笑。男性在情人那兒可能更有激情,但大多數情況下不會給情人“真情”。男人並不是女性想象的那麼“粗枝大葉”,他知道自己在家中才能安身立命。妻子是他一生離不開的“粗茶淡飯”,找情人不過是下鄉去吃野菜“嚐鮮”。即使剛才還與老婆怒目而視,他的大筆存款仍舊給了黃臉婆妻子,縱然和情人總是笑臉相迎,給情人買禮品的不過是一些零花碎銀。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在婚戀上同樣“放之四海而皆準”。你沒有承擔妻子的義務,就別指望享受妻子的權利;你沒有像妻子那樣地付出,怎麼會有妻子那樣的收穫?有能力在外面泡妞的男人,誰心中沒有一杆稱?“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人們情感上的“收支”大體平衡。

男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時間越長,兩人感情的紐帶可能結得越緊。老伴之間不只是“愛情”,而更主要的可能還是“親情”——夫妻雙方都融進了對方生命的年輪。

每當晚霞灑滿大地,看到一對老人攙扶散心,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謳歌“婚姻”:它是愛情的昇華,也是愛情的凝定!

三 大數據時代的愛情

明白了“飲食男女”的含意,就不至於把愛情想得過於詩意。

愛情有時候的確富於柔情蜜意,有時的確非常浪漫旖旎,雨巷中丁香一樣的美麗姑娘,柳陌上躍馬揚鞭的白馬王子,兩人雖然“身無綵鳳雙飛翼”,但彼此“心有靈犀一點通”。或者像秦觀所說的那樣,兩人不僅一見傾心,並且一夜銷魂,“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但這些都不是愛情的常態,平常我們所見到和嚐到的愛情,特別是現代大都市青年男女的愛情,往往是千般計較後的結果,除了彼此對外貌不討厭以外,還得把才能、學歷、收入、地位和家庭考慮在內,現代愛情通常是兩人或兩家綜合平衡的產物,愛情是經過精確計算的最後“得數”。

這是大數據時代的愛情。

人們更相信自己清醒的理性,而不太相信所謂“一見鍾情”。

事實也證明,“一見鍾情”的婚姻,也最容易“一怒離婚”。

“一見鍾情”只是外貌和性的吸引,但婚姻不只是外貌和性,不只是風流瀟灑和談笑風生,它包含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它需要購買柴米油鹽的真金白銀,需要生活離不開的人際關係,需要雙方的社會地位比較相稱,更需要雙方的才能大體相當,需要彼此的價值取向相當接近。

社會上流行一種極端的意見,認為現在這種東挑西揀的婚姻,只有利益考量而沒有真實愛情。電視臺上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桃花朵朵開”,連一月掙多少錢一天花多少錢都要問個底朝天,這不能叫做婚姻,最多隻能算是買賣。

我可不這麼看。

結婚吧!(完整版)

人們上街買一把小白菜也得貨比三家,找一個終身伴侶豈能隨隨便便?

雙方都弄清對方的底細,這樣談戀愛才“心中有底”。對方的優劣完全一清二楚,也許失去一些“朦朧美”,但也免去了不少“糊塗病”。經過了反覆的掂量算計,當然會減少一些衝動痴迷,但以後也不至於天天吃後悔藥。

大數據時代的知識生產,消費者可以按質按量付費,生產者可以按需提供知識產品。大數據時代的愛情,男女都有了更多的選擇。

古代和近代很多表兄妹通婚,現代小說中還有不少表兄妹愛情,那是因為男女很難接觸到其他異性。

今天有了更多對象可供選擇,選擇多了自然就會拿來比較,也自然會形成不同的擇偶標準——有的可能更傾向經濟基礎,有的可能更在乎對方容貌,有的更看重對方的才能,有的更重視對方的性格人品……

我認為每一種標準都沒有優劣之分。比如,更傾向經濟基礎是尋求生活的安全感,更看重對方的才能是著眼於人家的前景;要經濟基礎的不過想“眼見為實”,要才能出眾的不過是“投資未來”。

有人說“朝錢看”的男女,他們看上的是錢而不是人,由此斷定他們之間不會有什麼愛情。世上的事情不可一概而論,要是這些錢來於小夥子白手起家,他能幹出驚天的事業,能積攢成金山銀山,難道這還不能證明他的能力?難道他就不該贏得美女的愛情?

心裡想錢快想瘋了,嘴上卻使勁罵錢“銅臭”,那叫矯情。

如果某姑娘愛上某傻小子,完全不在乎他有沒有錢,更不在乎他沒有房,只求“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我們真心為這個姑娘上點贊。但不能由此推出,嫁給成功男士的女孩就沒有愛情,嫁給富人必定是充著“錢”而去,她們都不是嫁人而是嫁給錢。

古人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今天“貧賤”就成不了夫妻。這可不能責怪女孩俗氣,在北上廣深這些地方,“貧賤”連旅館也不讓你進,你看看稍稍像樣一點的酒店,門口常有“衣冠不整,謝絕入內”。假如我們窮到“上無片瓦”,難道還真的要女孩和你結為“露水夫妻”?

金錢並非愛情的天然仇敵,可能還是愛情有效的催化劑。

西方人說,權力是最好的春藥,其實,金錢同樣也最能“催情”。

四 追求“理想婚姻”?我的天!

如今社會上的很多剩男剩女,就條件來說大多是黃金單身,剩下來的原因是對婚姻過於高調,他們許多人熬到了三四十歲,仍然堅守“寧缺毋濫”的婚姻信條。

他們大多是婚姻“理想主義”的麥田守望者。

恰如天生就缺乏虔誠的宗教信仰一樣,在大多數事情上我們並沒有什麼“遠大理想”,唯獨在婚姻上要和“理想”較勁。

先看看眼下常常見到的“戀愛程序”,再來聊聊難得一見的“理想婚姻”。

中外夫妻中,由一見鍾情而牽手的比例極低,許多人都是經由熟人朋友介紹,當然也有少數人通過網戀。

無論他人介紹還是自己網戀,雙方第一次見面的“好感”,決定能否保持聯繫。

雙方的“條件”能否接受,決定此後是否繼續交流。

雙方年齡、收入、出身,還有風度、氣質、性格、才能,更高一點要求還有幽默、機智、三觀等等,它們的總和,或它們部分之和,決定是否牽手婚姻殿堂。

想想看,要符合一個條件不難,要符合二個條件較難,要符合三四個條件很難,要符合所有條件就“難於上青天”。

要符合所有條件才算理想婚姻,可見理想婚姻永遠只是“理想”,如果決心找“理想戀人”和“理想婚姻”,我的天,那等於你決心打一輩子光棍。

我們可以量身定做衣服鞋帽,但無法量身定做太太先生。即使量身定做的衣服鞋帽,尚且難得讓我們百分之百地滿意,成人後才相識的伴侶又怎麼可能讓我們樣樣稱心?沒有哪家專門生個女兒給你做老婆,也沒有哪家專門生個兒子給你做老公,假如你不是鐵了心獨身,你就必須放棄理想婚姻的幻想。

剛看到一篇文章寫到秦嵐時說:“面對尚未到來的緣分,秦嵐很堅決,‘絕不將就,將就的婚姻,不僅是對父母的不負責,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因為這是我的人生”。

我至今弄不明白的是,什麼叫“將就的婚姻”?什麼叫“理想的婚姻”?

結婚吧!(完整版)

就婚姻而言,“將就”與“理想”都是一種自我感受,這種感受受制於對自我的估價,以及對未來伴侶條件的期許。對自我的估值越高,對伴侶的要價也越高,“理想的婚姻”也就越少。

有些女性對未來伴侶的身份、地位、學歷、財富,比男性擇偶標準要嚴得多。要求的條件越嚴越多,選擇的範圍也就越小。

尤其麻煩的是,擇偶又不像挑貨,擇偶是雙方選擇,挑貨是單方挑選,因而,挑貨自己覺得比較“理想”就掏錢,擇偶自己覺得人家“理想”,人家可能又覺得自己不“理想”,僅僅一方覺得“理想”仍不能“成交”。讓一方覺得“理想”已經很難,要讓雙方都覺得“理想”,那就婚姻就真的成了人類的“奮鬥理想”了。

秦嵐是家喻戶曉的演員和歌手,她39歲還有本錢“絕不將就”。對於普通男男女女來說,如果也像模仿秦嵐那樣發誓“絕不將就”,那無異於和自己的幸福開玩笑。秦嵐這樣的明星不時會有命運之神敲門,她興許真的能碰上“緣分”。普通人可能命運早已忘記了你的名字,連鬼魂也不可能上門,錯過了“這次”好機會,從此也許就沒有機會。

條件能過得去,模樣又不煩人,人品大體靠譜,我覺得就可以牽手結婚。錢鍾書先生說,彼此不討厭就可結婚,實在是婚姻的金玉良言。

“條件能過得去”就可牽手,是一種隨和的生活態度在婚姻上的表現。隨和是充分意識到自身的不完美,所以也不以“完美”來苛求他人。先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再接納同樣也不完美的他人。

自己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完人,偏要去追求一種理想的婚姻,這算哪門子“婚姻理想”,它是地地道道痴心妄想。

五 為什麼只我“剩著”?

我與太太的結合十分“古典”,要是年輕二三十歲,我可能也加入了光棍大軍。我來談“如何告別單身”,只能是想當然地紙上談兵,這兒談的也許沒有一點“可操作性”。

先還是接著談上面的擇偶標準。經濟、才能、外貌、性格、人品,說來樣樣都非常重要,但我們擇偶的時候不能樣樣都要。

我們可以顧其一點而不及其餘,也可以以一兩點為主而兼及其餘。要是樣樣都要求對方完備,那就不是在苛求對方,而是在苛求自己了。

世上沒有一個樣樣優點齊備的完人,人家要是真的十全十美,那他(她)肯定就不是你碗裡的菜。

假如你喜歡對方的才能,你對人家的錢袋就不要在心。假如你看上了對方的經濟實力,對人家的外貌最好閉上眼睛。假如對方錢既很多人又很帥,你也許沒有和他見面的緣分。

很多優秀女孩成了“剩女”,大多並非由於清高孤傲,多半是由於矜持膽小。有些女孩對喜歡的異性羞於表白,以致錯失了美好的因緣。就今天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而言,很多男孩比女孩更加膽怯扭怩,你就是等成滿頭白髮滿臉皺紋的老太婆,這些男人也沒有勇氣來追你。

有些女孩說,和這種男人在一起,我寧可一輩子打光棍。

眼下,我們大學裡培育出來的男生,幾乎大多數都是這種男人,姑娘莫非真的出家做尼姑?莫非你真的要在城裡“剩女”終身?莫非你死心要把自己嫁給鷹鉤鼻子外國人?

姑娘何必如此狠心?

“差不多”就行了!

結婚吧!(完整版)

我是七七級的大學生。當年我們三十多人的班裡,只有一個女同學最後成了我們的“嫂夫人”,其他那些“同桌的你”都做了人家的新娘。我們班裡十分般配的很多,而真正戀愛過的卻極少。一方面是那時校方管得太嚴,另一方面很多男生雖然有這個“賊心”,但是大家都沒有這個“賊膽”,女同學又都沒有想到“暗送秋波”,男同學更不敢“衝鋒陷陣”,最後難以“兩好合成一好”。

今天的情況更糟,年輕人過重的升學壓力,家庭和學校又過分強調“聽話”,使我們的男孩過早地失去了“野性”。時下不少男孩是乖巧的“羚羊”,甚至有些男孩是搔首弄姿的小鮮肉,在他們中很難找到強悍的“猛虎”,很難找到豪邁奔放的男人,他們的拿手好戲是察言觀色,千萬別指望他們會“破釜沉舟”。

六 她怎麼沒“剩下”來?

男孩子畏縮,女孩就得勇敢,否則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今天的姑娘們要好好向韋莊《思帝鄉》一詞中那個女孩學習: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我們來掉書袋講講這首詞。“春日”交待了“時”,“遊”則交待了“事”,這三字勾勒了全詞的背景。“杏花吹滿頭”一句承上啟下,前兩字“杏花”上承“春”,後三字“吹滿頭”下啟人。

“杏花吹滿頭”寫出了春天裡春光駘蕩,更寫出了遊春美人的春心怒放,為下文埋下了伏筆。“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從美女眼中描寫將陌上少年風流瀟灑的英姿,像是讚歎,像是驚歎,也像是打探。

“足風流”用今天女孩的話說,就是“真的帥呆了”!

英國一位詩人曾經說過:“當我口中說你多麼可愛的時候,其實我心中是說我多麼愛你!”

於是就有了斬釘截鐵的發誓:“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要是能把自己嫁給這小子,我一生也算夠本了!打算把一生都託付給陌上那“足風流”的小子,對一個女孩來說是生命的抉擇,就全詞而言是情感的高峰。

女孩問“陌上誰家年少”,可見她對小夥子一無所知,他風流倜儻的形象氣質讓她神魂顛倒,立馬就決定以終身相許,這不是過於草率衝動了嗎?不,女孩把最壞的結果都想到了:“縱被無情棄,不能羞!”哪怕被這個薄情郎拋棄,我也決不會感到羞恥後悔。最後這兩句以峭折勁挺之筆陡轉,以果斷決絕的語氣表現死心塌地的決心。

詞中的女孩值得今天的姑娘學習:首先,她對自己喜歡的男孩敢於“豁出去”,絕不像有些姑娘那樣“顛倒費思量”,一直在“瞻前顧後”中轉圈,在患得患失中裹足不前,熬到最後男孩成了別人的新郎,這時想吃後悔藥也無濟於事。其次,她只顧一點而不及其餘,她喜歡這個小夥子“足風流”,嫁給他被拋棄也心甘情願。假如她看上了人家的氣質風度,又要求人家有多少存款,有多大的房子,還要求人家有多高的學歷,更要求人家有多硬的家庭背景,估計他們之間八成要“黃了”。男女在要找朋友的時候,千萬別既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我不一定贊成姑娘這種擇偶方式,但我欣賞她那種一往無前的勇敢。

結婚吧!(完整版)

我們很多女生缺乏安全感,總害怕遇人不淑而吃虧上當。

保護自己當然非常重要,但過度自我保護便會膽怯退縮。不敢或不願“主動出擊”的女孩,無論工作還是愛情都可能錯失良機。

恰如傾城美女是“稀缺物種”一樣,優秀男兒也是“稀世珍寶”。那些有才華、有主見、有責任感、有幽默感、還有手段、又會掙錢的男生,環顧四周真是鳳毛麟角,你要是有幸碰到了他,一定要“先下手為強”。在特大城市裡,發現了“目標”哪怕稍一遲疑,“目標”就可能成為別人的獵物。剛才不是說過愛情具有獨佔性嗎?在愛情這種事情上可不能“禮讓三先”。

有些女孩從小就是爸媽的乖乖女,從上大學到選專業,從找工作到挑男友,樣樣都要接受父母的“遙控”。開始她遇事不敢自己做主,最後遇事便六神無主。

我們小區鄰居的一位千金,學歷高,模樣俏,三十多歲還和父母住在一起。十幾年前,每當週末看到他們母女上街,鄰居們都羨慕“他家有福氣”,現在週末看到他家還是母女上街,大家心裡為這老兩口著急。她身後原先跟著一大串男孩,有個男孩她自己十分喜歡,可爸爸媽媽又覺得“極不般配”,當她一直猶猶豫豫時,別的女孩捷足先登,讓那個陽光帥哥成了人家的女婿。

挑男友要聽從內心的召喚,特別不能讓父母瞎攪和,一碰到能讓自己“來電”的,應該像上面詞中女孩那樣“當機立斷”,“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對自己的“終身大事”,有的女孩謹慎得過了頭。和自己的男友一拖拍就是多年,把小姑娘拖成了老姑娘,把一盤熱菜挨成了涼菜。姑娘,你們在大學唸書的時候,只有期中和期末考試,試想要是天天都有考試,再好學的同學也要退學。你怎麼能把“考驗”男友常態化了呢?你天天都這樣考驗男友,再喜歡你的男孩也會換人,誰還受得了你那份罪呀?女孩都愛背“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卻選擇性地忘記了“天涯何處無芳草”的名句。

我想提醒一下姑娘們,在人世“情是何物”這一點上,蘇東坡說的絕對要比元好問靠譜。

七 太不夠“爺們”!

說到這裡,我更要鼓勵一下男同胞,談戀愛不只是要有點“血性”,遇到了自己喜歡的姑娘要“奮不顧身”,追求喜歡的女孩要“一鼓作氣”,談戀愛更要有點“韌性”,開始被拒絕後不能沮喪,要有點“死皮賴臉”的精神,只要姑娘對你不那麼討厭,你永遠都存在機會,精誠所致容易感動女神。

結婚吧!(完整版)

李商隱那些《無題》詩是藝術珍品,但他談戀愛的方式真不敢恭維,“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這種單相思太不夠“爺們”。

我大學一位同窗兄弟,才華很高,膽子怪小,愛上同班一位女孩,認為她身上“有一種林黛玉式的古典美”,害了三四年的單相思病,一直到畢業也沒有勇氣對姑娘說:“我愛你!”他在這邊“春蠶到死絲方盡”,她在那邊根本沒聽到“燕子歸來報春訊”。最後的結果大家肯定能猜到:那位有“古典美”的姑娘嫁給了勇於追求的男人。

連十分內向的李商隱也明白“直道相思了無益”,後來才大徹大悟地說“未妨惆悵是清狂”。

有很多男孩比女孩臉皮還薄,總是擔心遭到女孩拒絕。即使被女孩拒絕了,又有什麼關係呢?大不了就是沒有“面子”,連那點薄面子都捨不得,你還能抱得美人歸嗎?再說,你還沒有追求人家,怎麼知道會被拒絕呢?

俗話說便宜沒有好貨,唾手可得的不一定就是女神。女孩開始拒絕不一定真不愛你,保不準是在試探你的決心。人家剛一拒絕,你馬上就後撤,連我也懷疑你是不是真愛。

記一個英語單詞還要背好多個來回,追一個女神哪能一蹴而就呢?

男孩在追女孩時還真不妨毛糙清狂一點,晚唐張泌的《浣溪沙》也許能給我們一些鼓勵:

晚逐香車入鳳城,東風斜揭繡簾輕,慢回嬌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計是?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

看看人家追逐女孩的傻勁!看看人家向男孩拋“感情繡球”何等多情!小夥傍晚逐著“香車”一直追到了京城,見到姑娘“慢回嬌眼笑盈盈”後更是來勁,為了得到人家一個準信不惜佯醉隨行,全不在乎人家“罵”自己“太狂生”。

人家女孩同樣也是風情萬種,先向男生先拋一個“慢回嬌眼笑盈盈”,那是對“太狂生”舉動的讚許,那是對他“晚逐香車”的回報,那更是要他繼續瘋狂下去的暗示;再向男生丟一句“依稀聞道太狂生”,這近似於今天女孩對情侶說的“討厭”,它既是被追求的陶醉,也是幸福的嬌嗔。

今天的男女要是有這股勁頭,神州大地上怎麼會出現“剩男”和“剩女”?世界各國的青年男女也將排著隊到中國來求婚。

八 還是“原裝”的好

如今,結婚的人一天比一天少,離婚率卻一天比一天高。

主要原因是大家對什麼都非常“實際”,唯獨對婚姻特別富於詩情畫意。

不是中了愛情小說的邪,就是中了婚戀影視劇的毒,大家常把影視中那些演戲的場景,來生搬硬套我們普通人的愛情,常以愛情小說中那些感人的情節,來要求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婚後生活,使得很多女性覺得自己當年看走了眼,後悔自己嫁錯了人。夫妻兩人越過越憋屈,生活越來越沒勁,直到雙方都想“從頭再來”。可是,一旦他們都“重新來過”,又發現自己回到了“原點”,很多人甚至還痛恨再也回不到“原點”,男女碰壁之後才如夢方醒:婚姻原來就像電器——還是“原裝”的好。

《三國演義》中,為了籠絡關羽和張飛兩個結拜兄弟,劉備虛情假意地發過一通“高論”:兄弟正如人的手足,老婆只是人的衣服,我們的手足不可斷,而衣服則可以隨便脫隨便穿。

我對劉備的虛偽極為反感,正因為他與關、張不是手足,才要虛情假意地說“情同手足”。他給關、張灌這些迷魂湯,無非要他們兩人死心塌地為自己賣命。關羽和張飛為人忠厚勇猛,一生都被“大哥”劉備所蒙,他們豈止是為他斷手足,最後張飛為他喪命,關羽為他斷頭。說老婆是衣服這種缺德話的劉備,身邊早已是妻妾成群,像我們這些草民好不容易娶個老婆,哪敢隨隨便便地“脫”,脫了就變成了一絲不掛的光棍。

眼下不斷攀高的離婚率,動搖了人們對婚姻的信心,誤以為喜新厭舊是人的通病。

那倒不一定。

提到朋友,大家都稱道“老友”“故交”;品嚐美酒,誰都是喜歡“陳年老窖”;俗話常言“老妻是個寶”,“糟糠之妻不下堂”更是人們的美談。

“糟糠之妻不下堂”,不完全是與道德相關,還與“三觀”和習慣相連。

我們兩口子新婚不久,太太便“洗手作羹湯”,我一下筷子心裡就發涼,暗暗感嘆“自己的命好苦”。她端上來的每道菜,那模樣真叫“慘不忍睹”,那味道真叫人無法下嚥。每餐一吃到她做的菜我就想起媽媽,一想起媽媽做的菜我就口中流涎。十幾年後才慢慢習慣她弄的飯,現在我也只想在家裡用餐。其實,太太做菜的水平一直“不忘初心”,完全改變了的是我自己的習慣。

林語堂先生數到人生的福分,人們只記得“娶日本的太太,住美國的房子”,偏偏忘了還有“吃媽媽做的菜,睡在自己家的床上”。

我深有同感,哪怕睡在五星級酒店的床上,我也是常常徹夜無眠。

從前,夫妻大多從人生的旭日東昇,牽手到暮年的夕陽西下,除了兩日久生情以外,還因為他們逐漸養成了共同的生活習慣,共同的飲食偏好,還有共同的價值觀念。老夫老妻在一起既稱心,又舒心,更安心。五星級賓館肯定比自己的蝸居豪華,但你在床上橫豎都不自在,原因是對陳設、床單、枕頭等都不習慣。換一個妙齡美女或小鮮肉,可能更好看更刺激,但對於平民百姓而言,不僅情感上不忍心,心理上不踏實,生活上也不習慣。

對女同胞我不便胡言亂語,男人見到年輕漂亮的異性,我們誰都會抨然心動。“好色之心”人皆有之,我當然屬於這一路貨色。但不是所有老男人都“老牛吃嫩草”,有的可能是吃不到嫩草,有的無疑是不想去吃嫩草,因為和黃臉婆在一起知冷知熱知根知底,和嫩草似的美女一起心中無底。更何況與老妻不僅僅只有性,黃臉婆已融進了自己的血液,早已和自己打斷骨頭連著筋。人世哪有那麼多坐懷不亂的聖人,碰到風情萬種的仙女,一時難免見色心喜,偶爾也會意亂神迷,但對黃臉婆的愛並無二心。

用慣了Windows 7,改用Windows 10,人們很長時間仍不適應。適應一個新軟件尚且如此麻煩,要適應一個新人又談何容易?

"

○ 緣起

即將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講座。深圳校友會的朋友得知這一消息後,熱情地邀請我順便和校友們聚聚。漢語“聚聚”的含義太豐富了,它字面的意義是親朋團聚,在這裡它紙背後的潛臺詞,大概是要我和大家耍耍嘴皮。校友會的邀請自然盛情難卻,我準備聊“中國古典愛情詩歌中的靈與肉”,之所以聊這個“不太嚴肅”的話題,是因為不少深圳校友仍然還“剩著”,尤其是有很多優秀女生至今還“掛單”,這常常讓我們這些“孃家”的老師深感不安。

這篇文章原本是為演講準備的開場白,哪知一下筆便“不能自休”,在電腦上一不留神就敲了一萬多字,一不小心弄得“喧賓奪主”,於是只好將它獨立成文。

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主題:青年朋友,結婚吧!

誰要想自己有一個完滿的人生,你就必須先有一個自己的家,有了家就能嚐遍人生的酸甜苦辣,有了家就知道什麼叫“愛恨交加”,有了家便會有一個二個三個四個……娃娃,有了娃娃你才會知道生命中原來還有許多許多牽掛……

一 最強烈的“人慾”

我們是社會中的普通人,應該享受普通人的男歡女愛。

愛情是男女之間強烈的吸引與傾慕,它既根於我們自身的內在本能,也是人們努力奮鬥的精神動力;既是我們歡樂的源泉,也是我們痛苦的淵藪;既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唯一途徑,也是個體沮喪絕望的重要原因。

世界上有種種不同的愛,如父母、兄弟、兒女、師生、朋友之間的慈愛和友愛,還有基督徒對上帝的愛、伊斯蘭教徒對真主的愛,這些愛的性質與強度都不同於愛情,因為異性之間的愛情伴隨著生命的衝動,它指向靈與肉的結合,而不像其他的愛僅僅是精神的惦記關切。

我們孝敬父母,慈愛兒女,幫助朋友,這些愛都要求昇華和拓展,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敬自己的老人而敬天下的老人,因愛自己的兒女而愛天下的兒女,因而儒家強調仁愛,基督教強調博愛。愛情則具有強烈的排他性,愛者既不能將愛“分攤”,被愛者也不能與他人共享。

結婚吧!(完整版)

假如哪個混蛋將愛女朋友之心,用來去愛天下的其他女性,那就成了滑天下之稽的笑話。在愛情上止於“愛吾愛”,絕不能拓展為“愛吾愛以及人之愛”。

其他的愛都要求共享,唯有愛情要求專一——愛者必須忠貞,被愛者完全獨佔。任何一個花心蘿蔔的最終結局,都會成為千夫所指的“薄情郎”——他自己若無一不愛,別人必然無一愛他。

俗話常說“人慾橫流”,愛情就是最強烈的“人慾”。其他感情僅限於精神層面,只有愛情同時還與肉體相關。恰恰是愛情的這種獨佔和專一,表明它與我們的生命不可分離,所以錢鍾書先生說“戀愛是人生的必需,友誼只能算是一種奢侈”。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中,要數孔子最為誠實可愛。在《禮記·禮運》中,孔子直言不諱地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他老人家認為飲食之慾與男女之情是人最大的慾望。這兩樣涉及人的動物本能,人的味覺與愛情是動物本能的人化。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更沮喪地說:“已矣乎!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譯成現在白話的大意是:算了吧,像愛好美色那樣愛好美德的人,我一生從來沒見到過。為什麼會這樣呢?“好德”需要後天的薰陶培養,“好色”則出自人的動物本能。

人完全可能缺“德”,但絕不可能無“性”,除非你已經沒“命”。

因此,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愛情婚姻實屬“性命攸關”。

人類愛情的獨佔性,來於人類自身的特殊性。在地球上的所有動物中,只有人的“欲”(本能)滲透了“靈”(精神),而人的“靈”又不能脫離“欲”。愛情既是精神之戀,也是肉體之愛,是靈與肉的完美結合,所以愛情是生命的一種癲狂狀態,是人生的一種高峰體驗,它能給男女雙方帶來巨大的快感,也能激發男女雙方創造的靈感。

因為與另一個體靈與肉的結合,只有在愛情中才能實現。

這種靈與肉的結合,使男女在這個苦難的塵世,能夠瞬間進入“天國”,獲得片刻的狂喜忘情。羅素說他寧願以漫長的痛苦,換來人生短暫的銷魂,他在《羅素自傳》的序言《我為什麼而活?》中說: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great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順便說一下,我特別喜歡羅素的文章,他的英文是人間最美的文字,既明澈準確又俏皮自然,所有翻譯都無法傳達這種美感。下面是摘錄自教材的譯文:“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羅素把自己“活著”的動因歸結為三點,“對愛情的渴望”處於首要位置,因為愛情能給他帶來狂喜,能解除他的孤寂,能昇華他的生命境界。

從來沒有真心愛過別人,也沒有被別人真心愛過,這樣的人生殘缺而又不幸。

從古至今有不少傑出天才選擇獨身,如牛頓、培根、康德、尼采,現代哲學家金嶽霖,當代女科學家顏寧目前好像也是單身。他們獨身的原因或許各有不同,有的是沒有遇上自己喜歡的人,有的是錯過了自己喜歡的人,有的可能是由於性取向的不同,有的可能對科學過分痴迷,但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一、對自己的才能極度自信,堅信犧牲一己幸福能成就萬世美名;二、在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獲得了樂趣,事業上的卓越成就使他們忽視了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即使大家再有才能,我也不希望朋友們獨身。愛情與事業並不矛盾,歷史上許多偉人創造了輝煌的事業,也享有自己甜美的愛情。如愛因斯坦,如羅素,如比爾蓋茨,還有中國無數的政治家、科學家和商業鉅子。

可別忘了,英國鐵娘子撒切爾照樣做了“夫人”,楊振寧82歲依然再當“先生”。

二 “我想有個家”

現在許多文章說獨身如何快樂,如何自由,如何前衛。這類文章所描繪的“獨身美景”,與我親眼所見到的現實圖景,反差之大超過了“天壤之別”,至少在我的碩士和博士生中,還沒有發現剩男剩女有多快樂。身邊這些剩男剩女被“剩”的原因雖大不相同,但不想“剩下”的心情卻完全一樣。

人們也許早已注意到,男同胞對“剩男”的稱呼並不太計較,有些大齡單身女性對“剩女”之稱卻十分反感,認為這是對獨身者的歧視。苦於一時找不著更簡潔的稱呼,對社會上的大齡單身男女,暫且還是約定俗成地稱為“剩男”“剩女”。

此處的“剩”不是被別人“挑剩”的“剩”,它絕不含有“沒人要”的意思。如果剩男是娶不到,而剩女是嫁不出,我還在這裡寫《結婚吧!》,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十分殘忍。

剩男剩女們“剩下來”的原因,或是緣分未到,或是錯失良機,或是心結未解,或是觀念偏差,他們能否脫單隻在一念之間,我才在這裡描繪婚姻那誘人的“海市蜃樓”,讓那些仍在四處遊蕩的青年男女,儘快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除非你的感覺像木頭那樣麻木,或者你內心像上帝那麼強大,否則你很難享受什麼“獨身的自由”,也很難感受到“獨身的快樂”。更何況,樹木要改良品種也須嫁接,否則它必然會不斷退化。上帝雖然一直還是“獨身”,我想主要原因恐怕是找不到配偶,不然的話他老人家一定也會結婚。

其實羅素把愛情說得太玄乎了,我們老祖宗對愛情的看法更切近人情,他們早就將“食”與“色”看成人的本性,至今大家還常說“飲食男女”。

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現在我覺得婚姻是愛情的歸宿,走向婚姻殿堂的愛情,就像結出了碩果的花朵。

有一首歌叫《我想有個家》。我們為什麼想有個家呢?朋友們看看“家”字的結構,上面的寶蓋頭即房屋,下面那個“豕”就是豬,“家”的本意原指“豬的住所”,後來又把“家”引申為“關牲口的地方”。可見,人在“家”中就像豬在圈中,許多清規、習俗、人倫、道德,形同一條條鎖鏈使人動彈不得。錢鍾書長篇小說把婚姻比成“圍城”,巴金的《家》更像囚禁人的城堡,衝出“家”的“圍城”,砸碎“家”的鎖鏈,成了這兩本小說的主題。

結婚吧!(完整版)

“家”既然這麼坑人晦氣,人們為什麼還喊著“我想有個家”呢?世上成家的遠遠多於出家的。大家可別忘了,錢鍾書與楊絳可是神仙眷侶,巴金與蕭珊同樣是琴瑟和鳴,錢先生一生在“圍城”裡偷著樂,巴金更沒有真的衝破“家”的牢籠,他老人家還兒女雙全哩。

“家”固然限制了人的自由,但它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溫暖;“家”的確減少了我們許多野性,但它給了我們心靈的安寧。

沒有房子人們就得風餐露宿,但有了房子也只能說“買了房”,買了房還不能說是有了“家”,男女結婚才叫“成家”。女性的偉大之處就是她到了哪裡,自然就把“家”帶到了哪裡。結婚之前男孩說回家,就是回到媽媽那裡,結婚之後說回家,他就是回到老婆那裡。

有了“家”就有許多矛盾,但哪怕再激烈的爭吵,也比對著牆說話要更溫馨。尤其是像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特大城市,孤身一人有點像孤魂野鬼。環顧四周那些匆忙的步履,那些焦灼的眼神,那些煩躁的心靈,人們連自己的事情都難於應付,誰還有閒心在意他人的苦樂?

是的,沒有家可以到餐廳吃飯,服務員的笑容比老婆老公更加燦爛,可服務員的笑容你必須付費,笑容的甜美與掏錢的多少恰成正比,她們都是“見人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你可以從她們那兒吃到熱菜,但你不可能從她們那兒得到溫情。

你在哪個城市裡工作,這個城市有關心你冷暖的心上人,你才覺得這個城市有溫度,否則,這裡對你來說就是個冰窖。

且不說個人生理上的需要,我在精神上也離不開家。也許我是內心不夠強大,也許是我從小生長在農村,在城裡特別害怕孤獨,我寧可在家裡和太太吵架,也不願一個人像幽靈似的躑躅街頭。

有了家以後你會更快地成熟,遇到問題你會換位思考,說話你會考慮對方的感受,辦事你會想到要對另一半負責,這樣你慢慢就有責任感。當另一半下班帶回你喜歡的糕點,做好你喜歡的晚餐,你可能突然覺得生活特別美好,你會覺得另一半特別可愛,這樣你就知道珍惜愛情,你慢慢也懂得了什麼如何奉獻。

很少有從不吵架的夫妻,吵架其實也是一種交流,不過它是一種特殊的“交流”。俗話說“不打不相識”,只要不吵到失控的程度,只要不戳到對方的“痛點”,只要限定在“就事論事”的範圍,吵架其實有很多“正面”意義。妻子有時在家耍一點狠,老公可能會對你刮目相看。我寧可與旗鼓相當的對手過招,也不願與百依百順的綿羊廝混。丈夫偶爾對太太耍一下賴也沒什麼害處,至少可以殺殺“妻管嚴”的雌威。

“不失友好”的爭吵讓雙方都嚐到對方的“利害”,彼此在家裡會更加收斂更為溫柔,因為兩人都怕失去對方,恰如左手不能沒有右手。很多夫妻白天吵得越厲害,夜晚兩人反而越纏綿。

可能有人因傷害太大而離婚,覺得婚姻不只是“圍城”,而且是坑害死人的“陷阱”。我想說的是,離婚也比從不結婚要好,這就像到風景點旅遊,有些景區真的坑蒙拐騙,但去過才知道此地“不可不遊,不可再遊”。一個景點玩得不開心,大不了不再玩這個景點,絕不會發誓不再看所有風景。同樣,這次婚姻失敗再追求新的愛情,不可能從此痛恨天下的男人女人。

有些時髦青年宣稱只做“情人”不當“愛人”。當情人不僅有“家”的溫馨,還有“家”中所沒有的激情,又沒有“家”的種種羈絆和煩心。

我以一個男性見到的情況為例,來說明這種想法荒唐可笑。男性在情人那兒可能更有激情,但大多數情況下不會給情人“真情”。男人並不是女性想象的那麼“粗枝大葉”,他知道自己在家中才能安身立命。妻子是他一生離不開的“粗茶淡飯”,找情人不過是下鄉去吃野菜“嚐鮮”。即使剛才還與老婆怒目而視,他的大筆存款仍舊給了黃臉婆妻子,縱然和情人總是笑臉相迎,給情人買禮品的不過是一些零花碎銀。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在婚戀上同樣“放之四海而皆準”。你沒有承擔妻子的義務,就別指望享受妻子的權利;你沒有像妻子那樣地付出,怎麼會有妻子那樣的收穫?有能力在外面泡妞的男人,誰心中沒有一杆稱?“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人們情感上的“收支”大體平衡。

男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時間越長,兩人感情的紐帶可能結得越緊。老伴之間不只是“愛情”,而更主要的可能還是“親情”——夫妻雙方都融進了對方生命的年輪。

每當晚霞灑滿大地,看到一對老人攙扶散心,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謳歌“婚姻”:它是愛情的昇華,也是愛情的凝定!

三 大數據時代的愛情

明白了“飲食男女”的含意,就不至於把愛情想得過於詩意。

愛情有時候的確富於柔情蜜意,有時的確非常浪漫旖旎,雨巷中丁香一樣的美麗姑娘,柳陌上躍馬揚鞭的白馬王子,兩人雖然“身無綵鳳雙飛翼”,但彼此“心有靈犀一點通”。或者像秦觀所說的那樣,兩人不僅一見傾心,並且一夜銷魂,“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但這些都不是愛情的常態,平常我們所見到和嚐到的愛情,特別是現代大都市青年男女的愛情,往往是千般計較後的結果,除了彼此對外貌不討厭以外,還得把才能、學歷、收入、地位和家庭考慮在內,現代愛情通常是兩人或兩家綜合平衡的產物,愛情是經過精確計算的最後“得數”。

這是大數據時代的愛情。

人們更相信自己清醒的理性,而不太相信所謂“一見鍾情”。

事實也證明,“一見鍾情”的婚姻,也最容易“一怒離婚”。

“一見鍾情”只是外貌和性的吸引,但婚姻不只是外貌和性,不只是風流瀟灑和談笑風生,它包含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它需要購買柴米油鹽的真金白銀,需要生活離不開的人際關係,需要雙方的社會地位比較相稱,更需要雙方的才能大體相當,需要彼此的價值取向相當接近。

社會上流行一種極端的意見,認為現在這種東挑西揀的婚姻,只有利益考量而沒有真實愛情。電視臺上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桃花朵朵開”,連一月掙多少錢一天花多少錢都要問個底朝天,這不能叫做婚姻,最多隻能算是買賣。

我可不這麼看。

結婚吧!(完整版)

人們上街買一把小白菜也得貨比三家,找一個終身伴侶豈能隨隨便便?

雙方都弄清對方的底細,這樣談戀愛才“心中有底”。對方的優劣完全一清二楚,也許失去一些“朦朧美”,但也免去了不少“糊塗病”。經過了反覆的掂量算計,當然會減少一些衝動痴迷,但以後也不至於天天吃後悔藥。

大數據時代的知識生產,消費者可以按質按量付費,生產者可以按需提供知識產品。大數據時代的愛情,男女都有了更多的選擇。

古代和近代很多表兄妹通婚,現代小說中還有不少表兄妹愛情,那是因為男女很難接觸到其他異性。

今天有了更多對象可供選擇,選擇多了自然就會拿來比較,也自然會形成不同的擇偶標準——有的可能更傾向經濟基礎,有的可能更在乎對方容貌,有的更看重對方的才能,有的更重視對方的性格人品……

我認為每一種標準都沒有優劣之分。比如,更傾向經濟基礎是尋求生活的安全感,更看重對方的才能是著眼於人家的前景;要經濟基礎的不過想“眼見為實”,要才能出眾的不過是“投資未來”。

有人說“朝錢看”的男女,他們看上的是錢而不是人,由此斷定他們之間不會有什麼愛情。世上的事情不可一概而論,要是這些錢來於小夥子白手起家,他能幹出驚天的事業,能積攢成金山銀山,難道這還不能證明他的能力?難道他就不該贏得美女的愛情?

心裡想錢快想瘋了,嘴上卻使勁罵錢“銅臭”,那叫矯情。

如果某姑娘愛上某傻小子,完全不在乎他有沒有錢,更不在乎他沒有房,只求“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我們真心為這個姑娘上點贊。但不能由此推出,嫁給成功男士的女孩就沒有愛情,嫁給富人必定是充著“錢”而去,她們都不是嫁人而是嫁給錢。

古人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今天“貧賤”就成不了夫妻。這可不能責怪女孩俗氣,在北上廣深這些地方,“貧賤”連旅館也不讓你進,你看看稍稍像樣一點的酒店,門口常有“衣冠不整,謝絕入內”。假如我們窮到“上無片瓦”,難道還真的要女孩和你結為“露水夫妻”?

金錢並非愛情的天然仇敵,可能還是愛情有效的催化劑。

西方人說,權力是最好的春藥,其實,金錢同樣也最能“催情”。

四 追求“理想婚姻”?我的天!

如今社會上的很多剩男剩女,就條件來說大多是黃金單身,剩下來的原因是對婚姻過於高調,他們許多人熬到了三四十歲,仍然堅守“寧缺毋濫”的婚姻信條。

他們大多是婚姻“理想主義”的麥田守望者。

恰如天生就缺乏虔誠的宗教信仰一樣,在大多數事情上我們並沒有什麼“遠大理想”,唯獨在婚姻上要和“理想”較勁。

先看看眼下常常見到的“戀愛程序”,再來聊聊難得一見的“理想婚姻”。

中外夫妻中,由一見鍾情而牽手的比例極低,許多人都是經由熟人朋友介紹,當然也有少數人通過網戀。

無論他人介紹還是自己網戀,雙方第一次見面的“好感”,決定能否保持聯繫。

雙方的“條件”能否接受,決定此後是否繼續交流。

雙方年齡、收入、出身,還有風度、氣質、性格、才能,更高一點要求還有幽默、機智、三觀等等,它們的總和,或它們部分之和,決定是否牽手婚姻殿堂。

想想看,要符合一個條件不難,要符合二個條件較難,要符合三四個條件很難,要符合所有條件就“難於上青天”。

要符合所有條件才算理想婚姻,可見理想婚姻永遠只是“理想”,如果決心找“理想戀人”和“理想婚姻”,我的天,那等於你決心打一輩子光棍。

我們可以量身定做衣服鞋帽,但無法量身定做太太先生。即使量身定做的衣服鞋帽,尚且難得讓我們百分之百地滿意,成人後才相識的伴侶又怎麼可能讓我們樣樣稱心?沒有哪家專門生個女兒給你做老婆,也沒有哪家專門生個兒子給你做老公,假如你不是鐵了心獨身,你就必須放棄理想婚姻的幻想。

剛看到一篇文章寫到秦嵐時說:“面對尚未到來的緣分,秦嵐很堅決,‘絕不將就,將就的婚姻,不僅是對父母的不負責,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因為這是我的人生”。

我至今弄不明白的是,什麼叫“將就的婚姻”?什麼叫“理想的婚姻”?

結婚吧!(完整版)

就婚姻而言,“將就”與“理想”都是一種自我感受,這種感受受制於對自我的估價,以及對未來伴侶條件的期許。對自我的估值越高,對伴侶的要價也越高,“理想的婚姻”也就越少。

有些女性對未來伴侶的身份、地位、學歷、財富,比男性擇偶標準要嚴得多。要求的條件越嚴越多,選擇的範圍也就越小。

尤其麻煩的是,擇偶又不像挑貨,擇偶是雙方選擇,挑貨是單方挑選,因而,挑貨自己覺得比較“理想”就掏錢,擇偶自己覺得人家“理想”,人家可能又覺得自己不“理想”,僅僅一方覺得“理想”仍不能“成交”。讓一方覺得“理想”已經很難,要讓雙方都覺得“理想”,那就婚姻就真的成了人類的“奮鬥理想”了。

秦嵐是家喻戶曉的演員和歌手,她39歲還有本錢“絕不將就”。對於普通男男女女來說,如果也像模仿秦嵐那樣發誓“絕不將就”,那無異於和自己的幸福開玩笑。秦嵐這樣的明星不時會有命運之神敲門,她興許真的能碰上“緣分”。普通人可能命運早已忘記了你的名字,連鬼魂也不可能上門,錯過了“這次”好機會,從此也許就沒有機會。

條件能過得去,模樣又不煩人,人品大體靠譜,我覺得就可以牽手結婚。錢鍾書先生說,彼此不討厭就可結婚,實在是婚姻的金玉良言。

“條件能過得去”就可牽手,是一種隨和的生活態度在婚姻上的表現。隨和是充分意識到自身的不完美,所以也不以“完美”來苛求他人。先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再接納同樣也不完美的他人。

自己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完人,偏要去追求一種理想的婚姻,這算哪門子“婚姻理想”,它是地地道道痴心妄想。

五 為什麼只我“剩著”?

我與太太的結合十分“古典”,要是年輕二三十歲,我可能也加入了光棍大軍。我來談“如何告別單身”,只能是想當然地紙上談兵,這兒談的也許沒有一點“可操作性”。

先還是接著談上面的擇偶標準。經濟、才能、外貌、性格、人品,說來樣樣都非常重要,但我們擇偶的時候不能樣樣都要。

我們可以顧其一點而不及其餘,也可以以一兩點為主而兼及其餘。要是樣樣都要求對方完備,那就不是在苛求對方,而是在苛求自己了。

世上沒有一個樣樣優點齊備的完人,人家要是真的十全十美,那他(她)肯定就不是你碗裡的菜。

假如你喜歡對方的才能,你對人家的錢袋就不要在心。假如你看上了對方的經濟實力,對人家的外貌最好閉上眼睛。假如對方錢既很多人又很帥,你也許沒有和他見面的緣分。

很多優秀女孩成了“剩女”,大多並非由於清高孤傲,多半是由於矜持膽小。有些女孩對喜歡的異性羞於表白,以致錯失了美好的因緣。就今天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而言,很多男孩比女孩更加膽怯扭怩,你就是等成滿頭白髮滿臉皺紋的老太婆,這些男人也沒有勇氣來追你。

有些女孩說,和這種男人在一起,我寧可一輩子打光棍。

眼下,我們大學裡培育出來的男生,幾乎大多數都是這種男人,姑娘莫非真的出家做尼姑?莫非你真的要在城裡“剩女”終身?莫非你死心要把自己嫁給鷹鉤鼻子外國人?

姑娘何必如此狠心?

“差不多”就行了!

結婚吧!(完整版)

我是七七級的大學生。當年我們三十多人的班裡,只有一個女同學最後成了我們的“嫂夫人”,其他那些“同桌的你”都做了人家的新娘。我們班裡十分般配的很多,而真正戀愛過的卻極少。一方面是那時校方管得太嚴,另一方面很多男生雖然有這個“賊心”,但是大家都沒有這個“賊膽”,女同學又都沒有想到“暗送秋波”,男同學更不敢“衝鋒陷陣”,最後難以“兩好合成一好”。

今天的情況更糟,年輕人過重的升學壓力,家庭和學校又過分強調“聽話”,使我們的男孩過早地失去了“野性”。時下不少男孩是乖巧的“羚羊”,甚至有些男孩是搔首弄姿的小鮮肉,在他們中很難找到強悍的“猛虎”,很難找到豪邁奔放的男人,他們的拿手好戲是察言觀色,千萬別指望他們會“破釜沉舟”。

六 她怎麼沒“剩下”來?

男孩子畏縮,女孩就得勇敢,否則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今天的姑娘們要好好向韋莊《思帝鄉》一詞中那個女孩學習: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我們來掉書袋講講這首詞。“春日”交待了“時”,“遊”則交待了“事”,這三字勾勒了全詞的背景。“杏花吹滿頭”一句承上啟下,前兩字“杏花”上承“春”,後三字“吹滿頭”下啟人。

“杏花吹滿頭”寫出了春天裡春光駘蕩,更寫出了遊春美人的春心怒放,為下文埋下了伏筆。“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從美女眼中描寫將陌上少年風流瀟灑的英姿,像是讚歎,像是驚歎,也像是打探。

“足風流”用今天女孩的話說,就是“真的帥呆了”!

英國一位詩人曾經說過:“當我口中說你多麼可愛的時候,其實我心中是說我多麼愛你!”

於是就有了斬釘截鐵的發誓:“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要是能把自己嫁給這小子,我一生也算夠本了!打算把一生都託付給陌上那“足風流”的小子,對一個女孩來說是生命的抉擇,就全詞而言是情感的高峰。

女孩問“陌上誰家年少”,可見她對小夥子一無所知,他風流倜儻的形象氣質讓她神魂顛倒,立馬就決定以終身相許,這不是過於草率衝動了嗎?不,女孩把最壞的結果都想到了:“縱被無情棄,不能羞!”哪怕被這個薄情郎拋棄,我也決不會感到羞恥後悔。最後這兩句以峭折勁挺之筆陡轉,以果斷決絕的語氣表現死心塌地的決心。

詞中的女孩值得今天的姑娘學習:首先,她對自己喜歡的男孩敢於“豁出去”,絕不像有些姑娘那樣“顛倒費思量”,一直在“瞻前顧後”中轉圈,在患得患失中裹足不前,熬到最後男孩成了別人的新郎,這時想吃後悔藥也無濟於事。其次,她只顧一點而不及其餘,她喜歡這個小夥子“足風流”,嫁給他被拋棄也心甘情願。假如她看上了人家的氣質風度,又要求人家有多少存款,有多大的房子,還要求人家有多高的學歷,更要求人家有多硬的家庭背景,估計他們之間八成要“黃了”。男女在要找朋友的時候,千萬別既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我不一定贊成姑娘這種擇偶方式,但我欣賞她那種一往無前的勇敢。

結婚吧!(完整版)

我們很多女生缺乏安全感,總害怕遇人不淑而吃虧上當。

保護自己當然非常重要,但過度自我保護便會膽怯退縮。不敢或不願“主動出擊”的女孩,無論工作還是愛情都可能錯失良機。

恰如傾城美女是“稀缺物種”一樣,優秀男兒也是“稀世珍寶”。那些有才華、有主見、有責任感、有幽默感、還有手段、又會掙錢的男生,環顧四周真是鳳毛麟角,你要是有幸碰到了他,一定要“先下手為強”。在特大城市裡,發現了“目標”哪怕稍一遲疑,“目標”就可能成為別人的獵物。剛才不是說過愛情具有獨佔性嗎?在愛情這種事情上可不能“禮讓三先”。

有些女孩從小就是爸媽的乖乖女,從上大學到選專業,從找工作到挑男友,樣樣都要接受父母的“遙控”。開始她遇事不敢自己做主,最後遇事便六神無主。

我們小區鄰居的一位千金,學歷高,模樣俏,三十多歲還和父母住在一起。十幾年前,每當週末看到他們母女上街,鄰居們都羨慕“他家有福氣”,現在週末看到他家還是母女上街,大家心裡為這老兩口著急。她身後原先跟著一大串男孩,有個男孩她自己十分喜歡,可爸爸媽媽又覺得“極不般配”,當她一直猶猶豫豫時,別的女孩捷足先登,讓那個陽光帥哥成了人家的女婿。

挑男友要聽從內心的召喚,特別不能讓父母瞎攪和,一碰到能讓自己“來電”的,應該像上面詞中女孩那樣“當機立斷”,“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對自己的“終身大事”,有的女孩謹慎得過了頭。和自己的男友一拖拍就是多年,把小姑娘拖成了老姑娘,把一盤熱菜挨成了涼菜。姑娘,你們在大學唸書的時候,只有期中和期末考試,試想要是天天都有考試,再好學的同學也要退學。你怎麼能把“考驗”男友常態化了呢?你天天都這樣考驗男友,再喜歡你的男孩也會換人,誰還受得了你那份罪呀?女孩都愛背“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卻選擇性地忘記了“天涯何處無芳草”的名句。

我想提醒一下姑娘們,在人世“情是何物”這一點上,蘇東坡說的絕對要比元好問靠譜。

七 太不夠“爺們”!

說到這裡,我更要鼓勵一下男同胞,談戀愛不只是要有點“血性”,遇到了自己喜歡的姑娘要“奮不顧身”,追求喜歡的女孩要“一鼓作氣”,談戀愛更要有點“韌性”,開始被拒絕後不能沮喪,要有點“死皮賴臉”的精神,只要姑娘對你不那麼討厭,你永遠都存在機會,精誠所致容易感動女神。

結婚吧!(完整版)

李商隱那些《無題》詩是藝術珍品,但他談戀愛的方式真不敢恭維,“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這種單相思太不夠“爺們”。

我大學一位同窗兄弟,才華很高,膽子怪小,愛上同班一位女孩,認為她身上“有一種林黛玉式的古典美”,害了三四年的單相思病,一直到畢業也沒有勇氣對姑娘說:“我愛你!”他在這邊“春蠶到死絲方盡”,她在那邊根本沒聽到“燕子歸來報春訊”。最後的結果大家肯定能猜到:那位有“古典美”的姑娘嫁給了勇於追求的男人。

連十分內向的李商隱也明白“直道相思了無益”,後來才大徹大悟地說“未妨惆悵是清狂”。

有很多男孩比女孩臉皮還薄,總是擔心遭到女孩拒絕。即使被女孩拒絕了,又有什麼關係呢?大不了就是沒有“面子”,連那點薄面子都捨不得,你還能抱得美人歸嗎?再說,你還沒有追求人家,怎麼知道會被拒絕呢?

俗話說便宜沒有好貨,唾手可得的不一定就是女神。女孩開始拒絕不一定真不愛你,保不準是在試探你的決心。人家剛一拒絕,你馬上就後撤,連我也懷疑你是不是真愛。

記一個英語單詞還要背好多個來回,追一個女神哪能一蹴而就呢?

男孩在追女孩時還真不妨毛糙清狂一點,晚唐張泌的《浣溪沙》也許能給我們一些鼓勵:

晚逐香車入鳳城,東風斜揭繡簾輕,慢回嬌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計是?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

看看人家追逐女孩的傻勁!看看人家向男孩拋“感情繡球”何等多情!小夥傍晚逐著“香車”一直追到了京城,見到姑娘“慢回嬌眼笑盈盈”後更是來勁,為了得到人家一個準信不惜佯醉隨行,全不在乎人家“罵”自己“太狂生”。

人家女孩同樣也是風情萬種,先向男生先拋一個“慢回嬌眼笑盈盈”,那是對“太狂生”舉動的讚許,那是對他“晚逐香車”的回報,那更是要他繼續瘋狂下去的暗示;再向男生丟一句“依稀聞道太狂生”,這近似於今天女孩對情侶說的“討厭”,它既是被追求的陶醉,也是幸福的嬌嗔。

今天的男女要是有這股勁頭,神州大地上怎麼會出現“剩男”和“剩女”?世界各國的青年男女也將排著隊到中國來求婚。

八 還是“原裝”的好

如今,結婚的人一天比一天少,離婚率卻一天比一天高。

主要原因是大家對什麼都非常“實際”,唯獨對婚姻特別富於詩情畫意。

不是中了愛情小說的邪,就是中了婚戀影視劇的毒,大家常把影視中那些演戲的場景,來生搬硬套我們普通人的愛情,常以愛情小說中那些感人的情節,來要求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婚後生活,使得很多女性覺得自己當年看走了眼,後悔自己嫁錯了人。夫妻兩人越過越憋屈,生活越來越沒勁,直到雙方都想“從頭再來”。可是,一旦他們都“重新來過”,又發現自己回到了“原點”,很多人甚至還痛恨再也回不到“原點”,男女碰壁之後才如夢方醒:婚姻原來就像電器——還是“原裝”的好。

《三國演義》中,為了籠絡關羽和張飛兩個結拜兄弟,劉備虛情假意地發過一通“高論”:兄弟正如人的手足,老婆只是人的衣服,我們的手足不可斷,而衣服則可以隨便脫隨便穿。

我對劉備的虛偽極為反感,正因為他與關、張不是手足,才要虛情假意地說“情同手足”。他給關、張灌這些迷魂湯,無非要他們兩人死心塌地為自己賣命。關羽和張飛為人忠厚勇猛,一生都被“大哥”劉備所蒙,他們豈止是為他斷手足,最後張飛為他喪命,關羽為他斷頭。說老婆是衣服這種缺德話的劉備,身邊早已是妻妾成群,像我們這些草民好不容易娶個老婆,哪敢隨隨便便地“脫”,脫了就變成了一絲不掛的光棍。

眼下不斷攀高的離婚率,動搖了人們對婚姻的信心,誤以為喜新厭舊是人的通病。

那倒不一定。

提到朋友,大家都稱道“老友”“故交”;品嚐美酒,誰都是喜歡“陳年老窖”;俗話常言“老妻是個寶”,“糟糠之妻不下堂”更是人們的美談。

“糟糠之妻不下堂”,不完全是與道德相關,還與“三觀”和習慣相連。

我們兩口子新婚不久,太太便“洗手作羹湯”,我一下筷子心裡就發涼,暗暗感嘆“自己的命好苦”。她端上來的每道菜,那模樣真叫“慘不忍睹”,那味道真叫人無法下嚥。每餐一吃到她做的菜我就想起媽媽,一想起媽媽做的菜我就口中流涎。十幾年後才慢慢習慣她弄的飯,現在我也只想在家裡用餐。其實,太太做菜的水平一直“不忘初心”,完全改變了的是我自己的習慣。

林語堂先生數到人生的福分,人們只記得“娶日本的太太,住美國的房子”,偏偏忘了還有“吃媽媽做的菜,睡在自己家的床上”。

我深有同感,哪怕睡在五星級酒店的床上,我也是常常徹夜無眠。

從前,夫妻大多從人生的旭日東昇,牽手到暮年的夕陽西下,除了兩日久生情以外,還因為他們逐漸養成了共同的生活習慣,共同的飲食偏好,還有共同的價值觀念。老夫老妻在一起既稱心,又舒心,更安心。五星級賓館肯定比自己的蝸居豪華,但你在床上橫豎都不自在,原因是對陳設、床單、枕頭等都不習慣。換一個妙齡美女或小鮮肉,可能更好看更刺激,但對於平民百姓而言,不僅情感上不忍心,心理上不踏實,生活上也不習慣。

對女同胞我不便胡言亂語,男人見到年輕漂亮的異性,我們誰都會抨然心動。“好色之心”人皆有之,我當然屬於這一路貨色。但不是所有老男人都“老牛吃嫩草”,有的可能是吃不到嫩草,有的無疑是不想去吃嫩草,因為和黃臉婆在一起知冷知熱知根知底,和嫩草似的美女一起心中無底。更何況與老妻不僅僅只有性,黃臉婆已融進了自己的血液,早已和自己打斷骨頭連著筋。人世哪有那麼多坐懷不亂的聖人,碰到風情萬種的仙女,一時難免見色心喜,偶爾也會意亂神迷,但對黃臉婆的愛並無二心。

用慣了Windows 7,改用Windows 10,人們很長時間仍不適應。適應一個新軟件尚且如此麻煩,要適應一個新人又談何容易?

結婚吧!(完整版)

更何況,再新的軟件用幾年也將過時,新娶的太太過幾年也要變“舊”,難道也像重裝軟件一樣,你一看到新人又立馬“更新”?想想看,夫妻之間要是這樣一直更換下去,那什麼時候才算有個完?這不是我們還有沒有安寧,而是我們還要不要命?

一起分擔了事業的成敗,一起分享了人世的苦樂,一起走完了人生的歷程,又一起共同延續了自己的生命——兒女早把他們兩人合為一體,老夫老妻不只是有一張法律上的結婚證,他們已經是血脈相連的連體人,他們是人世間誰也離不開誰的至親。

難怪,電器大家喜歡“原裝”,夫妻人們看重“原配”。

有反對意見的請舉手!

九 “鴛鴦不獨宿”

對愛情婚姻萬萬不可“胸懷大志”,“志向”越大必然痛苦越深,要求越多可能收穫越少。

兩人世界裡,你可以對自己“高標準”,但不可對伴侶“嚴要求”。

記得我們兩口子當年蜜月剛過,小家便烽煙四起,我想按自己的標準來改造太太,太太也決心要按她的模式來重塑先生。大家開始都以為“親愛的”能“脫胎換骨”,最後才明白“死冤家”的“本性難移”。

夫妻生活的主要內容不是“改造”,要想“改造”就應該進“學習班”,何必組成一男一女的家庭?組成家庭就是要在同一屋簷下,便於男女相互欣賞、撫摸、體貼和關愛——

大家一週“996”勞累之後,夜裡小兩口在床上無話不談,相互傾吐工作中的苦水,“控訴”各自老闆如何摳門,演繹小報上明星們分分合合的八卦,你給我一點解決困難的錦囊妙計,我給你在人事關係上“面授機宜”,你我共享生活的小確幸和小歡喜。瘋瘋癲癲地打情罵俏之後,緊接著上演當晚的壓軸戲——“滾床單”。大家酣暢淋漓地發洩完了,下週一又精神抖擻,快快樂樂地“996”加班加點。

時下的都市生活,工作壓力如此之大,生活節奏如此之快,兩人共同面對比一人孤軍奮戰要好得多。

尤其是年輕女性有了“先生”之後,生活中受到了委曲,工作上遇到了挑戰,人事上碰到了麻煩,你心裡可能煩躁得抓狂,此時你可以找先生傾訴,甚至可以拿先生出氣。劈頭蓋臉地把老公罵得一頭霧水,他下意識地感到“暴風雨快要來了”,可憐的老公多半會跑出去抽菸解悶。等他散步回來躲過了“傾盆大雨”,你出完了惡氣臉上也“雨過天晴”。你捫心問問自己,要是沒有眼前這個悶騷老公,誰還會做你的“出氣筒”呢?

太太年輕時也常常數落我,我這樣做她看不順眼,那樣做照樣惹她心煩。有一次真把我弄毛了,決心好好收拾她一下。我家裡平常是她做飯我洗碗。這裡得申明一下,我本來強烈要求由我掌勺弄飯,但她總是嫌我炒的菜不好吃,實際上是她嫌洗碗這活兒髒,炒菜和洗碗只好由她先選。一天夜晚她“聲討”的話音剛落,我便強作鎮定地對她說:“你囉嗦起來還有沒有個完?你還想不想在一起過?家裡要是沒有我,你自己既要做飯又要洗碗。這世上除了我這樣的倒黴鬼,誰還會幫你洗這些髒兮兮油膩膩的破碗?”那次她輾轉反側一夜無眠,估計是最終想明白了:還是有人幫她洗碗好。從此以後,我們家裡就天下太平。

夫妻吵架絕大多數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可能是因為明天誰來掃地達不成協議,可能是由於明天吃什麼菜話不投機。

吵架緣於雙方不成熟,特別是丈夫不成熟。而男性往往成熟得比較晚,我一哥們說他五十多歲以前還是個“混蛋”,事實上,很多男人進火葬場前還是個“混蛋”。

男人成熟得越早,夫妻吵架就越少。

男同胞們用膝蓋想一想吧,人家女孩已經和你同床共枕了,還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值得爭吵?即使和老婆吵贏了又算什麼本事?即使分出了高下又算哪路英雄?真有本事你就到外面“大鬧天宮”去!你可明白家裡是你太太的地盤?

前不久,北京“愛思想網”一年輕朋友結婚,他請我給他們小兩口送上新婚祝福。這裡我斗膽倚老賣老,將送給他們的新婚祝辭抄錄如下,算是對所有已婚男同胞補上的祝福,對所有將婚男同胞預呈的“囑咐”——

“得知某某與某某新婚大禮,特奉上微薄的賀禮和簡短的賀詞,祝你們這對天生佳偶百年好合!我和某某是忘年交,也是多年的文字交。某某是一位有獨立思想的青年,希望小夥在今後的夫妻生活中主動放棄獨立,永遠聽從太太的指揮,一直緊跟太太的步伐,以太太的思想為思想,以太太的喜樂為喜樂,以太太的幸福為幸福,並在心靈深處深刻地認識到:太太不僅永遠是對的,而且也永遠是美的。特別希望新人早生貴子,明年就有寶貝喊我‘戴爺爺’!”

上帝當年造人的時候,並沒有全都造成亞當哥與亞當弟,也沒有全都造成夏娃姐與夏娃妹,而是親手造了亞當和夏娃這一男一女,還暗中慫恿他們去偷吃禁果,這說明上帝其實是人類始祖的媒人。沒有上帝的居中“撮合”,就沒有人類的第一對夫妻。

青年朋友,“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即使不結婚也應該戀愛,徹底獨身既違反了人類的天性,也辜負了父母的苦心,更違背了上帝的旨意。

人世要是沒有愛情,又有誰稀罕什麼“良辰好景”?

人世要是沒有婚姻,人類又哪來的新生?

人世要是沒有新生,人類又哪有未來?

人類要是沒有未來,我們幹嗎要“996”地拼命?

2019年6月27日初稿

2019年7月10日定稿

(聲明:時下少數青年朋友崇尚獨身,也許他們認識或體驗到獨身的快樂,生活方式和婚戀觀念的選擇,與一個人的年齡閱歷、價值取向和個人境遇有關。我希望年輕朋友戀愛結婚,並祝願他們都幸福快樂,但同時也尊重所有人的生活抉擇,更由衷讚賞“我的人生我做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