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炮兵:我也不想機動啊 都是被逼的

火炮被譽為“戰爭之神”,無論是幾百年前還是現在的火炮對於地面部隊而言都同樣致命。由此,如何應對敵軍的炮兵就成了各國地面部隊的一個重要命題,在現代軍隊看來最可靠的方案是用我們的炮兵去和敵軍的炮兵對轟(請某個幾乎步兵班組都能隨時呼叫空中支援的軍隊自覺把自己刨除在外),而機動炮兵理念正是由此而生。

機動炮兵理念

我們先講述一下這個機動炮兵理念具體的由來,首先假設攻守雙方都有火炮,現在攻擊方的部隊在一步步前進,這個時候他的炮兵也在跟隨前線的步兵推進以便隨時給予火力支援,在攻防的推進過程中守方的火炮瞄準攻擊部隊開了一炮。那麼攻方就可能通過炮口火光等信息找到守方火炮的位置,然後朝守方火炮射擊。

機動炮兵:我也不想機動啊 都是被逼的

圖中為火炮開火瞬間

這就使得守方必須面對一個問題,他開完炮之後敵人的炮兵很可能馬上就鎖定到他,然後架著炮就向這門守方火炮打一發。而守方火炮想要活命的話就必須在敵人從發現到打出炮彈(或者該說這枚炮彈命中守方火炮射擊時所在位置)之前離開,由此就產生了這種機動炮兵理念。當然,對於現代的機動炮兵理念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火炮身上的哪個部位,而是反炮兵雷達。

反炮兵雷達與應對方案

反炮兵雷達可以說是現代火炮在對轟時幾乎必備的一樣裝備,它能通過雷達技術捕捉來襲炮彈的彈道,由彈道加上相關信息(如風向、風速乃至地球自轉等會造成彈道偏移的東西)就能通過計算機大略地得出敵火炮位置。當然現有的反炮兵雷達在對近距離目標比如迫擊炮的探測精度和效率還算過得去,比如瑞典的“亞瑟-A”反炮兵雷達對迫擊炮的探測精度可以達到橫向八米、前後十二米,這樣的誤差範圍完全可以通過提高反擊火力密度來保證摧毀。

機動炮兵:我也不想機動啊 都是被逼的

圖為美軍反炮兵雷達

然而這種方法在對付遠程火炮的時候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一方面距離較遠意味著需要考慮更多的信息而且其中變數更大,這意味著探測精度可能會因此而下降,同時由於距離問題反擊火炮的彈著點散步範圍也可能會變大。

這還不算完,距離太遠會使得炮彈飛行時間與計算機運算量增加,進而使從發現到命中的過程需要更多的時間,而且如果說計算機運算速度還好解決的話那麼炮彈飛行時間的問題卻幾乎是無解。以美國的M198型155毫米榴彈炮為例,其炮口初速為826米/秒,現在我們假設攻擊他的這門炮在距離M198榴彈炮30公里的位置打完炮彈就跑了。

通過炮口初速和距離簡單計算一下,M198在收到敵火炮的位置之後他的炮彈起碼要35秒以上才能命中敵火炮打出射炮彈時的位置。而一個訓練有素的榴彈炮炮組可以在開炮後大概20秒(甚至15秒)內整理好火炮和牽引車並駛離,也就是是說他們最少有15秒時間撤離,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能十五秒內開出二百米我都不意外。所以對於這種距離較遠的火炮,反炮兵雷達更多的是起到一個縮小範圍的左右,然後由戰區內最近的空中力量前往清除敵火炮。

現代火炮裡對此一般有兩種解決方案:第一,自行火炮方案,通過將所有東西整合到一輛車上來消除牽引式火炮在展開、收攏時所需要的時間,比如PzH2000自行火炮就能做到十秒內打出三發炮彈然後馬上就能跑。第二,超輕型牽引式火炮方案,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大量使用輕型材料使火炮可以被直升機吊運,這樣只要打完了掛上繩整門炮就能被吊走,而且這樣即使被人不惜一切代價用密集火力覆蓋了也無所謂。

在後面我們將分別仔細講解這兩種方案的優劣。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謝安

策劃:趙清建

監製: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