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無中生有”呢!悟懂老子的回答讓你快樂一生

老子 道德經 宇宙 博雅古今 2019-04-05

也許多數人人為怎麼會“無中生有”呢?有就是有,無就是沒有,兩者如此相反對立,表面看來是胡扯,這就是你為什麼是普通人?這就是你為什麼沒有開智?這也就是生活中好多人悶悶不樂,快樂不起來的一大祕密。因為你認識問題只停留在表面,沒有發自內心的思考,這樣能體會人生的真諦嗎?我們看看老子是怎麼回答的?細心體會定能打開你的心智讓你從此不再迷茫,快樂一生。

為什麼“無中生有”呢!悟懂老子的回答讓你快樂一生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告訴我們,無和有乃是道產生天地萬物時由無形質向有形質的活動,道無形象,無言語,無作為,我們所認識到的,只是他的一種德性而已,所以德就是道德屬性。由此可知,道的德性就是循環反覆、柔弱順應,而人只有順從自然之道,把握循環反覆、柔弱順應的德性,才能無災無難,一切順利。老子所說的好像難以理解,有人認為,這一句可以概括出“無--有--萬物”的公式,並說萬物畢竟是從“無”而來的。其實,老子講的“有”和“無”,把“無”當作第一性東西,而把“有”當作第二性的東西,這是否正確呢?其實兩者是對立統一的。只有當你真正安心於無名、無為、無求和無語的時候,你才算真正進入無上的境界,才能體會什麼是妙不可言,什麼是無中生有,什麼是無限自由,什麼是永永遠遠,什麼是無窮無盡,什麼是完美無缺,什麼是無可而無不可,什麼是無為而無不為。

為什麼“無中生有”呢!悟懂老子的回答讓你快樂一生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無中生有,有從無中誕生,那麼無便是最初的,最無解的力量。我今天主要說得是 人的思想上的“無”和“有”。人各有路,不能強行, 人各有性,不能強同, 人各有愛,不能強求 ,人各有緣,不能強結 ,人各有志,不能強為世界。世界萬物各有習性,樹自由生長才能偉岸, 花自由開放才能嬌豔 ,讓來的隨意,讓去的隨意, 給自己一片快樂心空。給別人一份來去自由,人生要有留白給自己心靈留一份空白 ,讓自己有喘息的時候,人生的路走走停停是一種閒適。邊走邊看是一種優雅,邊走邊忘是一種豁達,閒看日升月現淡看雲起雨落 ~~~生活中的你我,難免不受委屈,難免不被人誤解無端之事總是無中生有,多事之人總是捕風捉影,有時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說明有口難言不如不言,很多時候沉默是蔑視最完美的措辭。懂你的人何須解釋,不懂你的人又何必臆想。

要想擁有的越多,必須放下的越多,才能“無中生有”。我們生活中有好多人覺得不快樂、不幸福,為什麼呢?是因為你心裡裝的東西太多 了,捨不得丟掉,不能適當的清空,做不到一定的“無”,所以多有煩惱,這裡的煩惱就是做不到“無”而產生的“有”。其實所謂的悲傷難過,不過是自己閒得無聊沒事找事無中生有。還有好多人內心的私慾裝的太多,抓住就不想放,結果自討苦吃,後果不堪設想。老子還說:“無以生為,賢於貴生”,就是說,人要在安逸享受的同時,要有憂患意識,說明白就是說,讓我們心中的安逸享樂適當的“無”,要居安思危,才能真正擁有 內心和物質上的富有。

有一位禪師在山頂上建了一座草菴。山下有一座道觀,當家的道士害怕禪師影響了道觀裡的香火,就對外宣稱禪師的草菴壓住了道觀的風水。於是,道士決定施法來趕走禪師,道士的法術果然厲害,今天呼風喚雨,明天黑霧漫漫,後天雷鳴閃電、、、、、、然而,禪師卻不以為然,只是在草菴裡靜坐參禪,對道士的法術不理不睬。一年多的時間都過去了,道士所有的法術都施遍了,禪師卻依舊照樣參禪,並沒有被嚇走。黔驢技窮的道士膽顫心驚,心想:這個道士的道行生不可測,我的法術既然對他毫無作用,他的反擊必定比我凌厲十倍。恍惚中,道士似乎看到了自己被禪師反擊的悲慘景象。於是,他放棄了道觀連夜逃走了。

當地的的百姓好奇的問禪師:“那個道士的法術那麼厲害,你是怎麼戰勝他的?”

禪師說:“我連戰都沒戰他,他是被‘無’給打敗了。”

禪師見眾人不甚理解,繼而笑著解釋說:“他有法術,我沒有法術,有,雖然很好,可是有了有,也就有了有限,有邊,有量,有盡頭;而無,是無限,無邊,無際,無盡頭。我以無對有,以不變應萬變,他當然不能取勝了。”

這是一則故事,而這個故事中卻蘊含著宇宙的真理。有就會有限,而無則就是無限,這是多麼富有智慧的真理呀!對於有限的地球,我們人類通過長期的奮鬥成為了主宰;對於無限的宇宙,我們人類就算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將其佔有。有是一種智慧,因為我們擁有的東西是靠千萬代的人運用智慧,付出辛勞而得來的。而無則是一種更大更無窮的智慧,因為我們沒有的就算運用更多的智慧,付出更大的努力都很難得的來。有句話說:“無中生有”,平時看來這句話是毫無道理的言語,而此時卻感受到了它的真意,無的土壤裡才能生出有的事物啊!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形的身體是有限的,而無形的思想卻是無限的,有限的身體最多能征服幾個人,而無形的思想卻能征服千萬人。個人外在的有形力量是有限的,而身體內蘊含的無形力量則是巨大的。就如曹操的幾萬大軍卻敵不過猛張飛橋頭一聲大喝的威懾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有家有車有房子,有吃有喝有票子,有再多的東西還不如無病無災無痛苦,無憂無慮無煩惱。有物固然很好,但無傷則更好。

在我們的人生中,有欲有求很容易,因為人一生下來,就已生出七情六慾,慾望和求生的本能會隨之而來,伴我們一生。而想要做到無慾無求則非易事,因為這需要我們超強的自控力,需要捨得一切的大胸懷,需要放下一切的平常心。 擁有需要智慧,無求則需要大智慧。

為什麼“無中生有”呢!悟懂老子的回答讓你快樂一生

老子說:故常無,欲以觀其妙;故常有,欲以觀其徼。這是《道德經》第一章中的兩句話。徼(jiao,第四聲),邊界、分界線的意思,引申為事物的表象。本意是:保持虛無的狀態,是為了觀察事物玄妙的本質;保持實有的狀態,是為了觀察事物所體現出來的表面現象。其實,這兩句話講的是慾望,以及人應該如何與世界相處。如果你想認識這個世界的本質,你就應該跳出事物本身,清空自己的慾望。

如果你想體驗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就應該保持自己的慾望,去追求世界上一切值得追求的事物。總而言之,前者是出世的,後者則是入世的。那麼,人應該如何控制這慾望的有和無呢?也就是說,在面對一件具體的事情時,該採取入世還是出世的態度呢?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得從這兩句話本身尋找答案。從本質上來說,這個世界是空無的,有了這個大前提,你的慾望就不會任意氾濫。

但是,人的慾望又是無法消除的,這也是自然的規律。所以,你的慾望必須是符合自然的,也是有限度的,當你在慾望滿足時就會適可而止。到底什麼情況下才算滿足呢?一,你的身體或心靈感到疲乏;二、你的行為受到了外界的制約。這就是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兩個邊界,是通過慾望去感知的。京東的劉東強說,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勞而獲得是貧窮,可以無中生有的事夢想。世界雖然殘酷,但只要你願意走,總會有路,看不到美好是因為你沒有堅持下去,人生貴在行動,遲疑不決時你不防先邁出一步,前進不必遺憾,若美好,叫它精彩,若糟糕,叫它經歷。所以只有把你人生的有和無做到的恰到好處,即便是困境也會絕處逢生。,

當你的慾望觸碰到邊界時,就應該靜下心來,暫時放下慾望,去反思這慾望給你到底帶來了什麼,然後進行適當的取捨,重新達成平衡。當你的平衡處於靜止狀態時,你就會窺見自己的本質,找到自己的使命,此時激發的慾望就不再是功利的、激進的、短視的、純粹利己的,它得到了昇華。

一首小詩,說得很好。

靈氣化劍,萬物皆兵,

虛空一笑,奪命追魂,

無中生有,紫氣天涯。

一世為道 太上忘情 ,

一世為佛 四大皆空 ,

一世為帝 海納百川 ,

一世為儒 方圓入世 ,

一世為仙 瀟灑坦蕩 ,

一世為人 無中生有。

幸福不再是擁有,而是適當地心靈的清空。人心是容器 時常刷新,時常清空 才會面朝陽光,輕裝而行。這幾句話,更耐人尋味。

人有煩惱,

就是因為記性太好,

不該記的也抱著不放,

揹負太多,反而難以前進。

追求,就會有失望,

活著,就會有煩惱,

大千世界,人無完人,

看看別人的錯,再想想自己的過,

看看他人的非,再諒諒他人的難。

人心越淡,傷害就越少,

人心越寬,快樂就越多。

遭遇誤解,努力爭辯大多徒勞,

不如一笑而過,讓時間給出答案,

話不投機,不如靜心沉默。

煩惱本無根,

不撿自然無,

世間之事,一念而已,

心中若有事事重,

心中若無事事輕,

想開了自然微笑,

看透了肯定放下。

放下了貪念、看淡了得失,

才能品嚐幸福。

為什麼“無中生有”呢!悟懂老子的回答讓你快樂一生

只有把我們人生的“有”和“無”做到的恰到好處,才能“無”中生“有”,我們的人生才有擁有快樂、幸福......大家還有什麼看法,來討論區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們共同探討人生的快樂。

相關推薦

推薦中...